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诗歌表情言志的外壳,也是诗歌塑造形象、反映思想内容的唯一媒介。高考《考试大纲》在“古诗文阅读”部分的要求是能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它要求考生能对诗歌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进行赏析,考查能力层级为D级。
近三年高考,诗歌鉴赏中的语言鉴赏题是高考的常考点。2015年广东卷、湖北卷、山东卷、四川卷、全国卷Ⅱ、重庆卷,2016年全国卷Ⅰ、天津卷、浙江卷, 2017年全国卷Ⅰ、江苏卷均考查到古诗词语言运用题型。因此在古诗词复习中语言鉴赏练习很有必要。
一、了解相应题型和答题模型
(一)炼字型
1.提问方式
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规范答题模型参考
①点出生动传神的字。
僵)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③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④点出该字所用的手法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等。
[示例](2016年天津卷)
登裴秀才迪小台
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问题]“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望”字更好。(步骤一)“望”远看之意,(步骤二)闲居在家不出门,就能望见云雾燎绕的山峰。(步骤三)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步骤四)
(二)炼句型
1.提问方式
①某句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析其妙处。
②某字(某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2.规范答题模型参考
①解释句意。
②点明手法及表达效果。
③放入具体语境从内容、情感(主旨)、意境等方面进行赏析。
[示例](2017年全国卷Ⅰ)
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街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问题]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参考答案: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步骤一)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步骤二)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步骤三)
(三)炼篇型
1.提问方式
①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2.规范答题模型参考
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示例](2008年北京卷)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勢,志存恢复。
【问题]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步骤一)②诗句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熔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步骤二)③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肝胆相照的友情和对国家兴亡的深沉感慨及作者对清朝统治者的不满。(步骤三)
明确诗歌语言的提问方式和答题模式只是做好题目的第一步,解答好语言鉴赏题的关键是学会分析诗歌的语言。
二、学会分析诗歌语言
(一)要关注诗词中的关键词语
这里所说的关键词语主要指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数词及副词。
1.动词
一个动词往往能够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特别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常常是一首诗中的诗眼。
如2017年山东卷岑参的《早上五盘岭》:“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畲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使所写景物特征鲜明,“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2.形容词
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
女0201孕丰全国卷Ⅲ曹翰的《内宴奉诏作》:“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常得预时髦。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诗的颈联“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中“健”“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表现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 另外,有些诗歌中还应注意数词和副词的使用。
数词不只可以写出事物的数量,它在诗歌中的巧妙使用还能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如李商隐的《锦瑟》,开篇就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五十弦”“一弦”“一柱”这些并非富于诗意的数量词,在诗人的笔下,却获得了一种朦胧之美与多义之美。
副词常用来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以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巧妙地使用副词,常能使诗歌的内容变得深刻。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尽”字,写出了戍边将士一无例外的思乡之情。
(二)注意诗词中的省略和语序颠倒
由于古诗词语言的高度凝练和平仄的要求,会出现省略现象,因此在诗词鉴赏时要发挥想象,联想出省略的部分。
古人吟诗作赋,受到许多限制,如对仗、平仄、押韵等的要求,有时对正常语序作了调整,就成了倒装语序。课内学习过的诗词中,出现了好多的倒装语序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该是“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应该是“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应该是“望中犹记,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诗里也有,“竹喧归烷女,莲动下渔舟”应该为“烷女归使竹喧,渔舟下使莲动”。但词里面的倒装语序要比较多,鉴赏时一定字字揣摩。
如2015年福建卷陆游的《秋夜纪怀》:“北斗垂莽苍,明河浮太清。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病人新凉减,诗从半睡成。还思散关路,炬火骤前迎。”
这首诗的二、三两联我们可以理解成“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病情随着天气转凉有了好转,在半睡半醒之中写成了这首诗。”根据诗词所规定的“再造条件”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这是诗词欣赏的必要环节。
在诗歌语言考查的三个角度当中,炼字和炼句尤为重要,而炼篇考查得较少。只需了解一些常见的用来描述语言特色的词语和一些作家的风格即可。如:陶渊明的平淡自然、王维的诗画一体、王昌龄的雄健高昂、高适的悲壮苍凉、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杜牧的清健俊朗、李商隐的朦胧隐晦、柳永的婉约、苏轼的豪放、李清照的缠绵徘侧、陆游的悲壮爱国……掌握文人的语言风格是另一层面上的知人论世。
(三)根据语言类型作相应分析
从语言内容的角度分析,诗歌语言可分为意象语言、情感语言、象征语言、典故语言。
1.意象语言(词语):由于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通过它理解作者的思想或感情,尤其是多个名词连用时,意象的组合会营造一定的意境。
如2017年北京卷考查的是王维的《晓行巴峡》:“际晓投巴峡,徐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水国舟中市,山桥树秒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找出其中的意象词语如“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诗歌。意象色调明丽,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2.情感语言(词语):“悲”“孤”等词语能直接表露感情,如“万里悲秋常作客”(杜甫《登高》);还有间接表露的,如“不堪身外悲前事,强向杯中觅旧春”(李益《答许五端公马上口号》)。
2015年全国卷Ⅲ韩偓的《残春旅舍》:“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颈联通过“禅伏诗魔”使自己平静,通过“酒冲”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尾联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因此通过体会这首诗后两联中的“诗魔”“酒冲”“愁阵”能感受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
3.象征语言(诗句):有些是某些诗句本身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常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即说理诗。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凭借某种外在,自能声名远播。
如2016年江苏卷辛弃疾的《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識,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词中直接把司马迁对李广的赞辞“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当作李广的代称,表示了对李广朴实性格的赞赏。“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一句,借汉言宋,感慨极深沉,讽刺极强烈。一是汉时开边拓境,健如李广者本不当投闲,然竟亦投闲,可见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乃古今之通病,正不必为之怅恨;二是汉时征战不休,健如李广者尚且弃而不用,今日求和讳战,固当斥退一切勇夫,更不必为之嗟叹。这从反面立意,表达了作者痛恨朝政腐败,进奸佞而逐贤良,深恐国势更趋衰弱的心情。“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一语象征奸佞之人的阴险和卑劣,并以点明题语所云“夜读”情事。
4.典故语言(词语或诗句):如“秋水”指眼睛,“鸿雁”指书信等。
如2017年江苏卷陆游的《秋兴》:“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尾联作者用典明志,“桐江”上有严子陵(东汉著名隐士)隐居的钓台,既然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钓舟之上,用归隐来摆脱现实的苦闷,在表面的旷达中表现出郁愤之情。典故大多源于历史,这方面需要平时加强课外阅读,积累历史知识,提高文化修养。
三、语言鉴赏题的备考策略
(一)阅读
1.注意从语言点出发,仔细推敲文句。特别是诗中的活用、互文。
2.注意从炼字、炼意的角度出发抓“诗眼”或“词眼”。
3.注意不同作家的不同语言风格。
(二)练笔
平时练笔多做模拟试题、多研究高考试题及答案,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考试
考试时要规范答题,按步骤组织答案,力求全面,不要有所遗漏。
古诗词鉴赏能够比较有效的传承传统文化,又能够提升我们古诗词的鉴赏水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地位举足轻重。我们不仅要掌握古诗词命题形式和答题模式,还要学会通过语法、风格等技巧准确地理解诗歌的内容,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方能在考场上得心应手,从容应对。
近三年高考,诗歌鉴赏中的语言鉴赏题是高考的常考点。2015年广东卷、湖北卷、山东卷、四川卷、全国卷Ⅱ、重庆卷,2016年全国卷Ⅰ、天津卷、浙江卷, 2017年全国卷Ⅰ、江苏卷均考查到古诗词语言运用题型。因此在古诗词复习中语言鉴赏练习很有必要。
一、了解相应题型和答题模型
(一)炼字型
1.提问方式
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规范答题模型参考
①点出生动传神的字。
僵)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③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④点出该字所用的手法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等。
[示例](2016年天津卷)
登裴秀才迪小台
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问题]“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望”字更好。(步骤一)“望”远看之意,(步骤二)闲居在家不出门,就能望见云雾燎绕的山峰。(步骤三)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步骤四)
(二)炼句型
1.提问方式
①某句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析其妙处。
②某字(某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2.规范答题模型参考
①解释句意。
②点明手法及表达效果。
③放入具体语境从内容、情感(主旨)、意境等方面进行赏析。
[示例](2017年全国卷Ⅰ)
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街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问题]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参考答案: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步骤一)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步骤二)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步骤三)
(三)炼篇型
1.提问方式
①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2.规范答题模型参考
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示例](2008年北京卷)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勢,志存恢复。
【问题]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步骤一)②诗句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熔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步骤二)③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肝胆相照的友情和对国家兴亡的深沉感慨及作者对清朝统治者的不满。(步骤三)
明确诗歌语言的提问方式和答题模式只是做好题目的第一步,解答好语言鉴赏题的关键是学会分析诗歌的语言。
二、学会分析诗歌语言
(一)要关注诗词中的关键词语
这里所说的关键词语主要指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数词及副词。
1.动词
一个动词往往能够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特别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常常是一首诗中的诗眼。
如2017年山东卷岑参的《早上五盘岭》:“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畲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使所写景物特征鲜明,“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2.形容词
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
女0201孕丰全国卷Ⅲ曹翰的《内宴奉诏作》:“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常得预时髦。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诗的颈联“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中“健”“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表现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 另外,有些诗歌中还应注意数词和副词的使用。
数词不只可以写出事物的数量,它在诗歌中的巧妙使用还能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如李商隐的《锦瑟》,开篇就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五十弦”“一弦”“一柱”这些并非富于诗意的数量词,在诗人的笔下,却获得了一种朦胧之美与多义之美。
副词常用来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以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巧妙地使用副词,常能使诗歌的内容变得深刻。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尽”字,写出了戍边将士一无例外的思乡之情。
(二)注意诗词中的省略和语序颠倒
由于古诗词语言的高度凝练和平仄的要求,会出现省略现象,因此在诗词鉴赏时要发挥想象,联想出省略的部分。
古人吟诗作赋,受到许多限制,如对仗、平仄、押韵等的要求,有时对正常语序作了调整,就成了倒装语序。课内学习过的诗词中,出现了好多的倒装语序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该是“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应该是“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应该是“望中犹记,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诗里也有,“竹喧归烷女,莲动下渔舟”应该为“烷女归使竹喧,渔舟下使莲动”。但词里面的倒装语序要比较多,鉴赏时一定字字揣摩。
如2015年福建卷陆游的《秋夜纪怀》:“北斗垂莽苍,明河浮太清。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病人新凉减,诗从半睡成。还思散关路,炬火骤前迎。”
这首诗的二、三两联我们可以理解成“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病情随着天气转凉有了好转,在半睡半醒之中写成了这首诗。”根据诗词所规定的“再造条件”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这是诗词欣赏的必要环节。
在诗歌语言考查的三个角度当中,炼字和炼句尤为重要,而炼篇考查得较少。只需了解一些常见的用来描述语言特色的词语和一些作家的风格即可。如:陶渊明的平淡自然、王维的诗画一体、王昌龄的雄健高昂、高适的悲壮苍凉、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杜牧的清健俊朗、李商隐的朦胧隐晦、柳永的婉约、苏轼的豪放、李清照的缠绵徘侧、陆游的悲壮爱国……掌握文人的语言风格是另一层面上的知人论世。
(三)根据语言类型作相应分析
从语言内容的角度分析,诗歌语言可分为意象语言、情感语言、象征语言、典故语言。
1.意象语言(词语):由于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通过它理解作者的思想或感情,尤其是多个名词连用时,意象的组合会营造一定的意境。
如2017年北京卷考查的是王维的《晓行巴峡》:“际晓投巴峡,徐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水国舟中市,山桥树秒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找出其中的意象词语如“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诗歌。意象色调明丽,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2.情感语言(词语):“悲”“孤”等词语能直接表露感情,如“万里悲秋常作客”(杜甫《登高》);还有间接表露的,如“不堪身外悲前事,强向杯中觅旧春”(李益《答许五端公马上口号》)。
2015年全国卷Ⅲ韩偓的《残春旅舍》:“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颈联通过“禅伏诗魔”使自己平静,通过“酒冲”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尾联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因此通过体会这首诗后两联中的“诗魔”“酒冲”“愁阵”能感受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
3.象征语言(诗句):有些是某些诗句本身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常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即说理诗。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凭借某种外在,自能声名远播。
如2016年江苏卷辛弃疾的《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識,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词中直接把司马迁对李广的赞辞“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当作李广的代称,表示了对李广朴实性格的赞赏。“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一句,借汉言宋,感慨极深沉,讽刺极强烈。一是汉时开边拓境,健如李广者本不当投闲,然竟亦投闲,可见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乃古今之通病,正不必为之怅恨;二是汉时征战不休,健如李广者尚且弃而不用,今日求和讳战,固当斥退一切勇夫,更不必为之嗟叹。这从反面立意,表达了作者痛恨朝政腐败,进奸佞而逐贤良,深恐国势更趋衰弱的心情。“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一语象征奸佞之人的阴险和卑劣,并以点明题语所云“夜读”情事。
4.典故语言(词语或诗句):如“秋水”指眼睛,“鸿雁”指书信等。
如2017年江苏卷陆游的《秋兴》:“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尾联作者用典明志,“桐江”上有严子陵(东汉著名隐士)隐居的钓台,既然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钓舟之上,用归隐来摆脱现实的苦闷,在表面的旷达中表现出郁愤之情。典故大多源于历史,这方面需要平时加强课外阅读,积累历史知识,提高文化修养。
三、语言鉴赏题的备考策略
(一)阅读
1.注意从语言点出发,仔细推敲文句。特别是诗中的活用、互文。
2.注意从炼字、炼意的角度出发抓“诗眼”或“词眼”。
3.注意不同作家的不同语言风格。
(二)练笔
平时练笔多做模拟试题、多研究高考试题及答案,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考试
考试时要规范答题,按步骤组织答案,力求全面,不要有所遗漏。
古诗词鉴赏能够比较有效的传承传统文化,又能够提升我们古诗词的鉴赏水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地位举足轻重。我们不仅要掌握古诗词命题形式和答题模式,还要学会通过语法、风格等技巧准确地理解诗歌的内容,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方能在考场上得心应手,从容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