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海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qian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在一个地方待久了,渐渐就会对周围的环境失去了观察与审美的眼光。
  我所在的文成是刘伯温故里,也有着好山好水,只因过于熟悉,便有着“久入芝兰之室,不闻其香”的感觉。当我们到了隔壁的福鼎地界,看着许多类似的风光,却有一种生活在隔壁的感觉。同样有山,于是便钟情于他们的太姥山,同样有水,当用我们的江与他们的海相比,瞬间便羞于提到我们有水了。
  去的最多的是福鼎市牛郎岗海滨景区,记忆最深的要数那次疫情之后。
  站在海边,目光所及处,似乎皆是海天一色的景色。远处蓝色的海面天水相连,近处,波浪沿着海岸跌宕起伏。而海风则掠过海面,沿着平坦的沙滩温柔地吹拂着周遭的一切。因对海带着向往,当海风吹来的时候,便觉得十分美好,一任它拂过脸颊与发梢,并觉得在海边吹风是一种享受。
  在海边,对着敞开怀抱的大海与沙滩,如果不去玩一玩水和沙,简直是一种罪过。于是,我光着脚踩在细腻柔软的沙滩上,不时有浪花涌上来。初始,不适应浪花的侵扰,每有浪打来,便带着惊恐,四处躲闪,像处于初恋的人们对异性的追求,一边欲迎还拒,一边却像个傻子一样在海水与沙滩上不停地腾空闪跳。躲避不及,衣物便会被那些浪花拍湿。起初,很享受那种被浪追逐的感觉,那种享受宛若一只活泼好动的羔羊,享受着那种不停跳跃的天性。
  随着湿身,便不再躲避那些浪花,任海水来袭。看着浪花一波一波地涌来,突然冒出一种理想,幻想变成一种奇怪的生物,长着一对宽大的翅膀,与海鸟一起在海面上拼命逐浪。那种理想冲撞着我,也像浪花一样一波一波地涌来,内心的波涛更是一刻也停不下来!
  不知为何,在海边时,总感觉内心里有些莫名的骚动,似乎体内住着一只蠢蠢欲动的野兽,平时它沉睡着,一旦到了海边,它便瞬间醒来。随着它的苏醒,内心里便会有一阵奇异的野性喜悦在颤抖。那颤抖似乎让我一下子也回归到原始状态,回归到兽性。
  毫无疑问,人们喜欢大海,喜欢它不受约束的自由,喜欢它的兽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结合所产生诗一般的美好意境。诗意的美总是能打动人心,海子的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便一直深入人心。很多时候,人们朗诵它,喜欢的并不是诗,也不是作者,而是大海给人们带来的丰富的精神世界。人们喜欢大海,是多重的,有时候也喜欢它的广阔、蔚蓝,喜欢它沉睡时的温柔,愤怒时的野蛮,以及它不可捉摸的性格与人们之间的敌视。因此,大海总能将我们身体里住着的那只野兽唤醒,并放纵它,任它蠢蠢欲动。
  除海浪之外,海滩上那些被海浪冲击之后的岩石,也令人惊喜。
  当我注视岩石时,感觉每一块岩石都闪着饥饿的光芒,似乎想要吞噬什么!而岩石并非空荡荡的,上面坐着一些神情淡漠与若有所失的人,有的看天看地,有的看潮起潮落,有的什么也不看。
  此后,我也坐在那些岩石上。坐下后,却如坐针毡。坐在陌生人中间,让我很不自在,似乎坐在大海中,坐在一叶扁舟上,不时遭受风浪的侵扰,每一次被风抛升或被浪击沉,我都浑身颤抖,就像被某种神奇的力量抛上人生之巅,然后又被那种神奇的力量拽入人生低谷。起起伏伏中,一种莫名的悲伤与忧虑也沉沉地压在心头,并感觉那些石头随时都会将我吞噬。
  尽管如此,我仍不愿意离开这片海,仍远远地注视着海面上的浪潮,看潮头掀起,远远地涌来,看潮头涌高,愈涌愈快,然后,猛地扑到岸上,随之像魔术一样,瞬间消失。然后,下一个浪潮继续涌来,那些浪总是像个不知疲倦的傻子一样,明明知道前进的路没有希望,仍高歌着,乐此不疲地往前冲。似乎它的体内也住着一头兽!一种无法控制的兽性,让它不知疲倦与恐惧地勇往直前,然后那头兽却又毫无人性地,狠狠地将它摔碎在岸边与岩石上。有时,人与自然的兽性总是无法调和,要么互相忍受,要么互相吞没。
  当我的目光由浪花上转移时,希望还能看到些什么,看到一些不同的风光。看到海的尽头,或山的那边。牛郎岗对面就是嵛山岛,号称国内最美十大岛屿之一。听说,那里风光旖旎,礁石林立,岛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海鸥和其他候鸟,那些鸟常常乍然飞起,十分壮观。人们去那里,不仅可以看草、看湖,还可以看海、看山。于是这个地方便勾起了我对它的向往,因为有海鸟,向往它就像向往青海湖。因未走近,总是一再地幻想。想象着它的美丽!有时候,最美的风景不是在路上,不是目的地,而是在人们对它的不停描摹与复述中。越是不得亲近,越是千万遍地臆想。
  之后,我还曾去过一个唤作小白鹭的沙滩。一个“小”字便局限了它的格局与空间感。尽管这里风光也不错,由于海滩不大,目光所及的海面,总是有限,如果去的时候不对,海水也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蔚蓝与美好,因此,游人不是很多。但是,却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在这儿,可以輕松自在地享受自己的假期。
  沙滩紧临渔村,海中与海岸上均停靠着各式各样,色彩鲜艳的渔船。沙滩上,不时还有手执工具的渔民在沙中挖着什么,引起好奇的游人上前围观。比起牛郎岗,这里的渔家生活气息显得要浓厚得多。
  如果不是纯粹为看海,或看人间繁华,小白鹭沙滩倒是一个清静悠闲的地方。
其他文献
老话说的“下水”,是指猪肠和猪肺,相对应的,猪腰和猪肝被称为“上水”。  那时候,新疆建设兵团有很多牧场,都是团级建制的单位,和地方牧民最大的区别是,兵团的草原上放牧的基本是绵羊,主要任务是为国家生产羊毛,发展毛纺业所用。每年冬天,总有些体弱的羊难以挨过寒冷和饥饿的轮番折磨,最后成为皮包骨头。场里干脆每年集中淘汰一批,统一调拨给各单位作为福利。我家所在的煤矿每到春节前都能从团里领回几车羊,宰杀了分
期刊
在太姥山国兴寺临溪一亭坐下,山风徐来,烦躁之意渐渐平息。  山石云海,悬空栈道,一刹那,凌空一脚颤颤巍巍的感觉还在。那悬崖绝壁,无栈道一些年,有栈道一些年。那高处乱石,横看成岭一些年,侧看成峰一些年。大象无形,却在众人的叙述中从时空中物化成形。叠加的记忆跟眼前景致虚实相间,眼前景就不是眼前景,眼前人也不是眼前人,叙述者各取一片段,交织错杂成各自的“罗生门”,各说各话。  太姥山有峰名为摩霄峰,僧房
期刊
过年,就是和过去的一场告别。不知是岁月催人老,还是生活条件好了,我越发觉得,年的味道越来越淡,便时常会怀念儿时的年。  我出生在东北一个偏僻的小山沟里,全村只有几十户人家。过年的时候,村子里的上空总是响起不绝于耳的鞭炮声。家家户户的院子里,落满一地红色的纸屑,犹如一片一片红色的地毯。点燃一串鞭炮,捂起耳朵迅速跑开,噼里啪啦,鞭炮声欢快地传遍乡野。挂起来的鞭炮像彩带一样飞溅四射。在地上燃起的鞭炮则像
期刊
我是山里人,自娘胎出来,睁开眼睛看到的就是大大小小的山,所谓“开门见山”,便是我最早的大脑影像,最直接的生活状态。后来上学读书了,从书本上读到了关于“大海”的零星描述,明白了世界最高和最大的东西是高山和大海。便想着有朝一日,要去领略一下海之大。这个心愿,一直到我28 岁这年,才得已实现。  那年,我开始写小说了,因小说而有机会参加令人向往的文学笔会,幸运的是参加的第一个文学笔会,就在被大海团团簇拥
期刊
总是在这样的四月,想起睡在山冈上的外婆。  很想去外婆生前住过的临街老屋看看,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老屋已空无一人。那曾经温暖过我童年和少年的老屋,早已在岁月的流逝中变得斑斑驳驳,外婆的老屋是我小时候最美的记忆。我是在外婆的老屋出生的,也是在外婆家里长大的。外婆的二层木楼和镂空的窗子,是我每天驻足看风景的地方。外婆的临街老屋有着浓郁的小镇风情,说是街,其实只不过二三米宽,但人来人往特别热闹。每逢集市
期刊
5月,在飞雪中穿过一望无际的戈壁,终于抵达祁连山脚下,莽莽苍苍的雪山像矗立面前的巨大画幅。穿过仅有的几条纵深的山间沟壑,就能到草原——身边的裕固族牧人的夏牧场。  我感慨面前的雪山真大。牧人指着近前的雪山,轻描淡写地说,大雪山在这些小山的后面的后面。那些被新雪覆盖的雪山,好像是他所说的大雪山的孩子。羊群和雪山都温柔慈善,羊儿们像在啃噬雪山脚下凝结的雪,“咩——咩——咩——”撒娇的声音,混响在雪山面
期刊
我说,太姥山是太姥姥的名字,不是一座山。  是的,還有谁比太姥姥老呢?那时候没有时间的刻度,没有日薄西山,太姥姥在地球底下那个铺银贴金的大房子里玩耍。那岩浆浆,也就几千度吧,吹着气泡泡,嘟噜噜地涌了进来,她就搅呀拌呀,将自己也搅拌进岩浆浆里,又捏成一个个的泥团团。嘣的一声巨响,那大房子裂开了一个大口子。于是在地球的东方,在海峡之西、东海之滨,这泥团团出落成一个大姑娘。到了后来的后来,这大姑娘成了母
期刊
老巷子很老,瓦分不出是黑的还是灰的,瓦上住着的烟囱遍体投射着岁月的伤痕,砖块歪歪扭扭地罗列着。  那只猫,在老巷子白杨树底晒着太阳。流浪的猫随处可见,但这只波斯猫,与众不同,在别的猫翻捡垃圾桶寻找食物时,它却冷静地坐在树下,看着南来北往的人和车流走来走去。我以为它是有主人的,毛发干净,身上一尘不染,脖子上还戴着一个铃铛,眼神风清月明,气质很好。我远远地观察着它,不敢轻易靠近。我们互不打扰,都小心翼
期刊
我似乎觉得,掀开每一幕历史的征尘,都是一场残酷的战争场面,都有一番将士们卫国抗敌的壮怀激烈。  其中,石育青老人亲历的抗美援朝战争又何尝不是如此?  那是1953年7月27日,晚上10点整,朝鲜战争的停战协议正式生效,守卫前线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步兵188团军械员石育青和战友们,兴奋地跑出待了三四个月的坑道,振臂高呼“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的口号时,每个人满脸满身,从肌肤到毛孔,全都蒙上厚厚的黑色
期刊
中条山东北部绛山脚下有个山区小县,这里有个国民羊肉馆。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羊肉的吃法,不外乎包羊肉饺子、喝羊汤。那时,每年农历年底,生产队杀几只羊,一家分一斤多羊肉,除夕夜里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等到天亮时分鞭炮响过祭完祖先,就可以美美地吃一顿羊肉饺子了;喝羊汤是夏收大会战时,生产队统一熬制羊汤,全体社员包括小孩子自带窝窝头和大海碗,开饭时每人舀一碗连肉带杂碎的羊汤,蹲在打麦场上泡上窝窝头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