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化学多是通过实验探究教学得出结论,最能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对事物产生疑问,从而发现问题、提出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分析得出结论、进行讨论交流,进而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尽可能多的丰富学习情景导入:联系实际生活,多媒体教学,教师演示实验等,并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强化过程体验,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增进对知识和对化学本质的理解,进而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形成探究能力。
[关键词]化学、实验、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2-0241-01
初中阶段是学生接触化学的最初阶段,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阶段。而初中化学多是通过实验探究教学得出结论,最能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对事物产生疑问,从而发现问题、提出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分析得出结论、进行讨论交流,进而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探究能力又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学好化学知识,还是提高学生综合智能,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对中学教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必须要改变传统的、被动的、机械的化学学习方式,尽可能多的丰富学习情景导入:联系实际生活,多媒体教学,教师演示实验等,并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强化过程体验,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增进对知识和对化学本质的理解,进而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形成探究能力。
一、设计特色情景导入,激起学生探究欲望
导入新课虽然只是几句话。可是往往就是开始的这几句话就可以决定一节课的成功与否。教师要细心揣摩“设疑,好奇”情景,引起学生的产生疑问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引发学生探究活动。教师设计情景导入时,要注意导入情景的兴趣性、启发性、新颖性,并且语言力简洁清晰,运用启发性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情景导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导入情景
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设计一些趣味小实验,例如在讲解“酒精燃烧”时可以变一个“烧不坏的手帕”小魔术,拿一块干净的手帕,在酒精溶液中蘸湿,然后用坩埚钳夹住手帕一角将其点燃,手帕在剧烈的燃烧,同学们都在为手帕白白地被烧掉而感到可惜,但是燃烧完成后,竟然发现手帕完整无缺。神奇的现象一下子就让学生们惊呆了,教室里开始骚动不安,纷纷进行猜测讨论:这是什么原因并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想法。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小实验,可以快速的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情景
教师可以用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来激起学生探究欲望,只有让学生在自身熟悉和认为有用的情境下才能促使他们发现问题,并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欲望。例如在讲解二氧化碳的时候,可是问同学们是不是都喜欢喝雪碧呀?那么你们知不知道在家中也能自己制作雪碧呢?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兴趣提起来了,大家都喜欢雪碧,都迫切地想知道雪碧的制作方法。通过这样生活中的小现象、小方法可以很快地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究原因或方法。
3、通过电子白板教学导入情景
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教学,全方位展示课程内容。如利用电子白板观看一些书本上没有的实验过程,更直观的展示一些和化学有关的生活现象,激起学生探究欲望。还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展示一些物质微观结构。例如:在讲解“金刚石和石墨”时,利用电子白板的移动和拉伸放大功能将金刚石和石墨放大若干倍,在放大的过程中学生会看到二者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从而让学生理解“结构决定了性质”。
4、通过精彩的小故事导入情景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故事来吸引学生,例如著名的“屠狗洞”的故事,在讲到《二氧化碳》一节,我们可这样导人:“在阿尔卑斯山内有个“屠狗洞”,因为游人的爱犬都在经过“屠狗洞”时莫名其妙地死去了,可奇怪的是人却安然无恙。你们想知道其中奥妙吗?请看今天学习的内容——“二氧化碳”。
二、鼓励设计探究实验,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教师是实验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应转变思想,应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性的讲解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创设探究环境,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性实验设计,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计划实验、并做好实验前准备:包括实验所需器材、所用方法、现象猜想……这一自主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应有的态度和精神。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实验设计,要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明确学生做事目的,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探究。设计实验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是探究中很关键的一个过程,直接影响到探究的结果。因此要让学生去尝试地设计,分小组进行实验可行性讨论,组与组之间相互比较,查找优势和不足同时加以积极地引导。
例如:“燃烧和灭火”的一课教学可以设计为探究性实验教学
提出问题:燃烧需要哪些条件?联系生活中一些物质燃烧的现象,完成本节的实验探究。
猜想和假设:理论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之前所了解的知识,做出猜想:①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②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物质的着火点,③物质具有可燃性;假设:①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以上条件。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和假设。
某小组同学的设计方案:①分别点燃两只蜡烛,将其中的一只蜡烛用大烧杯罩住,观察现象;②向金属铜片上分别放少量红磷和白磷,下放盛有约80摄氏度热水的烧杯,观察现象。③用坩埚钳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根小玻璃棒,在酒精灯上灼烧,观察现象。
总结交流:实验结束后,由学生进行现象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意义,这是实验探究的出发点。[2]这样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设计会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
三、利用灵活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探究态度
1、加強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每个人的智能是独特的和有差异的。学生为了实现探究实验的目标,采取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方式参与探究,通过集体的努力,获得问题解决和感情发展。在实践中,通过建立实验共同体,把各种观点集中起来,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完成学生个体不可能完成的任务。[3]如学生把设计的方案提出后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得到认可,会充满自信心,设计缺陷的查找不足,进行改进。
2、丰富教师语言力求讲解生动
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力求语言精练,通俗生动,富有逻辑性和感染力,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得到艺术的享受。如在讲“相似相容”原理时,结合生活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来帮助学生理解,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教学气氛活跃起来,教学质量也会大大提高。
探究学习是化学教学中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发现问题、设计实验和操作、收集信息和处理、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培养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合作精神和科学态度,特别是发展了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探究性学习以学生的素质为着眼点,是唤起学生深层需要的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第1版.
[2] 陈克超.论逻辑思维与物理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物理实验[J],2015,(6).
[3] 刘知新主编.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第三版.240.
[关键词]化学、实验、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2-0241-01
初中阶段是学生接触化学的最初阶段,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阶段。而初中化学多是通过实验探究教学得出结论,最能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对事物产生疑问,从而发现问题、提出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分析得出结论、进行讨论交流,进而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探究能力又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学好化学知识,还是提高学生综合智能,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对中学教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必须要改变传统的、被动的、机械的化学学习方式,尽可能多的丰富学习情景导入:联系实际生活,多媒体教学,教师演示实验等,并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强化过程体验,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增进对知识和对化学本质的理解,进而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形成探究能力。
一、设计特色情景导入,激起学生探究欲望
导入新课虽然只是几句话。可是往往就是开始的这几句话就可以决定一节课的成功与否。教师要细心揣摩“设疑,好奇”情景,引起学生的产生疑问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引发学生探究活动。教师设计情景导入时,要注意导入情景的兴趣性、启发性、新颖性,并且语言力简洁清晰,运用启发性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情景导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导入情景
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设计一些趣味小实验,例如在讲解“酒精燃烧”时可以变一个“烧不坏的手帕”小魔术,拿一块干净的手帕,在酒精溶液中蘸湿,然后用坩埚钳夹住手帕一角将其点燃,手帕在剧烈的燃烧,同学们都在为手帕白白地被烧掉而感到可惜,但是燃烧完成后,竟然发现手帕完整无缺。神奇的现象一下子就让学生们惊呆了,教室里开始骚动不安,纷纷进行猜测讨论:这是什么原因并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想法。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小实验,可以快速的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情景
教师可以用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来激起学生探究欲望,只有让学生在自身熟悉和认为有用的情境下才能促使他们发现问题,并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欲望。例如在讲解二氧化碳的时候,可是问同学们是不是都喜欢喝雪碧呀?那么你们知不知道在家中也能自己制作雪碧呢?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兴趣提起来了,大家都喜欢雪碧,都迫切地想知道雪碧的制作方法。通过这样生活中的小现象、小方法可以很快地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究原因或方法。
3、通过电子白板教学导入情景
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教学,全方位展示课程内容。如利用电子白板观看一些书本上没有的实验过程,更直观的展示一些和化学有关的生活现象,激起学生探究欲望。还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展示一些物质微观结构。例如:在讲解“金刚石和石墨”时,利用电子白板的移动和拉伸放大功能将金刚石和石墨放大若干倍,在放大的过程中学生会看到二者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从而让学生理解“结构决定了性质”。
4、通过精彩的小故事导入情景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故事来吸引学生,例如著名的“屠狗洞”的故事,在讲到《二氧化碳》一节,我们可这样导人:“在阿尔卑斯山内有个“屠狗洞”,因为游人的爱犬都在经过“屠狗洞”时莫名其妙地死去了,可奇怪的是人却安然无恙。你们想知道其中奥妙吗?请看今天学习的内容——“二氧化碳”。
二、鼓励设计探究实验,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教师是实验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应转变思想,应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性的讲解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创设探究环境,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性实验设计,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计划实验、并做好实验前准备:包括实验所需器材、所用方法、现象猜想……这一自主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应有的态度和精神。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实验设计,要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明确学生做事目的,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探究。设计实验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是探究中很关键的一个过程,直接影响到探究的结果。因此要让学生去尝试地设计,分小组进行实验可行性讨论,组与组之间相互比较,查找优势和不足同时加以积极地引导。
例如:“燃烧和灭火”的一课教学可以设计为探究性实验教学
提出问题:燃烧需要哪些条件?联系生活中一些物质燃烧的现象,完成本节的实验探究。
猜想和假设:理论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之前所了解的知识,做出猜想:①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②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物质的着火点,③物质具有可燃性;假设:①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以上条件。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和假设。
某小组同学的设计方案:①分别点燃两只蜡烛,将其中的一只蜡烛用大烧杯罩住,观察现象;②向金属铜片上分别放少量红磷和白磷,下放盛有约80摄氏度热水的烧杯,观察现象。③用坩埚钳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根小玻璃棒,在酒精灯上灼烧,观察现象。
总结交流:实验结束后,由学生进行现象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意义,这是实验探究的出发点。[2]这样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设计会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
三、利用灵活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探究态度
1、加強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每个人的智能是独特的和有差异的。学生为了实现探究实验的目标,采取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方式参与探究,通过集体的努力,获得问题解决和感情发展。在实践中,通过建立实验共同体,把各种观点集中起来,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完成学生个体不可能完成的任务。[3]如学生把设计的方案提出后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得到认可,会充满自信心,设计缺陷的查找不足,进行改进。
2、丰富教师语言力求讲解生动
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力求语言精练,通俗生动,富有逻辑性和感染力,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得到艺术的享受。如在讲“相似相容”原理时,结合生活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来帮助学生理解,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教学气氛活跃起来,教学质量也会大大提高。
探究学习是化学教学中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发现问题、设计实验和操作、收集信息和处理、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培养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合作精神和科学态度,特别是发展了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探究性学习以学生的素质为着眼点,是唤起学生深层需要的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第1版.
[2] 陈克超.论逻辑思维与物理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物理实验[J],2015,(6).
[3] 刘知新主编.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第三版.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