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叙事为何久盛不衰

来源 :大学·阅读独唱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7603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由陈晓卿担纲的《风味人间》寻“味”而来,主创团队怀着对美食人文充沛的情感和深切的迷恋,希望通过味蕾刺激唤醒观众的文化记忆。
  好的纪录片,选题很重要。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的第一需要。祖先们为了获取食物、维系生命而采取的行动,充满了生存智慧。依山傍水、就地取材,从食料到炊具、从做法到口感,无不体现出一方水土独特的地域风味和生存哲学。哈萨克人的熏马肉马肠、四川瓦屋山的龙须笋炖乌鸡、台湾渔民的立翅旗鱼鱼生,大自然在每一方水土都播撒下与之相匹配的食物,供他的子民繁衍生息。當吃饭不仅仅是为了果腹充饥时,餐桌上的学问就越发丰富了。《论语》有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烹饪的程序、落座的规矩、上菜的次序,饮食文化与礼仪相连。从餐桌上的菜肴可以看出一个族群的历史沿革和民风民俗,可以反映人的生活态度、情感记忆和家风传承,进而被赋予更加意味隽永的时代印记和文化情怀。
  当今社会,在各种快餐和速食的包围下,在各种模式化连锁餐饮的围堵下,如何发现美味,发现健康,进而发现中国、发现世界,这是值得深入探究的时代命题。《风味人间》立足风味,嘹望人间。从纵向上追溯古今、从横向上联通中外,关注美食背后的人物故事,关注人与自然共处时的生活态度,主题立意既情怀高致又能贴地前行。
  中国辽阔的疆域,差异巨大的自然风貌和气候条件,为食物提供了颇具戏剧性的生长环境。与钟鸣鼎食、好大喜功的饕餮盛宴相比,那些散落在山川河岳、犄角旮旯里的乡土美食,更能够给食客们带来暖暖的烟火气和稳稳的安全感。新疆阿勒泰的大尾羊大盘肉、河南孟津的鸡蛋炒碾转……这一道道美食能够为寡淡的生活注入小而确定的幸福。《风味人间》在努力寻找着美食与食客之间真实、动人又微妙的故事。那些熟悉的味道可以瞬间打开记忆的闸门,穿越岁月的年轮,从儿时走向暮年。
  美食是省去了翻译的文化符号,也是令人愉悦的、可以快速拉近彼此距离的身心体验。人类有着相同的味觉系统,酸甜苦辣个中滋味,全世界几乎一样。西班牙的伊比利亚火腿和安徽徽州的民间自制火腿,有着近似的腌制和风干技艺。甘肃漫面的洋芋搅团和法国的瀑布土豆泥,有着绵软黏糯的共同口感。
  表现手段的精致也是纪录片重要的方面。创作者大量使用航拍、全景镜头展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辽远宽阔的草原、碧波荡漾的湖泊,有着大写意的、史诗般的视觉美感。在展现鳔鱼手乘风破浪捕猎旗鱼时,镜头运用丰富、剪辑流畅,有着电影般的画面质感。美食讲究“色、香、味、形、意”。色是食料搭配及烹饪之后的色泽,形是指经过刀工、烹饪、摆盘过后的形状,意是菜肴所蕴含的情境氛围和文化意蕴。这三者通过视觉与听觉符号的努力相对便于呈现。而香和味则需要创作者精心开启嗅觉、味觉与视觉、听觉的通感,在高清画质、特写镜头的帮助下,完整而精致地还原烹饪细节。像是呼伦贝尔奶桶肉、秃黄油拌饭等都在微观镜头的记录下,令人垂涎欲滴。音乐灵动清新又跃跃欲试,给烹饪带来韵律、为食物注入灵性。
  近年来,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代表的美食类纪录片总能吸引大量观众的注意,以食物为视角嘹望自然风物、世事人情,看似是个小切口,实则包含大学问,这才是“舌尖叙事”久盛不衰的秘诀。。
  (摘自光明网2018年11月12日,有删减)
  ①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代表的美食类纪录片,首先胜在选题上。“食”内涵丰富,不限于食物本身,还体现了地域风味,反映了生存哲学、民风民俗、时代印记、文化情怀等。
  ②“舌尖叙事”有了好的选题还不够,不仅要发现美食,还要通过美食来发现中国,发现世界。
  ③“舌尖叙事”成功还要归功于美食的特性——不用翻译的文化符号,令人愉悦,可以快速拉近彼此的距离。
  ④“舌尖叙事”的成功还在于视听手段的精致表现。
  ⑤总结:以食物为视角察看自然风物、世事人情,这才是“舌尖叙事”久盛不衰的秘诀。
  “舌尖叙事”这么火,你学会了吗?请根据本文总结一下“舌尖叙事”带给我们的写作启迪。
  立意高,接地气,使文章既有情怀又内涵丰富;以生动的描写代替视听手段,充分调动读者的五感,引发情感共鸣;以小见大,通过一物、一事或一人表达对自然、社会、时代的观察。
其他文献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每次回家,都会想起唐人崔颛的这两句诗。他说的大概是告老还乡的那种忧伤吧。诅料.这忧伤却把我这个还未终老的异乡人,投进了乡愁的茫茫
唐书《元和郡县志》记载,鸣沙山一名神沙山,在敦煌城南七里,其山积沙为之,它东起莫高窟,西止睡佛山下的党河水库,绵延四十多千米,南北二十余千米,最高处海拔1715米。游鸣沙山前,我专门
去乌菲齐美术馆参观时,我碰到一个奇怪的场面;市政广场的老宫前聚着一些人,他们打着或黄或蓝的旗子,上边写着一些我看不懂的意大利文;还有一些人头戴帽盔站在宫墙上,不知在做什么。从现场看,人们的脸上大都带着一种激动的情绪。问后方知,这是在纪念50年前的“泥泞天使”。  谁是“泥泞天使”?为什么叫作“泥泞天使”?  那是1966年11月,连日的大雨使穿过佛罗伦萨的阿诺河暴涨。洪流漫过堤岸迅疾地涌入城市,顷
从小就喜欢钓鱼。还没上小学时,就抽出父亲卖的竹扫把当钓竿,系上绵丝,在小溪流、小池塘里钓起鱼来。上了学,钓鱼是我寒暑假的功课;甚至于放学回家,也要骑着车,
“道通为一”这句话来自《庄子·齐物论》:“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愧懦怪,道通为一。”意思是说,细小的草棍和一个大柱子,一个丑陋的人与美女,宽大的、畸变的、诡诈的、怪
在潭州城的金富街,专事批发和零售槟榔的店铺只有一家,名日:槟榔王百年老店。气派的三层楼格局,一楼是门面和店堂,三开间,又宽敞又明亮,设柜台、货架,以及供人休息、喝茶的案几、圆凳
这是父母生前,留给我们的柳木菜板。故乡漾河边有大片大片的柳林,林子里有许多老柳树,其中靠近田边的那棵老柳树,童年时我就认识它,它也认识我。它认识我的光脚丫子和小胳膊,我熟悉
这个夏季的傍晚,每当白洋淀的太阳没入莽莽苍苍的芦苇尽头,一群瓦子就互相招呼着飞到老赛的农家院休闲岛。先是在他养蟹池的上空像海鸥一样振翅飞翔一番,接着就在农家院环场一周,飞过菜园,飞过草莓园,飞过果园,飞到点菜的食客面前“哦——哦——”长叫一阵。然后,就飞到休闲岛厨房后窗口对着的核桃树上歇了,唧唧短叫。瓦子们知道老赛在厨房里在给客人炒菜。瓦子们还知道,一旦老赛发现它们来了,就会把手里的活计交给一旁的
山因人而美,山因人而传。我的雁荡山之旅发生在春天,有美景,更有一批性情相投熟悉或不熟悉的朋友。没有什么准备,说去雁荡山就去了。雁荡山张开盎然春意,为我们荡涤舟车劳顿。这座
诗文初无定法,写的人多了,渐渐就生出许多法来。例如在律诗写作方面,有“起承转合”,有炼意,有炼字;在古文写作方面,有关于如何立意、如何转笔的各种操作手册,总而言之就是令人眼花繚乱。  诗文写作有法,这不是一件坏事,起码能够方便初学者避走弯路。比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两句诗里面,“万里”与“百年”对仗,就暗含了这样一个不成文的方法:撰写对仗的时候。最好要错开门类,让意脉延展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