莫让中职英语课堂活动流于形式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jp16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不为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所驱动,常常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课堂活动流于形式。文章结合教学案例分析,重新审视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提出营造信息沟语境、筛选活动内容、渗透“本土文化”等教学策略,力求将教学活动落到实处,谨防课堂活动流于形式。
  关键词: 中职英语课堂教学 活动流于形式 对策
  课堂活动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获得知识过程的有效方法,它既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又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因此,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经常组织开展形式丰富的课堂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受原有认知水平和学习品质等因素的制约,学生往往不为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所驱动,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教师为了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往往预设好几个问题并安排好个别学生来回答或配合老师开展活动。这就使课堂活动流于形式,不同程度地存在“伪”教学现象。
  一、案例回顾
  案例1:在执教外研版《英语》(基础模块)第一册第Unit10 “Around the world”部分时,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泰国的泼水节、巴西的狂欢节等庆祝活动的短文后,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一些世界各地的节日及其庆祝方式,然后要求学生分小组开展活动,选择一个节日并讨论庆祝方案。有的小组就地取材选择了这个单元涉及的狂欢节、万圣节;有的小组选择了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
  案例2:在讨论如何开展志愿者活动(外研版英语基础模块第二册Unit3 “I am a Volunteer”)时,教师习惯性地将学生分成前后两桌四人一组,让学生模仿Chen Yin与Mu Tong的谈话内容进行练习。要求练习后每组选两人到全体学生面前演示,授课教师将演示完成又快又好的小组确定为优胜组并给予颁奖。
  二、问题分析
  从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存在不切合实际的现象。教学设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交际性。
  新大纲指出,教学要“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目标明确、操作性强、丰富多样的课内外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语言,培养技能,积极实践,提高语言综合应用的能力”。也就是说,课堂设计要突出可交际性。可是这两个案例中的活动设计既缺乏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又缺乏学生实际生活的体验。狂欢节、万圣节等节日庆祝活动的庆祝形式虽然有趣,但学生对这些洋节日的了解仅来源于书本或媒体;清明节虽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但除了扫墓几乎就没有别的活动,而且我国南方的不少农村地区并不安排在清明节扫墓。因此,这个活动设计仅仅是热闹一下课堂,达不到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实际效果。
  2.缺乏开放性。
  中职英语课堂应实现开放性教学,允许学生自主地表达个性化的观点、建议或计划。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之间的交际只有存在一定的“信息沟”,并且拥有“填平”这些“信息沟”的欲望,交际才能顺利进行,这样的课堂活动才不乏开放性。比如,课堂上让学生描述一次旅行,就某个主题交流有趣的事情或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某一事物进行评价,这些都是很具有开放性的教学活动。案例2中,课堂看起来气氛热闹,学生热情,各小组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都选派基础较好的两位同学代表小组展示,而他们要做的只是分角色记忆台词,其他两位根本没事可做。因此,这样的机械操练,没有分四人小组活动的必要,不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三、解决对策
  中职学生英语,知识基础薄弱,词汇量小,语言能力弱,但大部分学生比较感性,有较强的实践活动能力。他们对贴近生活、贴近职场的活动设计比较感兴趣。以上案例不可否认教师的教学设计,目标是明确的,活动是丰富的,形式是新颖的。但是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切实可行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才能引导学生真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真正有效提高英语表达能力。
  1.营造信息沟语境,激活参与动力。
  信息沟的存在是进行语言交流的原动力。双方交流信息只有存在信息沟,在一方想知道信息,另一方愿传递给他信息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否则,课堂里的听、说、读、写交流活动就不是交流信息的活动,而是无意义的机械操练活动,当然无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英语课堂活动要努力创造交际双方存在信息沟的交际活动。比如,在执教外研版《英语》(基础模块)第二册Unit 2 “Let’s Join the Fashion Show!”时,为了了解学生最喜欢的时装颜色,教师在课前设计好调查表,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选出一位志愿者担任记者,采访组里每个同学并做好记录,最后将采访结果通报全班。教师在黑板上统计,反馈调查结果,并抽查个别学生回答喜欢该颜色的理由。在这个案例中,通过设计“记者调查”这样的教学活动就是学生间彼此填平信息沟的过程。在执教外研版《英语》(基础模块)第一册Unit 2 “Nice to Meet You!”时,为了帮助学生对职业名称有更直观的认识并进一步强化记忆,老师课前准备好许多张小纸条,每张纸条上写一个单词,如:salesman,hairdresser等,把全班分成若干组,每组选派三名学生上台表演,一名学生拿纸条,一名学生根据纸条上的单词做动作,一名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猜单词,最后看哪组猜对单词量最多。活动设计了这样的提问:Is he/she...;Does he work in...;Does he make delicious food?通过对话,学生之间很自然地进行信息沟通。
  这些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营造信息沟语境,能充分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和热情,真正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和沟通的能力。
  2.筛选活动内容,优化组织形式。
  教师在选择活动主题时应从众多的活动内容中选择学生最关注的、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内容,真正把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上。针对目前的中职英语教材,我们通常可以设计罗列型、解决问题型、信息传递型、观点阐述型、个人交流型、创造型等教学活动。以旅游班的学生为例,在教学高教版《英语》(基础模块一)Unit 6“Would you like to order?”时,教师依托授课班级学生现有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学习热情,以顺应岗位中对英语的需求为出发点,创设“模拟西餐厅”的活动背景,以总任务“应聘服务员”为主线,设置一组与专业相关的应聘考核教学任务:greeting customers;memorizing dishes;making menus;serving customers,根据四个环节的考核总分,确定谁被录用。这四个教学任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同时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出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必然很高。教学高教版《英语》(基础模块二)宾语从句语法知识时,为了操练“What did he say?He said that...”句型,教师按班级座位正常的列分组,每组人数一样站成一排,教师将需要强化的句型用一句话的形式告诉每组的第一位同学,要求他们立即轻声传递给身后的同学,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好。   这样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真正立足于学生学习实际,走进学生心灵世界,自然能吸引学生的极大关注。
  3.渗透“本土文化”,提高交际能力。
  中职英语教师要有结合“本土文化”教学的能力。我们所接触的素材大多关于英美国家的文化,但与学生认知水平相去甚远。而中国文化在英语教材上介入的量相当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真实的英语交际活动的开展。在执教外研版英语基础模块一Unit 6 “What’s for dinner?”时,教师问到“What do you usually have for breakfast?”,学生为了完成交际只能勉强用“milk”“cake”“bread”等书本上学过的单词回答,虽然很多中职生早餐并不吃这些,这是很典型的“伪”教学现象。因为无论是初高中教材,还是多版本的中职英语教材,都没有出现过“油条”、“豆浆”、“包子”等中国传统食物名词的英语表达。学了这么多年英语,学生都还无法找到恰当的词汇来描述一些生活中很常见的事物,更不用说“下岗”、“有限公司”、“工业园区”、“单独二胎”、“全面二孩”等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词汇了,学生对学习怎能产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除了要掌握跨文化知识外,也要有较强的本土文化意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多融入一些更为“生活化”的知识,才能真正进行英语交际教学,真正提高学生用英语参加实践的能力。比如,在教学外研版《英语》(基础模块)Unit 4 “School Becomes Interesting”听说部分时,问:“Where are you from?”就有学生回答“I am a local Youxinese”,似乎这样的回答还挺专业,但我们应该指导学生直接回答“I am from Youxi”就好了,还可以补充指出,我们日常生活中通常使用Shanghainese,Cantonese,Beijinger,Hongkonger等。当然,对于学生大胆使用类似这样的Chinglish,我们都要给予鼓励。中职英语教师只有多听英文广播,多看英文新闻、读物等,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照中学习本土文化,宣传本土文化,才能满足中职课堂教学的需要。
  真实的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驱动应从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出发,注重内容与形式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从而使中职英语课堂更趋真实、更为精彩。
  参考文献:
  [1]焦晓骏.怎样成为一名优秀英语教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赖蓉沙.中职英语有效教学设计[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3]林海燕.实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分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高校外向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在这种背景之下,语言专业的二外教学越来越受到各大外语类高校的重视,但相对于所学的专业外语而言,当前二外日语教学模式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文章以提升高校二外日语教学水平为着眼点,研究并探讨二外日语教育教学模式,进而创新二外日语教学模式,以促进高校日语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 高校二外日语 教学创新 教学模式  中日两国
摘 要: 我国正处于教育改革的时期,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也在改革的范围之内。对于大学英语的教学来讲,动力是其提高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文章主要研究了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对于动力机制的研究现状,以及关于动力机制构建的相关理论思考,从其研究现状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我国外语研究人员对于动力机制与英语教学的关系,并阐述了动力机制构建的理论,期待大学英语能够在动力机制的构建下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大
摘 要: 被动态是语言表达中的一种方式。本文以语料库的语句作为研究资料,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德语中表达被动含义的几种方式。  关键词: 德语 被动 表达方式  上表为被动态在不同时态下动词结构的组成。根据语篇时态的不同,被动态的动词形式随之发生改变。例如:  现在时被动态(werden 动词第二分词):  Die Entscheidung wird nicht vor Ort getroff
摘 要: 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应用,是经过反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要学好、用好英语,必须具备良好的语感。在英语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加速学生语感的早日形成。语感的培养一般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兼顾听说读写,增强语感;背诵名句名篇,体会语感;摆脱母语干扰创设情境,培养语感。在英语教学中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
摘 要: 初中英语是一门基础语言学科,学好这门语言既有智力因素,又有非智力因素。在农村,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改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式,有意地培养学生的某些非智力因素,从而促进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非智力因素 教育观念 教学方式  非智力因素是什么?顾名思义,它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等方面。从心理上讲,情感、意
摘 要: 作者阐述了当前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误区,并就此加以认真分析,同时,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建构主义教学观,介绍了新课改背景下英语语法教学的策略,提出了将语法渗透在听、说、读、写教学中的方法,旨在提高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高效地学习语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 新课改 中学英语 语法教学 建构主义教学观  一、当前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笔者
摘 要: 课堂笔记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恰当而有效地使用笔记对英语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文章从课堂笔记需要记的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三个方面提出看法,以期强化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课堂笔记 内容 方法  学会记课堂笔记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一个最重要的方法,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大多数时间都专心地听老师讲课,几乎不低头看书、记笔记。在高中英语学习中,学生能否将老师所说、所
摘 要: 英语语法是英语的规则。文章从语法教学的四大原则即隐性原则、意义现行原则、适量原则及语境中教学语法四个方面,论述构建初中英语语法教学高效课堂的体会。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语法教学 四大原则 高效课堂  长期以来,语法被认为枯燥、乏味,几乎没有一个英语教师上公开课选择纯粹的语法课,主要因为语法知识难教,难以理解难以运用,上起来死气沉沉,课堂气氛难以活跃。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灌输教学,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