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存在着突出问题,并且急需改进。企业可以通过对资金的集中管理、多种监督方式、依靠计算机技术等手段来达到资金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与控制;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逐步转向集约型。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具有更大的综合性,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直接反映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大小,而且是企业领导人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在企业的财务活动中,资金始终是一项值得高度重视的、高流动性的资产,因此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如何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每个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对资金的集中管理、多种监督方式、依靠计算机技术等手段来达到资金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企业资金管理和控制的重点
(一)核定资金系统的管理
企业应以需要与节约兼顾为核资的基本原则。采用先进合理的计算方法,确定资金的合理需要量,这是进行资金管理的基础。如何确定资金的合理需要量是其中的关键点,也是难点。从财务会计稳健原则角度来说,编制资金计划是解决此问题较好的方法。一个合理的资金计划,应是在保证正常生产经营需要的前提下,努力挖掘企业内部资金潜力,积极组织投入,节约支出,通过资金收支的平衡、物资供需的平衡、营销环节的综合平衡,以经营计划为基础,以部门计划为依据进行编制,加强资金的计划管理,分析资金动态。根据计划,核定需要,可使资金的使用达到最优化。
(二)筹集资金系统的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然会出现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解决的办法是:一方面,企业应对销售额、存货、账款加强收现;另一方面就是从企业外部筹措资金。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求预期筹资方式、筹资渠道和筹资结构,并根据实行情况。选择一个最佳的决策方案。企业可以利用自己良好的信誉,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通过贷款、融资、引进外资、发行债券等途径来增加可利用资金,并充分利用企业内部之间资金供应与使用的时间差,调度资金,节约支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运用资金系统的管理
这是资金管理中最具实质性和最富创造性的内容。合理运用资金的目的,就是以最低成本创造最大利润。一是要用好现有资金。现在始终围绕着企业财会工作人员的一个最大问题,除在计划、决策等宏观的方面力求有所突破以外,财会人员对资金运用项目的审定要变单纯地"把关"为直接参与。变事后"监督"为立项决策,加强预见性,减少盲目性,重点应放在加强内部管理。二是要优化企业资产配置,合理调配资金。通过优化资产配置,把非流动资金融资为流动资金,调整资金结构,不失为一种降低包袱,增加资金净流量的好方法。
(四)分配资金系统的管理
分配资金系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分配形式也趋向多元化和多层次化,初步形成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形式并举,基本体现能力、贡献大小等本质特征的新型分配格局。企业内部可根据职工的劳动技能、劳动强度、劳动责任、劳动条件和实际贡献,拉开工资、奖金的分配档次,逐步做到“岗薪相符、技薪相符、职薪相符”,体现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充分激发和调动全体职工的劳动创造性和积极性,促进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企业实力。
二、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一)信息失真,难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现代企业管理的根本是信息管理,企业必须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来控制物流、资金流。然而,目前我国相当多企业的信息不透明、不对称和不集成。更为严重的是,企业各层面都在截留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还掩盖了下属单位的实际经营状况。
(二)监控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严格监督
目前国有企业中,所有者对企业、母公司对子公司、公司管理层对各资金运动环节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甚至内部人为控制现象,擅自挪用转移资金甚至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突出。尽管设置了一些监督职能,也制定了多种监督制度,但因种种原因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相当多的企业在重大投资等问题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个人说了算,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很多企业领导对自身家底财务状况说不清,而财务人员对经营情况又不甚了解,且处于从属地位,常常只能按领导的意图处理账务,造成“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会计核算跟着领导意志走”,使财务监督流于形式。
(三)资金散乱,使用效率低下
目前,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和内部资金分散的现实矛盾已成为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一是子公司多头开户的现象比较普遍,一些专业公司设立的账户众多,资金管理严重失控;二是投资决策随意性大,有些企业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盲目投资,热衷于铺新摊子,投资失误多,损失严重,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三是资金沉淀严重,库存占用比例过高,欠款居高不下,流动资金占用有增无减,周转缓慢,企业信用和盈利能力下降。
三、强化企业资金管理和控制的对策
(一)完善结算中心制度,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
企业通过建立财务结算中心,实现了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对下属单位做到了“你的钱,我看着你花”。结算中心一个口子对企业,下属单位险保留日常必备的费用账户外,统一在结算中心开设结算账户,充分发挥了结算中心的汇集内部资金的“蓄水池”作用,并使下属单位资金的出入处于集团的严密监管之下,减少了企业风险。
(二)加强现金流量分析预测,严格控制现金流入和流出,保证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
有的企业树立了“钱流到哪里,管理就紧跟到哪里”的观念,将现金流量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高度重视企业的支付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严把现金流量的出入关口,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严格管理。
(三)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严格控制事前、事中资金支出,保证资金的有序流动
有的企业建立了预算编制、审批、监督的全面预算控制系统。预算范围由过去单一的经营资金计划扩大到生产经营、基建、投资等全面资金预算,由主业的资金预算扩大到包括多种经营、二级核算单位在内的全方位资金预算。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也为资金的全面预算和及时结算提供了可能,从而使资金的集中管理成为可行。
(四)实施“会计委派制”,实现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有效监督机制
委派的财务人员既对企业总财务负责,行使所有者会计职能,又对经营者负责,行使企业内部会计职能。委派财务人员在行使所有者会计职能的同时还承担着内部审计的职能。该项制度的实行,强化了事前、事中的及时监督,同时,确保企业内统一的财务政策的有效运行,有利于资金管理和运用。
(五)积极开展内部审计,前移监督关口,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
有的企业认识到内部审计与监督在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了内审机构的权威和职能,健全了内部审计监督控制制度,强调内部审计与监督不应仅仅是对财务会计信息和经营业绩真实性与合法性的结果性审计与监督,而且更重要的是对企业规章制度和重大经营决策贯彻执行情况的过程性审计和监督,把监督关口前移,将更多的精力放到管理审计中去,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保证企业各项经营活动都在严格的程序下进行。
(六)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手段
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减少人为因素,实现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有些管理基础比较好的企业在全面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采用了当前较为先进的计算机管理软件,达到了"统一计算机平台,统一规章制度,统一信息及业务编码,统一管理,统一监督"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要求,实现了财务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信息集成和资料共享,通过企业内部局域网或直接利用国际互联网,使企业可随时汇集财务会计信息,查询子公司资金流向、避免传统手工填制报表的弊端,保障了财务会计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提高了管理决策的水平。
(七)从薄弱环节入手,建立起以财务资金管理为核心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
通过采用计算机网络手段和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可以将过去繁琐的会计资料加工、分析及人工无法做到的基础性管理工作和“人盯人”的监控方式,借助计算机管理软件应用予以取代,使管理工作的“手”伸长,特别是规章制度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固化,减少人为因素,从技术上解决信息不及时、不对称和监督乏力、滞后问题。
关键词: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与控制;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逐步转向集约型。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具有更大的综合性,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直接反映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大小,而且是企业领导人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在企业的财务活动中,资金始终是一项值得高度重视的、高流动性的资产,因此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如何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每个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对资金的集中管理、多种监督方式、依靠计算机技术等手段来达到资金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企业资金管理和控制的重点
(一)核定资金系统的管理
企业应以需要与节约兼顾为核资的基本原则。采用先进合理的计算方法,确定资金的合理需要量,这是进行资金管理的基础。如何确定资金的合理需要量是其中的关键点,也是难点。从财务会计稳健原则角度来说,编制资金计划是解决此问题较好的方法。一个合理的资金计划,应是在保证正常生产经营需要的前提下,努力挖掘企业内部资金潜力,积极组织投入,节约支出,通过资金收支的平衡、物资供需的平衡、营销环节的综合平衡,以经营计划为基础,以部门计划为依据进行编制,加强资金的计划管理,分析资金动态。根据计划,核定需要,可使资金的使用达到最优化。
(二)筹集资金系统的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然会出现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解决的办法是:一方面,企业应对销售额、存货、账款加强收现;另一方面就是从企业外部筹措资金。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求预期筹资方式、筹资渠道和筹资结构,并根据实行情况。选择一个最佳的决策方案。企业可以利用自己良好的信誉,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通过贷款、融资、引进外资、发行债券等途径来增加可利用资金,并充分利用企业内部之间资金供应与使用的时间差,调度资金,节约支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运用资金系统的管理
这是资金管理中最具实质性和最富创造性的内容。合理运用资金的目的,就是以最低成本创造最大利润。一是要用好现有资金。现在始终围绕着企业财会工作人员的一个最大问题,除在计划、决策等宏观的方面力求有所突破以外,财会人员对资金运用项目的审定要变单纯地"把关"为直接参与。变事后"监督"为立项决策,加强预见性,减少盲目性,重点应放在加强内部管理。二是要优化企业资产配置,合理调配资金。通过优化资产配置,把非流动资金融资为流动资金,调整资金结构,不失为一种降低包袱,增加资金净流量的好方法。
(四)分配资金系统的管理
分配资金系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分配形式也趋向多元化和多层次化,初步形成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形式并举,基本体现能力、贡献大小等本质特征的新型分配格局。企业内部可根据职工的劳动技能、劳动强度、劳动责任、劳动条件和实际贡献,拉开工资、奖金的分配档次,逐步做到“岗薪相符、技薪相符、职薪相符”,体现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充分激发和调动全体职工的劳动创造性和积极性,促进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企业实力。
二、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一)信息失真,难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现代企业管理的根本是信息管理,企业必须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来控制物流、资金流。然而,目前我国相当多企业的信息不透明、不对称和不集成。更为严重的是,企业各层面都在截留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还掩盖了下属单位的实际经营状况。
(二)监控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严格监督
目前国有企业中,所有者对企业、母公司对子公司、公司管理层对各资金运动环节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甚至内部人为控制现象,擅自挪用转移资金甚至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突出。尽管设置了一些监督职能,也制定了多种监督制度,但因种种原因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相当多的企业在重大投资等问题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个人说了算,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很多企业领导对自身家底财务状况说不清,而财务人员对经营情况又不甚了解,且处于从属地位,常常只能按领导的意图处理账务,造成“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会计核算跟着领导意志走”,使财务监督流于形式。
(三)资金散乱,使用效率低下
目前,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和内部资金分散的现实矛盾已成为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一是子公司多头开户的现象比较普遍,一些专业公司设立的账户众多,资金管理严重失控;二是投资决策随意性大,有些企业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盲目投资,热衷于铺新摊子,投资失误多,损失严重,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三是资金沉淀严重,库存占用比例过高,欠款居高不下,流动资金占用有增无减,周转缓慢,企业信用和盈利能力下降。
三、强化企业资金管理和控制的对策
(一)完善结算中心制度,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
企业通过建立财务结算中心,实现了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对下属单位做到了“你的钱,我看着你花”。结算中心一个口子对企业,下属单位险保留日常必备的费用账户外,统一在结算中心开设结算账户,充分发挥了结算中心的汇集内部资金的“蓄水池”作用,并使下属单位资金的出入处于集团的严密监管之下,减少了企业风险。
(二)加强现金流量分析预测,严格控制现金流入和流出,保证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
有的企业树立了“钱流到哪里,管理就紧跟到哪里”的观念,将现金流量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高度重视企业的支付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严把现金流量的出入关口,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严格管理。
(三)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严格控制事前、事中资金支出,保证资金的有序流动
有的企业建立了预算编制、审批、监督的全面预算控制系统。预算范围由过去单一的经营资金计划扩大到生产经营、基建、投资等全面资金预算,由主业的资金预算扩大到包括多种经营、二级核算单位在内的全方位资金预算。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也为资金的全面预算和及时结算提供了可能,从而使资金的集中管理成为可行。
(四)实施“会计委派制”,实现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有效监督机制
委派的财务人员既对企业总财务负责,行使所有者会计职能,又对经营者负责,行使企业内部会计职能。委派财务人员在行使所有者会计职能的同时还承担着内部审计的职能。该项制度的实行,强化了事前、事中的及时监督,同时,确保企业内统一的财务政策的有效运行,有利于资金管理和运用。
(五)积极开展内部审计,前移监督关口,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
有的企业认识到内部审计与监督在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了内审机构的权威和职能,健全了内部审计监督控制制度,强调内部审计与监督不应仅仅是对财务会计信息和经营业绩真实性与合法性的结果性审计与监督,而且更重要的是对企业规章制度和重大经营决策贯彻执行情况的过程性审计和监督,把监督关口前移,将更多的精力放到管理审计中去,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保证企业各项经营活动都在严格的程序下进行。
(六)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手段
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减少人为因素,实现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有些管理基础比较好的企业在全面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采用了当前较为先进的计算机管理软件,达到了"统一计算机平台,统一规章制度,统一信息及业务编码,统一管理,统一监督"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要求,实现了财务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信息集成和资料共享,通过企业内部局域网或直接利用国际互联网,使企业可随时汇集财务会计信息,查询子公司资金流向、避免传统手工填制报表的弊端,保障了财务会计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提高了管理决策的水平。
(七)从薄弱环节入手,建立起以财务资金管理为核心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
通过采用计算机网络手段和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可以将过去繁琐的会计资料加工、分析及人工无法做到的基础性管理工作和“人盯人”的监控方式,借助计算机管理软件应用予以取代,使管理工作的“手”伸长,特别是规章制度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固化,减少人为因素,从技术上解决信息不及时、不对称和监督乏力、滞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