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典型案例,引发出思考:要对高一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予以关注,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积极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目标,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
关键词:高一新生; 心理问题; 情绪行为疗法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2-054-001
一、一般资料
李某,女,17岁,高一新生,身体健康,五官端正。父亲高中文化水平,在外承包工程,母亲在纺织厂里工作。家中姊妹两个,姐姐现就读于名牌大学,家庭经济状况较好。李某从小聪明伶俐,喜欢书法、画画,学习成绩属中等偏上。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族无精神病史。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1.主诉:心情不好,烦燥不安,失眠,没食欲,注意力不集中,两个多月。
2.个人陈述:我是一名高一学生。我心里很烦,很乱,也很孤独。在初中,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可是到了高中,到了一个新的班级,我渐渐发现,我很不适应这个环境。这个班级远不如我初中的班级活跃和团结,一走进教室就有一种死气沉沉的感觉。我不喜欢呆在现在的班级里,每个人都非常自私、虚伪,我不喜欢和他们交往,我希望回到我们原来初中的班级。
我的学习也不如意,我不知道该怎样才能把学习成绩提上去,我成绩一下降,那些老师就总把我和姐姐进行比较。回到家,爸爸也经常说我,只因为我成绩不如姐姐好。好像我的存在就是为了证明我不如她。我每天都害怕进教室,害怕回家,只要一有机会我就到处闲逛,只要他们别来烦我。有时,我甚至想,如果我在哪个角落死掉了,可能都要很久,人们才会发现我。我觉得我这样想不好,可我又控制不了。我想找个人说说话,可我连一个好朋友也没有。我以前要好的朋友,妈妈要我和她们断绝往来,就因为她们没考上高中。我该怎么办?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1.咨询师观察
求助者表情迷茫,说话处事节奏较缓慢,情绪低落,有时出现明显的厌恶情绪。该来访者性格较内倾,内心较有思想。
2.他人反映
求助者待人真诚,比较能够理解他人,比较能够得到他人信任;但生性敏感,容易受伤,情绪变化激烈,易怒,容易因为志趣不同等与人发生争执,并因此导致生活学习等其它关系上的破裂;希望通过与别人人际关系的维持,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一旦不能满足或者感觉不一致或者关系减弱,则情绪反应强烈。
四、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心理诊断阶段。
咨询师首先利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对求助者充分表现了尊重、共情、积极关注等态度,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形成了安全、信任的咨询氛围;然后通过摄入性谈话搜集了求助者大量的临床资料,并形成了初步诊断。
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本案例中,A是李某和同学相处不融洽,老师家长都责难李某成绩不好;B是李某的不合理信念:“我的存在就是为了突显姐姐的优秀。”“同学都很虚伪,我没有一个说真心话的朋友。”C是李某的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因害怕学习、害怕与同学交往而感到焦虑。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起因。个体通过改变自己的错误观念可以消除相应的情绪困扰,本案例可通过改变李某的不合理信念来消除其焦虑。
第二阶段:领悟阶段。
通过理论的进一步解说和证明,咨询师使求助者在更深的层次上领悟到三个方面:①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②她的情绪问题不是由于与姐姐的比较等事件的影响,而是由于她现在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因此她应该对自己的问题负责。③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她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
第三阶段:修通阶段
这是合理情绪行为疗法中最主要的部分。在此阶段中,咨询师主要利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由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例如:求助者因为与同学相处不和谐而经常发生矛盾,这是不愉快的事情,谁也不希望它发生,这是一种合理的想法,由此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也是适当的。但把一切归咎于自己的姐姐太优秀,甚至归咎于父母、老师的过错,这是一种不合理的信念。这种片面的自我否定往往会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的心理以及焦虑和抑郁等情绪。而一旦将这种评价转向于他人,就会一味地责备别人,并产生愤怒和敌意的情绪。
第四阶段:再教育阶段
在本阶段中,咨询师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另一方面,咨询师运用“黄金法则”,让求助者明白“如果你希望别人怎样对你,你就要先去这样对待别人”,以此来改善她的人际关系,习得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除此之外,咨询师还教给求助者一个简单的放松训练,帮助她在遇到事情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可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缓解焦躁情绪,提高应付负面情绪反应的能力,以及在青春期健康知识方面给予正确指导。
五、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我评估:在咨询过程中压抑情绪有所减轻,长这么大第一次把所有的心里话都掏出来,觉得特别畅快;对父母的看法也有改变,能和长辈进行交流。
2.咨询师评估: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求助者能坦然敞开心扉,对咨询师建立了较高的信任感,在与咨询师进行不合理信念辩论时有所感悟,咨询结束时求助者面露笑容,神色轻快。
3.求助者周围人士评估:与同学的人际关系有所改善,对同学一些玩笑不再耿耿于怀,成绩也有所提高。
4.心理测验评估:SAS:45分; SDS:50分。
六、咨询小结
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优秀,倍受老师关爱,形成较优越的心理;但升入高中后,竞争激烈,而且一心向学的同学更多,自己原有的优势不复存在。再加上与其姐姐的比较,更使李某产生挫败感。李某对新环境的不适应现象在初中升高中的过程中是比较常见的问题,可以引发我们的思考:要对高一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予以关注,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积极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目标,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
关键词:高一新生; 心理问题; 情绪行为疗法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2-054-001
一、一般资料
李某,女,17岁,高一新生,身体健康,五官端正。父亲高中文化水平,在外承包工程,母亲在纺织厂里工作。家中姊妹两个,姐姐现就读于名牌大学,家庭经济状况较好。李某从小聪明伶俐,喜欢书法、画画,学习成绩属中等偏上。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族无精神病史。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1.主诉:心情不好,烦燥不安,失眠,没食欲,注意力不集中,两个多月。
2.个人陈述:我是一名高一学生。我心里很烦,很乱,也很孤独。在初中,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可是到了高中,到了一个新的班级,我渐渐发现,我很不适应这个环境。这个班级远不如我初中的班级活跃和团结,一走进教室就有一种死气沉沉的感觉。我不喜欢呆在现在的班级里,每个人都非常自私、虚伪,我不喜欢和他们交往,我希望回到我们原来初中的班级。
我的学习也不如意,我不知道该怎样才能把学习成绩提上去,我成绩一下降,那些老师就总把我和姐姐进行比较。回到家,爸爸也经常说我,只因为我成绩不如姐姐好。好像我的存在就是为了证明我不如她。我每天都害怕进教室,害怕回家,只要一有机会我就到处闲逛,只要他们别来烦我。有时,我甚至想,如果我在哪个角落死掉了,可能都要很久,人们才会发现我。我觉得我这样想不好,可我又控制不了。我想找个人说说话,可我连一个好朋友也没有。我以前要好的朋友,妈妈要我和她们断绝往来,就因为她们没考上高中。我该怎么办?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1.咨询师观察
求助者表情迷茫,说话处事节奏较缓慢,情绪低落,有时出现明显的厌恶情绪。该来访者性格较内倾,内心较有思想。
2.他人反映
求助者待人真诚,比较能够理解他人,比较能够得到他人信任;但生性敏感,容易受伤,情绪变化激烈,易怒,容易因为志趣不同等与人发生争执,并因此导致生活学习等其它关系上的破裂;希望通过与别人人际关系的维持,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一旦不能满足或者感觉不一致或者关系减弱,则情绪反应强烈。
四、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心理诊断阶段。
咨询师首先利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对求助者充分表现了尊重、共情、积极关注等态度,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形成了安全、信任的咨询氛围;然后通过摄入性谈话搜集了求助者大量的临床资料,并形成了初步诊断。
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本案例中,A是李某和同学相处不融洽,老师家长都责难李某成绩不好;B是李某的不合理信念:“我的存在就是为了突显姐姐的优秀。”“同学都很虚伪,我没有一个说真心话的朋友。”C是李某的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因害怕学习、害怕与同学交往而感到焦虑。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起因。个体通过改变自己的错误观念可以消除相应的情绪困扰,本案例可通过改变李某的不合理信念来消除其焦虑。
第二阶段:领悟阶段。
通过理论的进一步解说和证明,咨询师使求助者在更深的层次上领悟到三个方面:①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②她的情绪问题不是由于与姐姐的比较等事件的影响,而是由于她现在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因此她应该对自己的问题负责。③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她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
第三阶段:修通阶段
这是合理情绪行为疗法中最主要的部分。在此阶段中,咨询师主要利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由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例如:求助者因为与同学相处不和谐而经常发生矛盾,这是不愉快的事情,谁也不希望它发生,这是一种合理的想法,由此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也是适当的。但把一切归咎于自己的姐姐太优秀,甚至归咎于父母、老师的过错,这是一种不合理的信念。这种片面的自我否定往往会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的心理以及焦虑和抑郁等情绪。而一旦将这种评价转向于他人,就会一味地责备别人,并产生愤怒和敌意的情绪。
第四阶段:再教育阶段
在本阶段中,咨询师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另一方面,咨询师运用“黄金法则”,让求助者明白“如果你希望别人怎样对你,你就要先去这样对待别人”,以此来改善她的人际关系,习得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除此之外,咨询师还教给求助者一个简单的放松训练,帮助她在遇到事情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可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缓解焦躁情绪,提高应付负面情绪反应的能力,以及在青春期健康知识方面给予正确指导。
五、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我评估:在咨询过程中压抑情绪有所减轻,长这么大第一次把所有的心里话都掏出来,觉得特别畅快;对父母的看法也有改变,能和长辈进行交流。
2.咨询师评估: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求助者能坦然敞开心扉,对咨询师建立了较高的信任感,在与咨询师进行不合理信念辩论时有所感悟,咨询结束时求助者面露笑容,神色轻快。
3.求助者周围人士评估:与同学的人际关系有所改善,对同学一些玩笑不再耿耿于怀,成绩也有所提高。
4.心理测验评估:SAS:45分; SDS:50分。
六、咨询小结
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优秀,倍受老师关爱,形成较优越的心理;但升入高中后,竞争激烈,而且一心向学的同学更多,自己原有的优势不复存在。再加上与其姐姐的比较,更使李某产生挫败感。李某对新环境的不适应现象在初中升高中的过程中是比较常见的问题,可以引发我们的思考:要对高一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予以关注,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积极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目标,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