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场教学中的反思之生活化教学与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融合策略分析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0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这门学科是充满奇妙色彩的,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知识的积累,导致学生认为化学距离他们的生活很遥远。但其实,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如果高中教师能将生活中这些有趣的化学反应写进教案,并与学生们共同做一些生活实验,将课堂与生活实例相结合,不仅能帮助学生学懂化学,还能让学生们更了解他们周围的生活。
  关键词:高中教育;生活化教学;化学课堂;融合策略
  说到高中化学,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需要熟背的元素周期表和让人眼花缭乱的众多方程式,以至于很多人认为化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日本东京大学的医学博士吉田隆嘉的著作《走进奇妙的元素周期表》就给我们描述了很多事例,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關,我们的周围就有各种各样的化学反应,比如炒菜时加点醋与酒会让饭菜更美味;爱美的女生喜欢烫染头发,而这个过程是一个简单的氧化还原过程:先用还原剂破坏头发本身的结构让其变软更容易做出造型,再使用双氧水等氧化剂定型。再比如年轻人喜欢的自热火锅,其实也就是石灰遇水放热的一个过程;为什么动物的血液几乎都是红色,而科幻电影里的外星生物的血液是钴蓝色,这其实是血液里谁来运输氧的问题。合理的利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适当的将课堂内容拓展到生活之中更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1.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政涛老师在《教育常识》一书中提到:“对于教师而言,这个世界是学生的生命世界,我们都需要以自己的教育实践回答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你的孩子或学生的生命世界,有没有因为你这样一个教育者的存在而有所不同?如果有所不同,而且是促进生命健康生长意义上的不同,你的教育生涯就有了价值,你的人生就有了意义。”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极大,长时间的高压环境,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是不小的挑战。生活化教学使得教学内容贴近日常,结合生活中的趣味现象更加易于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尤其是对于化学这门学科而言,将课堂融入生活化教学是有必要的,例如,在学习有机化学部分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人体日常食用的营养物质,给学生讲解贴近生活的化学知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碳水化合物”的含义,同时可以适当的进行课外知识拓展,给学生普及健康饮食的知识。将生活与化学教学相结合,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也教给学生用得着、学得会的知识,可谓一举而多得。
  2.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高中教学化学教学现状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高中学生的心智逐步成熟,这一时期的学生个性十足,学习能力很强。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或多或少存在叛逆情绪,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对于高中化学教学而言,由于知识本身具有较高的难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更要重视学生个体差异。但是近年来,人们愈发重视高考,注重成绩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并不能有效的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很少将化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而是致力于传授给学生高分技巧。有些时候教师为了节约时间,在授课时只是教给学生一些顺口溜,将化学知识通过背诵的形式教给学生,对于其中蕴含的化学原理仅仅一笔带过,给学生解释说“现阶段的教学不需要你们理解”,或是“这个知识点不在高考大纲范围内”。这样的做法虽然节约时间,但是这是极不负责的教学方法。
  2.2原因分析及改进意见
  2.2.1针对教师提出的分析及意见
  着眼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受传统的教学思想影响,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太过注重考试成绩。因而导致授课内容枯燥,课堂缺乏有效的启发作用。例如,在学习“溴水和乙烯的反应”时,单纯的让学生根据教师讲解背诵知识,很难激起学习兴趣,导致授课效率不高。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将危险系数较小的化学实验带到课堂上,通过实际的观察,能使知识更加牢固的扎根于学生心底。直观的视觉感受,能帮助学生更深刻的学习一类知识,辅以教师的讲解,能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利用课内的化学实验,也能在紧张的授课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除此以外,适当的课外知识拓展,结合奇妙的化学现象也能有效的吸引学生兴趣,将所学的化学知识与生活现象联系在一起,也是提高化学课堂的趣味性是提高授课效率的方法之一。例如,高中化学知识“丁达尔效应”,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播放图片“清晨树林中的丁达尔效应”,给学生直观的展示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再者可以利用课堂前5分钟做一些相关知识的趣味实验或看一些有趣的实验视频;也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搞课题研究等形式,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2.2.2针对化学课堂提出的分析及意见
  当精神紧绷,学习任务繁重的高中学生遇到不会创新与改革只会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师,枯燥乏味的课堂只能让学生昏昏欲睡,死记硬背。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化学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才能,将趣味性教学融入到化学教学方法之中。不仅能让学生放松心态,更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对化学的兴趣,实现教育目标。同时,化学反应常伴有明显的化学现象,教师可以利用化学本身的趣味性,设计一些易于吸引学生的教学内容,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率。此外,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合理实施分层教学,导致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基础好的同学学不到更深层次的知识。因此,对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应该合理规划教学方法,实现因材施教。再次以“有机化学”部分的知识为例,由于该部分的知识难度相对较高,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较强的分析和推理能力,对于部分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个体,因材施教,合理设计分层教学目标。
  3.高中化学与生活化教学的融合策略
  3.1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导入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在生活中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和总结。生活中有很多适合于高中化学学习的教学资源,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课前引导是一节优质课堂的开始,因此为了更好的启发学生,提高授课效率,教师可以在给学生讲解化学知识前,通过贴近生活的化学现象作为引导,结合生活中的趣味现象,更好的发挥化学学科的魅力,吸引学生产生学习热情,从而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   以笔者自身的现场教学为例,在学习“酯化反应”部分的知识时,笔者通过制作幻灯片课件的形式给学生展示一幅漫画,内容讲述的是“酒是陈的香”,通过漫画内容提问学生,“为什么说酒经过久置之后会变动更加香甜可口呢?”通过实际生活现象作为引导,学生们的脑筋都被调动起来,开始积极思考,也提出了许多有趣的答案。在经过热烈的讨论之后,笔者通该例子作为教学引导,开始“酯化反应”部分知识的展开讲解,告诉学生其中的化学原理,酒经过久置以后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酒内的物质随着岁月的洗礼发生化学变化,其生成的酯类物质就是酒变香的原因。再比如,在学习稀有气体时,为什么以前也称它们为“惰性气体”?我会讲到每种稀有气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讲到氦时,会提到氦氧混合气是职业潜水员的生命线,氧气罐里不用氦气取代氮气的话,潜水员潜到四十米就会出现极其危险的醉氮症状,使用氦氧混合气能有效防止“醉氮”,这是因为氦气就算在海底高压环境下也几乎不溶于水,被吸入肺部时也就不会溶于血液,只会在我们呼气时原封不动地排出体外。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的体会学习化学对于日常生活的意义,有效的激发学习热情。同时将生活现象与教学的结合,能使学生更牢固的记住知识,每当提到相关物质的性质时,学生就能通过结合生活现象和生活经验的方式联想起化学知识。因此,教师应当重视生活化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合适的教学内容,合理运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3.2利用趣味性的化学实例丰富授课内容,提高学习热情
  贴近生活的化学想象,能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点的理解,过去传统的教学中由于资源获取途径较少,教学素材的获取方式单一。选取的例子距离生活太远,很难引发学生的共鸣,导致传统教育的教学内容往往丰富度较低。随着如今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极其成熟,数字化的教学资源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其中不乏有较多贴近生活的化学现象,利用这些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可以使得化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丰富,使学生产生对化学学科的喜爱之情。
  高中化学课堂不仅要培养学生化学基础,也要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化学,感受化学。因此,单纯的依靠课本内容是不够的,适当的生活化拓展是有必要的,通过贴近生活的化学知识,更能帮助学生丰富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有机物乙醇化学性质时,提到很多人喝酒后会耳红面赤,以为是酒精导致的,其实是乙醛引起的。乙醇被溶解在血液里的氧气氧化为了乙醛,乙醛具有让毛细血管扩张的功能,而脸部毛细血管的扩张才是脸红的原因。当1-2个小时后红色就会渐渐腿去,这是靠肝脏里的P450慢慢将乙醛转化成乙酸,然后进入TCA循环而被代谢。在学习“基本营养物质”部分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适当延伸课堂内容,给学生讲一些与化学相关的饮食知识,如,“豆浆的假沸现象”,由于黄豆中含有皂苷成分,这些化学物质在水温达到80℃左右时,会产生大量泡沫,如果误食会产生中毒现象。在学习碱金属元素,提及用电解法离析出金属钾和钠的化学家戴维时,可以提到戴维和物理学家法拉第的师徒关系。讲到金属冶炼时,就会提到物理界泰斗牛顿其实早期也是一名化学家,而且是一位的炼金术师,虽然炼金术师们最终目的没有达成,但在实验过程中却发明了很多现代实验仪器。丰富的生活化拓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丰富生活知识。除此以外,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还有很多,如,“故宫闹鬼”的现象,是由于墙壁内的化学物质“四氧化三铁”與自然界的闪电碰撞后产生的奇妙现象。再如,人们食用的“松花蛋”其原理是蛋白质与碱性物质产生的化学反应导致的。适当的课外知识拓展,也有助于学生完善化学知识体系,提高化学课堂内容的丰富度,提高学习热情。
  3.3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帮助学生走近化学现象
  实验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点内容,在考试中占有不小的地位。同时化学实验也是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化学、认识化学的一种方式。空洞抽象的化学原理远不如一场实验更能吸引学生兴趣,因此,在化学实验中结合生活现象,也是生活化教学的优秀策略之一。教师可以在课上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趣味化学实验,帮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培养化学学科素养中的探究意识。比如在讲解晶体的常识时,通过简易实验也能验证微观结构的不同,比如创设情景活动:在两个同学的课桌上各放一小撮盐和一小撮蔗糖,然后请这两个同学试着将空的玻璃杯斜着立在盐粒和蔗糖上,看哪个容易立起来?提出问题:思考为什么在盐粒上容易立起来?学生活动:带着疑问阅读教材相应的内容,并解决问题:什么是晶体和非晶体?本质区别是什么?晶体又有何特点和性质?这样通过趣味性实验创设情境让学生能观察,思考,分析,自主学习,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注重通过实验解决使学生获取知识,了解科学方法及探索晶体结构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学习讨论引导学生应用晶体的概念和性质,总结获得晶体的方法,并能列举鉴别晶体的方法。
  化学化工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教育的重点培养内容之一,高中教育中教师也要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体会学习化学的意义,为国家培养更多优质的化学人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家做一些简单的化学小实验,例如,家中常见的淀粉、蔗糖、食用油,将这三种物质分别加入一次性水杯中搅拌,就可以分别得到悬浊液、溶液、乳浊液,通过动手实践能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化学知识。此外,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的化学实验,例如,在学习“胶体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借鉴卤水点豆腐的原理设计化学实验,在课上为学生展示胶体与电解质溶液的反应,通过贴近生活的实验能够在潜移默化间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帮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化学,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借由丰富的课堂内容,更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化学的教学不应当与生活割裂开来,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知识的学习也应当走进生活之中。因此,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们应当发散教学思维,将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与课堂相结合,更加生动的为学生展示化学之美,以期构建更加高效的化学课堂。
  参考文献:
  [1]陈国萍.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39):117-118.
  [2]叶书林.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施[J].试题与研究,2021(12):93-94.
  [3]钱莉华.论实施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方法[J].天津教育,2021(11):106-107.
  [4]韩振霞.“教学生活化”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高考,2021(12):11-12.
  [5]王玉玲.生活化教学与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融合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17):135-136.
  [6]吉田隆嘉.《走进奇妙的元素周期表》[M]
  [7]李政涛. 《教育常识》[M]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老年宫颈癌的临床特征,相关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择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1991年临床分期标准为Ⅰ、Ⅱ期宫颈癌,并行广泛子宫切除术同时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的患者163例,按年龄分老年、中年、青年组,回顾性分析各组的临床病理资料、复发预后情况. 结果 老年宫颈癌的临床分期Ⅱ期病例居多,占78.7%(37/47),中年组为61.7%(58/94
期刊
p53是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其所编码的蛋白质能抑制肿瘤的发生及其他恶性行为,正常细胞中p53蛋白半衰期短,含量极微,癌细胞和转化细胞中p53蛋白半衰期可延长到几小时,含量可高达100倍.目前对p53的研究主要在其与肿瘤的关系方面.然而p53本身及其调节分子非常复杂,决定着它可在不同的细胞和疾病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推广,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逐渐被重视。现在的日常教学模式也已经慢慢的从老师上课讲学生被动的学习,变成了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培养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在中职英语进行教育教学时,只注重对于学生知识的灌输的教学模式已经根深蒂固。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兴趣,则会导致很多学生对于英语兴趣学习不高,甚至有厌恶心理这样的情况。是十分不利于中职的学生进
目的 探讨醋酸氯己定和三氯羟苯醚两种消毒液对减少老年人常用的义齿软衬材料表面微生物黏附的效果,以预防义齿性口腔炎的发生.方法 对树脂类软衬材料和硅橡胶类软衬材料经两种不同的消毒液(0.2%醋酸氯己定溶液和0.1%三氯羟苯醚溶液)浸泡5 min后,观察材料表面黏附的3种微生物(变形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和白色念珠菌)菌落计数的变化.结果 树脂类软衬材料本身白色念珠菌黏附菌落数少于硅橡胶类软衬材料,分别为
尿酸性肾病是指尿酸盐在肾组织(主要包括肾髓质、间质或远端集合管)沉积所致的肾损害.该病是西方国家的常见病,据欧洲透析与移植协会资料显示,各种原因所致终末期肾病中,尿酸性肾病所占比例为0.6%~1.0%.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尿酸性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
期刊
摘要:文章在阐释家庭教育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良好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现实意义,进而提出要通过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把握家庭教育的规律方法、科学处理好家庭教育的多重关系等途径来切实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从而为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和成才奠定扎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父母;家庭教育;成长;培养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摇篮,同时也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基础。小学阶段,是少年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大鼠肾脏衰老过程中的表达分布,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以3月龄、12月龄和24月龄SD大鼠为模型,采用Western印迹、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PPARγ蛋白、核酸在不同年龄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PARγ蛋白在肾组织表达,3月龄大鼠为0.94±0.05,明显高于24月龄大鼠0.78±0.02(t=7.08,P<0.01),亦高于
经中华医学学术会务部批准,由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主办、卫生部北京医院普外科承办,卫生部老年医学研究所、中国临床营养杂志和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协办的第一届全国老年循证营养与团队管理学术研讨会将于2008年3月29日至30日在北京举办。
期刊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动态血糖波动特点.方法 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老年组)92例和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青年组)58例进行动态血糖监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糖谱特征及老年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谱特征.结果 (1)老年组与中青年组比较,血糖波动系数(BGFC)增大[(2.68±1.00)mmol/L对(2.12±0.74) mmol/L,t=-3.691,P<0
新世纪以来,国际肾脏病学会提高肾脏病全球预后工作组(K/DIGO)提出了简明的慢性肾脏病(CKD)的定义及分期标准,从而使在人群中开展大规模的肾脏病流行病学研究具备了统一分析平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CKD已呈流行趋势.我国几宗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岁以上成年人CKD的患病率在10%左右,与西方国家的患病率相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