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借鉴,教师必须不断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科目标,满足教育的需要。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已成为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笔者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归纳如下:
一、教师演示法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工具性学科,要学生学会动手操作之前,教师必须首先示范操作。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让学生了解操作的步骤和方法。例如在讲解word排版中页面设置时,先一步一步地操作演示给学生看,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去一步一步地操作,学生在操作的同时可以在脑海中回放教师刚才的操作情景。
二、成品展示法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程内容,利用现有的成品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先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Flash动画制作时,先把一些精美的Flash动画展示给学生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这样让学生学得有味,教师教得顺心,这样教学效果自然不一般。
三、问题探究法
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基本任务是要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了解信息技术文化,提高信息技术能力和素质,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现代教育强调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索过程中主动学习,构建适合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模式。这个学习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探究法是一种以学生共同的知识探索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巾,提出问题并提供与教学主题相关的资料,让学生主动进行假设、探索、验证、归纳、解释及讨论活动,教师站在引导的立场上,指引学生主动学习。
四、网络支持法
网络可以为学习提供条件和环境,通过各种辅助工具软件,支持学习者进行问题解决活动。再加上网络上丰富的资源,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环境。例如,在教“信息的获取”这部分内容时,为鼓励学生更好掌握“双基”,利用网络资源,要求学生在网上下载语文、数学、英语等资料,然后用电子邮件发送给教师。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上网下载资料的方法,同时也学会了发送电子邮件的方法。还利用网络资源学习了文化课程。课外活动时,要求学生利用下载的资料,结合教材中的“综合实践课题”制作一张漂亮的板报。通过实践,使同学们更加熟悉文字信息处理的有关操作,锻炼了学生间团结协作的能力和审美能力,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为学生今后深入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任务驱动法
为了有效地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近几年来,任务驱动法教学逐步得到广大信息技术教师的认可。“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由教师巧妙设置任务,把教学内容融于实际任务中去,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學习的习惯,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则是指导学生如何去完成任务,并适时向学生介绍需要了解、掌握的概念、思想和方法。
实践证明,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与体验,真正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而且,只有经过自身探索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真正做到深刻理解,扎实掌握。而任务式教学,正是充分发挥了计算机学科特有的优势,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使所学知识技能能够及时得到应用,并在应用中使知识得到及时印证和巩固。同时又能使学生对没有理解的内容产生再认识的渴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任务驱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起到了应有的引导、帮助、释疑和促进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了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六、教学法综合运用
教师演示法、成品展示法、问题探究法、网络支持法和任务驱动法在教学实践中并不是孤立使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往往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这就是笔者所提的教学法综合运用。例如,在教学时,先用成品展示法把教师制作的一些幻灯片展示给学生看,利用这些画面精美的幻灯片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利用任务驱动法,把事先设计好的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自主的学习和讨论,掌握如何利用Power point来制作幻灯片。同时,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在引导时就可以用演示法,把有些处理的过程或小技巧演示给学生看。这样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就可以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既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感到枯燥无味,又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也得以从传统的讲授中解放出来。
一、教师演示法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工具性学科,要学生学会动手操作之前,教师必须首先示范操作。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让学生了解操作的步骤和方法。例如在讲解word排版中页面设置时,先一步一步地操作演示给学生看,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去一步一步地操作,学生在操作的同时可以在脑海中回放教师刚才的操作情景。
二、成品展示法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程内容,利用现有的成品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先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Flash动画制作时,先把一些精美的Flash动画展示给学生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这样让学生学得有味,教师教得顺心,这样教学效果自然不一般。
三、问题探究法
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基本任务是要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了解信息技术文化,提高信息技术能力和素质,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现代教育强调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索过程中主动学习,构建适合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模式。这个学习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探究法是一种以学生共同的知识探索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巾,提出问题并提供与教学主题相关的资料,让学生主动进行假设、探索、验证、归纳、解释及讨论活动,教师站在引导的立场上,指引学生主动学习。
四、网络支持法
网络可以为学习提供条件和环境,通过各种辅助工具软件,支持学习者进行问题解决活动。再加上网络上丰富的资源,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环境。例如,在教“信息的获取”这部分内容时,为鼓励学生更好掌握“双基”,利用网络资源,要求学生在网上下载语文、数学、英语等资料,然后用电子邮件发送给教师。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上网下载资料的方法,同时也学会了发送电子邮件的方法。还利用网络资源学习了文化课程。课外活动时,要求学生利用下载的资料,结合教材中的“综合实践课题”制作一张漂亮的板报。通过实践,使同学们更加熟悉文字信息处理的有关操作,锻炼了学生间团结协作的能力和审美能力,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为学生今后深入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任务驱动法
为了有效地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近几年来,任务驱动法教学逐步得到广大信息技术教师的认可。“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由教师巧妙设置任务,把教学内容融于实际任务中去,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學习的习惯,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则是指导学生如何去完成任务,并适时向学生介绍需要了解、掌握的概念、思想和方法。
实践证明,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与体验,真正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而且,只有经过自身探索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真正做到深刻理解,扎实掌握。而任务式教学,正是充分发挥了计算机学科特有的优势,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使所学知识技能能够及时得到应用,并在应用中使知识得到及时印证和巩固。同时又能使学生对没有理解的内容产生再认识的渴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任务驱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起到了应有的引导、帮助、释疑和促进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了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六、教学法综合运用
教师演示法、成品展示法、问题探究法、网络支持法和任务驱动法在教学实践中并不是孤立使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往往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这就是笔者所提的教学法综合运用。例如,在教学时,先用成品展示法把教师制作的一些幻灯片展示给学生看,利用这些画面精美的幻灯片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利用任务驱动法,把事先设计好的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自主的学习和讨论,掌握如何利用Power point来制作幻灯片。同时,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在引导时就可以用演示法,把有些处理的过程或小技巧演示给学生看。这样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就可以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既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感到枯燥无味,又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也得以从传统的讲授中解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