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要续写航天大国辉煌

来源 :太空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ckham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4月12日是人类首次进入太空50周年的纪念日。4月8日~13日,应俄罗斯齐奥尔科夫斯基宇航科学院的邀请,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和本刊主编周武赴俄参加了一系列庆祝活动,感受了俄罗斯人民对加加林的深切缅怀之情,以及俄罗斯官方决心续写航天大国的雄心。
  
  举国庆祝加加林飞天50周年
  
  4月的莫斯科正是积雪消融的季节,从踏进俄罗斯国土起,加加林标志性的笑脸几乎陪伴了我们整个行程。在醒目的橱窗中,街边巨幅的广告牌、公交车上和电视里,到处都是加加林的影像,我们已置身加加林首次太空飞行50年庆祝活动的高潮中。
  莫斯科时间4月5日2时18分,俄制联盟-FG运载火箭将联盟TMA21载人飞船发射升空。4月7日凌晨,这个被命名为“加加林号”的宇宙飞船比预订时间提前了10分钟与国际空间站顺利自动对接,3名宇航组成员被安全送到国际空间站。
  而“加加林”号的飞行只是俄罗斯政府和国际社会庆祝加加林飞天50周年众多活动中的一项。俄政府已把2011年确定为“宇航年”,普京总理曾于今年1月11日亲自主持召开了关于纪念加加林飞天50周年的政府筹委会会议。普京指出,“隆重庆祝加加林太空飞行50周年有利于我们表达对航天工作者的尊敬,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对航天事业的关注和兴趣。”
  与此同时,俄罗斯国内纪念加加林飞天50周年的活动也正在纷纷展开:联邦政府于4月12日在克里姆林宫内举行纪念加加林飞天50周年的盛大庆祝活动,并邀请外国贵宾出席。近40个国家的航天机构负责人和代表以及世界各国知名航天员参加上述庆祝活动。4月9日~10日,齐奥尔科夫斯基宇航科学院和卡卢加州政府在卡卢加市联合举行国际科学实践会议;4月10日,俄萨马拉市组织3000名大学生在操场上拼成了“萨马拉-太空-50”字样,而俄方将利用地球遥感卫星直接对这一字样进行空中拍照;俄国防部近期解密了247份关于加加林首次太空飞行的过程、身体健康指数、心理反应等机密文件,并将这批文件移交给国家档案馆供所有爱好者阅读和研究;俄别尔姆市的历史档案馆在自己的网站上公布了加加林首次飞天时的“天地对话”珍贵录音;奥姆斯克州政府于4月11日~17日在本地的各电影院举行关于加加林的70多部电影和纪录片的展播活动;莫斯科市举行介绍加加林童年、少年、工作、家庭、朋友等生平各方面的图片展,并于4月12日晚燃放礼花。
  据俄罗斯航天局驻华首席代表罗金先生介绍,俄罗斯驻外使馆都在驻在国境内围绕加加林飞天50周年组织一系列照片展、讲座、论坛等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联合国总部举办了题为《加加林:太空第一人》的照片展览,并于4月12日发行纪念加加林进入太空50周年的一套纪念邮票;法国4月4日在巴黎组织了纪念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的纪念活动;英国在伦敦市中心的伦敦购物中心竖起了由锌合金制成的加加林雕像;奥地利则销售起以加加林当年乘坐的东方一号宇宙飞船命名的“东方”牌太空啤酒。
  
  重振航天大国雄风
  
  4月7日,第65届联合国大会为纪念加加林飞天50周年召开了特别会议并通过决议称,自今年起,每年的4月12日都将被确定为“国际载人航天日”。该决议称,“1961年4月12日是加加林实现人类首次太空飞行的日子,这一历史事件为造福全人类的空间探索开辟了新途径。因此联合国大会决定,今后每年4月12日为国际载人航天日,以庆祝人类空间时代的开始。”
  其实,自1961年起,4月12日就一直是苏联和俄罗斯的“宇航节”。苏联解体后,苏联时期的许多节日或被取消或被冠以新名字,但“宇航节”的时间和名字却从未被改动过,这足见苏联人和俄罗斯人对这段辉煌的深刻记忆。这一天从“俄罗斯的纪念日”升格为“全世界的纪念日”,这其中承载了俄罗斯续写航天大国辉煌、重振航天大国雄风的良苦用心。
  4月12日,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在出席俄联邦航天局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纪念音乐会上发表讲演时指出:“我们曾在某个时期第一个进入太空,我们拥有大量成绩,我们不想丧失在这方面的一定优势。我想以俄罗斯的名义说,航天业有一个巨大的未来,人类已经为航天业的发展投入了自己的资源,并将继续这项工作。因为宇宙是我们的优先任务。”面对来自40多个国家的嘉宾,梅德韦杰夫同时表示,“当今的航天业是一项共同的工作,是国际团结的表现。这点俄罗斯明白。”当天,他还到莫斯科飞行控制中心与国际空间站上的航天员进行了“天地通话”。
  自加加林实现飞天壮举后,苏联航天事业曾创造过许多“第一次”:苏联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女性航天员、苏联人实现了第一次太空行走、苏联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座空间站等等,这些都是俄罗斯人一直引以为豪的事实。苏联解体后,俄航天业的发展因技术停滞和资金匮乏等因素影响而放慢了前进的步伐。俄业内人士曾痛心地评估,苏联解体让俄航天业至少停滞了25年。
  2008年4月11日,时任总统的普京在俄联邦安全委员会会议上明确指出,俄航天业不能再靠吃苏联的老本生存下去了,否则俄最终就会沦为“航天马车夫”。普京说,“现今的俄航天业面临沦为‘航天马车夫’的危险,俄除了负责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货物和工作人员之外,还靠运送太空游客赚钱,这并不能让人高兴。”
  4月7日,在莫斯科郊外的新奥加廖沃官邸召开的航天工作会议上,普京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对俄航天发射、航天器研发、新发射场建设等一系列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目前,俄罗斯每年占世界航天发射市场份额的40%,位居世界第一。普京要求用5年的时间将这个份额提高到50%。在卡卢加市举行的国际科学实践会议上,记者获悉,俄将于2013年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试验轻型和重型“安加拉”运载火箭。经过3年在阿穆尔州的勘测设计工作,俄罗斯即将开始东方航天发射场的一期工程建设,专为东方发射场研制的“罗斯”运载火箭首次发射定于2015年进行,从2018年起开始从该发射场发射载人航天器。在2020年以后,俄罗斯45%的航天发射将在东方发射场进行,44%在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进行,只剩下11%在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场进行。
  随着老旧航天器不断退役,俄航天工业正在加紧研发新一代高可靠和长寿命的航天器,俄计划在2015年前研究制造出30多个新航天器和航天系统,要在通信、遥感探测、天气预报、导航、生态监测方面显示自身优势。俄已与乌克兰、白俄罗斯、印度、古巴、哈萨克斯坦等国签署了就俄制“格罗纳斯”卫星定位系统的合作协议。
  俄拥有发展航天事业的雄厚基础,这包括先进的技术、精干的专家队伍、独特的生产基地和独有的技术保障,目前,俄罗斯政府不断加大对科研和设计部门的投资和对航天企业进行现代化改造。即使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俄政府也未减少对航天项目的投入。2010年~2011年,俄政府在此领域的投资额约合71亿美元。据悉,俄罗斯航天到2035年的长期发展规划将于今年年底制订完毕。这份规划将确保俄未来15年在勘探月球、火星和一些小行星等领域的领先地位。
  在纪念加加林飞天50周年之际,为激励本国航天人的工作热情,普京决定以加加林的名字设立政府奖金,每年选出10名对发展俄航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政府对每人奖励100万卢布(约合3.5万美元)。
其他文献
编者按:  今年4月22日是第42个“地球日”,今年的主题是“珍爱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世界各国在“地球日”前后相继开展了各种宣传活动,本刊结合日本特大地震引发的思考,特组了以下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汶川大地震后,笔者在2008年第7期《太空探索》杂志上,发表了《寻找打开地震预报大门的钥匙》一文,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至今,网上点击率颇高。更为惊喜的是,此文于2009年、2011年两度被遴选
期刊
信使号证实水星真有水    尽管暴露在太阳炙热的光芒下,作为太阳系最内侧的行星,微小的水星却很可能是大量冰原的家。  20年前,来自地球的雷达观测显示,在水星极地附近存在一些高反射的小型区域,这意味着冰的存在。如今,于今年3月便开始围绕水星运行的美国航宇局的信使号探测器已经证实,这些位于水星极地附近的、与雷达上的亮斑紧密吻合的陨石坑的底部几乎从未接收过任何太阳光。  在日前于法国南斯市举行的欧洲行
期刊
4月中旬,在纪念人类首次载人航天飞行50周年的日子里,曾于2005年10月乘神舟六号飞船遨游太空五昼夜的中国航天员、现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大队长的费俊龙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就读者关心的一些问题作了精彩回答。    为人类探索太空的精神而感动    记者:今年4月12日,是人类首次载人航天飞行5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您作为一名中国航天员,有哪些感想?  费俊龙:今年的4月12
期刊
2011年3月11日,一场猝不及防的灾难——9.0级的特大地震突然降临日本,大自然在人类面前又一次显示它巨大的神威。  震源位于据日本仙台海岸以东130千米的太平洋板块俯冲带上,震源深度24米,震中位于北纬38.322°,东经142.369°,发震断裂为向西缓倾的逆断层,其倾角还不到15度。岩石的摩擦系数约为0.75,倾角27度左右的断层最易活动。这次发震断裂的倾角尚不到15度,所以需要更大的应力
期刊
当下,一提到卫星导航系统,人们就会不由地联想到美国的GPS,它几乎成为导航的代名词。GPS以其高精度的定位服务、精准的授时服务和发达的应用开发,大大拉近了太空与普通人的距离。  在如今的全球卫星导航市场上,虽然仍是GPS一家独大,但考虑到国家安全和利益,俄罗斯在加速恢复、欧洲在积极部署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一“格罗纳斯”和“伽利略”,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是基于这一背景开始组网建设。  从200
期刊
天宫一号成功遨游太空之际,在南非开普敦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活动日,一位年近八旬的中国老人再次站在领奖台上,接受来自全球宇航科学界专家的祝贺和敬意。  10月3日,当刘纪原走向领奖台接受国际宇航科学院授予的“西奥多·冯·卡门奖”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国际宇航科学院秘书长康坦先生高度评价刘纪原在国际航天技术合作方面所做的杰出贡献,赞扬他作为中国航天开展国际空间技术合作的开拓者和领导人,领导主持了大量在
期刊
9.0级地震和海啸给日本造成的巨大创伤。国际空间站的航天员们从太空中拍摄了这些高分辨率图片显示了部分被地震破坏的重灾区以及侵袭日本东北海岸的巨大海啸。  3月13日的图片显示了日本仙台市北部地区所遭受的破坏情况,从照片可以看到石卷湾、成濑河以及东松岛市的一部分,能够看到此时洪水依旧汹涌。美国航宇局一份官方声明表示,“从这张图片可以看出,无论是农田还是居住区,都已淹没在浊流中。海啸带来的洪水包围了松
期刊
3月20日~26日,国际宇航联合会(以下简称IAF)在巴黎召开春季执行局会议,讨论管理、技术、财务委员会等方面的工作进展,其间还举办了IAF成立60周年庆典。作为新当选的IAF副主席和IAF成员单位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洁及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等应邀参加执行局会议和庆典等相关活动。  在IAF执行局会上,袁洁赞扬了IAF在过去60年里为促进世界航天发展、培养航天技术人才
期刊
自50年前首次进入太空以来,人类已经向外迈出了一大步,而未来10年我们将更进一步。从行星到其他目标,让我们一一数来:  水星:美国航宇局信使号探测器于2010年3月18日抵达。  金星:欧洲空间局的“金星快车”正在轨道上研究金星大气;日本2010年发射的“晓”金星探测器则未进入环金星轨道;俄罗斯预计将会发射一个和法国合作建造的金星探测器“金星-D”,工程师们为它设计了一个可以工作数天的着陆器,它还
期刊
航天科技集团与中国气象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3月23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气象局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风云二号、风云三号卫星工程,降水测量卫星工程,风云四号卫星工程以及气象卫星后续工程等卫星及地面应用系统领域,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领域,气象信息系统领域,气象专用传感器、气象雷达、气象无人机、探空火箭、自动化智能气象观测系统领域进行全方位的深入合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