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汪滔的成功是科技发展史上的罕见案例;他是消费级无人机的行业老大,占据全球近70%的市场份额;他是全球无人机行业的第一位亿万富翁;他正主导着全球无人机革命。
留学被拒,创业从宿舍开始
汪滔1980年出生在浙江杭州,因为家境不错,从小喜欢航模的他曾从父亲那里得到过一架遥控直升机。在他的想象中,直升机像一个可以随意操控的精灵,能悬停在空中不动,也可以想让它飞到哪里就飞到哪里,但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操控难度很高的直升机起飞不久就掉了下来,飞速旋转的螺旋桨还在他手上留下了一个疤痕。
“那时我想做一个能够自动控制直升机飞行的东西出来。”在杭州读完高中,汪滔考入了华东师范大学电子系。到大三时,不甘平庸的汪滔从华东师范大学退学,并向世界一流大学递上了申请,他的目标是斯坦福和麻省理工,都被拒绝。最终只有香港科技大学发来了录取通知书,他读了那里的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
2005年,25岁,着手准备毕业课题的汪滔决定把遥控直升机的飞行控制系统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题目。他找了两位同学说服老师同意他们的研究方向,而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仍然源自童年的梦想——让航模能够自由地悬停。
拿着学校给的经费1.8万元港币,汪滔他们忙乎了大半年,然而在最终的演示阶段,本应悬停在空中的飞机却掉了下来,失败的毕业设计得了一个C,这个很差的成绩甚至让他失去了去欧盟名校继续深造的机会。
幸运的是,汪滔的专注得到了一位教授的认可,得以在香港科技大学继续攻读研究生课程。读书的同时,他拉着一起做毕业课题的两位同学在深圳创立了大疆创新科技公司,开始专注于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的研发生产。
“我觉得自己的性格里有天真的成分,从小喜欢一个东西,就是希望把它变成现实。”
从3个人到4000员工
为了做研究,汪滔可谓付出了一切,甚至不惜逃课,还熬夜到凌晨5点。最终,他在宿舍中制造出飞行控制器的原型。2006年,他和自己的两位同学来到了中国制造业中心——深圳,在一所居民楼里,正式开启改变世界的创业之路。
2006年年底,公司出现危机。汪滔家族的世交陆迪慷慨解囊,投了9万美元(这是大疆历史上唯一一次需要外部资金的时刻),帮大疆渡过难关。后来,陆迪到大疆负责财务工作,今天已经成为大疆最大的股东之一。《福布斯》计算,他持有的16%股份不久将价值16亿美元。
2008年,首款成熟产品面世。他研发的第一款较为成熟的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XP3.1面市。
2010年,重要人物谢嘉加盟大疆。谢嘉是汪滔的中学同学,加入后对大疆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他负责市场营销的工作,同时也是汪滔的重要助手。谢嘉曾卖了房子投资大疆,今天他持有的14%股份预计价值14亿美元。
2011年,大疆北美分公司成立。奎恩,美国人,当时经营一家从事航拍业务的创业公司,后来帮助大疆在德克萨斯州成立了大疆北美分公司,旨在将无人机引入大众市场。当时,他为该公司提出了新的口号:“未来无所不能。”
2012年年底,黎明前夜。大疆已经拥有了一款完整无人机所需要的一切元素:软件、螺旋桨、支架、平衡环以及遥控器。
2013年1月,发布“大疆精灵”。这是第一款随时可以起飞的预装四旋翼飞行器:它在开箱一小时内就能飞行,而且第一次坠落不会造成解体。得益于简洁和易用的特性,大疆精灵撬动了非专业无人机市场。
非标准化CEO,只活在媒体的通稿里
在大疆汪滔有两个身份,一个是CEO(首席执行官),一个是CTO(首席技术官)。
很难去界定他是不是一个合格的CEO。他鲜少直面媒体,很少参加公众活动,甚至缺席发布会。但对于产品和技术,汪滔近乎偏执地追求着完美。
两年前,汪滔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一句话:“我是做产品的人,我只想把产品做好,让更多人来使用。”
在大疆创立初期,汪滔曾列出一张愿望清单,根据无人机特点,要解决稳定性、清晰度、传输距离三个问题,大疆后来的产品线正是依照这份清单而展开。
这份清单中三大问题对应着大疆的三大技术:云台、航拍摄影以及传输系统。
“以前,无人航空器在操作体验方面存在很多不便,把大量的普通消费者挡在了门外。我们认为,凭借大疆的技术积累,能够推出一款高度集成化的产品,一举解决这个痛点,并且创造价值。Phantom系列的成功,证明我们的决定是正确的。”汪滔说。
在公司里,他强调最多的是“品味”二字。“在我们的父辈,中国一直缺乏能打动世界的产品,中国制造也始终摆脱不了靠性价比优势获得市场的局面,这个时代企业的成功应该有不一样的思想和价值观,大疆愿意专注地做出真正好的产品,扭转这种让人不太自豪的现状。”
而这一点更多体现在产品以及公司整体简约风格上。
对于品味的把握弥漫在公司的上上下下,公司员工每天下午有时令水果供应。
红杉资本合伙人迈克尔·莫里茨曾在自己的linkedin上写道:“DJI的精灵2Vision基本就相当于一个飞行着的AppleII。”
大疆也是依靠产品打入美国市场,成为与苹果相提并论的品牌。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是为数不多的汪滔欣赏的人。他将自己与乔布斯比作“英雄所见略同”。“他身上拥有很多优秀的品质,他的做法、想法也给我带来不少的启发,自然会爱屋及乌。”汪滔说。
跟大部分的CEO不同,汪滔出现在公众前谈论产品的机会少之又少。他和大疆的公关团队控制着公众获取这方面讯息的机会,原因是害怕公众过于关注汪滔个人从而分散了关注产品的精力。
这种避讳甚至远远超出一般CEO,他甚至缺席大疆产品的发布会,从精灵系列到手持云台相机Osmo再到农林植保无人机,每一场划时代的发布会,汪滔往往都只活在媒体通稿里。 对汪滔而言,产品中浓缩了所有他要说的话,无论大众是否接受、喜欢,他也不准备辩白剖析自己在研发时的故事以及心路历程。
如今大疆销售额已经超过60亿元人民币,汪滔也在去年被福布斯评为身家超10亿美元的无人机首富,但其依然保持最初创业时的衣着习惯:平常大都穿着衬衣,天气冷的时候在外面再套一件毛衫,只有在接待重要到访人物或者参加正式场合才会穿西装,其标志性的鸭舌帽总是不离身旁。
商界“硬球”,择人同谋
“现在部分企业热衷于自我炒作,还被当作大众榜样。它们依赖商术,却很少追求商道。”在记者追问目前大疆融资情况时,汪滔这样说道。
美国数据库网站CrunchBase数据显示,大疆分别在2014年5月以及2015年5月完成两轮融资,最近一轮融资7500万美元,由著名美国创投机构AccelPartner领投。
与其他创业者不同,从最初创立大疆,汪滔基本没有为钱的事情发过愁。对于投资人,汪滔只有一个要求,理解大疆以及他的产品。
汪滔首位支持者是其在香港科技大学的老师李泽湘,他是大疆创新的早期顾问及投资者,现在是公司董事会主席,在去年仍持有10%的股份。
在公司起步阶段,汪滔依靠在校期间研发的直升机自主悬停系统模型挣取了第一桶金。因为技术的稀缺,当时出售一个模型能够得到几万元钱。而大疆一款单品能够卖到20多万。当时产品还没达到实用阶段,主要作用是让大型国企领导进行功能性的展示。
在这种畸形商业模式中,汪滔看不到发展前景。
从新西兰代理商的口中了解到一些个人爱好者将系统搭载到多旋翼飞行器上,汪滔看到了新的市场潜力,决定更改研发方向,将自主悬停系统搭载到多旋翼飞行器上并增强其实用性。
或许是汪滔本人并不善于资本市场运作,又或许他希望将大疆交到自己信赖的人手中,从成立至今,大疆接受的机构投资者并不多。
汪滔并不想让投资人控制大疆市场化的步伐,在红杉领投大疆A轮之后,“大疆将启动海外上市计划”的消息甚嚣尘上,而大疆作出的回应是至少5年内都专注于产品,并没有上市打算。
对于炒作概念获取资本注意的做法,汪滔十分看不上。“这些做法,无非是想在盲目涌入的资本那里捞取一些好处。大疆不是一家B2VC、B2股民的公司。”汪滔说。
去年5月,大疆宣布完成7500万美元的B轮融资,领投方为美国著名风险投资机构AccelPartner。
随后,大疆宣布与Accel共同推出全球首只无人机基金SkyFund,向包括机器人硬件与软件、计算机视觉与导航、多媒体工具与社区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初创公司,提供包含资金、技术和其他资源等全方位支持,特别支持使用DJISDK(DJI软件开发套件)研发测绘、影像、农业、巡检等应用的企业家们。
在《硬球:政治是这样玩的》一书中,作者克里斯·马修斯用“硬球”形容政界人物为了权力和成就而展开的讲求实际、大胆出击的手段。
这个词同样适用在汪滔身上,在与同行竞争中,其并不是一个容易打交道的对手。
与苹果一样,大疆的成名很大程度在于汪滔准确把握了个人消费市场的需求,这也是大疆能够占据市场的关键。让大疆与之后进入无人机市场的极飞、零度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并且快速地甩开竞争对手,在个人消费领域迅速占据主导份额。
乔布斯曾经说过:“市场不需要调研,因为客户不知道他们要什么,直到你给他们想要的。”
2013年1月,大疆“精灵”无人机正式进入大众消费市场。
“大疆的成功在于其开创了非专业无人驾驶飞行器市场,所有人都在追赶大疆的脚步。在大疆之前,无人机都是应用在专业领域,产品专业化程度高、对操作要求门槛高、产品价格昂贵,导致无人机无法普及。大疆把无人机扩展到了普通消费者的层面,迅速地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市场。”弗若斯特沙利文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总裁王听博士说。
在“精灵”之前,大疆主要产品针对专业航拍市场,产品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价格也相对较贵。
汪滔很快意识到在专业领域的较量其未必能拥有优势,推出“精灵”的初衷是为了防止竞争对手发起价格战争。“我们当时想做一款有成本效益的,不需要玩家自己组装就能随时起飞的产品。当时主要考量就是这款产品能够先于我们的对手进入低端机市场,并没有想要赚钱。”汪滔在早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
这一举措拓展了消费无人机的市场空间,很快入门级的“精灵”在销量上超过了大疆其他专业级设备成为明星产品。
产品的品位需要反复打磨,而打磨的过程必然是非常痛苦的。在内部的微信工作群里,汪滔曾经分享过乔布斯的《遗失访谈录》里的一句话:“真正的魔法,是用五千个点子磨出一个产品,好想法要变成好产品,需要大量的加工。”
“精灵”的出现也促使航拍市场人员分配重新整合。
以往航拍门槛较高需要专业人员完成。“以前航拍最少也要有三个人分工:飞行、云台手、地勤保障,大疆推出‘精灵’后,很多人买个GoPro就能够做航拍,市场准入门槛降低。”天翔航空科技创始人朱秋阳告诉记者。专业航拍团队受到冲击迫使许多航拍人寻求技术上的转型。
除了飞行器外,相机是整个部件中重要的一环。在这一环节,大疆的竞争对手是以运动相机著称的GoPro。最开始,汪滔希望与GoPro合作开发一款产品放到GoPro上去销售,而两家品牌却无法在最终合作上达成共识。
“他们(GoPro)将我们当作设备供应商,但大疆并不是普通OEM厂商。”汪滔在接受福布斯采访时表示,利润分成无法达成一致,更重要的是在合作过程中得不到平等对待。也因此,在“精灵2”之后,大疆就放弃了使用GoPro相机。
随后,汪滔在芯片供应商中争取到与GoPro所使用的同等质量的芯片,从“精灵3”开始,大疆在系列上使用自主搭载的摄影设备。很快,“精灵2”被大疆所淘汰,在天猫旗舰店上,目前“精灵”系列只有第三代与第四代产品在售。 一个像乔布斯的工作狂
他每周工作80多个小时,办公桌旁边放着一张单人床。
汪滔的办公室门上写着两行汉字——“只带脑子”和“不带情绪”。
他恪守原则、言辞激烈又相当理性。如今作为坐拥4000名员工的大疆掌门人,他丝毫不敢懈怠,工作态度就像他2006年在香港科技大学宿舍中创建大疆时一样,一丝不苟。
而在公司的内部管理上,汪滔也始终保持着强硬的风格。
“老板做事以精品为向导,对于设计不好的东西,会很直接地骂‘这是什么垃圾’。”一位已经离开大疆的技术人员说,“这种严厉也让员工能够快速成长。”
大疆内部坚持一种快速淘汰的工作模式,公司提倡员工加班,对于业绩较差的员工直接辞退。这样的工作模式和崇尚狼性精神的工作氛围,似乎十分不人性化,但其也在另一方面养成了员工激烈竞争的意识。“在大疆,玻璃心真的很难生存。”另一位离职员工透露。
三年前,大疆开始运作机器人大赛,尽管这项比赛与主营业务毫无关系,大疆还是投资大量资金承办。最初有两套方案:一是继续以小规模夏令营的方式举办;二是重金承办,将其推向全国。最后的决定完全是由汪滔拍板决定的。
作为创始人的汪滔,激烈言辞与独断的个性,让大疆在初创阶段就遭遇了团队流失,首批员工几乎在公司创立两年后都纷纷离开。
“也许他们对未来的发展感到有疑问。我曾经是个完美主义者,并且与人交流的时候不懂得表达而容易伤害到他们的感情。”在接受福布斯采访时,汪滔曾坦言,公司成立后,给3到4名团队成员分配股权时曾遇到不少困难,其所坚持的股权分配应与员工贡献对等的方式使团队成员感到不满。“获得少部分股份的员工无法接受而离开,一部分成员希望将自己的部分股权转让给他人,被我拒绝,当时说出的气话伤害了他们的感情。”
从产品设计到内部管理,都依靠汪滔拍板决定,其独断的个性让大疆能够快速决策;这种独断的管理方式也为大疆留下了一批真正做事的人,促使创业中的公司快速发展。
全世界都在追赶这家中国公司
他的成功是科技发展史上的罕见案例。
一家公司的目标受众从业余爱好者变成主流用户,而且它在这一过程中还能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这种成功的案例在科技行业发展史上实属罕见。
2014年,大疆售出了大约40万架无人机。在2009年和2014年间,大疆的销售额以每年两到三倍的速度增长,已跻身全球增速最快的公司行列。投资者相信大疆在未来几年仍然可以保持这种统治地位。
2015年,大疆创新净利润由2012年的800万美元增长至2.5亿美元。如今,大疆在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份额达到70%。
当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承诺将用无人机送货上门时,质疑者都抱着一种嘲讽的态度,但无人机正成为科技行业的“下一件大事件”,现在所有竞争对手都在追赶大疆的脚步。
头5年,养在深闺,默默无闻;后5年,抱得大名。如今已经有10年历史的大疆,估值超过100亿美元。
大疆或许会成为第一家引领全行业发展潮流的中国企业。正是由于这种主导地位,有媒体也将大疆与苹果公司相提并论——但对于这种赞誉,汪滔似乎并不太在意。
“我很欣赏乔布斯的一些想法,但世上没有一个人是让我真正佩服的。”
《华尔街日报》称大疆是“首个在全球主要的科技消费产品领域成为先锋者的中国企业”。
大疆创新的官网上,写着这样让人感动落泪的话:
我常常在想,皇帝穿着所谓最美的新衣游街,却只有孩子敢指出真相。而现在的社会有那么多的问题,却连敢大声指责的孩子都没有了。
事实上,没有不需要埋头苦干就能获得的成功,没有只靠PPT就能得到的财富,没有从天而降的高科技。追求卓越,需要无数苦思冥想的深夜,需要连续工作72小时的执着,更需要敢于大声说出真相的勇气。
我们的经历证明,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不去曲意逢迎、不去投机取巧,只要踏实做事,就一定能取得成功。我们相信,那些回归常识、尊重奋斗的人,终将洞见时代机遇,并最终改变世界。
中国每天有1万多家公司注册,平均1分钟能搞出7家公司。然而,大疆创新这样的创业团队我们永远不嫌多,汪滔这样的创业狂人我们永远欢迎,因为这才是中国企业的未来和希望。(编辑/南风)
留学被拒,创业从宿舍开始
汪滔1980年出生在浙江杭州,因为家境不错,从小喜欢航模的他曾从父亲那里得到过一架遥控直升机。在他的想象中,直升机像一个可以随意操控的精灵,能悬停在空中不动,也可以想让它飞到哪里就飞到哪里,但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操控难度很高的直升机起飞不久就掉了下来,飞速旋转的螺旋桨还在他手上留下了一个疤痕。
“那时我想做一个能够自动控制直升机飞行的东西出来。”在杭州读完高中,汪滔考入了华东师范大学电子系。到大三时,不甘平庸的汪滔从华东师范大学退学,并向世界一流大学递上了申请,他的目标是斯坦福和麻省理工,都被拒绝。最终只有香港科技大学发来了录取通知书,他读了那里的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
2005年,25岁,着手准备毕业课题的汪滔决定把遥控直升机的飞行控制系统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题目。他找了两位同学说服老师同意他们的研究方向,而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仍然源自童年的梦想——让航模能够自由地悬停。
拿着学校给的经费1.8万元港币,汪滔他们忙乎了大半年,然而在最终的演示阶段,本应悬停在空中的飞机却掉了下来,失败的毕业设计得了一个C,这个很差的成绩甚至让他失去了去欧盟名校继续深造的机会。
幸运的是,汪滔的专注得到了一位教授的认可,得以在香港科技大学继续攻读研究生课程。读书的同时,他拉着一起做毕业课题的两位同学在深圳创立了大疆创新科技公司,开始专注于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的研发生产。
“我觉得自己的性格里有天真的成分,从小喜欢一个东西,就是希望把它变成现实。”
从3个人到4000员工
为了做研究,汪滔可谓付出了一切,甚至不惜逃课,还熬夜到凌晨5点。最终,他在宿舍中制造出飞行控制器的原型。2006年,他和自己的两位同学来到了中国制造业中心——深圳,在一所居民楼里,正式开启改变世界的创业之路。
2006年年底,公司出现危机。汪滔家族的世交陆迪慷慨解囊,投了9万美元(这是大疆历史上唯一一次需要外部资金的时刻),帮大疆渡过难关。后来,陆迪到大疆负责财务工作,今天已经成为大疆最大的股东之一。《福布斯》计算,他持有的16%股份不久将价值16亿美元。
2008年,首款成熟产品面世。他研发的第一款较为成熟的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XP3.1面市。
2010年,重要人物谢嘉加盟大疆。谢嘉是汪滔的中学同学,加入后对大疆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他负责市场营销的工作,同时也是汪滔的重要助手。谢嘉曾卖了房子投资大疆,今天他持有的14%股份预计价值14亿美元。
2011年,大疆北美分公司成立。奎恩,美国人,当时经营一家从事航拍业务的创业公司,后来帮助大疆在德克萨斯州成立了大疆北美分公司,旨在将无人机引入大众市场。当时,他为该公司提出了新的口号:“未来无所不能。”
2012年年底,黎明前夜。大疆已经拥有了一款完整无人机所需要的一切元素:软件、螺旋桨、支架、平衡环以及遥控器。
2013年1月,发布“大疆精灵”。这是第一款随时可以起飞的预装四旋翼飞行器:它在开箱一小时内就能飞行,而且第一次坠落不会造成解体。得益于简洁和易用的特性,大疆精灵撬动了非专业无人机市场。
非标准化CEO,只活在媒体的通稿里
在大疆汪滔有两个身份,一个是CEO(首席执行官),一个是CTO(首席技术官)。
很难去界定他是不是一个合格的CEO。他鲜少直面媒体,很少参加公众活动,甚至缺席发布会。但对于产品和技术,汪滔近乎偏执地追求着完美。
两年前,汪滔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一句话:“我是做产品的人,我只想把产品做好,让更多人来使用。”
在大疆创立初期,汪滔曾列出一张愿望清单,根据无人机特点,要解决稳定性、清晰度、传输距离三个问题,大疆后来的产品线正是依照这份清单而展开。
这份清单中三大问题对应着大疆的三大技术:云台、航拍摄影以及传输系统。
“以前,无人航空器在操作体验方面存在很多不便,把大量的普通消费者挡在了门外。我们认为,凭借大疆的技术积累,能够推出一款高度集成化的产品,一举解决这个痛点,并且创造价值。Phantom系列的成功,证明我们的决定是正确的。”汪滔说。
在公司里,他强调最多的是“品味”二字。“在我们的父辈,中国一直缺乏能打动世界的产品,中国制造也始终摆脱不了靠性价比优势获得市场的局面,这个时代企业的成功应该有不一样的思想和价值观,大疆愿意专注地做出真正好的产品,扭转这种让人不太自豪的现状。”
而这一点更多体现在产品以及公司整体简约风格上。
对于品味的把握弥漫在公司的上上下下,公司员工每天下午有时令水果供应。
红杉资本合伙人迈克尔·莫里茨曾在自己的linkedin上写道:“DJI的精灵2Vision基本就相当于一个飞行着的AppleII。”
大疆也是依靠产品打入美国市场,成为与苹果相提并论的品牌。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是为数不多的汪滔欣赏的人。他将自己与乔布斯比作“英雄所见略同”。“他身上拥有很多优秀的品质,他的做法、想法也给我带来不少的启发,自然会爱屋及乌。”汪滔说。
跟大部分的CEO不同,汪滔出现在公众前谈论产品的机会少之又少。他和大疆的公关团队控制着公众获取这方面讯息的机会,原因是害怕公众过于关注汪滔个人从而分散了关注产品的精力。
这种避讳甚至远远超出一般CEO,他甚至缺席大疆产品的发布会,从精灵系列到手持云台相机Osmo再到农林植保无人机,每一场划时代的发布会,汪滔往往都只活在媒体通稿里。 对汪滔而言,产品中浓缩了所有他要说的话,无论大众是否接受、喜欢,他也不准备辩白剖析自己在研发时的故事以及心路历程。
如今大疆销售额已经超过60亿元人民币,汪滔也在去年被福布斯评为身家超10亿美元的无人机首富,但其依然保持最初创业时的衣着习惯:平常大都穿着衬衣,天气冷的时候在外面再套一件毛衫,只有在接待重要到访人物或者参加正式场合才会穿西装,其标志性的鸭舌帽总是不离身旁。
商界“硬球”,择人同谋
“现在部分企业热衷于自我炒作,还被当作大众榜样。它们依赖商术,却很少追求商道。”在记者追问目前大疆融资情况时,汪滔这样说道。
美国数据库网站CrunchBase数据显示,大疆分别在2014年5月以及2015年5月完成两轮融资,最近一轮融资7500万美元,由著名美国创投机构AccelPartner领投。
与其他创业者不同,从最初创立大疆,汪滔基本没有为钱的事情发过愁。对于投资人,汪滔只有一个要求,理解大疆以及他的产品。
汪滔首位支持者是其在香港科技大学的老师李泽湘,他是大疆创新的早期顾问及投资者,现在是公司董事会主席,在去年仍持有10%的股份。
在公司起步阶段,汪滔依靠在校期间研发的直升机自主悬停系统模型挣取了第一桶金。因为技术的稀缺,当时出售一个模型能够得到几万元钱。而大疆一款单品能够卖到20多万。当时产品还没达到实用阶段,主要作用是让大型国企领导进行功能性的展示。
在这种畸形商业模式中,汪滔看不到发展前景。
从新西兰代理商的口中了解到一些个人爱好者将系统搭载到多旋翼飞行器上,汪滔看到了新的市场潜力,决定更改研发方向,将自主悬停系统搭载到多旋翼飞行器上并增强其实用性。
或许是汪滔本人并不善于资本市场运作,又或许他希望将大疆交到自己信赖的人手中,从成立至今,大疆接受的机构投资者并不多。
汪滔并不想让投资人控制大疆市场化的步伐,在红杉领投大疆A轮之后,“大疆将启动海外上市计划”的消息甚嚣尘上,而大疆作出的回应是至少5年内都专注于产品,并没有上市打算。
对于炒作概念获取资本注意的做法,汪滔十分看不上。“这些做法,无非是想在盲目涌入的资本那里捞取一些好处。大疆不是一家B2VC、B2股民的公司。”汪滔说。
去年5月,大疆宣布完成7500万美元的B轮融资,领投方为美国著名风险投资机构AccelPartner。
随后,大疆宣布与Accel共同推出全球首只无人机基金SkyFund,向包括机器人硬件与软件、计算机视觉与导航、多媒体工具与社区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初创公司,提供包含资金、技术和其他资源等全方位支持,特别支持使用DJISDK(DJI软件开发套件)研发测绘、影像、农业、巡检等应用的企业家们。
在《硬球:政治是这样玩的》一书中,作者克里斯·马修斯用“硬球”形容政界人物为了权力和成就而展开的讲求实际、大胆出击的手段。
这个词同样适用在汪滔身上,在与同行竞争中,其并不是一个容易打交道的对手。
与苹果一样,大疆的成名很大程度在于汪滔准确把握了个人消费市场的需求,这也是大疆能够占据市场的关键。让大疆与之后进入无人机市场的极飞、零度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并且快速地甩开竞争对手,在个人消费领域迅速占据主导份额。
乔布斯曾经说过:“市场不需要调研,因为客户不知道他们要什么,直到你给他们想要的。”
2013年1月,大疆“精灵”无人机正式进入大众消费市场。
“大疆的成功在于其开创了非专业无人驾驶飞行器市场,所有人都在追赶大疆的脚步。在大疆之前,无人机都是应用在专业领域,产品专业化程度高、对操作要求门槛高、产品价格昂贵,导致无人机无法普及。大疆把无人机扩展到了普通消费者的层面,迅速地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市场。”弗若斯特沙利文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总裁王听博士说。
在“精灵”之前,大疆主要产品针对专业航拍市场,产品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价格也相对较贵。
汪滔很快意识到在专业领域的较量其未必能拥有优势,推出“精灵”的初衷是为了防止竞争对手发起价格战争。“我们当时想做一款有成本效益的,不需要玩家自己组装就能随时起飞的产品。当时主要考量就是这款产品能够先于我们的对手进入低端机市场,并没有想要赚钱。”汪滔在早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
这一举措拓展了消费无人机的市场空间,很快入门级的“精灵”在销量上超过了大疆其他专业级设备成为明星产品。
产品的品位需要反复打磨,而打磨的过程必然是非常痛苦的。在内部的微信工作群里,汪滔曾经分享过乔布斯的《遗失访谈录》里的一句话:“真正的魔法,是用五千个点子磨出一个产品,好想法要变成好产品,需要大量的加工。”
“精灵”的出现也促使航拍市场人员分配重新整合。
以往航拍门槛较高需要专业人员完成。“以前航拍最少也要有三个人分工:飞行、云台手、地勤保障,大疆推出‘精灵’后,很多人买个GoPro就能够做航拍,市场准入门槛降低。”天翔航空科技创始人朱秋阳告诉记者。专业航拍团队受到冲击迫使许多航拍人寻求技术上的转型。
除了飞行器外,相机是整个部件中重要的一环。在这一环节,大疆的竞争对手是以运动相机著称的GoPro。最开始,汪滔希望与GoPro合作开发一款产品放到GoPro上去销售,而两家品牌却无法在最终合作上达成共识。
“他们(GoPro)将我们当作设备供应商,但大疆并不是普通OEM厂商。”汪滔在接受福布斯采访时表示,利润分成无法达成一致,更重要的是在合作过程中得不到平等对待。也因此,在“精灵2”之后,大疆就放弃了使用GoPro相机。
随后,汪滔在芯片供应商中争取到与GoPro所使用的同等质量的芯片,从“精灵3”开始,大疆在系列上使用自主搭载的摄影设备。很快,“精灵2”被大疆所淘汰,在天猫旗舰店上,目前“精灵”系列只有第三代与第四代产品在售。 一个像乔布斯的工作狂
他每周工作80多个小时,办公桌旁边放着一张单人床。
汪滔的办公室门上写着两行汉字——“只带脑子”和“不带情绪”。
他恪守原则、言辞激烈又相当理性。如今作为坐拥4000名员工的大疆掌门人,他丝毫不敢懈怠,工作态度就像他2006年在香港科技大学宿舍中创建大疆时一样,一丝不苟。
而在公司的内部管理上,汪滔也始终保持着强硬的风格。
“老板做事以精品为向导,对于设计不好的东西,会很直接地骂‘这是什么垃圾’。”一位已经离开大疆的技术人员说,“这种严厉也让员工能够快速成长。”
大疆内部坚持一种快速淘汰的工作模式,公司提倡员工加班,对于业绩较差的员工直接辞退。这样的工作模式和崇尚狼性精神的工作氛围,似乎十分不人性化,但其也在另一方面养成了员工激烈竞争的意识。“在大疆,玻璃心真的很难生存。”另一位离职员工透露。
三年前,大疆开始运作机器人大赛,尽管这项比赛与主营业务毫无关系,大疆还是投资大量资金承办。最初有两套方案:一是继续以小规模夏令营的方式举办;二是重金承办,将其推向全国。最后的决定完全是由汪滔拍板决定的。
作为创始人的汪滔,激烈言辞与独断的个性,让大疆在初创阶段就遭遇了团队流失,首批员工几乎在公司创立两年后都纷纷离开。
“也许他们对未来的发展感到有疑问。我曾经是个完美主义者,并且与人交流的时候不懂得表达而容易伤害到他们的感情。”在接受福布斯采访时,汪滔曾坦言,公司成立后,给3到4名团队成员分配股权时曾遇到不少困难,其所坚持的股权分配应与员工贡献对等的方式使团队成员感到不满。“获得少部分股份的员工无法接受而离开,一部分成员希望将自己的部分股权转让给他人,被我拒绝,当时说出的气话伤害了他们的感情。”
从产品设计到内部管理,都依靠汪滔拍板决定,其独断的个性让大疆能够快速决策;这种独断的管理方式也为大疆留下了一批真正做事的人,促使创业中的公司快速发展。
全世界都在追赶这家中国公司
他的成功是科技发展史上的罕见案例。
一家公司的目标受众从业余爱好者变成主流用户,而且它在这一过程中还能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这种成功的案例在科技行业发展史上实属罕见。
2014年,大疆售出了大约40万架无人机。在2009年和2014年间,大疆的销售额以每年两到三倍的速度增长,已跻身全球增速最快的公司行列。投资者相信大疆在未来几年仍然可以保持这种统治地位。
2015年,大疆创新净利润由2012年的800万美元增长至2.5亿美元。如今,大疆在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份额达到70%。
当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承诺将用无人机送货上门时,质疑者都抱着一种嘲讽的态度,但无人机正成为科技行业的“下一件大事件”,现在所有竞争对手都在追赶大疆的脚步。
头5年,养在深闺,默默无闻;后5年,抱得大名。如今已经有10年历史的大疆,估值超过100亿美元。
大疆或许会成为第一家引领全行业发展潮流的中国企业。正是由于这种主导地位,有媒体也将大疆与苹果公司相提并论——但对于这种赞誉,汪滔似乎并不太在意。
“我很欣赏乔布斯的一些想法,但世上没有一个人是让我真正佩服的。”
《华尔街日报》称大疆是“首个在全球主要的科技消费产品领域成为先锋者的中国企业”。
大疆创新的官网上,写着这样让人感动落泪的话:
我常常在想,皇帝穿着所谓最美的新衣游街,却只有孩子敢指出真相。而现在的社会有那么多的问题,却连敢大声指责的孩子都没有了。
事实上,没有不需要埋头苦干就能获得的成功,没有只靠PPT就能得到的财富,没有从天而降的高科技。追求卓越,需要无数苦思冥想的深夜,需要连续工作72小时的执着,更需要敢于大声说出真相的勇气。
我们的经历证明,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不去曲意逢迎、不去投机取巧,只要踏实做事,就一定能取得成功。我们相信,那些回归常识、尊重奋斗的人,终将洞见时代机遇,并最终改变世界。
中国每天有1万多家公司注册,平均1分钟能搞出7家公司。然而,大疆创新这样的创业团队我们永远不嫌多,汪滔这样的创业狂人我们永远欢迎,因为这才是中国企业的未来和希望。(编辑/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