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全国各大高校都相当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自编问卷,对大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专业了解度、课堂行为、教学满意度以及主要困惑等反映学生学习状态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引导大学生进入良好学习状态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状态;调查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8-0262-02
常言道:“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求上进方能成才,大学正是成才的关键点,所以学习关系到大学生日后发展,可见,学习仍是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个任务。只有大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状态,其个人才能有所成就,校园学习氛围才能变得浓厚,和谐校园环境才能顺利构建。
一、调查样本构成
本次调查以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2014级全日制本科生为对象,共发放问卷212份,收回212份,共获取有效问卷212份,有效率为100%。其中男生卷78份,占36.79%,女生卷134份,占63.21%。
学习状态是指学生的总体学习状况,既包括与学习相关的态度,动机等心理状态,又包括与学习相关的参与,投入等行为状态。大学生的学习状态主要包括学习兴趣、态度、努力程度、合作状态、学习效率、专业满意度、环境适应性等方面。[1]结合现阶段大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多次修订。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当前大学生学习兴趣及动机、专业了解程度、课堂学习效率、课程设置、学习环境、学校及学院管理等相关问题。
二、调查结果分析
在对上学年的大学生活满意度的调查中,仅有37.74%的学生表示“满意”,而62.26%表示“说不上来”或者“不满意”。关于原因,29.24%的学生是“忙于社团,没有专心学习”,23.62%的学生是“除上课外,无所事事”,15.10%的学生是“经常上网打游戏或煲剧”,7.64%的学生是“经常与同学外出游乐,没有学到东西”。可见,大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容乐观,学生学习热情偏低,据调查分析影响因素如下:
1.学习态度
(1)学习目标不明确,不重视大学学习
一学年以来,有24.12%对自己大学的目标很明确,68.42&“正在想,”7.46%“不想制定”,可见大部分学生对大学生活感到迷茫,学习的计划性不强,目标不明确。而仅有10.80%的学生对所学的专业很了解,60.00%的学生认为大学学习成绩“不挂科就行”或者“无所谓”,这说明大学生对大学学习不够重视,学习理想不够远大。
(2)普遍遇到学习困难,学习热情偏低
关于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26.27%的学生觉得“平时找不到老师辅导,而同学又各顾各的”,29.41%觉得“身边的同学都不学习,没有学习氛围”,25.28%觉得“学科太难,学不会”19.04%认为是其它原因。可见,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各不相同,因人而异。而51.91%的学生选择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自己查一些资料或换一种方法思考”,57.87%的学生认为学风好或差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自身的问题”。由此可见,大学生普遍在学习中,但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学习热情偏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自身。
(3)更重视思考及动手能力,专业知识在其次
在对大学生活中,“专业知识”、“思考及动手能力”、“社交”、“游玩”的排序中,统计结果如下:
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对以上四方面的排序为:“思考及动手能力”、“专业知识”、“社交”、“游玩”,相比“专业知识”,学生更重视“思考及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养成。
2.教师的教学质量
教师的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效果有显著影响。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52.83%的学生表示“满意”,47.17%的学生表示“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有53.80%的学生觉得老师“没有备课,只顾一味地按教材讲,完成任务式的教学”,20.25%认为“备课了,但责任心不强,有些重点根本不讲”,25.95%认为“非常认真,但把握不住重点”。
社会上一直存在一种看法是教师应该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要任务,建议把教学质量加入教师评职称体系,10.29%学生认为“无关紧要”,65.69%认为“同意,可以提高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24.02%认为“不同意,大学主要靠个人的专业,老师应该多去钻研学术问题”。因此,高校可以考虑将教学质量加入教师评职称体系。
3.课程设置的合理度
课程是反映教育目的的具体内容和载体,也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中介,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以课程为中介展开的。所以,课程改革是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学校课程设置、课程结构体系如何,不仅关系到教育目的的有效落实问题,也关系到人才成长的质量问题。[3]有些同学感觉到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较吃力,希望一些科目的学时适当增加。在调查中35.19%学生认为“同意,这样可以大大减低学习负荷,提高学习效率”,45.83%认为“与个人能力、老师讲课水平有关,无所谓”,18.98%认为“不同意,通过课前预习、与同学讨论等就可以解决”。可见,高校课程安排基本符合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进度,可进行微调使之更加合理,满足学生的课程需求。
4.学校管理及学习环境
有效的学校管理及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大学生的发展极为重要。在大学阶段,早晚自习是大学生整个学习生活中最主要的学习活动,早晚自习时间,不仅是大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而且也是大学生形成良好学习方法的一个过程,对其自身今后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4]问卷假设学校出台规定晚自习时间的具体要求,29.81%的学生觉得“会有利于学习”,51.44%表示“我有逆反心理,让我更不想去学习”,18.75%“无所谓”;而对于学校打算出台宿舍晚自修检查,17.65%的学生“比较支持,毕竟是为了让大家努力学习”,74.66%“不支持,限制学生自由,是管理层不积极思考有效对策而因懒惰粗放的管理模式制定出的规定”,7.69%觉得“无所谓,反正可以出去玩”。可见,学校应该创新并运用合理有效的管理模式,使学生乐于接受,真正服务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三、教育引导对策
(一)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
大学生的学习观就是大学生在总结以往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目的等方面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它不是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学生学习经验的增加,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变化的,它主要反映的是大学生对与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和怎样学习这些问题的看法。[4]在大学期间帮助学生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有着深远的意义。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增加相应专业实践课程,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组织开展学术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将学习课程与专业兴趣相结合,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学生自身应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不断提高自身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大学期间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力争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此外,各种学术型、实践型等素质拓展活动也是促进正确学习观的形成,激发大学生学习热情的良好平台。
(二)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合理调整课程设置及安排
首先,学校相关部门应对多媒体等课堂配套设备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充分利用好各种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学习吸收率。其次,教师上课不能满足于已有的课件和一成不变的课堂,应深入分析课堂上的优缺点,了解学生的所欲所求,从而探求适合师生共同进步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成为落实每个教学单元,每个小节的具体学习内容,同时,教师可以开发小课件、小应用,给课堂增添趣味性、创新性,在回归课本的前提下有自己适当的添砖加瓦,发挥自已的主观能动性,涌出创新思维的泉流,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成为思流交汇的圣地,成为学生腾飞的平台。此外,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兴趣以及课程重视程度也有关系。大学课程类型大致有专业课、公共基础课、公选课,而学生对这些课程有不同的重视程度,此现象会致使部分授课老师的教学热情受到打击,影响备课及现场讲课,降低教学质量。因此高校在大一新生入学教育中,要让新生们意识到在对专业课程有所侧重的同时,亦要平衡其他类型课程的重视。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规范校园活动的管理
第一,学校可以指定符合实际的学风建设管理制度,提倡形式不一的早读晚修,尝试组建学习小组,通过相互督促,相互提醒,发挥团队的力量,使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也可以建立奖励机制,每学期进行个人和集体的表彰,从而促进学风建设。
第二,改善学生自习室的条件对学生参与自习的积极性有实质性的提高。特别是自习室内的室内环境,例如:免费配装冷热水箱、配装空调、完善课室的隔音效果、在室外种植养眼的绿色植物等、自习教室提供免费的无线网络接口等。
第三,学校应加强校园活动规划及管理,办真正服务于学生,真正有益于学生的高质量活动。在举办活动的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和知识探究能力,不断创新和发展活动形式和内容,以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并受益于其中。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汪晓春,王振伟.对目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意见[J].教学创新,2008(3).
[2]刘清宇.大学实施早读晚修管理制度的研究[J].成功(教育),2010(05).
[3]张忠华.关于大学课程设置的三个问题[J].大学教育科学,2011(06).
[4]朱平莉.当代中国大学生学习观研究[D].海南大学,2012.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状态;调查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8-0262-02
常言道:“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求上进方能成才,大学正是成才的关键点,所以学习关系到大学生日后发展,可见,学习仍是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个任务。只有大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状态,其个人才能有所成就,校园学习氛围才能变得浓厚,和谐校园环境才能顺利构建。
一、调查样本构成
本次调查以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2014级全日制本科生为对象,共发放问卷212份,收回212份,共获取有效问卷212份,有效率为100%。其中男生卷78份,占36.79%,女生卷134份,占63.21%。
学习状态是指学生的总体学习状况,既包括与学习相关的态度,动机等心理状态,又包括与学习相关的参与,投入等行为状态。大学生的学习状态主要包括学习兴趣、态度、努力程度、合作状态、学习效率、专业满意度、环境适应性等方面。[1]结合现阶段大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多次修订。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当前大学生学习兴趣及动机、专业了解程度、课堂学习效率、课程设置、学习环境、学校及学院管理等相关问题。
二、调查结果分析
在对上学年的大学生活满意度的调查中,仅有37.74%的学生表示“满意”,而62.26%表示“说不上来”或者“不满意”。关于原因,29.24%的学生是“忙于社团,没有专心学习”,23.62%的学生是“除上课外,无所事事”,15.10%的学生是“经常上网打游戏或煲剧”,7.64%的学生是“经常与同学外出游乐,没有学到东西”。可见,大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容乐观,学生学习热情偏低,据调查分析影响因素如下:
1.学习态度
(1)学习目标不明确,不重视大学学习
一学年以来,有24.12%对自己大学的目标很明确,68.42&“正在想,”7.46%“不想制定”,可见大部分学生对大学生活感到迷茫,学习的计划性不强,目标不明确。而仅有10.80%的学生对所学的专业很了解,60.00%的学生认为大学学习成绩“不挂科就行”或者“无所谓”,这说明大学生对大学学习不够重视,学习理想不够远大。
(2)普遍遇到学习困难,学习热情偏低
关于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26.27%的学生觉得“平时找不到老师辅导,而同学又各顾各的”,29.41%觉得“身边的同学都不学习,没有学习氛围”,25.28%觉得“学科太难,学不会”19.04%认为是其它原因。可见,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各不相同,因人而异。而51.91%的学生选择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自己查一些资料或换一种方法思考”,57.87%的学生认为学风好或差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自身的问题”。由此可见,大学生普遍在学习中,但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学习热情偏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自身。
(3)更重视思考及动手能力,专业知识在其次
在对大学生活中,“专业知识”、“思考及动手能力”、“社交”、“游玩”的排序中,统计结果如下:
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对以上四方面的排序为:“思考及动手能力”、“专业知识”、“社交”、“游玩”,相比“专业知识”,学生更重视“思考及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养成。
2.教师的教学质量
教师的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效果有显著影响。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52.83%的学生表示“满意”,47.17%的学生表示“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有53.80%的学生觉得老师“没有备课,只顾一味地按教材讲,完成任务式的教学”,20.25%认为“备课了,但责任心不强,有些重点根本不讲”,25.95%认为“非常认真,但把握不住重点”。
社会上一直存在一种看法是教师应该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要任务,建议把教学质量加入教师评职称体系,10.29%学生认为“无关紧要”,65.69%认为“同意,可以提高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24.02%认为“不同意,大学主要靠个人的专业,老师应该多去钻研学术问题”。因此,高校可以考虑将教学质量加入教师评职称体系。
3.课程设置的合理度
课程是反映教育目的的具体内容和载体,也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中介,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以课程为中介展开的。所以,课程改革是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学校课程设置、课程结构体系如何,不仅关系到教育目的的有效落实问题,也关系到人才成长的质量问题。[3]有些同学感觉到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较吃力,希望一些科目的学时适当增加。在调查中35.19%学生认为“同意,这样可以大大减低学习负荷,提高学习效率”,45.83%认为“与个人能力、老师讲课水平有关,无所谓”,18.98%认为“不同意,通过课前预习、与同学讨论等就可以解决”。可见,高校课程安排基本符合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进度,可进行微调使之更加合理,满足学生的课程需求。
4.学校管理及学习环境
有效的学校管理及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大学生的发展极为重要。在大学阶段,早晚自习是大学生整个学习生活中最主要的学习活动,早晚自习时间,不仅是大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而且也是大学生形成良好学习方法的一个过程,对其自身今后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4]问卷假设学校出台规定晚自习时间的具体要求,29.81%的学生觉得“会有利于学习”,51.44%表示“我有逆反心理,让我更不想去学习”,18.75%“无所谓”;而对于学校打算出台宿舍晚自修检查,17.65%的学生“比较支持,毕竟是为了让大家努力学习”,74.66%“不支持,限制学生自由,是管理层不积极思考有效对策而因懒惰粗放的管理模式制定出的规定”,7.69%觉得“无所谓,反正可以出去玩”。可见,学校应该创新并运用合理有效的管理模式,使学生乐于接受,真正服务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三、教育引导对策
(一)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
大学生的学习观就是大学生在总结以往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目的等方面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它不是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学生学习经验的增加,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变化的,它主要反映的是大学生对与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和怎样学习这些问题的看法。[4]在大学期间帮助学生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有着深远的意义。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增加相应专业实践课程,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组织开展学术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将学习课程与专业兴趣相结合,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学生自身应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不断提高自身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大学期间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力争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此外,各种学术型、实践型等素质拓展活动也是促进正确学习观的形成,激发大学生学习热情的良好平台。
(二)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合理调整课程设置及安排
首先,学校相关部门应对多媒体等课堂配套设备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充分利用好各种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学习吸收率。其次,教师上课不能满足于已有的课件和一成不变的课堂,应深入分析课堂上的优缺点,了解学生的所欲所求,从而探求适合师生共同进步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成为落实每个教学单元,每个小节的具体学习内容,同时,教师可以开发小课件、小应用,给课堂增添趣味性、创新性,在回归课本的前提下有自己适当的添砖加瓦,发挥自已的主观能动性,涌出创新思维的泉流,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成为思流交汇的圣地,成为学生腾飞的平台。此外,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兴趣以及课程重视程度也有关系。大学课程类型大致有专业课、公共基础课、公选课,而学生对这些课程有不同的重视程度,此现象会致使部分授课老师的教学热情受到打击,影响备课及现场讲课,降低教学质量。因此高校在大一新生入学教育中,要让新生们意识到在对专业课程有所侧重的同时,亦要平衡其他类型课程的重视。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规范校园活动的管理
第一,学校可以指定符合实际的学风建设管理制度,提倡形式不一的早读晚修,尝试组建学习小组,通过相互督促,相互提醒,发挥团队的力量,使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也可以建立奖励机制,每学期进行个人和集体的表彰,从而促进学风建设。
第二,改善学生自习室的条件对学生参与自习的积极性有实质性的提高。特别是自习室内的室内环境,例如:免费配装冷热水箱、配装空调、完善课室的隔音效果、在室外种植养眼的绿色植物等、自习教室提供免费的无线网络接口等。
第三,学校应加强校园活动规划及管理,办真正服务于学生,真正有益于学生的高质量活动。在举办活动的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和知识探究能力,不断创新和发展活动形式和内容,以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并受益于其中。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汪晓春,王振伟.对目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意见[J].教学创新,2008(3).
[2]刘清宇.大学实施早读晚修管理制度的研究[J].成功(教育),2010(05).
[3]张忠华.关于大学课程设置的三个问题[J].大学教育科学,2011(06).
[4]朱平莉.当代中国大学生学习观研究[D].海南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