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青春电影《少年的你》聚焦高考、家庭教育、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等社会热点话题,引发了人们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密切关注,本文试浅析电影,将电影中的美层层剖析,寻找影片的感官体验美、情感美和情节美。
关键词:美学角度 少年的你 校园暴力
青春电影《少年的你》聚焦高考、家庭教育、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等社会热点话题,引发了人们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密切关注,本文试浅析电影,将电影中的美层层剖析,寻找影片的感官体验美、情感美和情节美。
一.时代背景
时代在发展,文明在进步,人们愈发明白教育的重要性,国家也在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制度,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涵。但在“唯分数论”的环境下,在学校、家庭心理疏导的缺席下,校园暴力在黑暗中悄然滋生。怎么判定、如何处理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成为一大难题。影片《少年的你》不仅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直面青春的无奈与痛苦,有一种独特的、令人心痛的美。
二.直接感官体验到的美
一部电影要想成为好的电影,最基本的就是通过画面、声音,运用不同的创作方法、表达方式,比如对声乐的变化、光影色调、镜头的远近等进行选择,来准确地传达理念。
1.影片色调变化反映故事的发展
影片的色调变化可以把画面与观众直接连接起来,为观众提供一种美的体验。《少年的你》中借助于大量色彩对比,不但渲染了凝重的环境氛围,也影响着观众。这样鲜明的色彩风格让影片的剧情内容更加震撼观众的心灵,有效激发出情感共鸣。色彩属于电影中的意识性元素之一,能够反映出情绪上的暗示性,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给观众带来独有的情感体验。观众能够看出影片中镜头与构图的美感,也能够看出光线明暗的差异性,然而色彩的变化和使用却往往难以观察到。导演针对陈念与小北的戲份安排上,大部分时间都选择了暖色调,当陈念在学校受到霸凌时,只有她和小北待在一块时能够获得保护,因此暖色调的应用有助于烘托和强化这一情感氛围,而陈念与小北在经历中暗生情愫,特别是二人在鱼缸前的一场戏,导演使用了大面积的红色,从而暗示二人内心已经从保护者和被保护者发展为双方的情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冷色调的运用可以暗示出残酷和冷漠,例如说陈念所在学校的校服都是蓝色,当他离家小北到学校后,整个画面色彩都变为冷色调,如陈念在排球馆被霸凌时,导演所选择的只有蓝色、绿色以及灰白色,和之前二人在一起时的暖色调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受到霸凌后的一种无力感,也凸显出大部分同学的冷漠。
另外,导演选择了山水之城重庆作为拍摄地,由于其本身起伏的地形,造就了很多大型的立交桥、高楼、小巷子、筒子楼。高度的落差给人带来笼中之物的体验,有一种放在这里便逃不掉的压抑感[1]
整部影片主要采用阴暗的色彩作为基调,要么是阴天,要么是暴雨天,要么是黑夜。影片最后以陈念走出困境,了结过去的暖色调结尾。此时,太阳终于出来了,不同于以往的有气无力,而是个艳阳天。这与观众的期待深度契合,暗示着两个孩子得到解脱,走出阴沟,在明媚的阳光下追寻自我的美好结局。
2.影片中音乐的独特魅力
《少年的你》电影原声带是由贝尔作曲,选用纯音乐的形式,巧妙地利用音乐的戏剧作用,创造或渲染氛围,烘托人物的情感。影片中一共选取了10个纯音乐,每一次音乐的响起,都将观众的心更加拉近主人公的内心深处,体会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不得不让人佩服导演对音乐影响力的把握。
其中,笔者就陈念和小北相互信任、依靠,两个人的生活开始有了密切交集时放的音乐《你欠我一次》来具体赏析。短短的4分52秒音乐,配合电影的画面将两人在一个屋檐下生活的温馨的瞬间呈现出来。旋律采用“咚噔噔噔”的往复方法,每一次重复,音调都更为上扬,响度逐渐增大。“噔噔噔”的声音清脆,若有若无像极了敲击在人心上的一瞬,慢慢地带领观众走进两人的世界。接着,在下一个梯度,声音陡然加重,同时加入了其他乐器悠远绵长的声音,境界变的开阔了起来,且混入了悦耳的“铃铃”声,给人一种即将冲破乌云,云散了、太阳要出来了的希望。但是,紧接着只剩下闷闷的敲击声,伴随着“噼里啪啦”的、弱弱的雷鸣声,声音越来越响,节奏开始紧凑起来,最后回归平静,与开头相呼应。曲折往复的曲调无疑不是紧随着主人公的命运升降。
3.巧妙地利用镜头实现视角的多样性
影片中除了让演员直接对着镜头拍摄的方式,还选用了不同的视角来讲述电影。在片头处,观众从同学们的手机屏幕拍摄下陈念的脸,从同学的视角看陈念。还有结尾处,小北再一次跟在陈念的后面时,观众的视角与看监控的视角是一样的,随着镜头拉近,好像观众是直接透过监控在观察他们的人。
《少年的你》刚刚开场时便以男女主人公陈念以及小北两个人的面部微笑特色镜头的重叠来直接给观众提出了影片的叙事重点,我们能够看到阳光下两人微笑表情的逐渐拉近,给观众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而这恰恰是为后来影片沉重压抑基调进行的一次铺垫。导演把男女主人公的面部表情变化和内心情感变化通过多次特色镜头来展示给观众。如陈念在受到校园霸凌时,她尽可能地忍住痛苦,导演用特色镜头将她脸上的无助情绪充分表达出来,让观众更快地进入到角色的情绪中,观众在那一瞬间仿佛并非是旁观者的角色,而是将自己代入到电影中,在视觉冲击之下产生了真实的情感共鸣,直击内心深处。之后小北与陈念被分别进行审讯时,镜头来回切换都是借助于特写镜头来完成的,小北在面对警察时的激动,努力掩饰的情绪特写,都从侧面印证了他对陈念的承诺。即便男女主人公身处于不同的空间之内,但相互之间的信任却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特写镜头的使用将整个电影节奏进一步拉快,在刺激观众神经的同时也凸显出了人物冲突的尖锐,激发着观众内心深处的博爱。
4.电影场景布置的真实美感
在《少年的你》这部影片中,导演选择了长镜头的方式来呈现出整个影片布景的美感,让电影体现出极强的真实性,比如说校园高考的布景、小北以及陈念家中的布景。在电影开头部分,观众能够直接看到非常熟悉的高考的场景:急促的背书声、激励学生的横幅、学生课桌上满满的书籍资料……而在电影的结尾之处直接呼应了开头,展示了高考阅卷的场景。一幕幕布景的设计给予观众一种更加真实的视觉体验,让其获得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若场景过大过于华丽,反而会影响观众的体验,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电影的质量。从影片开始时就能够看到陈念与胡小蝶把酸奶抬进教室时,胡小蝶把自己的酸奶瓶摆在中间位置,观众能够看到影像中全部酸奶瓶都是完整的,但仅有胡小蝶的酸奶瓶是残破的,从侧面反映出她在同学中已经格格不入了。而后来陈念坐在刘北山家中破旧的书桌之前认真看书,来自于两个不同世界的少年在各自不同的世界里和谐共处,虽然现实是那样残酷,但这里依旧留下了一丝美好。两个小年代表着弱小与孤独,也代表了他们对现实的抗争。 三.真挚的情感表现
陈念和小北的相遇相知,他们是一种相互救赎的关系。第一次陈念吻小北,是小北对陈念救赎的开始,正是由于小北的支持,他给陈念提供住的地方,给陈念提供保护、陪伴,让陈念有了一个稳定的学习环境,他让陈念不再害怕,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北以暴制暴的方式代替学校、家庭、社会对校园暴力的缺席。另一方面,第二次小北吻陈念的时候,是陈念对小北的救赎。单纯的陈念让整天打架斗殴、到处游荡的小混混小北重新开始审视自己的人生,开始有了想改变的想法,激发了人内心深处的善意。两个人的坚定信任造成了司法公正的阻碍,如果不是出于难得的真情,坚持两个人的约定的执着,那么结局也不会这样。
四.耐人寻味的情节设置
影片的情节一波三折,暗含隐藏的线索,耐人寻味。一开始胡小碟跳楼的画面,只有陈念一个人走近她的尸体,为她盖上衣服,挽回其可怜的、最后的颜面,而其他的同学站在环形的教学楼上,一层又一层,拿出手机拍照,传播消息,仿佛这只是一个无关的人消失,而不是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陈念的特殊举动也暗示着她是下一个被欺凌的对象。
再者,导演巧妙地处理了小渺身份,她施暴者与被施暴者身份的转换,让这个电影又多了一层含义。在三个人追打陈念的情节里,小渺已经发现陈念躲在垃圾桶里,却没有揭穿她时,就暗示着小渺和唐小米她们不一样。小渺就像唐小米的跟班,为了避免自己受到校園暴力,所以她选择和唐小米一起对他人施暴,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但是一旦施暴者群体突然没有了施暴对象时,那么他们便会再找一个人来发泄,于是群体中最弱、最容易动摇的人便会成为新的攻击对象,这警示我们,不要做旁观者,否则,总有一天,灾难也会降临到自己身上,而在那个时候,也就没有人可以为你施以援手了。
最后,电影《少年的你》借助于蒙太奇的叙事方式,让整个影片情节变得扑朔迷离,充分调动起观众的好奇心。电影中反复采取蒙太奇手法,比如在审讯的片段中,电影将两个人的口供拉回在同一空间,紧凑了剧情的同时,也抓住了观众的眼球[2]。这样的剪辑手法巧妙地把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影片之内,从而引发出观众的审美共情。最后审讯陈念与小北时,借助于蒙太奇混剪的方式,将镜头从封闭式全景逐渐转移到近景,随后再通过特色镜头的切换,把环境压迫感非常真实地带给了观众,观众自身情绪也开始慢慢加深,面对命运的捉弄和残酷的现实,观众无不在思考,这两个少年应当怎么办?这也是导演在情节设计上的精妙之处,他一次次引起观众的思考,也传递着影片的主题,即更多地关注校园霸凌问题。
《少年的你》这部电影不仅在表达上还是内涵的映射上,都有着较高的成就。电影不只是满足于讲述一个故事,在压抑的氛围下主人公的悲伤无人倾诉,但他们仍然仰望星空,就像在黑暗中拼死挣扎的那一缕光,顽强的意志更让人获得心灵的震撼和反思,完成观众在观影上的享受。
参考文献
[1]刘玲麟.《少年的你》:多重空间叙事下的情绪表达[J].西部广播电视,2020,41(19):92-94.
[2]周小诗.分析国产青春片《少年的你》中的创新元素及艺术特色[J].山西青年,2021(01):157-158.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美学角度 少年的你 校园暴力
青春电影《少年的你》聚焦高考、家庭教育、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等社会热点话题,引发了人们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密切关注,本文试浅析电影,将电影中的美层层剖析,寻找影片的感官体验美、情感美和情节美。
一.时代背景
时代在发展,文明在进步,人们愈发明白教育的重要性,国家也在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制度,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涵。但在“唯分数论”的环境下,在学校、家庭心理疏导的缺席下,校园暴力在黑暗中悄然滋生。怎么判定、如何处理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成为一大难题。影片《少年的你》不仅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直面青春的无奈与痛苦,有一种独特的、令人心痛的美。
二.直接感官体验到的美
一部电影要想成为好的电影,最基本的就是通过画面、声音,运用不同的创作方法、表达方式,比如对声乐的变化、光影色调、镜头的远近等进行选择,来准确地传达理念。
1.影片色调变化反映故事的发展
影片的色调变化可以把画面与观众直接连接起来,为观众提供一种美的体验。《少年的你》中借助于大量色彩对比,不但渲染了凝重的环境氛围,也影响着观众。这样鲜明的色彩风格让影片的剧情内容更加震撼观众的心灵,有效激发出情感共鸣。色彩属于电影中的意识性元素之一,能够反映出情绪上的暗示性,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给观众带来独有的情感体验。观众能够看出影片中镜头与构图的美感,也能够看出光线明暗的差异性,然而色彩的变化和使用却往往难以观察到。导演针对陈念与小北的戲份安排上,大部分时间都选择了暖色调,当陈念在学校受到霸凌时,只有她和小北待在一块时能够获得保护,因此暖色调的应用有助于烘托和强化这一情感氛围,而陈念与小北在经历中暗生情愫,特别是二人在鱼缸前的一场戏,导演使用了大面积的红色,从而暗示二人内心已经从保护者和被保护者发展为双方的情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冷色调的运用可以暗示出残酷和冷漠,例如说陈念所在学校的校服都是蓝色,当他离家小北到学校后,整个画面色彩都变为冷色调,如陈念在排球馆被霸凌时,导演所选择的只有蓝色、绿色以及灰白色,和之前二人在一起时的暖色调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受到霸凌后的一种无力感,也凸显出大部分同学的冷漠。
另外,导演选择了山水之城重庆作为拍摄地,由于其本身起伏的地形,造就了很多大型的立交桥、高楼、小巷子、筒子楼。高度的落差给人带来笼中之物的体验,有一种放在这里便逃不掉的压抑感[1]
整部影片主要采用阴暗的色彩作为基调,要么是阴天,要么是暴雨天,要么是黑夜。影片最后以陈念走出困境,了结过去的暖色调结尾。此时,太阳终于出来了,不同于以往的有气无力,而是个艳阳天。这与观众的期待深度契合,暗示着两个孩子得到解脱,走出阴沟,在明媚的阳光下追寻自我的美好结局。
2.影片中音乐的独特魅力
《少年的你》电影原声带是由贝尔作曲,选用纯音乐的形式,巧妙地利用音乐的戏剧作用,创造或渲染氛围,烘托人物的情感。影片中一共选取了10个纯音乐,每一次音乐的响起,都将观众的心更加拉近主人公的内心深处,体会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不得不让人佩服导演对音乐影响力的把握。
其中,笔者就陈念和小北相互信任、依靠,两个人的生活开始有了密切交集时放的音乐《你欠我一次》来具体赏析。短短的4分52秒音乐,配合电影的画面将两人在一个屋檐下生活的温馨的瞬间呈现出来。旋律采用“咚噔噔噔”的往复方法,每一次重复,音调都更为上扬,响度逐渐增大。“噔噔噔”的声音清脆,若有若无像极了敲击在人心上的一瞬,慢慢地带领观众走进两人的世界。接着,在下一个梯度,声音陡然加重,同时加入了其他乐器悠远绵长的声音,境界变的开阔了起来,且混入了悦耳的“铃铃”声,给人一种即将冲破乌云,云散了、太阳要出来了的希望。但是,紧接着只剩下闷闷的敲击声,伴随着“噼里啪啦”的、弱弱的雷鸣声,声音越来越响,节奏开始紧凑起来,最后回归平静,与开头相呼应。曲折往复的曲调无疑不是紧随着主人公的命运升降。
3.巧妙地利用镜头实现视角的多样性
影片中除了让演员直接对着镜头拍摄的方式,还选用了不同的视角来讲述电影。在片头处,观众从同学们的手机屏幕拍摄下陈念的脸,从同学的视角看陈念。还有结尾处,小北再一次跟在陈念的后面时,观众的视角与看监控的视角是一样的,随着镜头拉近,好像观众是直接透过监控在观察他们的人。
《少年的你》刚刚开场时便以男女主人公陈念以及小北两个人的面部微笑特色镜头的重叠来直接给观众提出了影片的叙事重点,我们能够看到阳光下两人微笑表情的逐渐拉近,给观众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而这恰恰是为后来影片沉重压抑基调进行的一次铺垫。导演把男女主人公的面部表情变化和内心情感变化通过多次特色镜头来展示给观众。如陈念在受到校园霸凌时,她尽可能地忍住痛苦,导演用特色镜头将她脸上的无助情绪充分表达出来,让观众更快地进入到角色的情绪中,观众在那一瞬间仿佛并非是旁观者的角色,而是将自己代入到电影中,在视觉冲击之下产生了真实的情感共鸣,直击内心深处。之后小北与陈念被分别进行审讯时,镜头来回切换都是借助于特写镜头来完成的,小北在面对警察时的激动,努力掩饰的情绪特写,都从侧面印证了他对陈念的承诺。即便男女主人公身处于不同的空间之内,但相互之间的信任却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特写镜头的使用将整个电影节奏进一步拉快,在刺激观众神经的同时也凸显出了人物冲突的尖锐,激发着观众内心深处的博爱。
4.电影场景布置的真实美感
在《少年的你》这部影片中,导演选择了长镜头的方式来呈现出整个影片布景的美感,让电影体现出极强的真实性,比如说校园高考的布景、小北以及陈念家中的布景。在电影开头部分,观众能够直接看到非常熟悉的高考的场景:急促的背书声、激励学生的横幅、学生课桌上满满的书籍资料……而在电影的结尾之处直接呼应了开头,展示了高考阅卷的场景。一幕幕布景的设计给予观众一种更加真实的视觉体验,让其获得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若场景过大过于华丽,反而会影响观众的体验,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电影的质量。从影片开始时就能够看到陈念与胡小蝶把酸奶抬进教室时,胡小蝶把自己的酸奶瓶摆在中间位置,观众能够看到影像中全部酸奶瓶都是完整的,但仅有胡小蝶的酸奶瓶是残破的,从侧面反映出她在同学中已经格格不入了。而后来陈念坐在刘北山家中破旧的书桌之前认真看书,来自于两个不同世界的少年在各自不同的世界里和谐共处,虽然现实是那样残酷,但这里依旧留下了一丝美好。两个小年代表着弱小与孤独,也代表了他们对现实的抗争。 三.真挚的情感表现
陈念和小北的相遇相知,他们是一种相互救赎的关系。第一次陈念吻小北,是小北对陈念救赎的开始,正是由于小北的支持,他给陈念提供住的地方,给陈念提供保护、陪伴,让陈念有了一个稳定的学习环境,他让陈念不再害怕,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北以暴制暴的方式代替学校、家庭、社会对校园暴力的缺席。另一方面,第二次小北吻陈念的时候,是陈念对小北的救赎。单纯的陈念让整天打架斗殴、到处游荡的小混混小北重新开始审视自己的人生,开始有了想改变的想法,激发了人内心深处的善意。两个人的坚定信任造成了司法公正的阻碍,如果不是出于难得的真情,坚持两个人的约定的执着,那么结局也不会这样。
四.耐人寻味的情节设置
影片的情节一波三折,暗含隐藏的线索,耐人寻味。一开始胡小碟跳楼的画面,只有陈念一个人走近她的尸体,为她盖上衣服,挽回其可怜的、最后的颜面,而其他的同学站在环形的教学楼上,一层又一层,拿出手机拍照,传播消息,仿佛这只是一个无关的人消失,而不是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陈念的特殊举动也暗示着她是下一个被欺凌的对象。
再者,导演巧妙地处理了小渺身份,她施暴者与被施暴者身份的转换,让这个电影又多了一层含义。在三个人追打陈念的情节里,小渺已经发现陈念躲在垃圾桶里,却没有揭穿她时,就暗示着小渺和唐小米她们不一样。小渺就像唐小米的跟班,为了避免自己受到校園暴力,所以她选择和唐小米一起对他人施暴,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但是一旦施暴者群体突然没有了施暴对象时,那么他们便会再找一个人来发泄,于是群体中最弱、最容易动摇的人便会成为新的攻击对象,这警示我们,不要做旁观者,否则,总有一天,灾难也会降临到自己身上,而在那个时候,也就没有人可以为你施以援手了。
最后,电影《少年的你》借助于蒙太奇的叙事方式,让整个影片情节变得扑朔迷离,充分调动起观众的好奇心。电影中反复采取蒙太奇手法,比如在审讯的片段中,电影将两个人的口供拉回在同一空间,紧凑了剧情的同时,也抓住了观众的眼球[2]。这样的剪辑手法巧妙地把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影片之内,从而引发出观众的审美共情。最后审讯陈念与小北时,借助于蒙太奇混剪的方式,将镜头从封闭式全景逐渐转移到近景,随后再通过特色镜头的切换,把环境压迫感非常真实地带给了观众,观众自身情绪也开始慢慢加深,面对命运的捉弄和残酷的现实,观众无不在思考,这两个少年应当怎么办?这也是导演在情节设计上的精妙之处,他一次次引起观众的思考,也传递着影片的主题,即更多地关注校园霸凌问题。
《少年的你》这部电影不仅在表达上还是内涵的映射上,都有着较高的成就。电影不只是满足于讲述一个故事,在压抑的氛围下主人公的悲伤无人倾诉,但他们仍然仰望星空,就像在黑暗中拼死挣扎的那一缕光,顽强的意志更让人获得心灵的震撼和反思,完成观众在观影上的享受。
参考文献
[1]刘玲麟.《少年的你》:多重空间叙事下的情绪表达[J].西部广播电视,2020,41(19):92-94.
[2]周小诗.分析国产青春片《少年的你》中的创新元素及艺术特色[J].山西青年,2021(01):157-158.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