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哒哒”,敲打音乐的灵魂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oqwr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节奏的概念非常广泛。从广义上讲,节奏是指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规律的声律运动;音乐学中的节奏是指音乐旋律进行中,音符或音节的长短和强弱等,包括速度、节拍和旋律节奏三个基本要素。世界著名的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而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存在,而旋律却不可脱离节奏而存在。”这也说明了节奏的重要性,节奏是音乐的本源和灵魂,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
   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视唱课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循序渐进,带领学生开展节奏训练。
  一、导入音乐节奏的概念
   关于节奏概念的导入,可以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各种节奏,来帮助学生认识、了解节奏。例如:寺庙里祈福的钟声,悠远绵长,可以看作是二分音符或是全音符的节奏型(——|);田野里青蛙“呱呱”的叫声,可以看作是四分音符的节奏型( |);钟表里秒针的“滴答滴答”声,是八分音符的节奏型( |);战争片里面机枪扫射“哒哒哒哒”的声音,可以看作是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 |);马蹄声“嘚嘚咯,嘚嘚咯”类似于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 );炎炎夏日知了在树上不停地“知了知了”的叫喊着,这叫声类似于附点节奏(. . ),母鸡下蛋后得意的“咯咯咯哒”的鸣声,则包含了三连音的节奏型。
   相比那些枯燥难懂的定义,这些生活中的节奏,形象而又生动,通过它们来导入节奏的概念,不仅减轻了学生学习节奏畏难的心理,还激发了学生对学习音乐节奏的兴趣,同时对引导学生的想象力,为后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感受力、表达力、审美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掌握常用音乐节奏型
   借助各种有趣的生活节奏,帮助学生产生形象的记忆后,带领学生多次听辨这些节奏,并且将这些节奏模唱出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做示范,让学生通过多次对节奏的不断模仿,加深对节奏的认知。学习的过程中,会发现学生对节奏掌握的程度良莠不齐,训练时需要求学生口念节奏手划拍,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
   然后要求学生跟教师一起,尝试用音乐记谱的方式将这些有趣的节奏型记录下来。可以制作一些小卡片,将这些不同的节奏型分别写在不同的卡片上,将平八节奏、十六分节奏、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大小附点节奏、大小切分节奏、三连音等节奏型做一个系统的整理归纳。这些大家共同记录下来的节奏型也是今后在音乐学习中经常遇到的常用节奏型。
  三、建立良好的音乐节奏感
   节奏是严格精准的,但不是说节奏是机械的,节奏是为音乐内容、音乐形象、音乐情感服务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节奏应该是有生命力的,是活的,如同人的心跳,有时松,有时紧。大部分学生把节奏简单地归类于机械的,这是由于节奏感较弱而产生的问题。
   节奏感是指客观事物(包括人的生命和社会生活)和艺术形象中合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式引起的审美感受。早在古希腊,柏拉图就认为能感受节奏是人类所独有的能力,人能够通过优美的节奏感到和谐美;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来就有喜爱节奏与和谐的天性,和谐与节奏是艺术所需要的。音乐是一种有一定节奏组织的、通过时间而展开的艺术,音乐的节奏感不仅有生理的基础,还有心理的感情作用在内,感情丰富的音乐之所以能感动人,其原因也在于此。一切音乐活动离不开节奏,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唱歌、跳舞、乐器都离不开节奏感。课堂中我们可以变换各种方法来开展节奏练习,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节奏感。
  (一)聆听音乐,感知节奏
   节奏的律动感要通过自己的内心去体会、去感受,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聆听音乐,用耳朵去感受节奏,培养学生的节奏意识,增强其音乐感的敏锐度。在视唱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多听一些节奏感较强的乐曲,从听觉上慢慢培养学生分辨音符时值长短、速度快慢、节拍强弱的能力,比如聆听《渔光曲》,该曲采用4/4拍,每拍两音,先长后短的节奏型和徐缓的速度贯穿全曲,很好地表达了渔民忧伤、痛苦、悲愤的心情;里姆斯基-柯薩科夫所作歌剧《萨旦王的故事》第二幕第一场中,由管弦乐演奏的插曲《野蜂飞舞》,这支曲子是a小调,活泼的快板,乐曲从快速下行的半音阶开始,然后是上下翻滚的三十二分音符不断流出,生动地描绘了野蜂振翅疾飞,袭击两个坏人的情景;《乒乓变奏曲》这首乐曲为2/4拍子,全曲活泼欢快,音乐主题先后出现六次,后面五次主题的出现都是伴随着节奏型、音区高低的变换而出现,音乐主题简洁也便于学生分辨出每一次主题的变奏,每一次的变奏也可通过身体的律动来加强对音乐的感受。节奏的律动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多听、多体会,才会有正确的自我律动。
   (二)学习理论,认识节奏
   教师最终的目的是为学生授业解惑,随着学生节奏学习的深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教师应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节奏和数拍子的能力。在分析节奏之前,一定要慢而仔细地为学生讲授音的形状、长度、时值、各种组合规律等与节奏相关的乐理知识,让学生了解、掌握节奏的相关知识和概念。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数拍子可以感受到节拍、时值的饱满度等,也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节奏。
   (三)巧用外力,稳定节奏
   节拍器的有效使用十分重要,节拍器能够提供速稳定的速度,让学生跟着节拍器,用走路、拍手、跺脚等不同的体态律动来感知二拍子、三拍子等节拍规律,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让学生的内心建立稳定的恒拍感。学习的基石稳固,才能保障后续学习的顺利进行。
   当然,节拍器的使用也是有限制的,如果节奏训练从头到尾都使用节拍器,在音乐作品的演唱或是演奏中,会造成音乐进行的机械与呆板。在学生相对熟悉节奏节拍的情况下,播放音乐作品,让学生根据指挥图谱进行拍打练习,这种训练除了能够稳固节奏的稳定性和精准性,还能够增强音乐节奏的流动性和律动感,帮助学生把握节奏的生动性。    (四)朗诵童谣,体会节奏
   音乐与语言有密切的关系,语言本身就含有生动、丰富而又美妙的节奏。童谣不仅有优美的词句、真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而且有和谐的韵律和鲜明的节奏,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通过朗读童谣来进行节奏训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还可以让学生更形象、更直观地感受到节奏。
   (五)体态律动,融入节奏
   所谓体态律动的教学,原来是指由音乐伴奏,以身体动作做出反应,从而训练音乐节奏感的教学方法。声势是运用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响声的一种手段,是体态律动教学当中一种重要的训练手段,它是人类宣泄、表现、交流情感的最原始、最直接的方式。学生坐、走、跑、跳,拍手跺脚、拍腿、捻指,无需高超的技艺,无需任何乐器、教具,只需运用自己的身体做出各式动作,让自己的身体融入音乐,融入节奏,感受音乐作品中不同节奏的长短,以此达到训练节奏的目的,培养节奏感。
   (六)花样游戏,接纳节奏
   如果不采取任何方法,只是让学生机械地识记节奏,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适当地穿插游戏,不仅可以缓解相对枯燥的训练,也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游戏一【击鼓传花】
   一人拿花(或一小物件),另一人背着大家或蒙眼击鼓(桌子、黑板或其他能发出声音的物体),鼓响时众人开始依次传花,至鼓停止为止。此时花在谁手中,谁就需要起立认读教师事先准备好的节奏卡片。如果读得正确,可以上台来击鼓继续游戏。
   游戏二【拼接火车】
   提前准备好六张由不同节奏型组合起来的节奏卡片,每张卡片长度均为一小节,让学生分组进行认读比赛。比赛开始,由每组的第一个学生开始认读随机抽取的一张卡片,读对了一条就意味着拼接完成好了火车的一节车厢,接下来往后挨个进行卡片抽读,有一个学生读错,即视为火车拼接失败,全组六位学生全都认读正确,视为火车拼接成功。
   (七)创编节奏,表现节奏
   等到全體学生对节奏有了一定认识,对节奏型的掌握较熟练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来进行节奏的创编了。给出不同的场景,如:草地上,公园里,森林中……让学生来交流讨论会出现哪些声音,能带着肢体动作模仿一下这些音响效果吗?能写出这些音响效果的节奏吗?然后带领学生逐条来体验、感受,还可以分组来认读,每组表演一个声部,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多声部的效果,学生乐此不疲。
   熟悉了节奏,还可以利用各种打击乐器(手鼓、沙锤、响筒、响板、手铃鼓、蛙鸣器等,或者是自制的打击乐器),给一首歌曲创编节奏,并将创编出来的节奏敲打出来。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的讲授,结合各种各样的体验活动,来训练学生在不同类型音乐中节奏感的控制力,提高学生在音乐中对节奏生动性的表达,这是音乐实践的最终目的,也是我们视唱练耳课堂进行节奏训练的最终目的。
   责任编辑 陈春阳
其他文献
一、引言   《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指出要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互联网 教育”,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大数据环境支撑的背景下,为了促进山区中职学校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我校也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引入“平台 教育”模式,对比各类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支持系统,选择适合本校的平台,并有效利用平台的优质资源服务于本地教学
本文从目前的中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论述了以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开发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从课程目标的编制、课程内容的整合、学习情境的创设以及教学方法的选用等方面阐述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开发的方法和措施。  基于工作过程也称工作过程导向,是指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采取相关的生产或服务活动的顺序。这种活动的顺序是一个完整且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工作程序,而基于这种工作程序开展的教学
深化“放管服”改革  近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紧紧把握职称是人才评价“指挥棒”这一战略定位,提出进一步深化广东省职称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的职称制度,加强广东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下放职称评审权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意见》提出,向广州、深圳依法下放正高级职称评审权,向符合條件的地级市、县(市
学校文化是对人的成长产生最直接、最鲜明的影响的文化形态,它由全体师生在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是为全体师生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及相关的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物质设施等的整合和结晶。学校文化来源于“人”,也服务于“人”。本文结合职业院校育人的目标和特点,主要探究涉农类职业院校,坚持立德树人,立足农业办学,依托特色文化,特色专业,创新育人模式。通过研究提炼广东“茶德”,构
一、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意义与现状  建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高等职业院校担负着为地方经济社
随着4G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用智能手机上网已经越来越便利了,通讯并不是手机唯一的功能,更是作为娱乐、学习产品渗透到各群体中,智能手机作为功能丰富的移动设备,在中职学生群体中日益受欢迎。目前园林行业发展十分迅速,需要大量的园林新型人才,但因为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对繁杂的专业课只知其表,不知其理,没有形成与时俱进的职业素养。如何引导学生巧用手机设备,使之成为学习园林的帮手,而不是沦为手机奴隶,值得教育者深
一、国内网络地图产品概况   当下国内民用地图行业百花齐放,主流产品有百度地图、高德地图、谷歌地图、e都市、我秀中国等。其中有不少提供了三维地图与街景功能,如百度、高德在三维模式下能看到较为简洁的建筑白模型与空间环境关系,也有沿城市主要道路拍摄的街景全景。谷歌地图中能看到带有卫星图纹理的地表三维模型,城市中重要的建筑也配有实景三维模型。e都市中,城市的主要区域建有虚拟三维模型,使用者能在固定的角
医患关系一直以来是备受全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如今,随着医疗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发展,患者对疾病治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致使医患关系越发紧张,医疗纠纷频繁发生。因此,加强医患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医学生成长的摇篮——医学类高职院校应重视及加强对医学生的教育,强调意识,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医患沟通能力。   目前,大部分医学类高职院校已意识到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普遍增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因其简短有效、形式多样、能自主学习等许多优点,在课堂教学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中职学校计算机课堂教学而言,虽然有很多的教学法可以运用,但微课的出现,无疑是为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能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Photoshop创意设计》这门课程作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必修
一、前言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重点强调在职业教育领域把在校取得的学历证书与本岗位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1 X”证书制度。2019年4月16日,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 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部署启动“学历证书 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2019年9月,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成为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