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通过术前对牙周基础治疗及局部使用米诺环素预防复杂牙拔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100例需拔除下颌智齿的牙周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术前牙周基础治疗加局部用药,术后不使用全身抗生素治疗)和对照组(术前不做任何治疗,术后使用全身抗生素治疗)各50例,术后3天,7天进行观察。结果:在术后7天实验组在病人水肿,疼痛及张口度则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在菌斑指数及干槽症发病率方面则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牙周基础治疗及局部使用米诺环素能有效预防复杂牙拔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术前牙周基础治疗;米诺环素;预防;术后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61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6)12-052-02
口腔的生态环境极为复杂,导致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口腔里的菌群,而牙周病患者的牙周袋里存在着大量的细菌,牙周病患者的复杂牙拔除术属基层医院常见手术,往往因为创伤大,并发症高发,影响患者术后的正常生活。我科近年采用术前牙周基础治疗及局部使用米诺环素预防复杂牙拔除术后并发症,旨在降低或减少全身抗生素使用,先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临床随机选择2014年-2016年初诊到我院需智齿拔除的病人,全身健康状况良好,患慢性成人牙周炎需拔除下颌智齿的患者100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为47例,女性为53例;年龄在20-50岁之间,平均年龄(39岁)。将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50人。
纳入标准:患慢性成人牙周炎及口腔卫生差的患者,智齿拔除术采用外科动力系统微创拔牙,手术时间小于30min,智齿拔除手术均需切开牙龈翻瓣缝合,排除所有拔牙的禁忌症患者。
1.2實验方法:
治疗组方案:术前24小时做一次牙周基础治疗(龈上洁治),并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局部上药,术后第3天,第7天各做一次复诊并记录。
对照组方案:术前24小时不做牙周基础治疗,不给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局部上药,术后给予口服头孢呋辛3天治疗,复诊周期同治疗组。
1.3临床检查:
临床症状观察指标以及评价方法:因拔牙术后并发症以术后水肿,张口受限,疼痛及干槽症最为常见,则观察患者术后第3天、第7天术区的变化及愈合情况包括:1)术后水肿情况,2)张口受限的程度,3)术后的疼痛,4)菌斑指数,5)是否有干槽症。
1.3.1水肿系数法
采用医生主观判断与线测量法相结合,用线测量出耳垂至颏下正中间距离,然后计算出水肿系数。水肿Ec=(术后S-术前S]/术前s×100%(S=耳垂至颏下距离.Ec=水肿系数)。水肿程度评定标准:0度:外观基本正常,水肿系数小于或等于3%;Ⅰ度:外观轻度肿胀,水肿系数大于3%,且小于或等于6%;Ⅱ度:外观中度肿胀,水肿系数大于6%,且小于或等于12%;Ⅲ度:外观重度肿胀,局部皮肤光亮,水肿系数大于12%。
1.3.2临床上张口受限分度
张口度是指患者上下中切牙切缘之间的距离。正常人的张口度平均约为3.7cm。临床上张口度受限分为四度:Ⅰ度轻度张口受限:约2.1~2.5cm左右;
Ⅱ度中度张口受限:约1.1~2cm左右;Ⅲ度重度张口受限:约lcm以内;Ⅳ度完全张口受限:完全不能张口,即牙关紧闭。
1.3.3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法
用一个10点的标尺组成(10cm长的线段)在线段的左端标记着“无痛”右端标记着“最痛”。告诉测试对象(病人)用在10cm长的线上做标记的方法来表明自觉疼痛的强度。这样疼痛的强度可以用“10”表示最痛,而“0”表示一点不痛。评价标准:0度:无疼痛,测定值为0;Ⅰ度:轻度疼痛,测定值为>0且≤3;Ⅱ度:中度疼痛及明显不适,但可忍受,测定值为>3且≤6;Ⅲ度:重度疼痛及严重不适,不可忍受,测定值>6。
1.3.4菌斑指数
根据牙面菌斑厚度计分,用视诊结合探针的方法检查拔牙侧的下颌第二磨牙牙面,用探针轻划牙面,根据菌斑的厚度和量计分,每颗牙检查4个牙面,即近中颊面,正中颊面,远中颊面和舌面。每颗牙的计分为4个牙面分数之和除以4。评分标准:0=龈缘区无菌斑;1=龈缘区的牙面有薄的菌斑,但视诊不可见,若用探针尖的侧面可刮出菌斑;2=在龈缘或邻面可见中等量菌斑;3=龈沟内或龈缘区及邻面有大量软垢。
1.3.5干槽症病例数量统计,符合干槽症诊断标准的病例均计入。
1.4统计学方法:对采集的数据及两组临床症状观察数据记录的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所得数据采用x2检验,P<0.05认为有显著差异。
2.结果
临床两组患者在术后第3天和第7天的各项临床检测指标结果如下表
从临床上各项指标比较中,在术后3天水肿,疼痛及张口度实验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在术后7天实验组的水肿,疼痛及张口度则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3天和7天的菌斑指数及干槽症发病率方面则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牙周病患者的复杂牙拔除术属常见手术,往往因为创伤大,并发症多,术后反应大,全身应用抗生素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正常生活。本临床研究通过观察患者术后第3天和第7天术区的愈合变化情况讨论采用牙周治疗加局部应用米诺环素在改善复杂牙拔除术后并发症的效果。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术后3天均无明显感染,而患者水肿,疼痛及张口受限是拔牙后机体在短期内的正常反应,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在术后7天实验组在病人水肿,疼痛及张口度则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在菌斑指数及干槽症发病率方面则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菌斑指数和干槽症的发生与口腔细菌控制密切相关。实验结果说明控制术后感染风险,减少复杂牙拔除并发症,不能仅仅依赖于术后使用全身性抗生素。应从术前口腔牙周预防做起,控制菌斑数量。牙周基础治疗可去除大量菌斑和牙结石,减少牙周袋内细菌;米诺环素属于局部缓释的抗生素,在牙周袋内维持7天左右的药物浓度,可有效抑制牙周袋内的细菌生长,而术后的感染一般从术后第4天开始,牙周基础治疗和米诺环素联合应用能有效预防复杂牙拔除术后并发症。正确的术前围手术期处理可有效降低复杂牙拔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局部正确使用抗生素,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关键词]术前牙周基础治疗;米诺环素;预防;术后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61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6)12-052-02
口腔的生态环境极为复杂,导致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口腔里的菌群,而牙周病患者的牙周袋里存在着大量的细菌,牙周病患者的复杂牙拔除术属基层医院常见手术,往往因为创伤大,并发症高发,影响患者术后的正常生活。我科近年采用术前牙周基础治疗及局部使用米诺环素预防复杂牙拔除术后并发症,旨在降低或减少全身抗生素使用,先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临床随机选择2014年-2016年初诊到我院需智齿拔除的病人,全身健康状况良好,患慢性成人牙周炎需拔除下颌智齿的患者100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为47例,女性为53例;年龄在20-50岁之间,平均年龄(39岁)。将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50人。
纳入标准:患慢性成人牙周炎及口腔卫生差的患者,智齿拔除术采用外科动力系统微创拔牙,手术时间小于30min,智齿拔除手术均需切开牙龈翻瓣缝合,排除所有拔牙的禁忌症患者。
1.2實验方法:
治疗组方案:术前24小时做一次牙周基础治疗(龈上洁治),并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局部上药,术后第3天,第7天各做一次复诊并记录。
对照组方案:术前24小时不做牙周基础治疗,不给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局部上药,术后给予口服头孢呋辛3天治疗,复诊周期同治疗组。
1.3临床检查:
临床症状观察指标以及评价方法:因拔牙术后并发症以术后水肿,张口受限,疼痛及干槽症最为常见,则观察患者术后第3天、第7天术区的变化及愈合情况包括:1)术后水肿情况,2)张口受限的程度,3)术后的疼痛,4)菌斑指数,5)是否有干槽症。
1.3.1水肿系数法
采用医生主观判断与线测量法相结合,用线测量出耳垂至颏下正中间距离,然后计算出水肿系数。水肿Ec=(术后S-术前S]/术前s×100%(S=耳垂至颏下距离.Ec=水肿系数)。水肿程度评定标准:0度:外观基本正常,水肿系数小于或等于3%;Ⅰ度:外观轻度肿胀,水肿系数大于3%,且小于或等于6%;Ⅱ度:外观中度肿胀,水肿系数大于6%,且小于或等于12%;Ⅲ度:外观重度肿胀,局部皮肤光亮,水肿系数大于12%。
1.3.2临床上张口受限分度
张口度是指患者上下中切牙切缘之间的距离。正常人的张口度平均约为3.7cm。临床上张口度受限分为四度:Ⅰ度轻度张口受限:约2.1~2.5cm左右;
Ⅱ度中度张口受限:约1.1~2cm左右;Ⅲ度重度张口受限:约lcm以内;Ⅳ度完全张口受限:完全不能张口,即牙关紧闭。
1.3.3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法
用一个10点的标尺组成(10cm长的线段)在线段的左端标记着“无痛”右端标记着“最痛”。告诉测试对象(病人)用在10cm长的线上做标记的方法来表明自觉疼痛的强度。这样疼痛的强度可以用“10”表示最痛,而“0”表示一点不痛。评价标准:0度:无疼痛,测定值为0;Ⅰ度:轻度疼痛,测定值为>0且≤3;Ⅱ度:中度疼痛及明显不适,但可忍受,测定值为>3且≤6;Ⅲ度:重度疼痛及严重不适,不可忍受,测定值>6。
1.3.4菌斑指数
根据牙面菌斑厚度计分,用视诊结合探针的方法检查拔牙侧的下颌第二磨牙牙面,用探针轻划牙面,根据菌斑的厚度和量计分,每颗牙检查4个牙面,即近中颊面,正中颊面,远中颊面和舌面。每颗牙的计分为4个牙面分数之和除以4。评分标准:0=龈缘区无菌斑;1=龈缘区的牙面有薄的菌斑,但视诊不可见,若用探针尖的侧面可刮出菌斑;2=在龈缘或邻面可见中等量菌斑;3=龈沟内或龈缘区及邻面有大量软垢。
1.3.5干槽症病例数量统计,符合干槽症诊断标准的病例均计入。
1.4统计学方法:对采集的数据及两组临床症状观察数据记录的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所得数据采用x2检验,P<0.05认为有显著差异。
2.结果
临床两组患者在术后第3天和第7天的各项临床检测指标结果如下表
从临床上各项指标比较中,在术后3天水肿,疼痛及张口度实验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在术后7天实验组的水肿,疼痛及张口度则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3天和7天的菌斑指数及干槽症发病率方面则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牙周病患者的复杂牙拔除术属常见手术,往往因为创伤大,并发症多,术后反应大,全身应用抗生素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正常生活。本临床研究通过观察患者术后第3天和第7天术区的愈合变化情况讨论采用牙周治疗加局部应用米诺环素在改善复杂牙拔除术后并发症的效果。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术后3天均无明显感染,而患者水肿,疼痛及张口受限是拔牙后机体在短期内的正常反应,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在术后7天实验组在病人水肿,疼痛及张口度则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在菌斑指数及干槽症发病率方面则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菌斑指数和干槽症的发生与口腔细菌控制密切相关。实验结果说明控制术后感染风险,减少复杂牙拔除并发症,不能仅仅依赖于术后使用全身性抗生素。应从术前口腔牙周预防做起,控制菌斑数量。牙周基础治疗可去除大量菌斑和牙结石,减少牙周袋内细菌;米诺环素属于局部缓释的抗生素,在牙周袋内维持7天左右的药物浓度,可有效抑制牙周袋内的细菌生长,而术后的感染一般从术后第4天开始,牙周基础治疗和米诺环素联合应用能有效预防复杂牙拔除术后并发症。正确的术前围手术期处理可有效降低复杂牙拔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局部正确使用抗生素,避免抗生素的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