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秦与古希腊大概处在世界范围内的同一时代,而且此时的它们在文艺发展中也是保持着相似的步伐。许多人在各方面对二者辉煌的文艺成果作过横向的对比。秦俑与古希腊雕塑作为人类历史上杰出的写实性雕塑,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也已有丰厚的研究成果。本文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挑出最能代表当时雕塑艺术的人物塑像进行比较,试图找寻出它们的一些相异之处。
关键词:秦俑;人物塑像;古希腊;比较
1人物塑像在人们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的比较
(1)秦俑:延续生命的产物。很明显,中国秦代的人物雕塑造出来不是给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欣赏把玩的,它们大多数用作宗教和礼仪的目的。在这些人物塑像出土之前,它们长年埋在黄土中不见天日,具有封闭性,几乎和当时人们的生活没有多大关联。它们的重要性是对逝去的人而言的,而不是现世的普通大众。这一时期最杰出的雕塑代表莫过于被世人熟知的秦兵马俑。古人相信前生和来世,认为灵魂不灭是真实的事实,死了的人在阴间也会有在阳间的各种需要。这就要求活着的人要做到“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秦兵马俑正是这一观念下的产物,也就是说陶俑被制造出来只是出于服务于一种信仰文化的需要而不是服务于现世的生活。(2)古希腊人物雕像:现实生命的体现.古希腊的人物塑像主要有运动员、神像和英雄雕像,这些塑像与当时的社会生活不可分割。这一特征不仅表现在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来源社会,同时也表现在其雕塑作品所存放的位置。古希腊雕塑主要被置于整个城市的大环境中,和其他公共场所发生有机的联系,如广场、街道、竞技场、露天剧院等。古希腊很重视体育运动,并给竞技的优胜者塑像以志纪念。希腊除了给那些竞技的优胜者(如《掷铁饼者》)和保家卫国的英雄人物(如《荷矛盾》)雕像以外,更多的是雕以高贵典雅的形象,以象征神。而不论是运动员还是那些英雄雕像,它们都与当时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其公共性、开放性的存在,不仅影响人们的行为,更是引导人们的审美意识和价值取向。
2人物塑像的规模比较
(1)秦俑以整体恢弘的气势取胜:秦俑以“单调一致的动态,以及不厌其烦的重复所造成的心理效果”来显示出其整体的宏伟气势。其“数量之多、场面之大,军阵排列和布局显现出威严雄壮的气势,整体肃穆有序,沉静生动的艺术氛围,无不表现出秦代审美文化中浩然壮观的‘大美’品格。”[1]秦陵兵马俑这一整体的雄伟气势是世界上其他雕塑作品所无法比拟的。这是一种暴风雨前的寂静,在这可怕的寂静中蕴藏着一股行将爆发的巨大力量,给人以排山倒海的气势。(2)古希腊人物塑像注重个体美:在古希腊雕塑艺术的长廊中,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深深地打着追求个性的印记。对人体美的发现与赞美是整个古希腊雕塑艺术的主旋律,而个性的表现又是衡量人体美的尺度之一。古希腊艺术家运用人体作为艺术语言,特别注重描绘人物的身体结构,以身体结构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与性格特征。罗丹认为:“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是美的”。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古希腊雕塑作品中,个体的塑像的数量远远大于群雕。没有背景和其他烘托,更利于集中地反映个性特征,即便是群雕也首先是充分满足个性达到整体的协调,而不是以个体的重复强调统一。
3人物塑像表达媒介和技术的比较
(1)秦俑以陶土为用料,以“模塑结合”为主要技法:秦俑的主要原料是可塑性较强的陶土,塑造技法是“模塑结合”。整个制作过程以“塑”型为基础,再把我国传统的堆、捏、贴、刻、画等手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陶俑的塑造以身体为中轴线,从下而上分件制成。先是腿、脚用陶泥堆塑而成,用泥条盘筑出空心的陶俑形体,然后再二次覆泥或多次覆泥,并以堆、贴、捏、塑、刻、划、刮、削、抹、琢等多种方法进行细部加工塑造。经过这些细致的雕饰,使陶俑形象生动多姿。(2)古希腊以石为原料,以雕刻为主要手法:古希腊人物塑像的雕塑风格技法师承埃及,主要采用雕、刻、凿等手法,将一整块的石头慢慢删减成雕刻家心目中的形象。石雕讲究整体性,避免枝出,著名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曾说过:“一件好的雕像,从山上滚下去应该只碎鼻子。”石雕没有泥塑削减增加的便利,因此须十分注意雕塑的比例、解剖等技术熟练间题。古希臘雕刻家都精于解剖。他们对人体的比例、骨骼、肌肉的起伏,都熟谙于心,所以他们雕刻时,能得心应手。
4人物形象塑造手段的比较
(1)秦俑注重面部表情的传递:为了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性格特征,中国陶俑雕塑注重面部表情的展示。秦俑也是如此,与清晰的头面部造型相比,秦俑的四肢和身体只有大体轮廓,显得僵硬发直,缺乏动感,只能通过外露的面部来体现俑人的真实和逼真。秦俑头部五官细部各不相同、千姿百态,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和生动性。中国秦朝工匠们成功塑造了一批神态各异的军士形象:有面部表情刚勇的武官,有气定神闲的将军,有睿智的长者和憨厚腼腆的大汉,也有单纯幼稚的少年。秦俑总体上整齐一律,个体表情却各不相同的创作,正是符合了中国艺术中“多样化中统一”的审美原则。正如我国著名美术史学家王伯敏先生所说:“我国原始先民对于人体各部分的观察认识,从来就不是平均对待的,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头部特别是五官部分。把刻画面部神情作为表现人物形象的重点,这可以认为是我国美术史重视‘传神’的优良传统的开端。”[2](2)古希腊注重人体造型的展示:身体的动势和面部表情的平淡成为希腊雕塑的一个突出特征,与中国雕塑造型正好相反,这与两个社会的审美心理和表现技法不同有关。古希腊雕刻十分注重人体的造型美,着重从人物的肌肉、骨骼、筋健的解剖关系上,表现美与力,性格与思想。而对于面部表情,古希腊雕塑却保持了一种超乎寻常的平静。正如18世纪著名的德国艺术史家温克尔曼所说的“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这种强烈的身体动势与面部表情反差体现在整个古典时期,并向后延续。比如古希腊雕刻名作米隆的《掷铁饼者》,选取了体育竞技者即将抛出铁饼的一刹那,整个动作剧烈、突然,使我们明显感受到了运动的活力,倒三角形的构图,增强了不稳定的因素,但就是在这样急剧的大幅度动态姿势中,人物的表情仍异乎寻常的舒缓静穆。在姿态上和表情上显出的高尚的简朴和静穆的伟大,正是古希腊人物雕像杰作中一种普遍的突出标志。
5结语
秦与古希腊的人物塑像,都是在三度空间的立体形式中去表现人,用物质性的实体来雕塑形象这一点来看,是相同的;而且从雕塑的发展史来看,可以看出,它们都遵循着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都是写实主义作品。但是由于它们出现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处于不同的社会模式,继承不同的文化传统,接受不同的政治哲学思想,有着相异的民族习惯和社会文化心理等等因素,所以,它们之间在形式、内容、创作方法以及给予人们的审美视觉上都有很多的不同之处。本文只是从中抽出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肤浅的对比,还很不系统,至于更深层的文化心态,审美意识以及艺术哲学的高层次的比较,本文更是力不从心,留待以后认真钻研。
参考文献:
[1] 杨烨.中国秦汉雕塑与古罗马雕塑的比较[J].枣庄学院学报,2010(3).
[2] 王伯敏.中国美术通史[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88.
[3] 李新珂.古希腊雕塑裸体形象问题初探[J].大众文艺,2009.
[4] 齐宇飞.从古希腊雕塑艺术看希腊的人文精神[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
[5] 常敬峰.从中西美术比较出发看秦俑与希腊雕塑[J].美与时代,2004(6):4951.
[6] 娄星.文化纪念与情感形式——秦汉与古罗马城市纪念雕塑的公共性艺术比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9.
[7] 王倩.秦汉雕塑与希腊雕塑写实手法异同探源[J].美术大观,2011(7).
关键词:秦俑;人物塑像;古希腊;比较
1人物塑像在人们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的比较
(1)秦俑:延续生命的产物。很明显,中国秦代的人物雕塑造出来不是给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欣赏把玩的,它们大多数用作宗教和礼仪的目的。在这些人物塑像出土之前,它们长年埋在黄土中不见天日,具有封闭性,几乎和当时人们的生活没有多大关联。它们的重要性是对逝去的人而言的,而不是现世的普通大众。这一时期最杰出的雕塑代表莫过于被世人熟知的秦兵马俑。古人相信前生和来世,认为灵魂不灭是真实的事实,死了的人在阴间也会有在阳间的各种需要。这就要求活着的人要做到“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秦兵马俑正是这一观念下的产物,也就是说陶俑被制造出来只是出于服务于一种信仰文化的需要而不是服务于现世的生活。(2)古希腊人物雕像:现实生命的体现.古希腊的人物塑像主要有运动员、神像和英雄雕像,这些塑像与当时的社会生活不可分割。这一特征不仅表现在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来源社会,同时也表现在其雕塑作品所存放的位置。古希腊雕塑主要被置于整个城市的大环境中,和其他公共场所发生有机的联系,如广场、街道、竞技场、露天剧院等。古希腊很重视体育运动,并给竞技的优胜者塑像以志纪念。希腊除了给那些竞技的优胜者(如《掷铁饼者》)和保家卫国的英雄人物(如《荷矛盾》)雕像以外,更多的是雕以高贵典雅的形象,以象征神。而不论是运动员还是那些英雄雕像,它们都与当时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其公共性、开放性的存在,不仅影响人们的行为,更是引导人们的审美意识和价值取向。
2人物塑像的规模比较
(1)秦俑以整体恢弘的气势取胜:秦俑以“单调一致的动态,以及不厌其烦的重复所造成的心理效果”来显示出其整体的宏伟气势。其“数量之多、场面之大,军阵排列和布局显现出威严雄壮的气势,整体肃穆有序,沉静生动的艺术氛围,无不表现出秦代审美文化中浩然壮观的‘大美’品格。”[1]秦陵兵马俑这一整体的雄伟气势是世界上其他雕塑作品所无法比拟的。这是一种暴风雨前的寂静,在这可怕的寂静中蕴藏着一股行将爆发的巨大力量,给人以排山倒海的气势。(2)古希腊人物塑像注重个体美:在古希腊雕塑艺术的长廊中,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深深地打着追求个性的印记。对人体美的发现与赞美是整个古希腊雕塑艺术的主旋律,而个性的表现又是衡量人体美的尺度之一。古希腊艺术家运用人体作为艺术语言,特别注重描绘人物的身体结构,以身体结构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与性格特征。罗丹认为:“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是美的”。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古希腊雕塑作品中,个体的塑像的数量远远大于群雕。没有背景和其他烘托,更利于集中地反映个性特征,即便是群雕也首先是充分满足个性达到整体的协调,而不是以个体的重复强调统一。
3人物塑像表达媒介和技术的比较
(1)秦俑以陶土为用料,以“模塑结合”为主要技法:秦俑的主要原料是可塑性较强的陶土,塑造技法是“模塑结合”。整个制作过程以“塑”型为基础,再把我国传统的堆、捏、贴、刻、画等手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陶俑的塑造以身体为中轴线,从下而上分件制成。先是腿、脚用陶泥堆塑而成,用泥条盘筑出空心的陶俑形体,然后再二次覆泥或多次覆泥,并以堆、贴、捏、塑、刻、划、刮、削、抹、琢等多种方法进行细部加工塑造。经过这些细致的雕饰,使陶俑形象生动多姿。(2)古希腊以石为原料,以雕刻为主要手法:古希腊人物塑像的雕塑风格技法师承埃及,主要采用雕、刻、凿等手法,将一整块的石头慢慢删减成雕刻家心目中的形象。石雕讲究整体性,避免枝出,著名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曾说过:“一件好的雕像,从山上滚下去应该只碎鼻子。”石雕没有泥塑削减增加的便利,因此须十分注意雕塑的比例、解剖等技术熟练间题。古希臘雕刻家都精于解剖。他们对人体的比例、骨骼、肌肉的起伏,都熟谙于心,所以他们雕刻时,能得心应手。
4人物形象塑造手段的比较
(1)秦俑注重面部表情的传递:为了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性格特征,中国陶俑雕塑注重面部表情的展示。秦俑也是如此,与清晰的头面部造型相比,秦俑的四肢和身体只有大体轮廓,显得僵硬发直,缺乏动感,只能通过外露的面部来体现俑人的真实和逼真。秦俑头部五官细部各不相同、千姿百态,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和生动性。中国秦朝工匠们成功塑造了一批神态各异的军士形象:有面部表情刚勇的武官,有气定神闲的将军,有睿智的长者和憨厚腼腆的大汉,也有单纯幼稚的少年。秦俑总体上整齐一律,个体表情却各不相同的创作,正是符合了中国艺术中“多样化中统一”的审美原则。正如我国著名美术史学家王伯敏先生所说:“我国原始先民对于人体各部分的观察认识,从来就不是平均对待的,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头部特别是五官部分。把刻画面部神情作为表现人物形象的重点,这可以认为是我国美术史重视‘传神’的优良传统的开端。”[2](2)古希腊注重人体造型的展示:身体的动势和面部表情的平淡成为希腊雕塑的一个突出特征,与中国雕塑造型正好相反,这与两个社会的审美心理和表现技法不同有关。古希腊雕刻十分注重人体的造型美,着重从人物的肌肉、骨骼、筋健的解剖关系上,表现美与力,性格与思想。而对于面部表情,古希腊雕塑却保持了一种超乎寻常的平静。正如18世纪著名的德国艺术史家温克尔曼所说的“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这种强烈的身体动势与面部表情反差体现在整个古典时期,并向后延续。比如古希腊雕刻名作米隆的《掷铁饼者》,选取了体育竞技者即将抛出铁饼的一刹那,整个动作剧烈、突然,使我们明显感受到了运动的活力,倒三角形的构图,增强了不稳定的因素,但就是在这样急剧的大幅度动态姿势中,人物的表情仍异乎寻常的舒缓静穆。在姿态上和表情上显出的高尚的简朴和静穆的伟大,正是古希腊人物雕像杰作中一种普遍的突出标志。
5结语
秦与古希腊的人物塑像,都是在三度空间的立体形式中去表现人,用物质性的实体来雕塑形象这一点来看,是相同的;而且从雕塑的发展史来看,可以看出,它们都遵循着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都是写实主义作品。但是由于它们出现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处于不同的社会模式,继承不同的文化传统,接受不同的政治哲学思想,有着相异的民族习惯和社会文化心理等等因素,所以,它们之间在形式、内容、创作方法以及给予人们的审美视觉上都有很多的不同之处。本文只是从中抽出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肤浅的对比,还很不系统,至于更深层的文化心态,审美意识以及艺术哲学的高层次的比较,本文更是力不从心,留待以后认真钻研。
参考文献:
[1] 杨烨.中国秦汉雕塑与古罗马雕塑的比较[J].枣庄学院学报,2010(3).
[2] 王伯敏.中国美术通史[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88.
[3] 李新珂.古希腊雕塑裸体形象问题初探[J].大众文艺,2009.
[4] 齐宇飞.从古希腊雕塑艺术看希腊的人文精神[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
[5] 常敬峰.从中西美术比较出发看秦俑与希腊雕塑[J].美与时代,2004(6):4951.
[6] 娄星.文化纪念与情感形式——秦汉与古罗马城市纪念雕塑的公共性艺术比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9.
[7] 王倩.秦汉雕塑与希腊雕塑写实手法异同探源[J].美术大观,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