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李驰江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和廣泛应用,有效提高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智能水平。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日益被视为大国竞争的关键技术,随着美国、俄罗斯等国纷纷出台人工智能军事应用相关战略及政策,并加大无人化和智能化军事装备研发和应用步伐,智能化战争模式已初现雏形,军事人工智能的全球治理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相关军控倡议和进程方兴未艾。 2018年,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载军议程:为了共同未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和廣泛应用,有效提高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智能水平。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日益被视为大国竞争的关键技术,随着美国、俄罗斯等国纷纷出台人工智能军事应用相关战略及政策,并加大无人化和智能化军事装备研发和应用步伐,智能化战争模式已初现雏形,军事人工智能的全球治理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相关军控倡议和进程方兴未艾。
2018年,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载军议程:为了共同未来的安全”文件中指出,人工智能(例如机器学习)赋能的自主武器系统可能产生不可预测和难以解释的行为,国际社会应对此类武器系统的研发和使用持谨慎态度,各国应努力探讨相关政治性或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措施,并应确保人类对使用此类武器的控制权。自2014年起,联合国《特定常规武器公约》框架下开启了“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问题的讨论进程,这是目前联合国框架内为数不多的涉及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具体问题的讨论进程。
该讨论进程迄今已召开八次会议。2014年至2016年,召开了三次非正式专家会议;2017年至2019年,召开了五次政府专家组会议。原计划于2020年继续召开政府专家组会议,但受新冠疫情影响只进行了线上非正式讨论。上述会议讨论了“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涉及的技术特征、法律适用、道德伦理、军事应用、安全风险、限制措施等议题,达成重要的早期收获。特别是2019年第八次政府专家组会议协商一致通过报告,并经《特定常规武器公约》缔约国会议核准通过,提出了规范“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的11条指导原则,主要包括:国际人道主义法继续完全适用于所有武器系统,包括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的可能开发和使用;人类必须对武器系统的使用决定负有责任;应确保根据适用的国际法在《特定常规武器公约》框架内对发展、部署和使用任何新武器系统问责;发展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时,应考虑实体安保、适当的非实体保障、落入恐怖主义团体手中的风险和扩散的风险;风险评估和减少风险的措施应成为任何武器系统新技术的设计、发展、测试和部署周期的组成部分;在《特定常规武器公约》范围内讨论和采取任何可能的政策措施都不应阻碍智能自主技术的进步或和平利用;可在《特定常规武器公约》目标和宗旨范围内处理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领域新技术的问题,力求在军事必要性和人道主义考虑之间求得平衡,等等。
总体看,各国对于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的军控措施持三类观点:有的国家主张全面禁止此类武器,有的国家主张部分限制此类武器使用,也有国家反对全面禁止此类武器。与此同时,奥地利等国主张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书;法国等国主张分步走,先达成政治宣言或行为准则,再达成法律文书;美国等国则反对上述主张,提出围绕现有11条指导原则进一步讨论。
除联合国渠道外,各国政府、产业界、学术界、国际组织等就包括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在内的人工智能治理规范和原则进行了广泛讨论并提出诸多建议,旨在保障人工智能发展和应用符合道德伦理要求,减少人工智能应用带来的潜在安全风险。例如,2019年6月,中国国家人工智能治理委员会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提出“和谐友好,公平公正,包容共享,尊重隐私,安全可控,共担责任,开放协作,敏捷治理”等八项重要原则。2020年2月,美国国防部正式发布规范人工智能军事能力发展的“负责、公平、可追溯、可靠和可治理的”五项原则。2020年2月,欧盟发布《欧洲数字战略》,指出欧盟的人工智能发展基于信任和追求卓越。2020年6月,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表《人工智能对战略稳定和核风险的影响》报告,探讨了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对战略稳定和核风险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总体看,国际社会都高度关注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的严峻挑战,但是各国对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特别是减少人工智能军事应用风险,仍然存在不同看法和优先事项。展望未来,国际社会理应继续秉持多边主义精神,共同寻求各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思路和方案,确保人工智能技术造福人类,并促进国际和平与安全。
其他文献
摘要:在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 logistics,简称3PL或TPL)企业中,外向型3PL企业占了很大比例,他们是3PL企业的主要形式,这类3PL对物流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要求有鲜明的特征,在确定物流人才培养方案时,如何满足外向型3PL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自然就成为课程体系设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提出了外向型3PL的概念,就3PL对物流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要求进行了分析,然后利
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显示: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生数为589.15万人,就业学生数为564.24万人,平均就业率为95.77%。其中,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三类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数为480.15万人,就业学生数为460.03万人,平均就业率为95.81%;技工学校毕业生数为109.00万人,就业学生数为104.21万人,平均就业率为95.61%。
摘要:CIS代表一个企业的文化形象和企业精神。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发展需要企业精神,同样,学校发展,特别是职业学校的发展,需要学校精神、学校形象设计。文章从CIS的内涵出发,论述中职学校引入CIS的实施前提、实施策略、实施功能,进而形成中职学校办学特色,建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提高学校在社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关键词:CIS;中职学校;导入;管理 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苏霍姆林斯基从教育着眼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日益成为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途径。文章结合信息安全技术和大学生就业活动提出应构建就业信息安全PDRR保障体系,同时指出为了确保就业信息的安全,需要采用安全信任验证机制和网络安全技术来提高就业信息的安全性。 关键词:就业;PDRR;职业;信息安全 就业信息化安全的核心思想是使就业系统和就业信息满足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保护(Protect)、检测(
摘要:能否不断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既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也关系到高职院校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文章针对当前高职学生就业压力大、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等问题,从高职学生所处的三个阶段(始业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就业教育)分别加以分析,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并提出“3 3 3”(三课堂、三层次、三阶段)的就业工作模式。 关键词:高职学生;“3 3 3”;就业;始业;毕业实习 学生就业工作是一
摘要:文章从CAD与《机械制图》的教学实践出发,从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改进等三个方面阐述了两门课的整合,以提高学生机械图样构形和运用计算机新技术的能力。 关键词:CAD;机械制图;整合 《机械制图》是机电类技校生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一门专业基础课。CAD是一体化程度很高、功能丰富的绘图软件。把CAD技术应用于《机械制图》中,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逐渐地替代了劳动强度大、绘图周期
8月22~26日,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先后访问新加坡和越南。这是迄今拜登政府出访东南亚的最高层级官员,也是近期美国对东南亚外交攻势的高潮。此前,5月底~6月初,副国务卿舍曼到访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和泰国。7月14日,国务卿布林肯与东盟各国外长举行了美国—东盟外长特别会议。7月23~30日,国防部长奥斯汀访问新加坡、越南、菲律宾三国。8月3日,美国与印尼启动首次“战略对话”。8月3~6日,在东亚合作系列外
摘要:所谓任务驱动法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问题动机的驱动下,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文章就任务驱动法在CAD课程教学中的实际运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任务驱动;CAD课程;运用 “教学的艺术不止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这是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的教育思想。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激发他们
作为研究白俄罗斯的学者,我每年都要飞几次明斯克,就中白关系与白方官员和学者进行交流。最近一次是2019年10月上旬应邀参加第二届“明斯克对话”国际论坛。这一届论坛的主题是“欧洲安全:从深渊的边缘走开”。论坛召开的背景是,乌克兰危机以后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对抗持续升级,让夹在中间的白俄罗斯愈发担心自身安全。由于西方制裁俄罗斯,俄罗斯经济陷入停滞,缩减对白“供血”,白方不得不加紧拓展多元化外交以摆脱困境
摘要:从我国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当前国家教育政策入手,论述了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民办高职院校生存的必由之路。同时,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为实证,对民办高职院校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职;商务英语;工学结合 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民办高职院校生存的必由之路 我国民办高职院校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并于9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