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份的事特多!线下忙工作,线上更是眼花缭乱。
16日,被人民网的一则消息——《美国一高校机器人授课5个月竟无人发现》惊呆。不久前那条神奇的狗狗大战李世石时,第一盘后的第一时间我做出的第一反应是“即便机器战胜了人类,它也不可能拥有人类的智慧”!即便在恶补了一下狗狗很擅长的“深度学习”理论后,我还是觉得“人工智能”和“人类智慧”是有着本质区别的。要不,狗狗你“哭”一个?甚至还有更耍无赖的——“脑子好使是吧?会说‘哎哟,我忘了’不!”
现如今,若这机器人当真能在高校上课且不被认出来,那是多么令人匪夷所思的一件事!然而事实证明,是我想多了,原因可能和自己看多了科幻大片有关。这个IBM的“沃特森”只是通过邮件为大学生们解决毕业论文中的疑难问题,且在指导过程中“速度虽快但还在人类正常范围内”而让人“真假难辨”。确实,机器若要“仿真”(说这个词怎么感觉那么别扭)人类,必须放慢脚步,要假装“我在思考”(真是很抓狂的想法)。
5月20日,杨绛先生去世。一位105岁的跨世纪老人,希望自己能安安静静地走,却还是被不断地刷屏。自媒体时代,你欲一世清净,却未必能得片刻安宁。
到了6月初,国人关注的焦点转向高考。7号,从早到晚,不知道多少人眼巴巴地等着各地高考作文题的新鲜出炉。我也会时不时地瞅一眼朋友圈,想看看到底什么时候,对高考作文的各种奇葩吐槽和狂轰滥炸会达到峰值。只是,年复一年地按着既定流程不断轮回,高考后的作文,俨然已成一种娱乐形式,早与知识二字毫无关系。
5月,还有一件烦闷事,就是天气“多雨”。于是,我便早早地为自己大脑设定了“过滤所有带‘看海’关键词的信息”,原因无他,因为N多年以前,大家就早已看够了。你若要了解某地是否被淹,其状若何?直接在各自“内存”中提取相关信息参照一下就OK了,几乎没有必要再去点开那些链接看内容。真实的,很多时候,它一样是没用的。
舍恩伯格曾说,大数据时代最大的转变是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而取而代之关注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只要知道“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这里的大数据,或许可以理解为是我们在互联网上留下的一个个客观存在的累积。而上文我们所获取的信息,大都是在各种各样“有意识”的推送下才来到我们的面前。因此,这些信息往往极其主观却又实实在在地左右着我们的意识判断和生活轨迹。
删除!大数据的取舍之道。就是要把有意义的留下来,把无意义的去除干净。只有真正理解了要什么,以及如何判断这种需要,才能举一反三地明白到底为什么要去掉那些不需要的。
传统教育,教与学都有固化的模式和固定的程序,虽然僵化却不容易偏离方向。而互联时代的学习,我们必须善于甄别与梳理,敢于质疑和批判,勇于删除冗余信息,并最终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
对于人类来说,遗忘是一种美德,而主动删除更是一种智慧。
未来的互联世界若真有“智慧”的存在,请务必先学会删除和遗忘。虽然,我们都知道,你的背后,其实就是我们自己。
16日,被人民网的一则消息——《美国一高校机器人授课5个月竟无人发现》惊呆。不久前那条神奇的狗狗大战李世石时,第一盘后的第一时间我做出的第一反应是“即便机器战胜了人类,它也不可能拥有人类的智慧”!即便在恶补了一下狗狗很擅长的“深度学习”理论后,我还是觉得“人工智能”和“人类智慧”是有着本质区别的。要不,狗狗你“哭”一个?甚至还有更耍无赖的——“脑子好使是吧?会说‘哎哟,我忘了’不!”
现如今,若这机器人当真能在高校上课且不被认出来,那是多么令人匪夷所思的一件事!然而事实证明,是我想多了,原因可能和自己看多了科幻大片有关。这个IBM的“沃特森”只是通过邮件为大学生们解决毕业论文中的疑难问题,且在指导过程中“速度虽快但还在人类正常范围内”而让人“真假难辨”。确实,机器若要“仿真”(说这个词怎么感觉那么别扭)人类,必须放慢脚步,要假装“我在思考”(真是很抓狂的想法)。
5月20日,杨绛先生去世。一位105岁的跨世纪老人,希望自己能安安静静地走,却还是被不断地刷屏。自媒体时代,你欲一世清净,却未必能得片刻安宁。
到了6月初,国人关注的焦点转向高考。7号,从早到晚,不知道多少人眼巴巴地等着各地高考作文题的新鲜出炉。我也会时不时地瞅一眼朋友圈,想看看到底什么时候,对高考作文的各种奇葩吐槽和狂轰滥炸会达到峰值。只是,年复一年地按着既定流程不断轮回,高考后的作文,俨然已成一种娱乐形式,早与知识二字毫无关系。
5月,还有一件烦闷事,就是天气“多雨”。于是,我便早早地为自己大脑设定了“过滤所有带‘看海’关键词的信息”,原因无他,因为N多年以前,大家就早已看够了。你若要了解某地是否被淹,其状若何?直接在各自“内存”中提取相关信息参照一下就OK了,几乎没有必要再去点开那些链接看内容。真实的,很多时候,它一样是没用的。
舍恩伯格曾说,大数据时代最大的转变是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而取而代之关注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只要知道“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这里的大数据,或许可以理解为是我们在互联网上留下的一个个客观存在的累积。而上文我们所获取的信息,大都是在各种各样“有意识”的推送下才来到我们的面前。因此,这些信息往往极其主观却又实实在在地左右着我们的意识判断和生活轨迹。
删除!大数据的取舍之道。就是要把有意义的留下来,把无意义的去除干净。只有真正理解了要什么,以及如何判断这种需要,才能举一反三地明白到底为什么要去掉那些不需要的。
传统教育,教与学都有固化的模式和固定的程序,虽然僵化却不容易偏离方向。而互联时代的学习,我们必须善于甄别与梳理,敢于质疑和批判,勇于删除冗余信息,并最终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
对于人类来说,遗忘是一种美德,而主动删除更是一种智慧。
未来的互联世界若真有“智慧”的存在,请务必先学会删除和遗忘。虽然,我们都知道,你的背后,其实就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