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理三则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ft2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若想对所学物理知识做到触类旁通、学以致用,就需要学生有独立的思考和批判的眼光,而学生的自身对所学知识的感悟是促使实现这一目标的很好的催化剂。
  【关键词】物理教学;“悟”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有些教师在物理教学中经常采用默写,为的是提高物理学科分数。单就默写并无异议,令我惊讶的是默写的内容竟包含:物理量定义、公式、实验步骤、甚至注意事项等等,并已发展到堂堂默、课课清。诚然学习需要夯实基础,物理概念也应识记,但就看物理教学重心放在放在哪儿了,过于强调对字面的记忆、忽视对知识的感悟、无视过程的把握,这种直奔结果的教学也一定来源于直奔科学结论而去的学法,本人总感觉这有悖于物理学科特点,这样的教法下学生物理思维谈何发展,成绩提高了有何意义,弄不好成绩也没提高!
  美国的学者波斯纳讲过:“教师的成长=教学过程+反思”,借鉴一下“学生的成长=学习过程+悟”,本人觉得学好物理在于“悟”,“悟”有三则。
  一、“悟”物理量,突出含义
  例如《功率》的讲授。师:下面我们学习功率,功率是表示什么问题的物理量?生:做功快慢。师:什么叫功率?生: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师:计算公式?生:功率=功/时间。师:符号表示?生:P=W/t。一问一答,学生不需要太动脑筋就能搞定——课后习题照样能做。但遇到类似于功率大的机器做功多还是做功快的问题学生就难以解决了,就其原因学生不知道功率即做功快慢的含义。我们再看另一位老师这样教学的。(设置情景)师:现有一架吊车和一个工人往5楼搬运砖块,问谁搬得多?生很快回答:吊车。(激发思维)师:确定吗?(思维碰撞)学生疑惑了:不一定。(思维火花)生:如果时间相同,吊车多;如果搬一样多,吊车用时少。(深度挖掘)师追问:如果功、时间都不一样,那两者间有没有差别?(架设桥梁)师:类比速度、时间与路程间的关系。(水到渠成产生思维火光)生:做功快慢的差别,从而引出功率的含义。这里学实在了,到初三学电功率时也容易掌握了。在中考复习时推广一下,只要涉及到物理量A定义是单位时间内的物理量B,物理量A就可以理解为反映完成物理量B的快慢程度。知道物理量是什么并不难,但要知道是什么怎么来的,就要费些周折,其实就是要“悟”。虽然慢,但慢工出细活。
  二、“悟”单位,回归生活
  近几年物理中考题中常有估测如人步行的速度习题,看似简单平常的问题,学生却容易丢分。究其原因其实在新授环节中学生只知道一些单位名称或不同单位间的数量级关系,而关键的对单位本身没有概念。回想听过的一节课。师:今天我们学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其长度、时间的单位是?生:米、秒。还有什么单位?生:千米、分米、厘米、小时、分钟等。师:下面我们自学各单位间的换算关系。生:识记。两个物理量的单位教与学完成了,接下来就是大量习题巩固。本人在讲授这节是这样进行的。师:今天学习长度单位,先让学生只利用剪刀从一根绳子上剪出1米长的一段。然后悬挂在黑板上展示出来,比一比谁更接近。学生讨论、动手实践的过程就在“悟”米,让学生知道一米到底有多长,比较展示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对“米”的精细化认识,进而再去认识长度其他单位。同时也可以利用自己身体作为“尺”认识具体的长度值。在学习时间单位时,我喊开始和停让学生估计这段时间的有几秒,再和我的计时比较,反复几次,让学生“悟”秒有多长。同时利用自己的脉搏估计具体的时间。物理知识本身就来源生活,倘若人为割离开,学生怎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的中问题,缺少对单位的“悟”,也就脱离实际,更远离了学生生活。这样的学习对学生帮助不大,更别提学以致用了。
  三、“悟”实验,强调过程
  在学习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问题时,一教师这样实施教学的。师:今天我们学习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其影响因素有三个: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我们要设计怎样的方法进行探究?生:用控制变量法。生:1)控制材料、横截面积,改变长度进行实验;2)……,这看似在探究实验,其实就是直奔结论而去的验证性做法。割裂了物理结论与物理过程的关系,学生身处其中不知道来龙去脉,认为不管它怎么来的,只要学生知道它是什么就行。这样的学习方式必然与物理本身的气质不搭,学的越多会越混乱,看似会了,其实懵懵懂懂,最后只得不断死记硬背,做练习强化,学生很辛苦却低效甚至无效。本人是这样处理的:(给情景)师:导体能导电但导体对电流也有阻碍作用,同样马路能让车辆通过但也会出现堵车现象,说明马路既能通车也对车辆有阻碍作用。(再引导)师:只从马路的角度考虑想想看什么样的马路容易堵车?生:窄的,且越窄越容易堵车。师:都是一车道的马路,谁更易堵车?生:更长的马路易堵。同样长的一车道马路,什么样的路面易堵?生:泥土路更堵。(找联系)导体和马路有相似之处,类比一下导体电阻和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很自然想出三个因素。物理实验的过程是曲折和丰富的,曲折在于环节多、层次碎,但其中必有规律,应给学生时间和空间“悟”出其中的逻辑与证据;丰富在于过程非教师事先预设的几点,而是动态的,时不时还会蹦出点“意外”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激情与兴趣。意外的获取“意外”既是学生的学习新高度,也是不断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设想一下只顾结果,不顾过程,那学生得到的不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吗!
  古人讲过我们教学要“顺势而为”,要“因势利导”。物理教学前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物理教学的“势”善于物理教学的老师,他的重心不是放在对物理知识的讲授上,而是在站在引导学生前进的道路上欣赏学生“悟”的过程,因为物理的学习需要独立的思考和批判的眼光。
  【参考文献】
  [1]保志明.学理科要讲理《江苏教育》,2014年第10期
  [2]李薇.让学生在“悟”中学数学《基础教育参考》,2014年第20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头桥中学)
其他文献
设a,b,c是正整数,p,q是不同奇素数,200〈max{p,q}〈300.讨论了丢番图方程a^x+b^y=c^z的一个特殊情形.借助计算机,利用初等方法和高等方法的结果给出了指数丢番图方程p^x+q^y=2^
【摘 要】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无论是写还是读,都离不开一个“情”字。可是,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课文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往往难以引起共鸣。情感的纽带就联结在教材——学生——老师之间。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努力引导学生去体会、感悟。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渗透;有效途径  情感是文章的生命,语文教学都应当充满“情”趣。教师要运用课文中生动美好的形象,
【摘 要】函数奇偶性、周期性及图象对称性的关系在数学中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但其三者之间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本文就此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函数奇偶性;周期性;图象的对称性;关系分析  在函数的学习中,其奇偶性、周期性及图象的对称性是非常重要的性质,解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笔者在此想从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定义出发进行类比、联想,再结合函数性质探讨它们之间及图象的对称性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