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词蕴藏着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的文字,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的语言来抒发思想情感。加强古诗文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而且非常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下面笔者浅谈几点对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思考和实践尝试。
一、古诗词教学的目标定位
小学古诗词有三个基本教学目标:一是数量的积累,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可见传统的古诗文对学生作文的帮助很大,好多古诗无论从语言、情节、韵味方面都对学生的审美、鉴赏有帮助。因此,一定数量古诗词的积累是十分必要的,也许有些诗词对于小学生来说还不能完全理解,但随着他们的不断成长,生活体验不断丰富,他们对于古诗词的体验和理解也会不断深刻。二是以情怡情,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就收录了几十首古诗词。这些诗词的内容丰富,情感积极健康,语言浅显易懂,比较容易为儿童所接受。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古诗词中蕴涵的人文情感、爱国情怀来流通浸润学生的心田。以情怡情。三是体会创作之精妙。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因此,我们鉴赏诗词。须先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从诗词产生的时代背景出发。结合诗人自身的气质来品味诗歌。方能体会创作之精妙,感受其真正的魅力。
二、提高素质。丰富自己的古诗词积累
人们常说,要想给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古诗词教学更是这样。古诗词产生的年代较远。古代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生产和交通工具等。都跟现代大不一样。作者的社会经历、文化教养、情趣爱好,也不同于现代人,教师只有准确把握作品情感和背景。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如果自己一知半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早发白帝城》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之作,只有了解到这是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东归时所作,才能领悟到诗中所寄寓的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激动之情。有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教师要从小学教材和课标推荐的古诗词人手,由作者、主题、体裁向广度延伸,构建自己的古诗词文化板块。增强文化素养和古诗词的积累。
三、改进方法,努力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
1 理解字词。加深理解。当代和古代使用语言的习惯差别已经很大了,小学生的语言基础本来就很差,所以疏通字词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重要,特别是关键字词的讲解尤为重要。对古诗词中关键字词的正确理解,是理解诗中情感意境的基础。是学好古诗词的前提,特别是对初学者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古典文化知识积累起着重要作用。
2 联系实际。把握诗意。古诗词是对生活的凝练,它源于生活,所以要先了解古诗词的写作背景,知道诗人当时所处的背景、处境和心态,然后再去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就容易多了。比如白居易的《卖炭翁》,它的写作时代背景就是本来宫廷里需要的日用品,归官府向民间采购,到了德宗贞元末年。改用太监为宫使直接采办。宫里经常派出几百人到长安东西两市和热闹的街坊去,遇到他们看中的东西。只说一声是“宫市”,拿了就走,谁也不敢过问。这样就让学生很直接地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宫廷对百姓的盘剥到了明目张胆的地步。可以试想在这样的环境下老百姓的生活是多么的凄惨。而且面对官府、朝廷的盘剥是多么的无奈,这也是诗人想要展现出来的东西。
3 揣摩意境,体验情感。学习古诗词应该透过文字,看到诗人内心蕴藏的情感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复杂的古汉语翻译成简单通俗易懂的文字,把古诗词中蕴藏的深奥哲理讲得浅显,把古诗词中的意境还原展现给学生,把学生引入诗的情境中。使诗中描写的景象在头脑中浮现出来。这样,学生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对始终隐藏的情感、哲理体会得更深入。例如在《别董大》中有名的诗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两位情深的挚友在如此荒凉的边塞难得一聚却又即将各奔一方时,自然容易伤感,但诗句中的情调却明朗健康,暗藏着对朋友的光明前途的企盼。从这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 指导朗读。熟读成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是清乾隆蘅塘退土孙洙对《唐诗三百首》的题词,充分评价了唐诗三百首的意义和功用,也强调了诵读的重要性,非读不能见其美。非读不能见其情,非读不能见其意。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把握好诗人的情感基点,并让学生明白读这首诗的目的和要求,如何才能表达出诗人的丰富情感和心理特点。如朗读《初春》,要满怀喜悦,读出诗人对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的热爱之情。这首诗通过植物生长、动物活动、人的活动来展现春天的美丽,读时要把握这些情景变化和欣喜情怀的不变。陆游曾教导自己的孩子:“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我们教师要经常带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自然。
5 因势利导,激发兴趣。法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游戏这一激趣手段在古诗教学中确实大有作用。如,有的古诗简洁地描写了人物之间的交往,教学这类古诗时,可启发学生想象其中的情节并扮演角色,演出课本剧。如教《赠汪伦》时,可让学生扮演诗人和汪伦,让学生想象两人送别时的对话、动作、神态,然后进行表演,这样学生通过惟妙惟肖的演,学起来兴趣高涨。有的古诗可进行个体的手语表演,如在教学《鹅》时,可让学生伸出手臂做成鹅脖子,五指捏拢做成鹅头,然后弯曲手臂,手指斜指上方张合表示歌唱。学生就能通过自己的手语表演。很快理解了“曲项向天歌”,然后继续让学生表演“浮”、“拨”,学生边演边学,能轻松地感悟到鹅的活泼形象,也利于学生背诵这首诗。
总之,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必须扬长避短,融入新课标主动探究的理论,不断探究创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其内涵。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词的艺术魅力,对我国古典文学产生学习兴趣;为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而自豪。
一、古诗词教学的目标定位
小学古诗词有三个基本教学目标:一是数量的积累,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可见传统的古诗文对学生作文的帮助很大,好多古诗无论从语言、情节、韵味方面都对学生的审美、鉴赏有帮助。因此,一定数量古诗词的积累是十分必要的,也许有些诗词对于小学生来说还不能完全理解,但随着他们的不断成长,生活体验不断丰富,他们对于古诗词的体验和理解也会不断深刻。二是以情怡情,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就收录了几十首古诗词。这些诗词的内容丰富,情感积极健康,语言浅显易懂,比较容易为儿童所接受。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古诗词中蕴涵的人文情感、爱国情怀来流通浸润学生的心田。以情怡情。三是体会创作之精妙。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因此,我们鉴赏诗词。须先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从诗词产生的时代背景出发。结合诗人自身的气质来品味诗歌。方能体会创作之精妙,感受其真正的魅力。
二、提高素质。丰富自己的古诗词积累
人们常说,要想给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古诗词教学更是这样。古诗词产生的年代较远。古代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生产和交通工具等。都跟现代大不一样。作者的社会经历、文化教养、情趣爱好,也不同于现代人,教师只有准确把握作品情感和背景。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如果自己一知半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早发白帝城》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之作,只有了解到这是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东归时所作,才能领悟到诗中所寄寓的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激动之情。有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教师要从小学教材和课标推荐的古诗词人手,由作者、主题、体裁向广度延伸,构建自己的古诗词文化板块。增强文化素养和古诗词的积累。
三、改进方法,努力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
1 理解字词。加深理解。当代和古代使用语言的习惯差别已经很大了,小学生的语言基础本来就很差,所以疏通字词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重要,特别是关键字词的讲解尤为重要。对古诗词中关键字词的正确理解,是理解诗中情感意境的基础。是学好古诗词的前提,特别是对初学者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古典文化知识积累起着重要作用。
2 联系实际。把握诗意。古诗词是对生活的凝练,它源于生活,所以要先了解古诗词的写作背景,知道诗人当时所处的背景、处境和心态,然后再去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就容易多了。比如白居易的《卖炭翁》,它的写作时代背景就是本来宫廷里需要的日用品,归官府向民间采购,到了德宗贞元末年。改用太监为宫使直接采办。宫里经常派出几百人到长安东西两市和热闹的街坊去,遇到他们看中的东西。只说一声是“宫市”,拿了就走,谁也不敢过问。这样就让学生很直接地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宫廷对百姓的盘剥到了明目张胆的地步。可以试想在这样的环境下老百姓的生活是多么的凄惨。而且面对官府、朝廷的盘剥是多么的无奈,这也是诗人想要展现出来的东西。
3 揣摩意境,体验情感。学习古诗词应该透过文字,看到诗人内心蕴藏的情感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复杂的古汉语翻译成简单通俗易懂的文字,把古诗词中蕴藏的深奥哲理讲得浅显,把古诗词中的意境还原展现给学生,把学生引入诗的情境中。使诗中描写的景象在头脑中浮现出来。这样,学生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对始终隐藏的情感、哲理体会得更深入。例如在《别董大》中有名的诗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两位情深的挚友在如此荒凉的边塞难得一聚却又即将各奔一方时,自然容易伤感,但诗句中的情调却明朗健康,暗藏着对朋友的光明前途的企盼。从这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 指导朗读。熟读成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是清乾隆蘅塘退土孙洙对《唐诗三百首》的题词,充分评价了唐诗三百首的意义和功用,也强调了诵读的重要性,非读不能见其美。非读不能见其情,非读不能见其意。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把握好诗人的情感基点,并让学生明白读这首诗的目的和要求,如何才能表达出诗人的丰富情感和心理特点。如朗读《初春》,要满怀喜悦,读出诗人对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的热爱之情。这首诗通过植物生长、动物活动、人的活动来展现春天的美丽,读时要把握这些情景变化和欣喜情怀的不变。陆游曾教导自己的孩子:“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我们教师要经常带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自然。
5 因势利导,激发兴趣。法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游戏这一激趣手段在古诗教学中确实大有作用。如,有的古诗简洁地描写了人物之间的交往,教学这类古诗时,可启发学生想象其中的情节并扮演角色,演出课本剧。如教《赠汪伦》时,可让学生扮演诗人和汪伦,让学生想象两人送别时的对话、动作、神态,然后进行表演,这样学生通过惟妙惟肖的演,学起来兴趣高涨。有的古诗可进行个体的手语表演,如在教学《鹅》时,可让学生伸出手臂做成鹅脖子,五指捏拢做成鹅头,然后弯曲手臂,手指斜指上方张合表示歌唱。学生就能通过自己的手语表演。很快理解了“曲项向天歌”,然后继续让学生表演“浮”、“拨”,学生边演边学,能轻松地感悟到鹅的活泼形象,也利于学生背诵这首诗。
总之,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必须扬长避短,融入新课标主动探究的理论,不断探究创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其内涵。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词的艺术魅力,对我国古典文学产生学习兴趣;为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