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语:智力共享正在不可能发生的地方发生着,并且已经成为创新的热点。”这些不可能的地方,就是被称为“铁锈地带”的地方,也就是在前一轮竞争中被打败的城市和地区。
有一个问题困扰着大部分的城市,地区和国家:怎样才能变得更有竞争力?这不是一个新问题,但如今这问题越来越紧迫,越来越复杂。由于全球性竞争,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地域的快速转变,再加上贫富差距的越来越大,让拥有竞争力成了全球性的抽奖活动。
在《世界上最聪明的地方》一书中,美国著名政策分析专家安东尼·冯·阿格塔米尔和记者弗雷德·巴克声称,他们已经找到了有关竞争力问题的答案。随着周游世界的旅程临近终点,他们写道,“事情变得越来越清晰,我们确实见证了一个从未有过的现象:智力共享正在不可能发生的地方发生着,并且已经成为创新的热点。”这些不可能的地方,就是被称为“铁锈地带”的地方,也就是在前一轮竞争中被打败的城市和地区。
铁锈地带成为新热点
该书的作者安东尼·冯·阿格塔米尔是新兴市场公司的主席。他的著作《世界是新的》已经出了中文版,阿格塔米尔是“新兴市场”一词最早的倡导者。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投资界眼中只有美国市场时,新兴市场只是阿格塔米尔主张对“第三世界”(或称发展中国家)投资时而发明的一个新词汇。当时在国际金融公司(IFC)供职的他认为,虽然新兴市场波动性大,但经济增速更高,存在大量被忽略的优质公司。
最近阿格塔米尔开始唱衰新兴市场了,作者说,在美国俄亥俄州东北部的阿克伦市、佐治亚州西南部的奥尔巴尼市、荷兰的艾恩德霍文市,这些久已落魄的城市如今又焕发出了新生,成为新一轮全球创意力量的中心。高智商人才聚集在这些最新的热点地带,共享智慧,创造出推动全球化的新经济形态。
在书中作者给出了我们铁锈地带变成脑力地带的综合因素,书中写道:这些地方面临复杂的挑战让任何单一力量来处理的话太过困难;有一个建立协作关系的“连接器”;在生态系统内,众多的初创公司围绕着一个作为研究中心的大学;行之有效的公司,国家和当地政府,社区大学混合共生;专注于特定的经济领域;共享知识的氛围;有作为孵化器和推进器的中心,能够合作完成任务。作者认为推动这一竞争公式的还有其他三项因素:吸引天才的环境,可能的投资和政府的支持力度。
该书的作者通过对美国和欧洲的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而铁锈地带正好从这些竞争优势中收益。对此我们不禁想到了两个问题,第一,这些现象是新出现的吗?另一个问题则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要回答第一个问题,让我们看看对于竞争力的研究史,正如我们所知的,对当前的我们来说,竞争力是个非常紧迫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已经紧迫很多年了。
竞争力研究史
早在1988年,美国政策分析大师戴维·奥斯本就在其著名的《民主实验室》一书回答了这个问题。奥斯本考察了美国各地,描述了马萨诸塞州和纽约州的困境,并讲述了这些州的竞争策略,那就是创造“新经济”,最后,奥斯本总结说,这些创新者正在创造竞争力的新模式,他得出的规则和《世界上最聪明的地方》的一书中得出的公式大同小异,奥斯本说的新模式包括“充满活力的智识体系;熟练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阶层;创业的氛围;供应充足的风险资本”。
其他研究者也有过类似的结论。布拉德·费尔德(Brad Feld)是美国创业公司Foundry Group的一名合伙人,在他2012年出版的著述《创业社区》(Startup Communities)中,认为创业社区需要:企业家必须是这件事的“领导者”。其他所有人——大学、政府、投资商——是“供给者”,企业家虽然重要,但不能自己启动一个创业社区。费尔德说,“即使是不到12个企业家聚到一起认真起来——比如说创造一个孵化器——那么受其影响的几乎所有城市都可以创造出有意义的创业社区。
外交政策专家丹·塞诺和索尔·辛格深入考察了以色列社会环境,在《创业的国度——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启示》一书探讨了究竟是什么让以色列产生了如此多的新兴公司?作者从政府,企业家和教育体系到分等级的理念等方面分析了以色列的创业热潮。
理查德·佛罗里达在《创业阶层的崛起》一书中,描述了技术人才和创意工作者在特定城市的聚集,并就城市吸引他们的原因给出了新的观点……佛罗里达的观点特别发人深思之处在于,它将宽容度、公民权利和广义的文化体验(包括生机勃勃的夜生活)赋予经济的内涵。
其实在更早之前,《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简·雅各布斯,在《城市经济》一书中就认为城市的活力存在于不断被创造的新工作。通过不断地将新工作添加于旧工作上,从而创造出一系列的新产业,推动城市经济的持续活力。因此,不同类型的城市——如效率极高的曼彻斯特与零散和无效率的伯明翰,二者在多年的城市发展后,后者明显好于前者,原因就在于曼彻斯特虽具有极高效率的大型纺织业,却并没有发展处其他产业来弥补纺织市场流失所造成的损失;相反,伯明翰所具备的多种类的看似零散和无效率的小产业却不断地推动新产业的发展,整个城市如同一座大而混乱的实验室,靠自身的生产支持着。
事实证明,这种新竞争力现象实际上是传统的智慧,人们发现它们已经有一段时间。那么书中所说的铁锈地带真的变成了新的热点区域吗?这取决于你对铁锈地带的理解,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铁锈地带是个地理概念,让人想起密歇根州,俄亥俄州和印第安纳州被遗弃的汽车厂,轮胎厂和钢厂。
在书中,阿格塔米尔和巴克举了俄亥俄州的阿克伦和瑞典的马尔默,改变落后工业走上创新产业的道路。但他们在书中也把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和北卡罗莱纳州的研究三角园归为铁锈地带。研究三角园指的是位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罗利、杜兰和佩尔希尔三个主要城市之间的交接地带,并被北卡罗莱纳大学、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和杜克大学三所名校包围。这里已经发展成美国最大也是最成功的高科技园区之一。其实这里的人从没把自己定位为铁锈地带。
本书的作者也并不把自己的铁锈地带的定论那么严格的限定,在书中还另开一章说,并不是所有的脑力地带都是从铁锈地带脱胎而来的。
看到这里,估计读者会对作者没有问的问题更好奇。如果我们已经知道经济复苏的公式,为什么就这么难以施行呢? 30余年前,密歇根州州长吉姆·布兰查德说,他要将该州建成“硅谷”。但是多年过去了,密歇根硅谷还没有建成。也许我们从失败中得到的教训比从成功的例子中吸取的经验要多的多,而该书的作者并没有注意到。
有一个问题困扰着大部分的城市,地区和国家:怎样才能变得更有竞争力?这不是一个新问题,但如今这问题越来越紧迫,越来越复杂。由于全球性竞争,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地域的快速转变,再加上贫富差距的越来越大,让拥有竞争力成了全球性的抽奖活动。
在《世界上最聪明的地方》一书中,美国著名政策分析专家安东尼·冯·阿格塔米尔和记者弗雷德·巴克声称,他们已经找到了有关竞争力问题的答案。随着周游世界的旅程临近终点,他们写道,“事情变得越来越清晰,我们确实见证了一个从未有过的现象:智力共享正在不可能发生的地方发生着,并且已经成为创新的热点。”这些不可能的地方,就是被称为“铁锈地带”的地方,也就是在前一轮竞争中被打败的城市和地区。
铁锈地带成为新热点
该书的作者安东尼·冯·阿格塔米尔是新兴市场公司的主席。他的著作《世界是新的》已经出了中文版,阿格塔米尔是“新兴市场”一词最早的倡导者。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投资界眼中只有美国市场时,新兴市场只是阿格塔米尔主张对“第三世界”(或称发展中国家)投资时而发明的一个新词汇。当时在国际金融公司(IFC)供职的他认为,虽然新兴市场波动性大,但经济增速更高,存在大量被忽略的优质公司。
最近阿格塔米尔开始唱衰新兴市场了,作者说,在美国俄亥俄州东北部的阿克伦市、佐治亚州西南部的奥尔巴尼市、荷兰的艾恩德霍文市,这些久已落魄的城市如今又焕发出了新生,成为新一轮全球创意力量的中心。高智商人才聚集在这些最新的热点地带,共享智慧,创造出推动全球化的新经济形态。
在书中作者给出了我们铁锈地带变成脑力地带的综合因素,书中写道:这些地方面临复杂的挑战让任何单一力量来处理的话太过困难;有一个建立协作关系的“连接器”;在生态系统内,众多的初创公司围绕着一个作为研究中心的大学;行之有效的公司,国家和当地政府,社区大学混合共生;专注于特定的经济领域;共享知识的氛围;有作为孵化器和推进器的中心,能够合作完成任务。作者认为推动这一竞争公式的还有其他三项因素:吸引天才的环境,可能的投资和政府的支持力度。
该书的作者通过对美国和欧洲的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而铁锈地带正好从这些竞争优势中收益。对此我们不禁想到了两个问题,第一,这些现象是新出现的吗?另一个问题则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要回答第一个问题,让我们看看对于竞争力的研究史,正如我们所知的,对当前的我们来说,竞争力是个非常紧迫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已经紧迫很多年了。
竞争力研究史
早在1988年,美国政策分析大师戴维·奥斯本就在其著名的《民主实验室》一书回答了这个问题。奥斯本考察了美国各地,描述了马萨诸塞州和纽约州的困境,并讲述了这些州的竞争策略,那就是创造“新经济”,最后,奥斯本总结说,这些创新者正在创造竞争力的新模式,他得出的规则和《世界上最聪明的地方》的一书中得出的公式大同小异,奥斯本说的新模式包括“充满活力的智识体系;熟练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阶层;创业的氛围;供应充足的风险资本”。
其他研究者也有过类似的结论。布拉德·费尔德(Brad Feld)是美国创业公司Foundry Group的一名合伙人,在他2012年出版的著述《创业社区》(Startup Communities)中,认为创业社区需要:企业家必须是这件事的“领导者”。其他所有人——大学、政府、投资商——是“供给者”,企业家虽然重要,但不能自己启动一个创业社区。费尔德说,“即使是不到12个企业家聚到一起认真起来——比如说创造一个孵化器——那么受其影响的几乎所有城市都可以创造出有意义的创业社区。
外交政策专家丹·塞诺和索尔·辛格深入考察了以色列社会环境,在《创业的国度——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启示》一书探讨了究竟是什么让以色列产生了如此多的新兴公司?作者从政府,企业家和教育体系到分等级的理念等方面分析了以色列的创业热潮。
理查德·佛罗里达在《创业阶层的崛起》一书中,描述了技术人才和创意工作者在特定城市的聚集,并就城市吸引他们的原因给出了新的观点……佛罗里达的观点特别发人深思之处在于,它将宽容度、公民权利和广义的文化体验(包括生机勃勃的夜生活)赋予经济的内涵。
其实在更早之前,《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简·雅各布斯,在《城市经济》一书中就认为城市的活力存在于不断被创造的新工作。通过不断地将新工作添加于旧工作上,从而创造出一系列的新产业,推动城市经济的持续活力。因此,不同类型的城市——如效率极高的曼彻斯特与零散和无效率的伯明翰,二者在多年的城市发展后,后者明显好于前者,原因就在于曼彻斯特虽具有极高效率的大型纺织业,却并没有发展处其他产业来弥补纺织市场流失所造成的损失;相反,伯明翰所具备的多种类的看似零散和无效率的小产业却不断地推动新产业的发展,整个城市如同一座大而混乱的实验室,靠自身的生产支持着。
事实证明,这种新竞争力现象实际上是传统的智慧,人们发现它们已经有一段时间。那么书中所说的铁锈地带真的变成了新的热点区域吗?这取决于你对铁锈地带的理解,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铁锈地带是个地理概念,让人想起密歇根州,俄亥俄州和印第安纳州被遗弃的汽车厂,轮胎厂和钢厂。
在书中,阿格塔米尔和巴克举了俄亥俄州的阿克伦和瑞典的马尔默,改变落后工业走上创新产业的道路。但他们在书中也把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和北卡罗莱纳州的研究三角园归为铁锈地带。研究三角园指的是位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罗利、杜兰和佩尔希尔三个主要城市之间的交接地带,并被北卡罗莱纳大学、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和杜克大学三所名校包围。这里已经发展成美国最大也是最成功的高科技园区之一。其实这里的人从没把自己定位为铁锈地带。
本书的作者也并不把自己的铁锈地带的定论那么严格的限定,在书中还另开一章说,并不是所有的脑力地带都是从铁锈地带脱胎而来的。
看到这里,估计读者会对作者没有问的问题更好奇。如果我们已经知道经济复苏的公式,为什么就这么难以施行呢? 30余年前,密歇根州州长吉姆·布兰查德说,他要将该州建成“硅谷”。但是多年过去了,密歇根硅谷还没有建成。也许我们从失败中得到的教训比从成功的例子中吸取的经验要多的多,而该书的作者并没有注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