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读是综合分析,它体现了语文的学习规律和特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朗读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初步的阅读能力,即了解词句意思的能力。低年级阅读教学要创设让学生多种感官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低年级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然而文字毕竟比较抽象,对初学的儿童来说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因此,低年级阅读教学要创设让学生多种感官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张大嘴巴动天君——愿读会读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读是综合分析,它体现了语文的学习规律和特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朗读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初步的阅读能力。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兴趣点易转移。因此,读书的形式要尽量追求多样化,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对读书保持着盎然的兴趣,读出实效.
如教学二年级上册《一株紫丁香》,在指导读第一节时,我先化静为动,让学生们表演“踮起脚尖儿”,孩子们“蹑手蹑脚”的,接着学生们悄悄地小声地读,透露出他们对诗句的理解,表达出他们对老师深情的爱。在指导朗读第二节时,让学生从心底亲切地呼唤“老师,老师,”抓住“夜夜”这个词表达学生对老师深深的爱,学生朗读极其深情。在理解“让花香飘进老师的梦里”时,我启发学生想象,老师又香又甜的梦里会梦到什么?让学生体会到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表达了师生之间的互爱之情。课文中的学生为什么要在老师的窗前栽一株紫丁香呢?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重点内容2、3、4、5小节:“我们在老师的窗前栽下一株紫丁香,心中装满美好的愿望,是希望——”我要求学生品读诗歌,找出有关的句子,在小组中互相读读,讨论讨论,学生很快就体会到了作者要在老师窗前栽紫丁香的原因,体会到学生对老师的热爱。最后在反复朗读,熟读成诵中,学生受到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情感熏陶,体会了诗歌语言的特点及语文知识“押韵”,培养了良好的语感。
二、借助直观吸眼球——轻松解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主要是直观具体形象思维。因此,课堂教学要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充分利用课件、插图、实物等,让学生亲自去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想一想等等,加强直观,丰富内容,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解读文本。
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我利用动画直观形象展现,帮助学生理解蒲公英靠风传播种子;苍耳靠动物皮毛传播种子;豌豆靠弹力传播种子的过程。通过生动形象的演示,学生不但轻松地学完了课文,也对这几种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记忆忧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激发了他们观察周围世界、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在学习“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这句话感知内容意思时,我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所以,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如果你就是蒲公英的孩子,你会怎样出发,去寻找自己的土地?学生的表达和表演是多彩的,有的学生张开双臂做飞翔状,有的孩子做降落伞样一个接着一个地和妈妈告别等等,让学生自由地去创造,去想象,利用知识经验进行再加工与再创造。
三、回归生活趣活动-----情境激情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科学和生活的有机整合,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喜欢游戏、表演,他们最感兴趣的是与他们生活相关的熟悉的人、事、物,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巧妙地运用“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图画再现情境”、“诵读表现情境”等方法,借助课文插图、实物、音像、头饰、道具、课件等,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模仿课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演、诵读课文内容,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王二小》一课时,由于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距甚远,需要“未成曲调先有情”。为了尽快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诱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教学伊始,我便播放童声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并展示相关图片,用“音乐渲染情境”法,把形、声、情、意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对王二小故事产生兴趣,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教学过程中,我又创设了“图画再现情境”,让学生通过图片观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日本鬼子让王二小带路及发现上当后的凶恶嘴脸的情景,再让学生通过“表演体会情境”进行情境表演,最后让学生回馈原文读句子,通过“诵读表现情境”,感悟生情,学生演得逼真,读得有声有色,学得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很快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文中情感。
四、授之以渔会学习——培养能力
“学习应该是一个不断取得能力的过程,并导致积极行为,创造一个新期望的未来。”这句话强调了“会学”才是提高素质的关键。因此,根据低年级儿童的认识特点,我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抓重点词、重点句”、“从课题入手”等方面质疑问难的方法,培养学生掌握“读、思、划、议”等解疑释难的策略,在自主探究中读懂课文。
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乌鸦喝水》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乌鸦是怎样想办法喝到水的?”这个问题,在学生熟读相关语段之后,我先让学生带着“乌鸦是怎样想办法喝到水的?”这个问题读读画画,再让学生用事先准备的装了一定水的矿泉水瓶、小石子,小组合作,模仿乌鸦动手做实验,接着从词入手,理解“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的“慢慢”一词,再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用“慢慢”说一句话,最后让学生口述乌鸦喝到水的过程。这样,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理解了“瓶子很高,瓶口又小,里边的水不多”“乌鸦却能想到办法喝到水”的问题。最后,让学生回归文本,朗读成诵,积累语言。这样的教学,学生眼、手、口、脑多种感官并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会了学习,培养了能力。
总之,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尽情地体验,快乐地阅读,使学生们在喜闻乐见、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
【关键词】低年级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然而文字毕竟比较抽象,对初学的儿童来说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因此,低年级阅读教学要创设让学生多种感官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张大嘴巴动天君——愿读会读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读是综合分析,它体现了语文的学习规律和特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朗读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初步的阅读能力。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兴趣点易转移。因此,读书的形式要尽量追求多样化,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对读书保持着盎然的兴趣,读出实效.
如教学二年级上册《一株紫丁香》,在指导读第一节时,我先化静为动,让学生们表演“踮起脚尖儿”,孩子们“蹑手蹑脚”的,接着学生们悄悄地小声地读,透露出他们对诗句的理解,表达出他们对老师深情的爱。在指导朗读第二节时,让学生从心底亲切地呼唤“老师,老师,”抓住“夜夜”这个词表达学生对老师深深的爱,学生朗读极其深情。在理解“让花香飘进老师的梦里”时,我启发学生想象,老师又香又甜的梦里会梦到什么?让学生体会到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表达了师生之间的互爱之情。课文中的学生为什么要在老师的窗前栽一株紫丁香呢?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重点内容2、3、4、5小节:“我们在老师的窗前栽下一株紫丁香,心中装满美好的愿望,是希望——”我要求学生品读诗歌,找出有关的句子,在小组中互相读读,讨论讨论,学生很快就体会到了作者要在老师窗前栽紫丁香的原因,体会到学生对老师的热爱。最后在反复朗读,熟读成诵中,学生受到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情感熏陶,体会了诗歌语言的特点及语文知识“押韵”,培养了良好的语感。
二、借助直观吸眼球——轻松解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主要是直观具体形象思维。因此,课堂教学要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充分利用课件、插图、实物等,让学生亲自去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想一想等等,加强直观,丰富内容,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解读文本。
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我利用动画直观形象展现,帮助学生理解蒲公英靠风传播种子;苍耳靠动物皮毛传播种子;豌豆靠弹力传播种子的过程。通过生动形象的演示,学生不但轻松地学完了课文,也对这几种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记忆忧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激发了他们观察周围世界、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在学习“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这句话感知内容意思时,我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所以,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如果你就是蒲公英的孩子,你会怎样出发,去寻找自己的土地?学生的表达和表演是多彩的,有的学生张开双臂做飞翔状,有的孩子做降落伞样一个接着一个地和妈妈告别等等,让学生自由地去创造,去想象,利用知识经验进行再加工与再创造。
三、回归生活趣活动-----情境激情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科学和生活的有机整合,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喜欢游戏、表演,他们最感兴趣的是与他们生活相关的熟悉的人、事、物,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巧妙地运用“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图画再现情境”、“诵读表现情境”等方法,借助课文插图、实物、音像、头饰、道具、课件等,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模仿课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演、诵读课文内容,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王二小》一课时,由于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距甚远,需要“未成曲调先有情”。为了尽快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诱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教学伊始,我便播放童声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并展示相关图片,用“音乐渲染情境”法,把形、声、情、意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对王二小故事产生兴趣,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教学过程中,我又创设了“图画再现情境”,让学生通过图片观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日本鬼子让王二小带路及发现上当后的凶恶嘴脸的情景,再让学生通过“表演体会情境”进行情境表演,最后让学生回馈原文读句子,通过“诵读表现情境”,感悟生情,学生演得逼真,读得有声有色,学得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很快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文中情感。
四、授之以渔会学习——培养能力
“学习应该是一个不断取得能力的过程,并导致积极行为,创造一个新期望的未来。”这句话强调了“会学”才是提高素质的关键。因此,根据低年级儿童的认识特点,我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抓重点词、重点句”、“从课题入手”等方面质疑问难的方法,培养学生掌握“读、思、划、议”等解疑释难的策略,在自主探究中读懂课文。
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乌鸦喝水》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乌鸦是怎样想办法喝到水的?”这个问题,在学生熟读相关语段之后,我先让学生带着“乌鸦是怎样想办法喝到水的?”这个问题读读画画,再让学生用事先准备的装了一定水的矿泉水瓶、小石子,小组合作,模仿乌鸦动手做实验,接着从词入手,理解“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的“慢慢”一词,再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用“慢慢”说一句话,最后让学生口述乌鸦喝到水的过程。这样,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理解了“瓶子很高,瓶口又小,里边的水不多”“乌鸦却能想到办法喝到水”的问题。最后,让学生回归文本,朗读成诵,积累语言。这样的教学,学生眼、手、口、脑多种感官并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会了学习,培养了能力。
总之,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尽情地体验,快乐地阅读,使学生们在喜闻乐见、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