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设施是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运行的基础,一个国家或地区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7月24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经济每月谈”聚焦“如何推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张永军及其课题组成员与会议嘉宾共同探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理念及示范模式,交流了未来发展理念与方向。
课题组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但在政策体系、管理机制、建设布局、收益平衡、创新引领和协调发展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还不能完全满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日益凸显。根据世界经济论坛所编制的基础设施指数,我国基础设施完备程度在所考察的140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第29位。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以高速铁路、普速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农村公路、民航机场、沿海港口、内河港口、内河航道等配套衔接的综合交通网络,形成了横贯东西、纵贯南北、内畅外通的交通大通道系统。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初步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全国性能源输配体系;已建成大批供水工程、灌溉工程、防洪工程、水电工程,水力发电能力居全球第一, 水资源供给能力显著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已建成光缆、微波、卫星、移动通信等网络设备设施,形成了可以顺畅连接全国各地的电信网络,并通过海底光缆、跨境陆缆等与国际信息基础设施网络连接,手机、互联网用户数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用户数位居世界第一,为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明显增强,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为开展高水平国际经贸合作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较强动力。
但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政策与制度体系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各领域存在不少短板,布局不尽合理;社会效益与财务收益的平衡难度较大,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巨大挑战;创新作为第一引领的作用发挥得不够;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可靠性不够高;协调发展需要克服多方面问题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为基础设施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也将从规模扩张为主向提高质量为主的阶段转变。
只有建设更加高效、安全、可靠、智能、绿色、舒适的基础设施体系,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真正實现高质量发展。
课题组成果显示,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必须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必须体现新发展理念。一是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二是协调成为发展的内生动力;三是绿色成为基础设施发展的普适要求;四是开放成为发展的必由之路;五是共享成为发展的根本目的。
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针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问题表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对稳定投资和稳增长、培育产业和增动能、营造环境和调结构、优化空间和聚要素均具有积极作用,对交通运输自身的转型升级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产业价值。在目前经济发展阶段和条件下,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效运输服务发展,是不可多得的具有政府、市场双重操作性的重要领域,应当在向现代化迈进过程中,在高质量发展模式培育和环境营造过程中,用好交通运输率先现代化机遇,打好交通运输服务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先手牌”。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何霞表示,电信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构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新发展范式下,创新成果加速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普及渗透,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等层出不穷。数字经济发展对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产生了新的需求:支持不同制式与标准的行业内部网络之间以及与外部网络的安全互通;支持对企业环境、设备、流程、人员的感知和联网;支持企业设备与系统智能化;支持企业私有云与公有云之间的安全互通;支持企业生产系统、监控系统、管理系统、外部平台基础设施之间的安全互通;支持平台基础设施对行业生产与服务的控制、管理、信息处理。另外,在政策建议方面,何霞提出应加大对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形成多元化的投资形态;明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商群体的社会化企业定位;推动数字互通、产业互融和监管协同;重视平台数据与个人信息保护,强化平台治理、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
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如何高质量发展,住建部城建司巡视员张悦指出,污水管网更新与修复应是重中之重,要透过现象,追根寻源。污水处理效率低下——症结是管网;水体黑臭久治不愈——根源是管网;城市道路屡屡塌陷——元凶是管网。城市环保基础设施的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管网要更新,管材要革命,阻断地下水——让污水厂处理真正的污水。
课题组提出,改革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更多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一是要进一步破除行业垄断,扩大铁路、民航、油气管网、LNG接收站、基础电信等领域向社会资本开放的力度;二是要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继续转变政府职能,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三是要进一步提升铁路服务、电信服务、能源产品、企业和居民用水等领域市场化定价水平;四是稳步推进基础设施领域国有企业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
课题组成果表明,要加强跨领域协调机制,促进协调发展,继续深化基础设施领域行政体制改革,从中央层面加强对交通、水利、能源、电信、城市建设等基础设施各领域的统筹协调能力,进一步厘清中央和地方政府责任权利。加大国家和社会多方面投入,前瞻性推动重大科技创新。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同时完善统计监测和考核评价体系,引导高质量发展。
此外,我国大多数类别的资源相对贫乏,人均占有量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空间分布极不平衡且相互错位,尤其是降水的季节性、地域性差异明显,导致旱涝灾害多发频发。针对这种状况课题组提出我国应在厉行资源节约的基础上,开展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各类资源配置能力,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是突破瓶颈,弥补短板,形成更加合理完善的体系。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终将迈进高质量发展阶段。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犹存
课题组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但在政策体系、管理机制、建设布局、收益平衡、创新引领和协调发展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还不能完全满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日益凸显。根据世界经济论坛所编制的基础设施指数,我国基础设施完备程度在所考察的140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第29位。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以高速铁路、普速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农村公路、民航机场、沿海港口、内河港口、内河航道等配套衔接的综合交通网络,形成了横贯东西、纵贯南北、内畅外通的交通大通道系统。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初步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全国性能源输配体系;已建成大批供水工程、灌溉工程、防洪工程、水电工程,水力发电能力居全球第一, 水资源供给能力显著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已建成光缆、微波、卫星、移动通信等网络设备设施,形成了可以顺畅连接全国各地的电信网络,并通过海底光缆、跨境陆缆等与国际信息基础设施网络连接,手机、互联网用户数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用户数位居世界第一,为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明显增强,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为开展高水平国际经贸合作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较强动力。
但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政策与制度体系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各领域存在不少短板,布局不尽合理;社会效益与财务收益的平衡难度较大,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巨大挑战;创新作为第一引领的作用发挥得不够;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可靠性不够高;协调发展需要克服多方面问题等。
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为基础设施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也将从规模扩张为主向提高质量为主的阶段转变。
只有建设更加高效、安全、可靠、智能、绿色、舒适的基础设施体系,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真正實现高质量发展。
课题组成果显示,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必须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必须体现新发展理念。一是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二是协调成为发展的内生动力;三是绿色成为基础设施发展的普适要求;四是开放成为发展的必由之路;五是共享成为发展的根本目的。
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针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问题表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对稳定投资和稳增长、培育产业和增动能、营造环境和调结构、优化空间和聚要素均具有积极作用,对交通运输自身的转型升级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产业价值。在目前经济发展阶段和条件下,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效运输服务发展,是不可多得的具有政府、市场双重操作性的重要领域,应当在向现代化迈进过程中,在高质量发展模式培育和环境营造过程中,用好交通运输率先现代化机遇,打好交通运输服务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先手牌”。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何霞表示,电信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构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新发展范式下,创新成果加速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普及渗透,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等层出不穷。数字经济发展对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产生了新的需求:支持不同制式与标准的行业内部网络之间以及与外部网络的安全互通;支持对企业环境、设备、流程、人员的感知和联网;支持企业设备与系统智能化;支持企业私有云与公有云之间的安全互通;支持企业生产系统、监控系统、管理系统、外部平台基础设施之间的安全互通;支持平台基础设施对行业生产与服务的控制、管理、信息处理。另外,在政策建议方面,何霞提出应加大对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形成多元化的投资形态;明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商群体的社会化企业定位;推动数字互通、产业互融和监管协同;重视平台数据与个人信息保护,强化平台治理、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
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如何高质量发展,住建部城建司巡视员张悦指出,污水管网更新与修复应是重中之重,要透过现象,追根寻源。污水处理效率低下——症结是管网;水体黑臭久治不愈——根源是管网;城市道路屡屡塌陷——元凶是管网。城市环保基础设施的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管网要更新,管材要革命,阻断地下水——让污水厂处理真正的污水。
促进我国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措施
课题组提出,改革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更多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一是要进一步破除行业垄断,扩大铁路、民航、油气管网、LNG接收站、基础电信等领域向社会资本开放的力度;二是要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继续转变政府职能,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三是要进一步提升铁路服务、电信服务、能源产品、企业和居民用水等领域市场化定价水平;四是稳步推进基础设施领域国有企业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
课题组成果表明,要加强跨领域协调机制,促进协调发展,继续深化基础设施领域行政体制改革,从中央层面加强对交通、水利、能源、电信、城市建设等基础设施各领域的统筹协调能力,进一步厘清中央和地方政府责任权利。加大国家和社会多方面投入,前瞻性推动重大科技创新。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同时完善统计监测和考核评价体系,引导高质量发展。
此外,我国大多数类别的资源相对贫乏,人均占有量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空间分布极不平衡且相互错位,尤其是降水的季节性、地域性差异明显,导致旱涝灾害多发频发。针对这种状况课题组提出我国应在厉行资源节约的基础上,开展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各类资源配置能力,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是突破瓶颈,弥补短板,形成更加合理完善的体系。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终将迈进高质量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