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的园本教研,其本质是“真、实”。幼儿园要紧贴本园教师的教研需求,在真实的教研情景中,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师主动成为“反思实践者”与“研究者”,让教研活动变得真实而有效。
有效的教研活动依托多种形式开展,如集体教研、小组教研、自我反思等,但是这些教研形式往往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中研讨,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为解决这些问题,网络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应运而生。
依托网络技术,教师可以更便捷、更广泛、更及时地收集教研资料,更有效地分享资料,所呈现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网络教研打破了教研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教师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人。
一、结合实际问题,确定有效主题
存在问题:领导制订的教研内容不贴合教师需求,忽略了教师真正的需求,脱离了教育教学实际,教师没有参与欲望。
为此,我园在每个学期初都会在校内网络上开展园本教研主题的征集活动,并在共享电脑上建立教研征集文件夹,下建“我的关注”“我的困惑”“我想做的新尝试”等子目录。教师可以根据QQ上发布的要求进行思考,然后将自己感兴趣的议题传到共享电脑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收集,由助理牵头,带领教研组长一起将共享文件夹里教师的困惑和个别化的实践需求进行梳理分析,将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列为研究重点,对个别化的问题则按其潜在的研究价值进行排序分类,有选择地列入全园教师大组教研或教研组小组教研内容中。
收获:通过网络发布,我们能够给予教师更多的时间反思、推敲和沉淀,在广泛收集了教师的困惑和问题后,我们每次开展的教研活动都有极强的针对性。问题来自于教师的工作,教师的关注力和参与率就高了,他们会在活动中积极发言、积极探讨,尽力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高教研活动效率。
二、提前有效告知,做到有备而来
存在问题:教师常常不知道即将参加的教研主题,到教研时间了就带上教研本来了,毫无准备,效果可想而知。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分两步走。一是在学期初就将安排表在校内网发布,每位教师对安排表进行通读,知道这个学期主要的教研方向和重点。二是在每个主题开展之前,提前一至两周,在校内网上提醒教师,让教师对接下来的教研内容进行预教研(收集相关资料、做好理论学习等),将教研目标落实到每一次活动中,让教师对每学期的教研重点和每次教研活动的内容、形式、具体要求等做到心中有数,对每一次教研活动有所准备,提高教研效率。
收获:明确的教研内容和提前预告,让教师明确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任务,做到有备而来,有效调动了教师的参与欲望。通过有计划、有准备的教研活动,教师能够有充分准备和预热的时间,观点得到及时交流,思维得到有效激发。
三、明确教研重点,灵活运用时间
存在问题:教研活动的开展需要时间的支撑,但是幼儿园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时间的局限性。原先我园集中教研时间每周一次,一次一个半小时,教师还意犹未尽,活动就已匆匆结尾了。
但是有了网络教研后,我们在这一个半个小时的基础上,可以更加灵活地开展教研活动。比如在QQ群上提出议题,大家在空班时间就可以利用文字和图片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同时我们充分利用昆山智慧云平台,定期发布教研话题,参与者随时可以上网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参考别人的建议。
收获:网络教研在时间上更加灵活,可长可短,并且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概念,形式更为宽松,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相互学习,效果明显。
四、尊重幼儿权利,推进深层实践
存在问题:每次教学研讨,往往会有前期观摩作为支撑,而观摩时,会有大量的教师进入班级,影响幼儿游戏和学习的自然状态。但是有的教学观摩是需要每位教师都要身临现场的,看过后、体验过后,才有研讨价值,网络教研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利用电子设备先记录幼儿的活动,然后有选择性地进行剪辑,再利用网络上传视频,大家一起对视频内容进行研讨,同样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为教师提供了分享研讨的资源。
收获:预先录制区域活动内容,通过网络分享,进行预教研,减少了对幼儿游戏的干扰,让幼儿能在自然状态下提供研讨蓝本。同时提供的观察蓝本更集中,在反思交流的时候,教师的看法更有对比性和互补性,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相互学习、相互取经,进而获得更大的进步。
近年來,我园坚持依托有效的网络教研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园本教研活动。在网络教研的支撑下,教研活动不再枯燥乏味,不再是领导的一言堂,不再泛泛而谈没有实效。教师通过网络教研不断学习借鉴、启发内化、实践反思,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使教研最终服务于幼儿的发展,并成就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有效的教研活动依托多种形式开展,如集体教研、小组教研、自我反思等,但是这些教研形式往往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中研讨,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为解决这些问题,网络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应运而生。
依托网络技术,教师可以更便捷、更广泛、更及时地收集教研资料,更有效地分享资料,所呈现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网络教研打破了教研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教师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人。
一、结合实际问题,确定有效主题
存在问题:领导制订的教研内容不贴合教师需求,忽略了教师真正的需求,脱离了教育教学实际,教师没有参与欲望。
为此,我园在每个学期初都会在校内网络上开展园本教研主题的征集活动,并在共享电脑上建立教研征集文件夹,下建“我的关注”“我的困惑”“我想做的新尝试”等子目录。教师可以根据QQ上发布的要求进行思考,然后将自己感兴趣的议题传到共享电脑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收集,由助理牵头,带领教研组长一起将共享文件夹里教师的困惑和个别化的实践需求进行梳理分析,将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列为研究重点,对个别化的问题则按其潜在的研究价值进行排序分类,有选择地列入全园教师大组教研或教研组小组教研内容中。
收获:通过网络发布,我们能够给予教师更多的时间反思、推敲和沉淀,在广泛收集了教师的困惑和问题后,我们每次开展的教研活动都有极强的针对性。问题来自于教师的工作,教师的关注力和参与率就高了,他们会在活动中积极发言、积极探讨,尽力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高教研活动效率。
二、提前有效告知,做到有备而来
存在问题:教师常常不知道即将参加的教研主题,到教研时间了就带上教研本来了,毫无准备,效果可想而知。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分两步走。一是在学期初就将安排表在校内网发布,每位教师对安排表进行通读,知道这个学期主要的教研方向和重点。二是在每个主题开展之前,提前一至两周,在校内网上提醒教师,让教师对接下来的教研内容进行预教研(收集相关资料、做好理论学习等),将教研目标落实到每一次活动中,让教师对每学期的教研重点和每次教研活动的内容、形式、具体要求等做到心中有数,对每一次教研活动有所准备,提高教研效率。
收获:明确的教研内容和提前预告,让教师明确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任务,做到有备而来,有效调动了教师的参与欲望。通过有计划、有准备的教研活动,教师能够有充分准备和预热的时间,观点得到及时交流,思维得到有效激发。
三、明确教研重点,灵活运用时间
存在问题:教研活动的开展需要时间的支撑,但是幼儿园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时间的局限性。原先我园集中教研时间每周一次,一次一个半小时,教师还意犹未尽,活动就已匆匆结尾了。
但是有了网络教研后,我们在这一个半个小时的基础上,可以更加灵活地开展教研活动。比如在QQ群上提出议题,大家在空班时间就可以利用文字和图片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同时我们充分利用昆山智慧云平台,定期发布教研话题,参与者随时可以上网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参考别人的建议。
收获:网络教研在时间上更加灵活,可长可短,并且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概念,形式更为宽松,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相互学习,效果明显。
四、尊重幼儿权利,推进深层实践
存在问题:每次教学研讨,往往会有前期观摩作为支撑,而观摩时,会有大量的教师进入班级,影响幼儿游戏和学习的自然状态。但是有的教学观摩是需要每位教师都要身临现场的,看过后、体验过后,才有研讨价值,网络教研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利用电子设备先记录幼儿的活动,然后有选择性地进行剪辑,再利用网络上传视频,大家一起对视频内容进行研讨,同样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为教师提供了分享研讨的资源。
收获:预先录制区域活动内容,通过网络分享,进行预教研,减少了对幼儿游戏的干扰,让幼儿能在自然状态下提供研讨蓝本。同时提供的观察蓝本更集中,在反思交流的时候,教师的看法更有对比性和互补性,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相互学习、相互取经,进而获得更大的进步。
近年來,我园坚持依托有效的网络教研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园本教研活动。在网络教研的支撑下,教研活动不再枯燥乏味,不再是领导的一言堂,不再泛泛而谈没有实效。教师通过网络教研不断学习借鉴、启发内化、实践反思,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使教研最终服务于幼儿的发展,并成就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