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实风格陶瓷绘画发端于汉代,清末时期写实风格新彩瓷兴起,而直到近年来,写实风格釉下彩瓷才兴起,无论从工艺角度还是艺术角度来讲,都是写实风格陶瓷绘画新的突破,“写真”与“传神”是写实风格釉下彩瓷突出的审美特色。
引言
清末时期,西方新型的釉上彩颜料——新彩的传入无疑为写实西画彩绘瓷的崛起提供了良机,而一批瓷画艺人抓住了这一机遇,创制出了新彩肖像画品种,从而开启了写实风格彩绘瓷的繁荣之路。百年来,写实风格彩绘瓷一直以新彩为主体,始终未进展至釉下彩绘领域,逐渐陷入发展瓶颈而少有创新。数年前,笔者来到景德镇,经不断摸索,创制出较为成熟的写实风格釉下彩瓷,引起业内关注,开启了写实风格釉下彩瓷的历史,并使其达到较高的审美境界。
1、由釉上到釉下——写实风格陶瓷绘画发展源流概说
中国传统写实风格陶瓷绘画肇起于汉代画像砖。但自南北朝画像砖艺术基本匿迹之后,传统写实风格陶瓷绘画历经一千多年未见有丝毫进展。
直至清代早期,传统写实风格陶瓷绘画方在西方绘画的触动下再次萌生。清康熙时期,郎世宁等一批西方传教士艺术家入主宫廷成为画师,对清宫绘画形成巨大影响,珐琅彩瓷即是西方艺术浸润下的产物。西方写实主义的影响,使清代釉上彩出现精细刻画之风,传统写实风格瓷画遂应运而生。清末写实风格新彩瓷出现以前,传统写实风格瓷画以珐琅彩、粉彩、广彩为主,尤其在外销瓷中,出现不少仿西洋油画肖像的制品。
清末时期,由西方国家直接引进的新彩,其工艺特性可如油画般地进行精细描绘,而于此时,摄影术亦传入内地,促成了更为成熟的写实西画风格新彩瓷的兴起。
一般认为“珠山八友”之一的邓碧珊是写实西画风格新彩瓷的第一人,他将“九宫格”技法运用于瓷画当中,使复制变得更加准确易行,逼真效果令人震撼。“珠山八友”之首的王琦早年亦曾向邓氏学习,其后的吴康、章鉴等人亦为名震一方的名家。另外,邓氏弟子梁兑石携此技艺传播至南昌,形成以写实风格为特色的南昌“瓷板画”,并衍生出一批名家。
写实风格新彩瓷绵延不息发展至今,从事此行业的艺术家们亦曾希望能在釉下实现写实的创作,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真正实现。直到近年来,少数青花瓷艺术家才开始尝试在釉下实现写实的创作,但远未达到成熟与完善。笔者2009年来到景德镇时,写实风格釉下彩瓷的创作还基本处在空白状态。笔者积焦版画的创作经验和素描肖像功底,开始了写实风格釉下彩瓷的尝试。在逐渐熟悉釉下彩料性的基础上,运用更为成熟的减画技法,创作出一批写实风格釉下彩瓷。不过,就目前来讲,受技法所限,笔者的写实风格釉下彩瓷仍局限于单色表现,主要为青花与釉下黑彩表现,写实风格釉下彩瓷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前行。
2、工艺上的突破——写实风格釉下彩瓷的艺术效果
与釉上表现相比,釉下表现在工艺上面临诸多困难,因而写实西画风格釉下彩瓷成功的价值,最突出地表现在工艺上的突破。其工艺难度具体表现在:其一,在于彩料。新彩颜料颗粒很细,色彩丰富,可自由搭配,易于精细刻画,而釉下彩颗粒较粗,色彩较釉上单调,不可自由搭配,难以使画面达到精细入微。其二,在于技法。新彩颜料以油调制,可如油画般精细描绘,釉下彩则以水调制,在坯上易渲染,不易控制,很难准确把握形象。其三,在于烧制。新彩以700-800℃烧制,烧成率高,而釉下彩则为1300℃高温烧制,胎、釉、料三者都极易出现问题,而画面稍有瑕疵即无法达到逼真写实,从而导致作品失败。
在笔者反复探索与实践后,不断掌握釉下彩料性,并深入学习与提高减画技法,终于得以实现工艺上的历史性突破,运用釉下彩烧制出成功的写实风格釉下彩瓷作品。为了使釉下彩料更易于绘制,笔者成功地自行调配出一种适合釉下彩绘制的胎体涂料,该涂料添加入特殊的粉状物,喷涂在坯体上,可遮盖坯体的纹路,使坯体保持平整光洁,烧成时可有效减少工艺缺陷,同时,还研制出一种釉料,添加了一些粉状物质,烧成后有滋润的感觉,温润如玉,美观悦目,从而非常有利于写实风格釉下彩瓷的绘制以及最终效果的呈现。
写实风格釉下彩瓷与写实风格新彩瓷的艺术效果是不相同的,从而使写实风格陶瓷绘画在艺术风格上亦取得重要突破。二者在艺术风格上有着不少共性特征,但其区别亦是明显的。
其一是视觉效果。写实风格新彩瓷发色鲜艳光亮,而釉下彩色彩深沉有干涩感,因而其釉下黑彩、青花作品往往显现出一种炭铅素描的感觉,而笔者正是利用这种感觉将素描技法运用其中,取得不错的效果。
其二是点线表现。写实风格新彩瓷在烧成前后变化不大,其细微点线表现均能在烧成后呈现,而写实风格釉下彩瓷则不然,在高温烧成后,其淡色细节往往烧失而踪迹皆无,因而其设色必须要厚重,需要更准确地把握大势而忽略细枝末节,这就使得写实风格釉下彩瓷更加厚重而具有气势感。
3、在写真中传神——写实风格釉下彩瓷的审美特色
古人将写实人物画称之为“写真”或“传神”,而这正说明了我国传统写实绘画所追求的两个基本审美境界。“写真”主要是将真实的形象如实地反映出来,而“传神”则主要是透过形象酷似,将人物的性格与感情充分表现出来。而作为本土彩绘瓷种类的写实风格釉下彩瓷,虽然运用的是西方绘画技法,但所追求的艺术境界与传统写实画并无二致,同样是“写真”与“传神”这两大审美特色。
写实风格釉下彩瓷秉承了写实风格新彩瓷追求超写实效果的传统,以“写真”为核心内容,失却了这一本源则非真正意义上的写实风格陶瓷绘画。形似是写实风格釉下彩瓷的最基本的审美要求,要基本做到毫发不差,使画面达到与人物、动物等形象上的酷似。写实风格釉下彩瓷应在写真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传神,在追求形似中充分展示人物、动物等的精神面貌,做到形神兼备。
与写实西画所不同的是,写实风格釉下彩瓷面对的通常是照片或图片而非写生,这就明显加大了作品传神的难度。因而,在选取照片或图片之后,创作者必须要进行再创作的过程,而绝不能停留在简单的复制上,尽力通过各种技法将人物、动物的精神面貌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光影效果的处理是写实风格釉下彩瓷能否做到“写真”与“传神”的关键。写实风格釉下彩瓷采取的是更为成熟的减画技法,即在喷涂色料之后再通过涂擦以取得逼真传神的艺术境界,这实际上即是几乎完全通过光影来表现形象,需要有对原作的全面而细致入微的观察,也需要有非常扎实的现代美术基础。
4、结语
写实风格陶瓷绘画从釉上突破性地进展到釉下,其意义绝不仅仅是简单的移植。事实上,由于工艺与艺术效果上的差别,写实风格釉下彩瓷绝非是写实风格釉上彩瓷艺术的复现,而是一种新的创造,就写实风格陶瓷绘画发展史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如今,写实风格釉下彩瓷方兴未艾,随着其在工艺上与艺术上的不断发展,将取得更加令人瞩目的突破与成就。
考考文献:
[1]杨平.瓷板肖像画的艺术特征[J].中国陶瓷,2009(04)
[2]冯杰.瓷上肖像画技法[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1995
[3]雷毅.漫议传统瓷上肖像画的源与流[J].陶瓷研究,2009(03)
引言
清末时期,西方新型的釉上彩颜料——新彩的传入无疑为写实西画彩绘瓷的崛起提供了良机,而一批瓷画艺人抓住了这一机遇,创制出了新彩肖像画品种,从而开启了写实风格彩绘瓷的繁荣之路。百年来,写实风格彩绘瓷一直以新彩为主体,始终未进展至釉下彩绘领域,逐渐陷入发展瓶颈而少有创新。数年前,笔者来到景德镇,经不断摸索,创制出较为成熟的写实风格釉下彩瓷,引起业内关注,开启了写实风格釉下彩瓷的历史,并使其达到较高的审美境界。
1、由釉上到釉下——写实风格陶瓷绘画发展源流概说
中国传统写实风格陶瓷绘画肇起于汉代画像砖。但自南北朝画像砖艺术基本匿迹之后,传统写实风格陶瓷绘画历经一千多年未见有丝毫进展。
直至清代早期,传统写实风格陶瓷绘画方在西方绘画的触动下再次萌生。清康熙时期,郎世宁等一批西方传教士艺术家入主宫廷成为画师,对清宫绘画形成巨大影响,珐琅彩瓷即是西方艺术浸润下的产物。西方写实主义的影响,使清代釉上彩出现精细刻画之风,传统写实风格瓷画遂应运而生。清末写实风格新彩瓷出现以前,传统写实风格瓷画以珐琅彩、粉彩、广彩为主,尤其在外销瓷中,出现不少仿西洋油画肖像的制品。
清末时期,由西方国家直接引进的新彩,其工艺特性可如油画般地进行精细描绘,而于此时,摄影术亦传入内地,促成了更为成熟的写实西画风格新彩瓷的兴起。
一般认为“珠山八友”之一的邓碧珊是写实西画风格新彩瓷的第一人,他将“九宫格”技法运用于瓷画当中,使复制变得更加准确易行,逼真效果令人震撼。“珠山八友”之首的王琦早年亦曾向邓氏学习,其后的吴康、章鉴等人亦为名震一方的名家。另外,邓氏弟子梁兑石携此技艺传播至南昌,形成以写实风格为特色的南昌“瓷板画”,并衍生出一批名家。
写实风格新彩瓷绵延不息发展至今,从事此行业的艺术家们亦曾希望能在釉下实现写实的创作,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真正实现。直到近年来,少数青花瓷艺术家才开始尝试在釉下实现写实的创作,但远未达到成熟与完善。笔者2009年来到景德镇时,写实风格釉下彩瓷的创作还基本处在空白状态。笔者积焦版画的创作经验和素描肖像功底,开始了写实风格釉下彩瓷的尝试。在逐渐熟悉釉下彩料性的基础上,运用更为成熟的减画技法,创作出一批写实风格釉下彩瓷。不过,就目前来讲,受技法所限,笔者的写实风格釉下彩瓷仍局限于单色表现,主要为青花与釉下黑彩表现,写实风格釉下彩瓷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前行。
2、工艺上的突破——写实风格釉下彩瓷的艺术效果
与釉上表现相比,釉下表现在工艺上面临诸多困难,因而写实西画风格釉下彩瓷成功的价值,最突出地表现在工艺上的突破。其工艺难度具体表现在:其一,在于彩料。新彩颜料颗粒很细,色彩丰富,可自由搭配,易于精细刻画,而釉下彩颗粒较粗,色彩较釉上单调,不可自由搭配,难以使画面达到精细入微。其二,在于技法。新彩颜料以油调制,可如油画般精细描绘,釉下彩则以水调制,在坯上易渲染,不易控制,很难准确把握形象。其三,在于烧制。新彩以700-800℃烧制,烧成率高,而釉下彩则为1300℃高温烧制,胎、釉、料三者都极易出现问题,而画面稍有瑕疵即无法达到逼真写实,从而导致作品失败。
在笔者反复探索与实践后,不断掌握釉下彩料性,并深入学习与提高减画技法,终于得以实现工艺上的历史性突破,运用釉下彩烧制出成功的写实风格釉下彩瓷作品。为了使釉下彩料更易于绘制,笔者成功地自行调配出一种适合釉下彩绘制的胎体涂料,该涂料添加入特殊的粉状物,喷涂在坯体上,可遮盖坯体的纹路,使坯体保持平整光洁,烧成时可有效减少工艺缺陷,同时,还研制出一种釉料,添加了一些粉状物质,烧成后有滋润的感觉,温润如玉,美观悦目,从而非常有利于写实风格釉下彩瓷的绘制以及最终效果的呈现。
写实风格釉下彩瓷与写实风格新彩瓷的艺术效果是不相同的,从而使写实风格陶瓷绘画在艺术风格上亦取得重要突破。二者在艺术风格上有着不少共性特征,但其区别亦是明显的。
其一是视觉效果。写实风格新彩瓷发色鲜艳光亮,而釉下彩色彩深沉有干涩感,因而其釉下黑彩、青花作品往往显现出一种炭铅素描的感觉,而笔者正是利用这种感觉将素描技法运用其中,取得不错的效果。
其二是点线表现。写实风格新彩瓷在烧成前后变化不大,其细微点线表现均能在烧成后呈现,而写实风格釉下彩瓷则不然,在高温烧成后,其淡色细节往往烧失而踪迹皆无,因而其设色必须要厚重,需要更准确地把握大势而忽略细枝末节,这就使得写实风格釉下彩瓷更加厚重而具有气势感。
3、在写真中传神——写实风格釉下彩瓷的审美特色
古人将写实人物画称之为“写真”或“传神”,而这正说明了我国传统写实绘画所追求的两个基本审美境界。“写真”主要是将真实的形象如实地反映出来,而“传神”则主要是透过形象酷似,将人物的性格与感情充分表现出来。而作为本土彩绘瓷种类的写实风格釉下彩瓷,虽然运用的是西方绘画技法,但所追求的艺术境界与传统写实画并无二致,同样是“写真”与“传神”这两大审美特色。
写实风格釉下彩瓷秉承了写实风格新彩瓷追求超写实效果的传统,以“写真”为核心内容,失却了这一本源则非真正意义上的写实风格陶瓷绘画。形似是写实风格釉下彩瓷的最基本的审美要求,要基本做到毫发不差,使画面达到与人物、动物等形象上的酷似。写实风格釉下彩瓷应在写真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传神,在追求形似中充分展示人物、动物等的精神面貌,做到形神兼备。
与写实西画所不同的是,写实风格釉下彩瓷面对的通常是照片或图片而非写生,这就明显加大了作品传神的难度。因而,在选取照片或图片之后,创作者必须要进行再创作的过程,而绝不能停留在简单的复制上,尽力通过各种技法将人物、动物的精神面貌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光影效果的处理是写实风格釉下彩瓷能否做到“写真”与“传神”的关键。写实风格釉下彩瓷采取的是更为成熟的减画技法,即在喷涂色料之后再通过涂擦以取得逼真传神的艺术境界,这实际上即是几乎完全通过光影来表现形象,需要有对原作的全面而细致入微的观察,也需要有非常扎实的现代美术基础。
4、结语
写实风格陶瓷绘画从釉上突破性地进展到釉下,其意义绝不仅仅是简单的移植。事实上,由于工艺与艺术效果上的差别,写实风格釉下彩瓷绝非是写实风格釉上彩瓷艺术的复现,而是一种新的创造,就写实风格陶瓷绘画发展史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如今,写实风格釉下彩瓷方兴未艾,随着其在工艺上与艺术上的不断发展,将取得更加令人瞩目的突破与成就。
考考文献:
[1]杨平.瓷板肖像画的艺术特征[J].中国陶瓷,2009(04)
[2]冯杰.瓷上肖像画技法[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1995
[3]雷毅.漫议传统瓷上肖像画的源与流[J].陶瓷研究,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