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内镜是直接观察、诊断和治疗人体腔或管腔内疾病的可靠工具,随着内镜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图像更清晰、功能更强大的内镜问世,在临床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院自2011年1~2013年12月镜下诊断为慢性胃炎共150例,占胃镜的52.3%,而萎缩性胃炎有63例,对其进行相关分析。
【关键词】 内镜 慢性胃炎;检查;Hp
内镜是直接观察、诊断和治疗人体腔或管腔内疾病的可靠工具。随着内镜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图像更清晰、功能更強大的内镜问世,在临床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院自2011年1~2013年12月镜下诊断为慢性胃炎共150例,占胃镜的52.3%(总胃镜人数287),而萎缩性胃炎有63例,对其进行相关分析。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在我院2011年1~2013年12月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年龄最小15岁,最大85岁,平均43.6岁。诊断为慢性胃炎共150例,萎缩性胃炎63例,其中男90例,女60例。患者主要症状为上腹腹胀、腹痛、纳差、恶心、反酸等症状来院门诊就诊而行胃镜检查的病人。
1.2方法:由消化内科专业内镜医师采用OlympusGIF-H260进行操作,胃镜检查前10min常规予达克罗宁胶浆做局部麻醉及消泡剂,按照内镜操作程序和内镜诊断标准对食管、胃及十二指肠进行内镜检查。内镜诊断标准以2000年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中共识的新悉尼系统分类法。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为内镜下表现:①黏膜颜色改变;②黏膜下血管显露;③黏膜皱襞细少或消失;④可能伴有增生或上皮化生等改变。为了判定肉眼所见病变的性质和程度,用三处活检法,即选择在胃窦小弯侧、胃体中部小弯侧及胃体大弯侧各取一块胃黏膜组织[1]。对镜下诊断为萎缩性胃炎的病人均行快速尿素酶检测Hp。
1.3结果:150例中诊断为非萎缩性胃炎的7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45例,约占总数的82.7%,年龄越大感染萎缩性胃炎的比例越大。
2讨论
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它可引起多种消化道症状,是消化系统中最常见的一类疾病,国内内镜检查的资料中本病占内镜检查受检人数的37.0%~75.2%,和我院的结果基本一致。其发病原因较多,比较肯定的是Hp感染,此外还有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等对胃作用的结果。而慢性萎缩性胃炎多由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发展而来,其发病原因与Hp感染较密切,本研究Hp感染占萎缩性胃炎的74.6%,和国内大医院的统计基本一致。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Hp及其代谢产物NO等诱导胃上皮细胞凋亡的增加很可能是Hp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乃至胃癌等疾病的重要机制,长期Hp 感染可发展为以胃窦部为主,多灶萎缩性胃炎,并多伴有肠上皮化生[2],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均与胃癌有关。近年的研究表明,部分萎缩性胃炎的发病还与自身免疫因素有关。这点解释了部分萎缩性胃炎而Hp阴性。在国内萎缩性胃炎占慢性胃炎的12.5%~50.5%,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明显增多,并有发生胃癌的倾向,目前被认为是一种癌前期病变,本研究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占慢性胃炎的49%,且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其原因除年龄增加后导致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外,我院进行胃镜检查的人群年龄偏高也有一定的关系。北京肿瘤防治研究所等单位报道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癌发生率为6.1%。有动物实验表明,早期根除Hp感染可预防萎缩性胃炎的形成,对已形成的萎缩性胃炎也使其相对稳定[3]。可见尽早检查有无Hp感染和及时抗Hp治疗对Hp感染等相关疾病的发生有积极的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胃和十二指肠黏膜能合成大量前列腺素(PGs),主要是PGE2。PGs可强烈抑制胃酸分泌和促进胃肠黏膜血液循环。PGs缺乏,可使胃黏膜血流量减少,引起细胞代谢障碍,造成黏膜的防御机能下降,大量逆扩散到黏膜细胞的H+不能被血流及时清除,造成H+大量积聚,细胞pH下降,造成细胞损害、溃疡形成。此外,幽门螺杆菌(HP)与胃黏膜病变及消化性溃疡发生关系密切,由于黏膜屏障被破坏,易遭受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最终发生溃疡。因此,一般认为消化性溃疡发病原因与高胃酸状态、黏膜屏障作用破坏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损害因子与保护因子失衡有关。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一种疾病,这就要求内镜医师在行胃镜检查时提高疾病的诊断率,尽量减少漏诊。我院在诊断萎缩性胃炎较高,有以下几点仅大家参考:①对萎缩性胃炎的危险性要有足够的认识,引起足够重视;②术前使用消泡剂,这样视野清晰,减少盲点;③操作时要注意胃内充气量要适度,过少影响对胃腔的观察,过多又会造成误诊等;另外取活检时要达肌层,且要足够大,尽量垂直胃黏膜。对于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且合并Hp感染的患者要加强治疗及随访,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及预后的评估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三仁,于中麟,胡品津,等;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中华消化杂,2000,20:199~201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79~380
[3]胡品津,曾志荣,林汉良,等;幽门螺杆菌的根除与萎缩性胃炎形成和逆转的动物实验研究.中华消化杂志,2000,20(3):155~158
【关键词】 内镜 慢性胃炎;检查;Hp
内镜是直接观察、诊断和治疗人体腔或管腔内疾病的可靠工具。随着内镜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图像更清晰、功能更強大的内镜问世,在临床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院自2011年1~2013年12月镜下诊断为慢性胃炎共150例,占胃镜的52.3%(总胃镜人数287),而萎缩性胃炎有63例,对其进行相关分析。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在我院2011年1~2013年12月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年龄最小15岁,最大85岁,平均43.6岁。诊断为慢性胃炎共150例,萎缩性胃炎63例,其中男90例,女60例。患者主要症状为上腹腹胀、腹痛、纳差、恶心、反酸等症状来院门诊就诊而行胃镜检查的病人。
1.2方法:由消化内科专业内镜医师采用OlympusGIF-H260进行操作,胃镜检查前10min常规予达克罗宁胶浆做局部麻醉及消泡剂,按照内镜操作程序和内镜诊断标准对食管、胃及十二指肠进行内镜检查。内镜诊断标准以2000年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中共识的新悉尼系统分类法。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为内镜下表现:①黏膜颜色改变;②黏膜下血管显露;③黏膜皱襞细少或消失;④可能伴有增生或上皮化生等改变。为了判定肉眼所见病变的性质和程度,用三处活检法,即选择在胃窦小弯侧、胃体中部小弯侧及胃体大弯侧各取一块胃黏膜组织[1]。对镜下诊断为萎缩性胃炎的病人均行快速尿素酶检测Hp。
1.3结果:150例中诊断为非萎缩性胃炎的7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45例,约占总数的82.7%,年龄越大感染萎缩性胃炎的比例越大。
2讨论
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它可引起多种消化道症状,是消化系统中最常见的一类疾病,国内内镜检查的资料中本病占内镜检查受检人数的37.0%~75.2%,和我院的结果基本一致。其发病原因较多,比较肯定的是Hp感染,此外还有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等对胃作用的结果。而慢性萎缩性胃炎多由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发展而来,其发病原因与Hp感染较密切,本研究Hp感染占萎缩性胃炎的74.6%,和国内大医院的统计基本一致。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Hp及其代谢产物NO等诱导胃上皮细胞凋亡的增加很可能是Hp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乃至胃癌等疾病的重要机制,长期Hp 感染可发展为以胃窦部为主,多灶萎缩性胃炎,并多伴有肠上皮化生[2],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均与胃癌有关。近年的研究表明,部分萎缩性胃炎的发病还与自身免疫因素有关。这点解释了部分萎缩性胃炎而Hp阴性。在国内萎缩性胃炎占慢性胃炎的12.5%~50.5%,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明显增多,并有发生胃癌的倾向,目前被认为是一种癌前期病变,本研究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占慢性胃炎的49%,且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其原因除年龄增加后导致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外,我院进行胃镜检查的人群年龄偏高也有一定的关系。北京肿瘤防治研究所等单位报道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癌发生率为6.1%。有动物实验表明,早期根除Hp感染可预防萎缩性胃炎的形成,对已形成的萎缩性胃炎也使其相对稳定[3]。可见尽早检查有无Hp感染和及时抗Hp治疗对Hp感染等相关疾病的发生有积极的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胃和十二指肠黏膜能合成大量前列腺素(PGs),主要是PGE2。PGs可强烈抑制胃酸分泌和促进胃肠黏膜血液循环。PGs缺乏,可使胃黏膜血流量减少,引起细胞代谢障碍,造成黏膜的防御机能下降,大量逆扩散到黏膜细胞的H+不能被血流及时清除,造成H+大量积聚,细胞pH下降,造成细胞损害、溃疡形成。此外,幽门螺杆菌(HP)与胃黏膜病变及消化性溃疡发生关系密切,由于黏膜屏障被破坏,易遭受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最终发生溃疡。因此,一般认为消化性溃疡发病原因与高胃酸状态、黏膜屏障作用破坏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损害因子与保护因子失衡有关。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一种疾病,这就要求内镜医师在行胃镜检查时提高疾病的诊断率,尽量减少漏诊。我院在诊断萎缩性胃炎较高,有以下几点仅大家参考:①对萎缩性胃炎的危险性要有足够的认识,引起足够重视;②术前使用消泡剂,这样视野清晰,减少盲点;③操作时要注意胃内充气量要适度,过少影响对胃腔的观察,过多又会造成误诊等;另外取活检时要达肌层,且要足够大,尽量垂直胃黏膜。对于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且合并Hp感染的患者要加强治疗及随访,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及预后的评估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三仁,于中麟,胡品津,等;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中华消化杂,2000,20:199~201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79~380
[3]胡品津,曾志荣,林汉良,等;幽门螺杆菌的根除与萎缩性胃炎形成和逆转的动物实验研究.中华消化杂志,2000,20(3):15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