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巴蜀文学家族地理分布、籍源与著作考察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mas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巴蜀文学家族研究所关涉的"地域性"问题,须置于"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的时代背景之中去考察.明初"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这一时代背景,既构成了明代巴蜀文学家族生长的基层环境,也塑造了明代巴蜀家族文学生产的人文语境,是最具巴蜀地域特色的文化视角,也是解析明代巴蜀文学及其家族的逻辑起点与问题视阈.通过博采文献,钩沉文集,细致梳理明代巴蜀文学家族的地理分布、籍源和著作概貌,可以为深入探究巴蜀文学家族的创作机制和文学风貌特色奠定文献基础.
其他文献
旅游非理性经营是导致旅游地主客消极互动,产生主客角色冲突的主要诱因.基于同群效应理论,分析旅游非理性经营对主客互动的消极影响,探究旅游地主客角色关系及行为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旅游场景中的主客互动具有明显的同群效应,游客与东道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是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东道主与游客角色期望的重叠性揭示了主客角色间的互赢与共生关系,主客社会期望的实现应作为调节主客关系、优化旅游市场监管机制的重要指针;增强角色主体意识有利于引导旅游经营者实施良性同群行为,而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
在乡村振兴视域下,民族村寨应作为“活态遗产”而实施保护与活化的理念,成为民族村寨保护实践的重要趋势.探讨不同地域民族村寨的文化生态背景是民族村寨保护与活化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西南民族村寨具有半封闭的生产生活状态、存续的村寨共同体及生态多元化的传统生计方式等文化生态独特性,这使得西南民族村寨获得了实现整体性活化的本土内生力,促使村寨所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脉络得到发展性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