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我国正处于信息网络高速发达的时代,随着微博等新兴媒介的发展,网络舆情就成为了政府了解民情民意的重要渠道,这也对政府制定公共政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网络舆情对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有积极的影响,但也存在着一定的消极影响。因而在现代社会,政府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舆情带来的好处,规避网络舆情带来的弊端就成为了考验政府能力的一个重大挑战。
关键词:网络舆情;公共政策;应对策略
随着网络等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对政府行为虽然不起决定性作用,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政府的公共政策。在网络上,公众可以畅所欲言,因此,网络舆情的发展也对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政府应发挥在网络舆情上的引导作用,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一新的公民政治参与工具,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民权益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网络舆情的概念和特点
网络舆情是指公民围绕公共事务,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态度的总和。网络舆情反映的是社会上的热点现象,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全面性。由于现代网络的特点,公民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如文字、声音、图片和视频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态度和情绪。因此,它所表达出来的信息较传统上的方式更为生动和全面。
第二,突发性。由于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发展,某一公众事件的发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传到每一个人那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国家领导人获取信息的速度比一般民众快不了多长时间。
第三,偏差性。由于我国目前的贫困差距仍有继续扩大的趋势,一些人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就会利用网络来宣泄自己的情绪。由于人们的目跟风,也就使其具有了一定的偏差性。
第四,互动性。由于公民政治参与积极性的提高,某一事件成为网络热点后,人们会通过跟帖等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这在网民之间很容易形成互动,从而更能集中地表达出网民的观念和情绪。
二、网络舆情对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影响
由于网络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在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方面的影响也日益突出。但网络舆情也是一把“双刃剑”,因此,政府要正确看待和引导网络舆情,正视人民的正当利益诉求,严厉打击网络虚假信息的传播,创造和谐健康的网络舆情的环境。
(一)网络舆情对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积极影响
首先,网络舆情推动了政策问题的构建。社会问题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可以进入政策议程从而成为公共政策问题。而网络舆情在其中就是充当了催化剂的作用。公民的积极参与使决策主体由政府走向大众。网络舆情的这种集合扩散效应也有助于使某些议题优先化,从而推动政策问题的构建。
其次,网络舆情有效地避免了决策失误。由于网民的多元化和信息的开放性,使得网络上有来自各个地区、各个阶层和领域的不同声音,这样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的时候可以综合考虑多方面的信息,从而使觉得更加科学合理。
最后,网络舆情有效地激发了人们的参政热情。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公众可以通过网络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使普通民众参政议政成为了可能。这样
可以有效地提高政策制定的透明度,提高政策制定的公民参与率,从而激发人民参政热情和参政意识。
(二)网络舆情对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消极影响
网络舆情对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有很大的积极影响,但网络舆情也可能推动某些危机的发展,这对于政府制定公共政策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首先,网络舆情的“虚假性”。由于当代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一些网络媒体为了吸引眼球,有时会不加甄别地发布一些道听途说的消息,在事件的真实情况公开以前,广大网民由于其本身的同情心和正义感,在其中也存在一定的盲从性。网络信息的这种缺陷,正在威胁着网络舆情的权威性和真实性。
其次,网络舆情的“煽情性”。在现实社会中,一些人遇到困难时极易产生焦躁不满的负面情绪,从而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中发泄自己的不满,这种种偏激的言论往往会引起一些人的共鸣,如果不对这一情况加以正确的引导,则会对社会产生极大的不和谐因素。
三、网络舆情下政府制定好公共政策的策略
当前我国的社会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这就需要政府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舆情的积极影响,规避网络舆情的消极影响。在网络舆情下政府制定科学的公共政策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在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时候要科学地收集网络舆情。现代社会,舆情信息极为复杂,舆情信息的科学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因此,在收集舆情信息的时候,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全面反映民意,我们要去伪存真,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利益诉求。二要“快、准、精”,信息的收集要快,信息的内容要准确,要有代表性。同时要利用好网络舆情,充分挖掘从其他渠道得不到的信息。三是完善舆情调查制度。在作出重大决策前,要进行深入地舆情调查,在决策后也要及时地跟踪舆情,来对政策进行反馈和调整。
其次,要认真分析和处理网络舆情。只把舆情信息收集上来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应该建立一支文化素质高、专业技术强的网络分析队伍,对网络舆情进行全局性、科学性的分析,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来综合分析网络舆情,从而增强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最后,要正确引导网络舆情。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政府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来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建立公开、及时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传统媒体也要及时、准确地反映关乎民众日常生活的社会民生问题,增强网络信息的正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殷凤春.公共舆论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述评[J].行政与法,2008,(5).
[3] 王琳,漆国生.网络舆情视域中公共政策公信力危机治理[J].理论月刊,2011,(2).
作者简介:张立星(1990–),男,汉族,河北省邢台市,河北大学行政管理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边桂田(1988–),男,汉族,河北省沧州市人,河北大学行政管理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府与政府管理。
关键词:网络舆情;公共政策;应对策略
随着网络等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对政府行为虽然不起决定性作用,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政府的公共政策。在网络上,公众可以畅所欲言,因此,网络舆情的发展也对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政府应发挥在网络舆情上的引导作用,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一新的公民政治参与工具,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民权益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网络舆情的概念和特点
网络舆情是指公民围绕公共事务,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态度的总和。网络舆情反映的是社会上的热点现象,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全面性。由于现代网络的特点,公民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如文字、声音、图片和视频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态度和情绪。因此,它所表达出来的信息较传统上的方式更为生动和全面。
第二,突发性。由于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发展,某一公众事件的发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传到每一个人那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国家领导人获取信息的速度比一般民众快不了多长时间。
第三,偏差性。由于我国目前的贫困差距仍有继续扩大的趋势,一些人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就会利用网络来宣泄自己的情绪。由于人们的目跟风,也就使其具有了一定的偏差性。
第四,互动性。由于公民政治参与积极性的提高,某一事件成为网络热点后,人们会通过跟帖等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这在网民之间很容易形成互动,从而更能集中地表达出网民的观念和情绪。
二、网络舆情对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影响
由于网络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在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方面的影响也日益突出。但网络舆情也是一把“双刃剑”,因此,政府要正确看待和引导网络舆情,正视人民的正当利益诉求,严厉打击网络虚假信息的传播,创造和谐健康的网络舆情的环境。
(一)网络舆情对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积极影响
首先,网络舆情推动了政策问题的构建。社会问题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可以进入政策议程从而成为公共政策问题。而网络舆情在其中就是充当了催化剂的作用。公民的积极参与使决策主体由政府走向大众。网络舆情的这种集合扩散效应也有助于使某些议题优先化,从而推动政策问题的构建。
其次,网络舆情有效地避免了决策失误。由于网民的多元化和信息的开放性,使得网络上有来自各个地区、各个阶层和领域的不同声音,这样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的时候可以综合考虑多方面的信息,从而使觉得更加科学合理。
最后,网络舆情有效地激发了人们的参政热情。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公众可以通过网络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使普通民众参政议政成为了可能。这样
可以有效地提高政策制定的透明度,提高政策制定的公民参与率,从而激发人民参政热情和参政意识。
(二)网络舆情对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消极影响
网络舆情对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有很大的积极影响,但网络舆情也可能推动某些危机的发展,这对于政府制定公共政策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首先,网络舆情的“虚假性”。由于当代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一些网络媒体为了吸引眼球,有时会不加甄别地发布一些道听途说的消息,在事件的真实情况公开以前,广大网民由于其本身的同情心和正义感,在其中也存在一定的盲从性。网络信息的这种缺陷,正在威胁着网络舆情的权威性和真实性。
其次,网络舆情的“煽情性”。在现实社会中,一些人遇到困难时极易产生焦躁不满的负面情绪,从而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中发泄自己的不满,这种种偏激的言论往往会引起一些人的共鸣,如果不对这一情况加以正确的引导,则会对社会产生极大的不和谐因素。
三、网络舆情下政府制定好公共政策的策略
当前我国的社会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这就需要政府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舆情的积极影响,规避网络舆情的消极影响。在网络舆情下政府制定科学的公共政策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在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时候要科学地收集网络舆情。现代社会,舆情信息极为复杂,舆情信息的科学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因此,在收集舆情信息的时候,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全面反映民意,我们要去伪存真,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利益诉求。二要“快、准、精”,信息的收集要快,信息的内容要准确,要有代表性。同时要利用好网络舆情,充分挖掘从其他渠道得不到的信息。三是完善舆情调查制度。在作出重大决策前,要进行深入地舆情调查,在决策后也要及时地跟踪舆情,来对政策进行反馈和调整。
其次,要认真分析和处理网络舆情。只把舆情信息收集上来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应该建立一支文化素质高、专业技术强的网络分析队伍,对网络舆情进行全局性、科学性的分析,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来综合分析网络舆情,从而增强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最后,要正确引导网络舆情。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政府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来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建立公开、及时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传统媒体也要及时、准确地反映关乎民众日常生活的社会民生问题,增强网络信息的正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殷凤春.公共舆论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述评[J].行政与法,2008,(5).
[3] 王琳,漆国生.网络舆情视域中公共政策公信力危机治理[J].理论月刊,2011,(2).
作者简介:张立星(1990–),男,汉族,河北省邢台市,河北大学行政管理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边桂田(1988–),男,汉族,河北省沧州市人,河北大学行政管理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府与政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