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洲中世纪,约从公元5世纪到14世纪,是介于古希腊、罗马的文化繁荣与现代文明起点——文艺复兴之间的一段时间,也是基督教广泛蔓延的时代。
基督教的信仰在拜占庭盛行,同时拜占庭成为希腊、罗马、和东方文明的交汇点,其美术形态自然也具有该方面的特色。拜占庭建筑中最著名的两座教堂是圣索菲亚大教堂和圣维塔尔教堂。在圣维塔尔祭坛中的镶嵌壁画可以作为代表性的宗教壁画与中国的宗教壁画相媲美,有很多异同之处。
一、相同点
中世纪宗教壁画与魏晋到元的宗教壁画,在创作的主导思想上都是为宗教服务的,都不重视对客观世界的真实描绘,不注重人性和形象,重点突出神的至高无上。在表现形式上,中世纪与从魏晋到元的宗教壁画都具有象征性,人物形象都是超现实人世的,人物的形体亦被变形,以减弱其感性特征。在表现的题材方面,主旨是宣传宗教教义,题材主要是宗教故事及宗教人物。在艺术语言上,宗教绘画所固有的主导思想及创作目的都是为了体现神的至高无上,所以在外在表现方面会突出神灵的刻画,决定了欧洲中世纪宗教壁画与中国从魏晋到元宗教壁画的相似性。
总之,中世纪宗教壁画的艺术特征在西方绘画发展史中具有相对独立性,其外在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接近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艺术,但由于中西方文化各方面的不同,这两种艺术形式还是存在实质上的差异。
二、不同点
中世纪拜占庭艺术
由于整个中世纪基本上是基督教的艺术,对偶像的崇拜也曾有过禁忌与反对,所以拜占庭的绘画是以镶嵌画为主的。意大利的圣维塔尔教堂布满了547年间创作的举世杰出的镶嵌画,其中最具盛名的作品有《查士丁尼皇帝和侍从》,分别表现了皇帝、皇后等供奉的场景。
(一)创作的主导思想:中世纪拜占庭艺术所体现的基督教是政教合一的,这是与中国很不同的。本应反映人和现实生活的一切艺术都成为基督教及其神学的奴仆。为基督教服务是欧洲中世纪艺术的重要特征。
(二)表现形式:镶嵌画这种以小块彩色玻璃镶嵌而成的建筑装饰画,是中世纪教堂内部和其他建筑中的主要装饰表现形式。中世纪壁画从形式上看,表情没有人性,显得呆板僵化,表现出一种远离尘世的圣者气息;所绘形像永远处于静止状态,在人物神态上有一种静穆的神秘感,以便于人们对之凝神静观、沉思默想。
(三)艺术语言:中世纪宗教壁画中,较重视线的的装饰性,而与造型的准确与体积感的塑造关系较少。空间上,原始社会壁画简单稚拙,没有复杂到有透视的程度。
魏晋至元代宗教壁画艺术
对于宗教壁画艺术,敦煌石窟艺术中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部分是壁画,这些壁画既有反映宗教题材的,也有反映当时一些生产劳动场面、社会生活场景的,为研究4世纪到14世纪的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如敦煌壁画佛传故事、本生故事画(九色鹿本生故事画莫高窟第257窟北魏)
(一)创作的主导思想:中国的艺术创作从开始就极大地受宗教的控制,为体现某种神秘的精神而出现。敦煌壁画:菩萨是很镇静的,但是周围的人是很动荡的,让人感觉菩萨是可以信托的。
(二)表现形式:中国佛教壁画发展到魏晋,出现了明显的中原风格,同时形成了西域风格、中原风格交汇、同时并存的新局面。注重神韵风度的表达,人物动态丰富自然,画面富浪漫主义气息,注重线的运用,强调“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其重点在于线与抒情。
(三)艺术语言:中国魏晋到元的宗教壁画中,除勾勒形体外,线条本身包含独立的审美价值空间方面,散点透视是中国画透视的一大特色。
三、在美术发展体系中的地位
中世纪是西方从希腊罗马的文化高峰滑落下来,再沿着现代知识的斜坡挣扎上去所经历的一个阴谷。宗教的因素,使本该向用成熟的技法和绘画演进,却受到抑制。当然,到了中世纪末,世俗性的题材频繁的出现在建筑中,甚至在教堂里也有很多世俗性的因素,它们说明了中世纪晚期,宗教已经不可能在绘画中完全统治人们的意识,人们对古典美术感性的追求已成为自觉。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不安定,文人们开始关注艺术,造成艺术的繁荣,宗教壁画也相对的开明,有了潇洒飘逸的气度。至唐,宗教壁画达到鼎盛,唐墓壁画表明这一时期不论是人物、山水、还是花鸟、草虫,在继承民族绘画传统和各族进行广泛交流的基础上,又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敦煌艺术的发现,名闻中外,它对我国古代文献的补遗和校勘有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
作者简介:邹士梅(1989年01月),女,山东省临沂市,苏州大学2011年全日制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西方绘画创作及理论研究
基督教的信仰在拜占庭盛行,同时拜占庭成为希腊、罗马、和东方文明的交汇点,其美术形态自然也具有该方面的特色。拜占庭建筑中最著名的两座教堂是圣索菲亚大教堂和圣维塔尔教堂。在圣维塔尔祭坛中的镶嵌壁画可以作为代表性的宗教壁画与中国的宗教壁画相媲美,有很多异同之处。
一、相同点
中世纪宗教壁画与魏晋到元的宗教壁画,在创作的主导思想上都是为宗教服务的,都不重视对客观世界的真实描绘,不注重人性和形象,重点突出神的至高无上。在表现形式上,中世纪与从魏晋到元的宗教壁画都具有象征性,人物形象都是超现实人世的,人物的形体亦被变形,以减弱其感性特征。在表现的题材方面,主旨是宣传宗教教义,题材主要是宗教故事及宗教人物。在艺术语言上,宗教绘画所固有的主导思想及创作目的都是为了体现神的至高无上,所以在外在表现方面会突出神灵的刻画,决定了欧洲中世纪宗教壁画与中国从魏晋到元宗教壁画的相似性。
总之,中世纪宗教壁画的艺术特征在西方绘画发展史中具有相对独立性,其外在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接近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艺术,但由于中西方文化各方面的不同,这两种艺术形式还是存在实质上的差异。
二、不同点
中世纪拜占庭艺术
由于整个中世纪基本上是基督教的艺术,对偶像的崇拜也曾有过禁忌与反对,所以拜占庭的绘画是以镶嵌画为主的。意大利的圣维塔尔教堂布满了547年间创作的举世杰出的镶嵌画,其中最具盛名的作品有《查士丁尼皇帝和侍从》,分别表现了皇帝、皇后等供奉的场景。
(一)创作的主导思想:中世纪拜占庭艺术所体现的基督教是政教合一的,这是与中国很不同的。本应反映人和现实生活的一切艺术都成为基督教及其神学的奴仆。为基督教服务是欧洲中世纪艺术的重要特征。
(二)表现形式:镶嵌画这种以小块彩色玻璃镶嵌而成的建筑装饰画,是中世纪教堂内部和其他建筑中的主要装饰表现形式。中世纪壁画从形式上看,表情没有人性,显得呆板僵化,表现出一种远离尘世的圣者气息;所绘形像永远处于静止状态,在人物神态上有一种静穆的神秘感,以便于人们对之凝神静观、沉思默想。
(三)艺术语言:中世纪宗教壁画中,较重视线的的装饰性,而与造型的准确与体积感的塑造关系较少。空间上,原始社会壁画简单稚拙,没有复杂到有透视的程度。
魏晋至元代宗教壁画艺术
对于宗教壁画艺术,敦煌石窟艺术中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部分是壁画,这些壁画既有反映宗教题材的,也有反映当时一些生产劳动场面、社会生活场景的,为研究4世纪到14世纪的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如敦煌壁画佛传故事、本生故事画(九色鹿本生故事画莫高窟第257窟北魏)
(一)创作的主导思想:中国的艺术创作从开始就极大地受宗教的控制,为体现某种神秘的精神而出现。敦煌壁画:菩萨是很镇静的,但是周围的人是很动荡的,让人感觉菩萨是可以信托的。
(二)表现形式:中国佛教壁画发展到魏晋,出现了明显的中原风格,同时形成了西域风格、中原风格交汇、同时并存的新局面。注重神韵风度的表达,人物动态丰富自然,画面富浪漫主义气息,注重线的运用,强调“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其重点在于线与抒情。
(三)艺术语言:中国魏晋到元的宗教壁画中,除勾勒形体外,线条本身包含独立的审美价值空间方面,散点透视是中国画透视的一大特色。
三、在美术发展体系中的地位
中世纪是西方从希腊罗马的文化高峰滑落下来,再沿着现代知识的斜坡挣扎上去所经历的一个阴谷。宗教的因素,使本该向用成熟的技法和绘画演进,却受到抑制。当然,到了中世纪末,世俗性的题材频繁的出现在建筑中,甚至在教堂里也有很多世俗性的因素,它们说明了中世纪晚期,宗教已经不可能在绘画中完全统治人们的意识,人们对古典美术感性的追求已成为自觉。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不安定,文人们开始关注艺术,造成艺术的繁荣,宗教壁画也相对的开明,有了潇洒飘逸的气度。至唐,宗教壁画达到鼎盛,唐墓壁画表明这一时期不论是人物、山水、还是花鸟、草虫,在继承民族绘画传统和各族进行广泛交流的基础上,又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敦煌艺术的发现,名闻中外,它对我国古代文献的补遗和校勘有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
作者简介:邹士梅(1989年01月),女,山东省临沂市,苏州大学2011年全日制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西方绘画创作及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