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思考及尝试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yongshe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词蕴藏着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的文字,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的语言来抒发思想情感。加强古诗文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而且非常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下面笔者浅谈几点对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思考和实践尝试。
  
  一、古诗词教学的目标定位
  
  小学古诗词有三个基本教学目标:一是数量的积累,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可见传统的古诗文对学生作文的帮助很大,好多古诗无论从语言、情节、韵味方面都对学生的审美、鉴赏有帮助。因此,一定数量古诗词的积累是十分必要的,也许有些诗词对于小学生来说还不能完全理解,但随着他们的不断成长,生活体验不断丰富,他们对于古诗词的体验和理解也会不断深刻。二是以情怡情,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就收录了几十首古诗词。这些诗词的内容丰富,情感积极健康,语言浅显易懂,比较容易为儿童所接受。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古诗词中蕴涵的人文情感、爱国情怀来流通浸润学生的心田。以情怡情。三是体会创作之精妙。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因此,我们鉴赏诗词。须先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从诗词产生的时代背景出发。结合诗人自身的气质来品味诗歌。方能体会创作之精妙,感受其真正的魅力。
  
  二、提高素质。丰富自己的古诗词积累
  
  人们常说,要想给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古诗词教学更是这样。古诗词产生的年代较远。古代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生产和交通工具等。都跟现代大不一样。作者的社会经历、文化教养、情趣爱好,也不同于现代人,教师只有准确把握作品情感和背景。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如果自己一知半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早发白帝城》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之作,只有了解到这是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东归时所作,才能领悟到诗中所寄寓的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激动之情。有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教师要从小学教材和课标推荐的古诗词人手,由作者、主题、体裁向广度延伸,构建自己的古诗词文化板块。增强文化素养和古诗词的积累。
  
  三、改进方法,努力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
  
  1 理解字词。加深理解。当代和古代使用语言的习惯差别已经很大了,小学生的语言基础本来就很差,所以疏通字词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重要,特别是关键字词的讲解尤为重要。对古诗词中关键字词的正确理解,是理解诗中情感意境的基础。是学好古诗词的前提,特别是对初学者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古典文化知识积累起着重要作用。
  2 联系实际。把握诗意。古诗词是对生活的凝练,它源于生活,所以要先了解古诗词的写作背景,知道诗人当时所处的背景、处境和心态,然后再去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就容易多了。比如白居易的《卖炭翁》,它的写作时代背景就是本来宫廷里需要的日用品,归官府向民间采购,到了德宗贞元末年。改用太监为宫使直接采办。宫里经常派出几百人到长安东西两市和热闹的街坊去,遇到他们看中的东西。只说一声是“宫市”,拿了就走,谁也不敢过问。这样就让学生很直接地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宫廷对百姓的盘剥到了明目张胆的地步。可以试想在这样的环境下老百姓的生活是多么的凄惨。而且面对官府、朝廷的盘剥是多么的无奈,这也是诗人想要展现出来的东西。
  3 揣摩意境,体验情感。学习古诗词应该透过文字,看到诗人内心蕴藏的情感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复杂的古汉语翻译成简单通俗易懂的文字,把古诗词中蕴藏的深奥哲理讲得浅显,把古诗词中的意境还原展现给学生,把学生引入诗的情境中。使诗中描写的景象在头脑中浮现出来。这样,学生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对始终隐藏的情感、哲理体会得更深入。例如在《别董大》中有名的诗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两位情深的挚友在如此荒凉的边塞难得一聚却又即将各奔一方时,自然容易伤感,但诗句中的情调却明朗健康,暗藏着对朋友的光明前途的企盼。从这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 指导朗读。熟读成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是清乾隆蘅塘退土孙洙对《唐诗三百首》的题词,充分评价了唐诗三百首的意义和功用,也强调了诵读的重要性,非读不能见其美。非读不能见其情,非读不能见其意。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把握好诗人的情感基点,并让学生明白读这首诗的目的和要求,如何才能表达出诗人的丰富情感和心理特点。如朗读《初春》,要满怀喜悦,读出诗人对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的热爱之情。这首诗通过植物生长、动物活动、人的活动来展现春天的美丽,读时要把握这些情景变化和欣喜情怀的不变。陆游曾教导自己的孩子:“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我们教师要经常带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自然。
  5 因势利导,激发兴趣。法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游戏这一激趣手段在古诗教学中确实大有作用。如,有的古诗简洁地描写了人物之间的交往,教学这类古诗时,可启发学生想象其中的情节并扮演角色,演出课本剧。如教《赠汪伦》时,可让学生扮演诗人和汪伦,让学生想象两人送别时的对话、动作、神态,然后进行表演,这样学生通过惟妙惟肖的演,学起来兴趣高涨。有的古诗可进行个体的手语表演,如在教学《鹅》时,可让学生伸出手臂做成鹅脖子,五指捏拢做成鹅头,然后弯曲手臂,手指斜指上方张合表示歌唱。学生就能通过自己的手语表演。很快理解了“曲项向天歌”,然后继续让学生表演“浮”、“拨”,学生边演边学,能轻松地感悟到鹅的活泼形象,也利于学生背诵这首诗。
  总之,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必须扬长避短,融入新课标主动探究的理论,不断探究创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其内涵。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词的艺术魅力,对我国古典文学产生学习兴趣;为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而自豪。
其他文献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鲛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钗头凤》  我想,如果提起陆游这个名字,你一定会很熟悉,如果提起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钗头凤》,你甚至可以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不过若是进一步问到这首词的产生过程,以及最初陆游是怎样把它写在墙上(而不是纸上)的具体感人细节,怕是就不
期刊
童年的记忆往往是美好的,可那条让我曾经捕捉到童趣的小河却与我渐行渐远了……  我的家居住在黄海之滨、离大丰县城不远处的一个小村庄,我家西边是一条静悄悄流淌的小河。在我的记忆深处,童年的小河碧波荡漾,美不胜收:  小河中的水清得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两岸的婆娑树影。那河面上闪动着粼粼的水光,似闪动着千万只明亮的眼睛,凝视着两岸的秀色。春天。小河边的芦苇从地下冒出尖尖的角儿来,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小蝌蚪
期刊
细雨将一切拉成朦胧的一片。他看着。  他想。他一定不属于这个年代。他应是来自风雨飘摇的南宋,身着湖水般的锦缎蓝衫,羽扇纶巾,清辉月下,伴着抖落的桃花。狂笑酣饮的江南才子。  红黛青纱,残柳落花。他不止一次地想起那些朦胧无间的声色。青石板上归人过客嘚嘚的脚步声。深巷垂柳,花下重门。有人撩开那细碎的流苏帘,于是她出现在他的面前。她乌黑的发髻上斜插着珠钗,润自的珍珠,碧绿的蓝田玉,水粉的风蝶,还有那细碎
期刊
笔者从事职业教育十几年来,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感觉到职高学生存在一种不良的阅读习惯:一是阅读面窄量小,学生的阅读对象多以娱乐杂志、游戏刊物、“口袋”言情小说、怪异武侠小说、卡通画为主,基本没有接触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书籍;二是阅读层次较低,在阅读中,学生偏重娱乐性、故事性,缺少更深层次的审美需要与审美领悟。针对这些种种情况,帮助学生树立起阅读的兴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育走向
期刊
罗杰·罗尔斯是美国纽约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他出生在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在这里出生的孩子,濡目染,从小逃学、打架、偷窃甚至吸毒,长大后很少有人从事体面的职业。然而,罗杰,罗尔斯是个例外,他不仅考入了大学,而且成了州长。  在就职的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记者对他提问:是什么把你推上州长宝座的?面对三百多名记者,罗尔斯对自己的奋斗史只字未提,只谈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育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业是巩固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业的设计形式应当多样,并留有一定的思考余地,给学生们以想象的空间,发挥他们的自主性。  然而。多年来的作业形式呆板、内容枯燥、要求划一。学生欠作业、厌作业的现象屡见不鲜,随之而来的惩罚手段则更诱发了学生对作业的厌
期刊
月,是自然界的一道绚丽风景,正因为有了月的点缀,夜晚的天空才显得如此澄清空明,如此摇曳多姿。古往今来,多愁善感的诗人,不仅用月传递着大千世界的趣味,也用月传递着人类复杂的内心世界。月亮或偶然或必然的变化与诗人亦喜亦悲的感情相辉相映,于是,心境各异的诗人随心所欲地把月亮雕镂,并装饰了自己的诗章。  唐代大诗人李白同“月”是最有缘的。李白自母亲长庚星入梦出生开始,星月情结就伴随诗人的一生。李白的一生与
期刊
《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弟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画出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兄不认弟的悲惨的景象,艺术地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而不是人与人相互帮助、共度美好生活的一种人际关系。小说的最大成就是塑造了菲利普夫妇这一对生动深刻的城市小市民的典型形象。从他们独特的鲜明的个性中深刻地反映出一定的社会意义。形成菲利普夫妇性格的根源不在其自身,而要深刻
期刊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写作就是这一能力的具体展现。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是“谈文色变”:要么是无事可写,交一张白卷;要么是无“谋”乱写。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写到哪儿;要么是东拼西凑,穿“百家衣”弄得不伦不类。总而言之就是对作文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更不要说精于构思了。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各行各业皆是如此。因此教师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成为
期刊
高考作文,命题者总是期盼考生能有话可说。有材料可用,最大限度地避免作文的虚构,希望能检测出考生的真正水平。于是,作文命题形式灵活多样。异彩纷呈。但是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一是平时考生缺乏实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考场上只得东拼西凑。作文成了一种负担;二是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对考生写作方法的指导、写作习惯的养成,忽视对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等。  考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