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哥的罗曼史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qz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一天,王二哥和一哥们到镇上赶集巧遇一算命先生,王二哥随口问算命先生他什么时候结婚。算命先生从头到脚打量了王二哥一番,一本正经地说:“你要二十七岁才结婚。”王二哥大笑:“现在就有三个女的追我!我随便抓一个都可以结婚!”
   那年,王二哥二十岁。穿西装、打领带,一表人才,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
   说起王二哥和彭女子的相识,有点“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味道。
   那时,王二哥在彭女子邻居家帮忙盖房子。王二哥他们几乎每天都要看到彭女子进进出出。彭女子比王二哥小一岁,个子不高,但皮肤白净,勤快、能干。有人就开玩笑叫王二哥和彭女子耍朋友。王二哥和彭女子开始都没有在意,后来两人天天见面就有了那么一点意思。
   这是一个寂静的夜晚。人们都在沉睡,连同天上的月亮。突然,村东头传来彭女子父亲的一声大吼:“看我不打断你的腿!”接着,是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有本事你打死我啊!”彭女子哭喊着。彭女子家的狗也跟着“汪汪”,不一会儿,整个村子里的狗都加入进来,唯恐错过了一场好戏。村里人这才知道王二哥和彭女子好了。王二哥借住在彭女子家。这天半夜,彭女子偷偷跑进王二哥房间,钻进了王二哥的被窝。彭女子的父亲闹肚子起来上茅房,看到彭女子的房门敞开,连喊几声没人,随手拿起门边的扁担冲进王二哥房间。
   既然生米煮成熟饭,彭女子的父亲只得同意王二哥和彭女子交往。
   华华是王二哥一哥们的前女友。华华个子高挑,漂亮活泼。尽管知道王二哥有女朋友,华华还是不管不顾的,近乎刁蛮地对王二哥说:“我就是喜欢你!我就是要嫁给你!”
   如果说彭女子柔情似水,那么,华华就是热情如火。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类型的女子啊!这对王二哥无疑是一种诱惑。所以,在华华第三次邀请王二哥到她家做客时,王二哥半推半就地答应了。
   当王二哥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到了华华家,却发现只有华华一个人。华华有些尴尬地说:“我父母和哥哥临时有事出门了。”
   王二哥转身要走,华华拉着他的衣服死活不让:“就到我房间坐一会儿再走吧!”
   王二哥只得有些不自然地跟着华华到了她的房间。房间里没有板凳,华华让王二哥将就坐在她床上。
   “这不好吧?”王二哥讪讪地说。
   “叫你坐就坐!哪来这么多废话?”华华娇嗔地把王二哥按在床沿上。
   除了彭女子之外,王二哥是第一次单独到一个女孩子的房间。华华的房间虽然陈设简单,但摆放着一些女孩子的小玩意,如:小圆镜、发卡之类,弥漫着女孩子的气息。
   当华华笑吟吟地靠着王二哥坐下,王二哥更是闻到一股女孩子特有的馨香。王二哥瞬间有一种晕眩的感觉。
   “我看我还是先走了,改天你家人在我再来。”王二哥有些慌乱地站起来说。
   “不,我不要你走!”华华突然抱住王二哥,把一张鲜红欲滴的嘴往他脸上贴。
   王二哥吓坏了,连忙推开华华,仓皇地逃跑了。
   王二哥不是柳下惠,面对这样的投怀送抱当然热血沸腾。只是害怕负担责任,害怕自己负担不起责任。王二哥骨子里还是一個传统的男人。
   王二哥再也不敢和华华单独见面。
   几番眉目传情无果之后,华华也心灰意冷,疏远了王二哥。
   小红既有水的温柔,又有火的热情,应该是最适合王二哥的了。只是小红是独生女,家在半山腰,穷不说,家里还有一个疯癫的老妈妈。王二哥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他真的不敢想象将来的生活。
   几番纠结之后,王二哥和小红也成了无言的结局。
   这样一来,只剩下了一个彭女子。也许,彭女子才是最适合他的吧!王二哥不再三心二意,开始和彭女子认认真真地谈恋爱。
   彭女子上面有一个哥哥,但已经在城里工作安家。所以,按照农村的风俗,彭女子只能招上门女婿。彭女子的家在平原,交通方便,王二哥是很乐意当这个上门女婿的。
   三年之后,彭女子家开始建新房,原本是要做王二哥和彭女子的洞房的。可以说新房是王二哥一手一脚修建的。天天清汤寡水,见不到油荤,又加上王二哥舍得花力气,当时就累出了大病。后来病虽然好了,王二哥的身体却再也恢复不到以前的健壮了。
   想不到王二哥和彭女子在浙江义乌打工时发生的一件事,却最终导致两人分手。
   话说那时正是农忙季节,砖瓦厂不放假,王二哥和彭女子商量寄点钱给两边老人。彭女子还没有发工资,王二哥手里只有四百元钱。
   王二哥说:“一边老人两百。少点。表示一下意思。”
   王二哥觉得很公平,彭女子应该没有话说。
   彭女子却尖叫起来:“不行,我父母要三百,你妈要一百。”
   “为什么?”王二哥不悦地问。
   彭女子理直气壮地说:“我父母是两个人啊,你妈只有一个人!”
   “凭什么啊!还是我挣的钱!”想到老妈那么大的年纪一个人在老家辛苦劳作,以孝子著称的王二哥气不打一处来。
   彭女子恼羞成怒:“如果你不同意,我们就分手。”
   王二哥这时才发现彭女子的不可理喻和自私。
   王二哥感到一阵心寒。
   王二哥说:“分手就分手!谁怕谁啊?”
   分手之后,彭女子曾经捎信让王二哥到镇上见面,王二哥没有去。等到王二哥在老妈的劝说下鼓起勇气去找彭女子时,彭女子已经有了新的男朋友,马上就要结婚了。王二哥只得有些惆怅地离去。
   (二)
   这时,王二哥已经二十三岁。这样的年纪,很多哥们已经结婚有小孩了。
   王二哥却一点也不着急。虽然他文化不高,但仪表堂堂,说话风趣幽默,还是很讨女孩子们喜欢的,不是吗?    果不其然,在媒人的介绍下,王二哥很快认识了桂英姑娘。
   桂英姑娘长得高高大大、白白净净,不管是农活儿还是家务活儿都拿得起放得下,可以说是王二哥的梦中情人啊!
   王二哥对桂英姑娘一见钟情。
   桂英姑娘对王二哥似乎也是一百二十个满意。
   相亲后没有几天,两人就手牵手到镇上照了一张合影。男的潇洒,女的漂亮,真的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啊!邻居们交口称赞。王二哥就像喝了蜂蜜一样,常常一个人走在路上傻笑。
   不久,桂英姑娘的一个亲戚介绍她去成都打工。
   离别的前一夜,桂英姑娘羞答答地依偎在王二哥怀里,无比温柔地说:“你一定要等着我!年底我就回来和你结婚。”
   王二哥抚摸着桂英姑娘乌黑的长发,深情地说:“只要你的心不变,不要说年底,就是十年八年我也等。”
   桂英姑娘走后,王二哥隔三差五地就到桂英姑娘家帮忙干活。
   两个月之后,桂英姑娘却来信说分手。桂英姑娘说:“不分手也可以,除非你在城里买房子。”
   不要说王二哥,对大多数的农村家庭来说,要想在城里买一套房子无疑是天方夜谭啊!也许,这不过是桂英姑娘的托词吧!有传言说,桂英姑娘已经在城里有了新的男朋友。
   王二哥只得痛苦地接受分手。
   王二哥哭了。这是他第一次为一个女子流眼泪。
   王二哥第一次不自信。
   王二哥一个人在深夜反复聆听录音机里伤感的情歌;王二哥枕头底下塞满纸条,上面用铅笔乱七八糟地写满对桂英姑娘的思念和爱……
   一年之后,王二哥才在老妈苦口婆心地劝说下再次相亲。
   媒人一连给王二哥介绍了好几个女子都没有成功。最后提出分手的都是女方。女方提出分手的原因都不是因为王二哥本人,而是因为王二哥的户口在山区,交通不方便。这让王二哥备受打击。也正因为这样吧,王二哥后来才想方设法把户口迁到了他大姐家的平原地带。
   这时的王二哥已经二十六岁了。也许是失败得太多,他对相亲不再有兴趣,甚至对自己的婚姻都不抱什么希望了。王二哥依然英俊,只是脸上多了沧桑,也不再像以前讲究仪表了。
   这一年的冬天,在县城拉三轮车的王二哥有时无聊,也跟同伴一起进卡拉OK厅。当然,王二哥只是看热闹。
   几次之后,王二哥认识了“坐台小姐”小琴。小琴说,她是被迫无奈才进卡拉OK厅的。小琴说她二十三岁了,王二哥一点也看不出来。小琴长得秀秀气气,特别是那一声甜甜蜜蜜的“大哥”,叫得王二哥莫名心疼。
   小琴特别喜欢唱潘美辰的《我想有个家》:“我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小琴的歌声浸着泪,直抵王二哥的内心。应该说,是小琴的歌声触动了王二哥内心的孤寂和对家的渴望!王二哥有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王二哥不由自主地靠近小琴,想给小琴一丝温暖。不,也许是两颗孤寂伤痛的心彼此寻找温暖吧!
   当那个大雨瓢泼的夜晚,小琴哭着让王二哥带她走时,王二哥却突然犹豫了。小琴过惯了灯红酒绿的生活,真的能够跟他平淡地相守吗?他突然害怕自己不能給小琴想要的幸福的生活!
   王二哥踉踉跄跄地跑出卡拉OK厅,小琴幽怨的哭泣还萦绕他耳畔。王二哥不敢回头。王二哥就这样在雨中走啊走,脸上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
   王二哥再也没有去过卡拉OK厅。
   (三)
   转眼就到了第二年的三月,王二哥二十七岁了,还是单身。这在农村,已经有点丢人现眼了!在老妈的一再威逼利诱下,王二哥再次相亲。
   这次的相亲对象是菊子,二十六岁,刚从广东打工回来。
   王二哥是直接从打工的厂里去的,衣服也没有换,一套灰扑扑的西服,胡子拉碴的,看起来就像一个小老头。
   菊子也是一件肥大的黄色旧夹克衫,一头齐肩的乌黑的秀发随便用橡皮筋束在脑后,面容有些苍老憔悴。后来才知道菊子刚结束了一段情感。
   可以说,王二哥和菊子都没有看上对方。还是大人们说:先相处一段时间再说。
   相亲后几天,菊子便到成都府青路的一家中餐馆打工。王二哥常有电话打来,问菊子什么时候回去,对她似乎有点意思。其实,是王二哥想起了算命先生的话。如果再错过了菊子,也许自己就会孤老一生了!这是自己最后的机会啊,他一定要好好把握。菊子正构思有关她和前男友的小说,反应淡淡的。
  一个月后,因感觉视力不行,又加之干得不顺心,菊子回了家,并顺路先去了王二哥家。
  两天的时间,王二哥的开朗大方和乐于助人让菊子怦然心动。而菊子历经沧桑后的天真烂漫和灿烂的笑颜,也让王二哥如沐春风。
   也许是运气特别的不好吧,菊子再次到成都找工作都不如意。几天之后她便回了家。心灰意懒之下,她便思谋着嫁人也不错,至少有个人可以分担自己的烦恼与忧伤,不是吗?所以,回家后的第二天上午,菊子带妈妈到王二哥家和王二哥老妈正式见面,把这件事情确定下来。
   菊子兴高采烈地带妈妈上阳台看花。王二哥家阳台种了很多花,金灿灿的太阳花就像王二哥的笑,温暖菊子曾经伤痛的心。也许是兴奋过头,菊子左小腿不小心被玻璃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流了很多血。王二哥扶菊子到诊所包扎伤口,医生嘱咐要卧床休息几天。因此当天下午菊子就没有随妈妈一同回去。
   那时,王二哥已没有在厂里上班。他在地里干活儿隔一会儿又回来看菊子,说是放心不下她一个人呆在家里。
   晚上,王二哥从楼上抱下枕头,说是好照顾菊子。也许是有点兴奋,王二哥躺在菊子身边絮絮叨叨地讲他的罗曼史。想不到高大、英俊的王二哥,自信、乐观的王二哥,爱情的道路上也是这么坎坷!菊子忍不住也讲了她的伤心事。两个人的心似乎又贴近了一点。    几天后,菊子又一次上成都找工作。
   “菊子什么时候回来?是不是不回来了?就像那个桂英!”村里人一见面就问王二哥。老妈也在王二哥面前唉声叹气:“只怕又是空欢喜一场!”王二哥不说话,张罗着二姐夫为自己打结婚的家具,只是有些无精打采,显然是不自信。
   这天上午,王二哥正在楼上看二姐夫打的床垫,突然看到菊子微笑着站在门口,愣住了。但很快王二哥的眼里就流光溢彩,宛如灿烂的云霞,又似晶亮的星辰。菊子还来不及说什么,王二哥一下子就把她拉到怀里。“想死我了!”王二哥在菊子耳边喃喃道,近乎疯狂般地亲吻她!
   也就在这天中午,王二哥和菊子在刚做好的床垫上融为了一体。
   菊子从小娇生惯养,后来又一直在外打工,所以,对农村几乎一无所知,感觉就像城里人一样稀奇。
   菊子成天像小尾巴似的跟在王二哥身后。
   王二哥和菊子最常做的事情就是扯猪草。
   菊子在田埂边、山坡上有说有笑,高兴起来像孩子一样手舞足蹈。王二哥呢,一边背着背篼寻找猪草,一边给菊子讲乡村的趣闻逸事。当然,王二哥讲的最多的是“三个美貌村姑齐追他”的罗曼史!王二哥的这些故事都是菊子以前没有听过的,她常常笑得前仰后合。王二哥辛苦地扯猪草,她却在一边逍遥地玩,菊子感觉有些過意不去,问王二哥:“你累不累?要不要我帮忙?”王二哥风趣地说:“你以为哥哥是谁?再说了,有妹妹在身边,再苦也是甜啊!”
   走累了,王二哥和菊子就坐下来靠在一起欣赏田园风光。家乡虽然不富裕,但山青水秀,景色真是美啊!那时那刻,菊子想起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感觉就这样和王二哥过一辈子也不错啊!
   太阳落山了,该回家了。还是王二哥背着背篼走在前面,菊子空着手轻松地走在后面。快到家门口的时候,王二哥却让菊子背背篼。开始菊子不明白,后来才知道王二哥这样做是让他老妈知道是菊子扯的猪草,有讨好他老妈的意思!王二哥老妈因为菊子不会干农活一直有点不同意他们交往。真是用心良苦啊!虽然有些受之有愧,菊子还是乐得接受王二哥这个顺水人情。
   在一次紧张劳动后,王二哥老妈终于对菊子有了笑脸。
   那天菊子和王二哥老妈在山坡上掰苞谷,王二哥老妈原本打算掰好苞谷后放在地里等王二哥回来挑。那时王二哥在县城打零工。王二哥老妈看天气不好,又不知道王二哥几时回来,就决定菊子一个人先掰苞谷,她则一点点地把苞谷背回去。虽然菊子很少劳动,但毕竟年轻,怎么忍心让一个老人家背苞谷呢?菊子自告奋勇地背苞谷回去,让王二哥老妈掰苞谷。也许真的是年轻,又感觉新奇,菊子背一背苞谷回去,王二哥老妈还没有掰好一背,于是,菊子又帮王二哥老妈掰苞谷,掰好一背后她再背回去。菊子就这样几乎没有休息地一趟趟地背苞谷,虽然越来越感觉肩膀吃不消,但看看年迈的王二哥老妈,她还是咬牙坚持。到最后,剩下大半挑苞谷,从来没有挑过的菊子硬是把它挑回去了,只在半路上歇了一下。
   回到自己家,菊子才感到浑身酸痛,一点力气也没有。妈妈又好气又好笑:“在自己家从来没有干过重活,到别人家就这么勤快得不要命?”后来,王二哥也笑话菊子是讨好婆婆,怕不要她。
   王二哥和菊子过了一段快乐时光。
   以前的菊子从不知道自己怕打雷。也许是那年夏天的雷声特别多,而且,有一种惊心动魄之势,菊子常常吓得哭,情不自禁地钻进王二哥怀里。每次王二哥都把菊子紧紧地搂在怀里:“别怕,有我呢!”有时候,王二哥也免不了调侃菊子几句:“这么大的人了还怕打雷?羞、羞、羞!等以后我们有了孙子,我就告诉他,他奶奶如何怕打雷,每晚非要躺在他爷爷怀里才能够入睡!”这时,菊子便用拳头轻轻地捶打王二哥,笑道:“你这个坏人!”
   那时,王二哥和菊子的娱乐节目除了听歌就是看电视。
   别看王二哥平时一副大大咧咧、漫不经心的样子,听歌的时候却很专注,有时候歌词写得太伤感了他还忍不住掉眼泪。
   菊子感觉最宁静、最美好的时刻就是和王二哥坐在床上听歌。虽然他们之间没有一句话,也能够感觉到一种说不出的柔情。
   无论是中午还是晚上,只要有好看的电视节目,王二哥和菊子就会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把饭摆到楼上他老妈的房间。一个端锅,一个拿碗,分工合作,配合默契。王二哥的老妈呢,则站在楼梯口笑眯眯地望着他们。
   每个星期三的“心动在线”是王二哥和菊子的最爱。无论有多晚多累,他们都会坚持到最后一刻。他们的心情既激动又紧张,仿佛出场的是他们自己!菊子几乎每次都能够回答上几个问题。瞥见王二哥投过来的又是佩服又是羡慕的眼神,菊子心里真的好得意!偶尔,王二哥也能够回答上一个问题,让菊子有一种刮目相看的感觉!每当这个时候,菊子比自己回答上了问题还要开心。有时候,王二哥的老妈在一旁看他们又是尖叫又是大笑,不明白是什么原因,笑骂他们两个是“疯子”!
   王二哥知道菊子喜欢文学,只要电视里有配乐诗或散文朗诵,他就会大叫着菊子的名字,让她赶快去。而他呢,悄悄走开去忙别的事情。有时候心情特好,王二哥也会陪着菊子一起听。
  
其他文献
夜晚十点,春晖医院前面的马路上已经人迹罕至,只有偶尔飞驰而过的汽车,甩出零星的水滴与光线。  阴雨的冬日,对于小城来说,这个点已经是深夜了。而对于张楠来说,不过是每天正常的回家时间。她站在路边,看着空荡荡的马路,身体很快感到凉意,后悔没有在病房里叫好车。自从某网约车出事之后,一向胆小谨慎的张楠更趋向扬手招出租车。  本来,如果早半小时出来,张楠是可以坐公交车的,从医院到家有直达公交,但每次她离开时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我刚开始写作小小说时期,就发现了《短篇小说》这份刊物,因为她每期都会或多或少地发表一些“微型小说”,我便产生了要在《短篇小说》杂志上发表微型小说的奢望和欲望。从那时起,我就开始订阅《短篇小说》这份于我“相当遥远”的北方刊物。我表述的相当遥远,一是我的所在地湖北与吉林的地理位置的距离,二是我的习作的低劣与杂志的高雅的距离。   那时我还年轻,一本杂志到手,会如饥似渴地在一两天把杂
娣中午醒来时,觉得饿,昏昏沉沉,夜里没睡好,半夜无缘无故地醒了三小时。这些天睡眠一直很好,不知道今夜失眠个什么劲,既没做梦,又没憋尿。   娣躺在床上不想动,无聊,翻看手机朋友圈。微信朋友圈里五花八门:晒吃的,晒玩的,晒美颜照的,微商推销产品的……看似形形色色,其实千篇一律。   妖儿朋友圈就是她的日程表,她在哪里玩,哪里吃,有图为证,还有各种表情,各个场所的自拍照。娣和妖儿是同学,娣常常羡慕
夜深了,月亮挂在半边天上,地上一淌白。   马向前猛地下了门栓,拉开了半扇门。大门是百年前地主老房子的门,门板厚道结实,十几年前重起房子时马向前舍不得扔,还用做大门,刨掉面上的一层剥落了大半的朱漆,还是新崭崭的,透着木头的味道。马向前没再上漆,头几年每年都上几遍桐油,门亮光光的,一点不显旧。上下门轴磨得圓溜溜的,开门关门时总弄出好几声叫声,夜里格外惊人心。   半夜里马向前肚子闹腾起来,他一咕
1   老板派保纯来施工现场,保纯老大的不情愿。为什么呢?他是装修公司的会计,又不是销售经理或工长。老板说,你不是一般人,你是“钦差大臣”呀。这么一说,保纯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重了,好像是个很有身份的人了。身份就是实力,保纯的身份,就连销售经理张强这样的“公司明星”都不敢小觑。   张强从一辆货车驾驶室里跳下来,笑嘻嘻地走到保纯面前,主动递上一根烟。保纯不会抽烟,这个张强知道,递烟只是表示一下他
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方兴起了一种心理学思潮和研究方向即认知心理学。其作为人类心理现象中的认识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是广义的认知科学(包括计算机科学、通讯科学、语言学、逻辑学、人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心理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的交叉领域。格拉斯在《认知》一书中指出:“我们所有的心理能力(知觉、记忆、推理等)被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的综合功能就叫认知。”  认知神经心理学是认知心理学的
鞋摊牛总,小城名人。   牛总的成名,依靠了两个特殊场所——补鞋摊和自乐摊。小城百姓有不识县长的,却没有不识补鞋牛总的。牛总的成名,也依靠了其先天不足:身形矮小,立正站直八九十厘米,不及常人一半呢。   牛总的成名,更依靠了小城市民的呵护与扶持。   牛总个头矮小,开办的公司也袖珍。北关巷口,一间依照地形建造的出租屋,十平方米不到,里头窄,门口宽,窄的那头量身搭了一张小床,门口宽的地方设摊办
据说这座城市耗资巨大的垃圾分类运动最后还是不了了之。前不久,电视里曝光了相关情况,说居民认真分类后的垃圾,到了中转站,因为处理能力的问题,仍然被合而为一。好不容易用金钱和说教堆砌起来的城堡,瞬间土崩瓦解。  不过,艾小菊完全不知情。对她来说,这是一件不开心又无奈的事。自垃圾分类以来,山远书店后门的垃圾桶就换成了新的,且多了一倍,红黄绿各两组,分别放置有毒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可回收垃圾。这大大增加了
我正在睡觉,手机响了。原来是乡下堂弟打来的。我带着睡意“喂”了一声。堂弟问我回不回去,何老六乔迁之喜。  “何老六,是公鸡岩边那个何老六家?”  “是了嘛,他前年在新安县旁边的一个山头上买了座破旧的民房,大家还笑他买个房子在乡下,自己又没有搬去住,还花了十多万,这何老六也不生气,只是嘿嘿地笑,说亏不了。哪个晓得,新安县一通高速路,到省城一个小时都不到,他买房子那里被开发商看中了,还了他两套房子不说
作者简介:   唐黎标,自由撰稿人。作品散见于《知音》《故事会》《短篇小说》《骏马》《文学港》《中华魂》《文史月刊》等杂志。  一   两个女子走进茶楼时,雨还淅淅沥沥地下,整座城都湿了。她们收起伞,相对而坐。一个女子点了杯龙井,另一女子点的是滇红,茶香袅袅之时,西湖与滇池仿佛只隔着一张茶桌。   “这么说,你很早就认识他?”点龙井的女子先说话。   点滇红女子说:“那年我十三岁,上学时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