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潮湿环境下缺氧-线粒体损伤损伤病理机制探究湿胜阳微理论本质。方法:将22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潮湿组,每组11只。对照组饲养环境:温度23℃,相对湿度55%;潮湿组温度23℃,相对湿度85%。造模第10天各组随机选取5只小鼠,腹腔注射HypoxyprobeTM缺氧探针2 h后取材,透射电镜观察回肠组织线粒体变化;Western Bolt检测回肠与肝脏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β(HIF-1β)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免疫荧光法检测回肠组织中缺氧探针活化情况。造模第14天取材余下小鼠,免疫荧光检测回肠线粒体内膜蛋白Mic60;荧光定量PCR检测线粒体DNA;ELISA检测回肠组织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潮湿组小鼠回肠组织部分线粒体呈现缺氧相关结构受损,Mic60荧光面积占比显著减少(P<0.05),肝脏组织中HIF-1β含量显著升高(P<0.05),IL-6、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潮湿环境下出现了缺氧诱导的细胞内线粒体损伤,导致机体出现相关症状;这似乎与湿胜阳微理论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