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种闪闪发光的事业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yka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普洱出差途中,遇到了一个茶坊店主,她出身于一个世代做茶的家族。交流间,我发现她对茶千百年来的历史、茶道和茶艺等都很熟悉。听着她的介绍,我仿佛乘上了一叶扁舟,从唐宋元明清一直划曳而来,深深地陶醉其中。我从未想到,茶还有这么多的讲究。正当我被她的讲述深深吸引的时候,她忽然说:“我专心研究茶17年,但是越研究越发现自己不懂得茶。”
  这句话似乎叩响了我心中的某一根弦,如果不是真的研究过,真的体会到了茶知识的博大精深,怎么能说得出这句话?我没有因为这句话而看轻她和怀疑她,反而更加觉得,她是真的将自己投入到了茶的浩瀚历史和无尽的知识当中,越是了解,越能够看到自己的浅薄。
  而我在参加工作的第十个年头,突然发现自己不懂得什么是教育了。每天将头埋在文件和材料下奋笔疾书,给每一个完成的事项打上钩,成了工作的日常。当突然闲下来,问自己知不知道“教育是什么”“为什么要做教育”时,竟茫然无措起来。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一个朋友让我陪她去买一幅地图,我感到很奇怪,问她为什么要买地图,她说:“我们领导让我找准自己的位置。”当时没有觉得这句话有什么问题,两个人欢欢喜喜地买地图、找坐标,毕竟都是刚刚步入社会,心里想的就是耳朵里听到的,能够理解的,就是字面上的。可现在想来,我真的应该给自己的10年重新找找坐标了。
  投身教育,当然应该知道什么是教育!
  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条说,“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我想这句话点出了教育的精髓。国家的发展靠建设,建设的推进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决定着人类的现在和未来!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教育的解释是:“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者,养子使做善也。”我所认为的教育,是“教化”和“育人”的总和,通过上施下效,对人产生影响,让人发生变化,用知识和真理培育栋梁之才。一切的教育,都应当是符合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目标的。
  在我眼中,每一种工作都属于一种颜色,就像文艺工作属于红色,代表着热情洋溢;体育工作属于绿色,代表着青春活力;纪检工作属于黑色,代表着庄重严肃……而教育工作,投入的是知识,产出的是智慧,面对的是朝气蓬勃的学生、意气风发的老师、温文儒雅的干部。所以我想,它應该是金色的,像阳光洒进人们的心灵,温暖着、指引着人们前行。这样一个闪闪发光的事业,照亮了所有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内心,难道还有什么理由不去热爱它吗?
其他文献
在阅读教学中,文本特质的教学研究,虽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当文本特质作为口号,充斥于学术报告、专著论文、经验介绍的时候,也许正是需要人们冷静、反思并进行针对性矫正的时候。可不,虽然文本特质已成了语文教师的高频词,但文本特质的基本内涵是什么?确定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不少教师还是一头雾水。这样,理论上的茫然必然会带来实践上的盲目,结果,文本特质确定的随意导致了教学目标的偏向和教学重心的偏移,严重
期刊
《顶碗少年》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讲述了一位表演杂技的少年在顶碗表演中连续失误,可是他沉着冷静,努力拼搏,第三次终于取得成功。教师在教学时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在启迪学生思维的同时,紧扣重点语句品读,探究少年成功的原因,从而领悟“面对失败,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可能获得成功”的人生哲理。  一、激趣导入,质疑“惊心动魄”  《顶碗少年》作为一篇略读课文,课前的提示语不但能激
期刊
教材分析:  《搭船的鸟》是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本篇课文是作者郭风以小孩子的身份,来写他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景象,笔法是那样地浅近、朴素、清新,具有一种纯真明净的童趣,给人以难忘的印象。文章记录的是“我”乘船去乡下的外祖父家的途中的一景,“我”运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捕捉到了这一情景,便使读者拥有了一只充满灵性的鸟儿。“我”也正是一个爱自然的孩子,“我”感到“美丽”的是鸟的色彩:“红色”的长嘴
期刊
教材简析:  《白杨》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西部”。《白杨》一文写了一位在边疆工作的父亲回到内地接将要上学的孩子,在返疆的旅途中向孩子们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的特点,借以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同时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杨那样,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发芽、成长。文章是按照白杨的形象——白杨的特性——白杨的象征意义这个顺序组织文路的
期刊
近年来,衍生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架式教学模式,以其更了解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教学、促进自主学习、激发学习者兴趣等优势逐渐受到关注并广泛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该模式借助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来描述教师所搭建的支架,让学生在支架帮助下,将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逐步构建起整体概念,穿越“最近发展区”,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合理搭建的支架能够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增强他们的阅读自信心,帮助他们消除畏难情
期刊
“一课多磨”对绝大多数的一线教师来说再熟悉不过,查阅相关材料易知用“磨”组词可以有数十种之多,本文仅从“研磨”“磨炼”和“磨合”三个方面简要叙述“磨课”活动的价值。就此内容,在《云南教育》2018年第9期“基于‘一课多Mo’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研究(一)”一文中已初略介绍,在这里将对其内涵及价值试图详细说明。  一、关于“一课多磨”  1.“研磨”一词的本意主要有两个,一是指“用工具研成粉末”;还可
期刊
小学品德课是一门综合课程,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重要课程。品德课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活动性)决定了它必须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在品德课教学设计中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能给课堂教学注入活力,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助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而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品德课教学中的活动普遍存在着活动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有的活动没有明
期刊
教材分析:  《珍珠泉》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描写了作者家乡山林中一眼美丽的清泉,写出了泉水的清、深、绿以及冒不完的水泡的景观,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课文是按珍珠泉的所在位置、潭水的四周、泉水涌动的特点及“我”对家乡泉水喜爱的顺序写的。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课文开始交代了珍珠泉的位置,第二自然段描写泉水四周
期刊
文言文语言精练典雅,内容博大精深,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真实写照,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学生学习文言文,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不但能提高学生掌握与运用汉语基础知识的能力,还能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丰厚文化底蕴,提升审美情趣。小学阶段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进一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为学生进入初中学习文言文打
期刊
读书看到一则故事,说幸福其实是一种心境,我深以为然。  25年前,我刚好初中毕业,那时最大的梦想就是能考上师范,当一名教师。当我接到梦寐以求的师范录取通知书时,心里的激动无以言表,感到无比幸福。  22年前,我踏上了自己喜爱的工作岗位,成了一名真正的教师。最记得第一次到任教学校报到的情景:那是一所年久失修的破旧学校,东面是学校大门,西、南、北面均有房屋,北边的房屋最大,也最破旧。走进房间,我看到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