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直接关系到语文课程目标实现成功与否。本文就从三个方面来探索如何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开放 创新活力 语文课堂
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以及更新发展。
一、建立平等而开放的师生关系
新课改要求教师和学生作为平等的,自由的,开放的人参与共同教育交往实践活动,长期以来,语文课过分注重知识点的讲解与分析,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很难产生兴趣。同时一些原本优美的文本被分解得支离破碎,学生也无可感受到它的美之所在,即使考试时得分高,但也无法掩盖学生高分低能的事实。这主要是传统课堂模式下,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逐步形成人云亦云的学习态度,不愿或不敢参与。为此,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课前必须进行预习,做好相应资料的搜集与整理,针对他们回答问题时不敢大声,担心出错的态度有解决办法,及时评价,同时鼓励,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学生由被动参与向主动参与转变,为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打好基础。
许多课上,总是老师在问,没有给学生思考提问的动机,这无形中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我们都知道没有思考就没有疑问,没有疑问就没有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不去探究,解决问题,就谈不上创新,创造发明,因而在语文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敢于质疑,向文本挑战,向教师挑战,向名家挑战,敢于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发展学生有新意的部分,有创新的部分,合理的部分。同时教师还要教育学生在欣赏自己的同时,也要学会欣赏他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
二、建立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
自主是基础,合作是形成,探究是目的,三者互为一体,互相促进。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采取开放式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自学为主,小组为单位,共同拟定一份学案。小组成员制定学案中经历预习、质疑、反思、总结,逐步积累过程,每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组在吸取每人长处的基础上总结出小组的见解,进而参加班级间的小组学案评比,各小组推选小组负责人阐述学案,全班学生共同投票选出优质学案作为学习文本的教案,最后由老师参与修改,形成一份教案。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随时参与,学生也可随时与老师进行探讨,保证小组学案的规范性、科学性、准确性。教师要鼓励学生谈自己的见解,谈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谈自己的困惑,然后发动小组成员,班集体成员一起来探讨,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自身不仅要主动参与,主动引导,更要准备一份教案,与学生的教案形成对比,形成互补。只有这样,教师才可洞悉学生对问题的看法,解决问题的思路,从中遇到的疑惑,同时也可了解学生合作中的关系是否融洽,探究方式方法是否科学,合作效果是否明显。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科学评价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事实上,许多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评价落入俗套,诸如“你真棒”、“你真行”、“你读得很有感情”、“你真聪明”……
初次使用,学生会感到很受用,多次使用,学生听后毫无感觉,还会可能失去相应的激励作用,再者有的教师不管学生回答正确与否都予以表扬,认为这样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殊不知当学生回答错误时,你的笼统表扬比批评更让他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因为在他的心中,你的表扬变成了讽刺。同时在其他同学看来,你的表扬也没有了什么魅力,无法产生相对应的激励作用。
因而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应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评价中既有表扬,又要有批评,但表扬的成分应多于批评,批评的语言要委婉,采取宽容的态度,但评价应直接干脆,不可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不用尖酸、刻薄、挖苦、取笑的语言,可用“你的看法还不够成熟,再去考虑考虑”“你思考的方法有点偏离,导致答案有些歧义,再去思考思考”……也可用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瓦解学生因回答不理想而产生的尴尬。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回答中寻找,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一个好词,一个佳句都可以作为表扬评价的出发点,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快乐,收获成功的喜悦。
对于有些学生的回答,不是大错特错,完全脱离轨道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并不是接受他们的观点,而是可以赞赏他们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思考问题有不同角度,有不同见解的主见。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指导下,身处教改一体的语文教学工作者,只有不断更新语文教育理念,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块天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发展学生创新性思维,构建一种新型的语文课堂,才可以为我们的语文教育改革注入新鲜的血液,创造语文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李云虎.课程改革需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J].陕西课改实验,2004,(4):21 -23.
[2]兰启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09,(2):131 -131.
【关键词】开放 创新活力 语文课堂
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以及更新发展。
一、建立平等而开放的师生关系
新课改要求教师和学生作为平等的,自由的,开放的人参与共同教育交往实践活动,长期以来,语文课过分注重知识点的讲解与分析,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很难产生兴趣。同时一些原本优美的文本被分解得支离破碎,学生也无可感受到它的美之所在,即使考试时得分高,但也无法掩盖学生高分低能的事实。这主要是传统课堂模式下,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逐步形成人云亦云的学习态度,不愿或不敢参与。为此,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课前必须进行预习,做好相应资料的搜集与整理,针对他们回答问题时不敢大声,担心出错的态度有解决办法,及时评价,同时鼓励,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学生由被动参与向主动参与转变,为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打好基础。
许多课上,总是老师在问,没有给学生思考提问的动机,这无形中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我们都知道没有思考就没有疑问,没有疑问就没有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不去探究,解决问题,就谈不上创新,创造发明,因而在语文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敢于质疑,向文本挑战,向教师挑战,向名家挑战,敢于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发展学生有新意的部分,有创新的部分,合理的部分。同时教师还要教育学生在欣赏自己的同时,也要学会欣赏他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
二、建立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
自主是基础,合作是形成,探究是目的,三者互为一体,互相促进。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采取开放式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自学为主,小组为单位,共同拟定一份学案。小组成员制定学案中经历预习、质疑、反思、总结,逐步积累过程,每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组在吸取每人长处的基础上总结出小组的见解,进而参加班级间的小组学案评比,各小组推选小组负责人阐述学案,全班学生共同投票选出优质学案作为学习文本的教案,最后由老师参与修改,形成一份教案。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随时参与,学生也可随时与老师进行探讨,保证小组学案的规范性、科学性、准确性。教师要鼓励学生谈自己的见解,谈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谈自己的困惑,然后发动小组成员,班集体成员一起来探讨,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自身不仅要主动参与,主动引导,更要准备一份教案,与学生的教案形成对比,形成互补。只有这样,教师才可洞悉学生对问题的看法,解决问题的思路,从中遇到的疑惑,同时也可了解学生合作中的关系是否融洽,探究方式方法是否科学,合作效果是否明显。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科学评价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事实上,许多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评价落入俗套,诸如“你真棒”、“你真行”、“你读得很有感情”、“你真聪明”……
初次使用,学生会感到很受用,多次使用,学生听后毫无感觉,还会可能失去相应的激励作用,再者有的教师不管学生回答正确与否都予以表扬,认为这样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殊不知当学生回答错误时,你的笼统表扬比批评更让他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因为在他的心中,你的表扬变成了讽刺。同时在其他同学看来,你的表扬也没有了什么魅力,无法产生相对应的激励作用。
因而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应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评价中既有表扬,又要有批评,但表扬的成分应多于批评,批评的语言要委婉,采取宽容的态度,但评价应直接干脆,不可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不用尖酸、刻薄、挖苦、取笑的语言,可用“你的看法还不够成熟,再去考虑考虑”“你思考的方法有点偏离,导致答案有些歧义,再去思考思考”……也可用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瓦解学生因回答不理想而产生的尴尬。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回答中寻找,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一个好词,一个佳句都可以作为表扬评价的出发点,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快乐,收获成功的喜悦。
对于有些学生的回答,不是大错特错,完全脱离轨道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并不是接受他们的观点,而是可以赞赏他们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思考问题有不同角度,有不同见解的主见。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指导下,身处教改一体的语文教学工作者,只有不断更新语文教育理念,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块天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发展学生创新性思维,构建一种新型的语文课堂,才可以为我们的语文教育改革注入新鲜的血液,创造语文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李云虎.课程改革需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J].陕西课改实验,2004,(4):21 -23.
[2]兰启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09,(2):131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