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课

来源 :祖国·建设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jor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很多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还有待于我们去摸索,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力避传统教育的缺陷,使信息技术课成为亲切易学的实用课程。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更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为信息技术的普及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课 策略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初中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初中信息技术课是以传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自学创新能力为目的,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与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时代主题相一致的。那么,初中信息技术课怎样上才能培养出既会学习又懂创新的信息技术预备人才呢?
  一、上好信息技术第一课
  俗语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的文化和初步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为此,我每学期都会精心准备第一堂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
  皮亚杰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因而,使它看起来容易做,而且减少疲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精神力量。一节课,如果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便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因此我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动手做网页》时,我先让学生浏览《合兴初中》网站,同学们学习、生活的画面赫然呈现在眼前,同学们感觉既熟悉又亲切,都惊讶地问道:“生活中自己这么熟悉的画面究竟是怎么被做到网页里去的呢?我能够学会吗?”然后教师再介绍网页制作方法,同学们就会很乐意接受,效果也会很好。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应尽量唤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和喜爱这门学科,才能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求知识,才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使他们跟上信息社会发展的潮流,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三、采取分层教学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受遗传和后天环境及教育均衡程度的影响,在知识的接受过程中学生的差异性较大。比如我们农村初中的学生一部分来自中心小学,另一部分来自村小,由于条件有限,有的村小没有机房,导致他们从未接触过电脑,个体差异悬殊。如果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模式,就会造成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这样势必加大两极分化,难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在教学中通过研究,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潜能的差异把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优等生,他们电脑基本功扎实;B层为中等生,电脑基础一般;C层为后进生,电脑基础差或没有。上课时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四、以“任务驱动”为教学原则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该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活动。我在教学过程中将每一阶段的学习任务明确化、通俗化、具体化,让学生每次上机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上机时确有事做、确有收获。例如,在学习Word表格制作时,我要求学生制作一张精美的课程表;在学习网页制作时,我要求学生制作班级网页,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任务”驱动下进行学习,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从而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提高了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五、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和探索的余地
  如果上课时生怕哪个问题没有讲清楚而面面俱到,那么留给学生的则是简单模仿、按部就班的操作,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惰性和依赖心理,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老师讲过的问题都能解决,而一旦遇到难题便会束手无策。为此我在上课时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合作探究。如讲Word表格修饰时,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边框粗细”、“边框颜色”、“设置单元格底纹”等的操作方法,而是让学生通过模仿、合作探究等方法小组合作完成,他们很快就解决了问题。实践证明,只有经过自身探索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真正做到深刻理解,扎实掌握。
  六、多元化评价
  积极的评价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有利于激励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积极进取的精神。为此我上课总是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对于不会的学生,我从不训斥,而是鼓励和耐心辅导他,即使有一点小小的进步,我也会真心地表扬。事实证明,这样才能使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课堂主人翁意识,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很多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还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和总结。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师课前充分的备课准备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在新课程、新理念下,广大语文教师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才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使我们的语文课堂魅力四射,异彩纷呈,美不胜收,达到语文学习知识性与人文性最终统一的目的。为了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语文备课在此背景下的重要性更是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认为备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为重点入手:
期刊
摘 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使其能创造性地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通过巧设问题情景,运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学科特点,探究性实验设计,理论联系实际等方式,诱发了学生的创新兴趣,增强创新意识,促进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善于实践、勇于创新,为成为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生物 教学 创新 素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
期刊
摘 要 小学思品课是对小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内容涵盖“个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诸方面。每一主面的教学均须实现认知、情感、行为三大目标。换句话说,最终要解决小学生“该怎么做”、“愿怎么做”、“能怎么做”的问题。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结构、行为习惯和思品课的特殊使命,知识讲授不宜繁难艰深,情感引导不能空洞说教,行为养成不应有名无实。而要想轻松愉悦
期刊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的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如何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已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此提出几点粗浅认识,在此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讨,以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小学语文 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我国教育界开展的时间还不长,施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已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问题。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必须要加强学
期刊
摘 要 语文是学生用来说、讲、读、写、用的必然工具。其中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过程中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一、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
期刊
摘 要 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正真学好数学呢?我认为应采用以下几点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培养兴趣  一、联系实际,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众所周之,小学生的思维受成长所限,认识感知实际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改革更关注学生的主体发展,学生也就有了更足够的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开辟"课外阅读"这片绿洲。让孩子尽情徜徉于激情和人文的课外阅读中,孩子是幸福的,也是快乐的。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一、创设阅读环境,激发学生喜爱阅读  1、营造阅读氛围。首先,在墙壁上悬挂一些名人读书成长的挂图,诗词、名言等,让孩子蕴育在浓浓的书香中。其次,我不仅发动学生向班级捐献图书,还定期向学校
期刊
摘 要 在传统观念的主导下,美术教师永远就是只是画画的教师,学生永远就是学习绘画技能技巧的学生。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我们改变原有的不良教学,我们教师需要在多方面做出调整,去适应新课程。  关键词 新课改 小学美术教学  长期以来,受固有知识本位、学科本位思想的影响,造成美术教育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绘画为中心、以技能为中心的普遍认同观点,以至于美术课被称之为图画(绘画)课,任课教师称之为图画(
期刊
摘 要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小学语文古诗词的位置得到了提升,也更加确定了它是华夏文化遗产中的精髓。文章通过综合不同阶段小学生古诗词教学的特色,并且配合教材实行系统分析,希望能够对于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模式有更深层、系统、全面的研究,从而真正掌握小学古诗词的特征。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古诗词教学 有效方法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代教育学家孔子曾经说过:“不学诗
期刊
摘 要 语文教学离不开课外阅读,这篇论文从实际操作的角度,详细阐明了农村语文教学课外阅读的途径与方法。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的重要方面。在农村,中小学生资源贫乏,所以课外阅读需要由教师统筹安排,具体可以从几个要点入手。比如:争取家长支持,增加投入;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开展阅读;建立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订阅、借阅报刊杂志等。此外,还要指导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