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已成为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刺激学生的感官,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情境创设 知识生成 拓展思维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需要传递越来越多的信息。因此,在继承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引进现代教育媒体,使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媒体紧密联系,体现课堂教学的完美效果。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立足于课堂,我总结了一些在教学实践中如何灵活使用多媒体课件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心得和体会:
一、创设课堂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心理学上认为,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研究事物的最好动力。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学生获取知识、开拓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动力都来源于兴趣。在多媒体教学的大环境下,教学所能呈现的信息是丰富的,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会表现出他们这一年龄段所特有的强烈的好奇心理,而正是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就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多媒体课件恰恰符合了这一特征,是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组成,不仅可以传达传统意义的上问题,还可以创设大量的信息,创设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展示了非传统意义上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小学生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愿望。
在教学新知识时,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多媒体课件,辅以得当的体态和语言,为学生创设一个喜闻乐见的教学情景,这样学生就能形成一种较轻松的心理状态,激发的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通过多媒体创设了一个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情景,体育运动分为跳绳、篮球、踢毽、足球四类,体育老师要求体育委员统计班级参加各类体育运动的人数。对于这一类最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顿时高涨,充分体现到练习学生自身学习生活实际来收集数据的真实感,从而轻松愉快的投入到学习中。
意大利教育家台梭利也说过:“给孩子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孩子聚精会神地去学习”。学习过程中,学生注意力是打开学生心灵的一扇门户。这一门户开得越大,学生接受的信息知识就越多,学习效果就会越好。学生若经常受外界刺激所干扰,不能将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就不能进行深入的思考,会大大影响学习品质和效果。多媒体创设情境就是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因素于一体,依据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和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动画片等融合在一起,导入和讲授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喜欢情境中进行学习。在这样的一种情境中,学生更容易集中注意,进行有深度的思考与学习。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例如:教学《小数的认识》时,学生对小数这个概念比较陌生,但都买过东西,对商品的价格很熟悉,运用多媒体呈现“逛超市购物”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模拟购物的情境中认识小数,这样学生很快就接受了小数这个新概念。由此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学好数学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二、展现知识生成,降低学习难度
在传统的教学中,像运算规律、公式等一些枯燥无味的概念性知识,学生往往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而不能真正理解它是如何生成的,只有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演示我们才能发现它们的形成过程。学生在探究中发现规律,才能将一些概念性的东西慢慢形象化、具体化,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利用多媒体的优越功能,不仅可以把课本里的画面由静态变为动态,而且能把一些比较抽象的难理解的问题通过课件来演示过程,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学习四年级上册《角的认识》一课,我先让学生举实例“什么是角”,然后利用多媒体演示实物,并抽象各种形状的角;再让学生观察比较,总结“什么是角”。在极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充分感知生活中角的存在,认识角的本质特征,实现了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过渡。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一大特点就是可以把抽象的、难懂的知识点通过各种形象手段,让学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有利于重点的突出、难点的化解。在教学过程中,对重点部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通过“变色”、“闪烁”、“平移”等手段突出重点,刺激学生感官,引起学生注意,帮助学生审题,启迪学生思维。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这一点尤其明显。如教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中学生量角、画角、比较角的大小这几个内容,虽然教师有用作示范的大量角器,但在实际教学操作过程中,学生根本就不能清楚的观察量角器上的刻度,教师也不可能拿着量角器到每位学生桌前去示范,这样课堂效率必将大大的降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件来显示量角器的各个部分,并用闪烁、变色等一些手段来帮助学生加深对量角器各部分名称及内外圈刻度的认识,同时利用课件演示如何使用内外圈刻度来量角的过程,这样学生对量角、画角等一些具体操作过程就能叫快的掌握,同时记得更加牢固。通过这样直观地展示形成过程,学生不仅牢固的掌握了知识,又能促使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了抽象思维,使难点不再难懂,重、难点部分得到分散。
三、沟通知识联系,拓展思维深度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知识间的联系非常密切。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方法,提高数学素养。例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等内容,教材的讲述非常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圆转化为长方形、圆柱转化为长方体的道理。利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切、拼过程,学生就会理解透彻,并能引发他们的积极思索。这时信息技术已不再是简单的“技术”了,而是化作一种理念和思想,把数学知识相互链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简单的提问和回答也好,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简单的交流也罢,这都只是学生表面参与,而缺少了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很多时候都是停留在鹦鹉学舌似的重复着老师或同学的意见,更多的是缺乏积极向上的学习文化。多媒体的介入,有效的改善了这一现象,课堂教学所能呈现的状态更加的立体,通过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有效地解决了教师仅凭语言不易讲透、学生只有视觉作用难以领悟的教学重难点,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学会怎样学习与怎样围绕问题展开有效思考,拓展了学生有效思维的深度,帮助学生进行深层水平的学习。例如:教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一课时中,“学校举行田径赛,老师为参加比赛的同学准备了10瓶汽水,同时用3个空汽水瓶又可以换一瓶汽水。问:参加田径比赛的同学最多可以喝多少瓶汽水?”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用9个空汽水瓶可换3瓶汽水,把这3瓶汽水喝了后可再用3个空瓶换得一瓶汽水。这一瓶汽水喝了以后,得到的一个空瓶和最初剩下的一个空瓶合起来是两只空瓶。问:到目前为止,参加田径比赛的同学已经喝到多少瓶汽水?答案是:10+3=13(瓶)。余下来的两只空瓶应该怎样处理呢?演示:可以向别人借一个空瓶便又可换得一瓶汽水,把汽水喝了以后再将空瓶还给别人。如此可得答案:10+3+1=14(瓶)。最终参加田径比赛的同学最多可以喝14瓶汽水。在这一解题过程中,课件演示空瓶换汽水的过程更加有利于将学生围绕问题进行的思维引向深一层次的思考。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不仅改善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单一性,同时也丰富了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教师如何有效利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成为了现如今数学课堂的首要任务。我们的数学课堂不应该是单一的、枯燥的,我们要使之更加形象化、多样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情境创设 知识生成 拓展思维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需要传递越来越多的信息。因此,在继承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引进现代教育媒体,使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媒体紧密联系,体现课堂教学的完美效果。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立足于课堂,我总结了一些在教学实践中如何灵活使用多媒体课件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心得和体会:
一、创设课堂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心理学上认为,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研究事物的最好动力。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学生获取知识、开拓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动力都来源于兴趣。在多媒体教学的大环境下,教学所能呈现的信息是丰富的,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会表现出他们这一年龄段所特有的强烈的好奇心理,而正是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就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多媒体课件恰恰符合了这一特征,是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组成,不仅可以传达传统意义的上问题,还可以创设大量的信息,创设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展示了非传统意义上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小学生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愿望。
在教学新知识时,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多媒体课件,辅以得当的体态和语言,为学生创设一个喜闻乐见的教学情景,这样学生就能形成一种较轻松的心理状态,激发的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通过多媒体创设了一个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情景,体育运动分为跳绳、篮球、踢毽、足球四类,体育老师要求体育委员统计班级参加各类体育运动的人数。对于这一类最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顿时高涨,充分体现到练习学生自身学习生活实际来收集数据的真实感,从而轻松愉快的投入到学习中。
意大利教育家台梭利也说过:“给孩子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孩子聚精会神地去学习”。学习过程中,学生注意力是打开学生心灵的一扇门户。这一门户开得越大,学生接受的信息知识就越多,学习效果就会越好。学生若经常受外界刺激所干扰,不能将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就不能进行深入的思考,会大大影响学习品质和效果。多媒体创设情境就是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因素于一体,依据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和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动画片等融合在一起,导入和讲授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喜欢情境中进行学习。在这样的一种情境中,学生更容易集中注意,进行有深度的思考与学习。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例如:教学《小数的认识》时,学生对小数这个概念比较陌生,但都买过东西,对商品的价格很熟悉,运用多媒体呈现“逛超市购物”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模拟购物的情境中认识小数,这样学生很快就接受了小数这个新概念。由此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学好数学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二、展现知识生成,降低学习难度
在传统的教学中,像运算规律、公式等一些枯燥无味的概念性知识,学生往往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而不能真正理解它是如何生成的,只有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演示我们才能发现它们的形成过程。学生在探究中发现规律,才能将一些概念性的东西慢慢形象化、具体化,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利用多媒体的优越功能,不仅可以把课本里的画面由静态变为动态,而且能把一些比较抽象的难理解的问题通过课件来演示过程,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学习四年级上册《角的认识》一课,我先让学生举实例“什么是角”,然后利用多媒体演示实物,并抽象各种形状的角;再让学生观察比较,总结“什么是角”。在极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充分感知生活中角的存在,认识角的本质特征,实现了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过渡。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一大特点就是可以把抽象的、难懂的知识点通过各种形象手段,让学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有利于重点的突出、难点的化解。在教学过程中,对重点部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通过“变色”、“闪烁”、“平移”等手段突出重点,刺激学生感官,引起学生注意,帮助学生审题,启迪学生思维。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这一点尤其明显。如教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中学生量角、画角、比较角的大小这几个内容,虽然教师有用作示范的大量角器,但在实际教学操作过程中,学生根本就不能清楚的观察量角器上的刻度,教师也不可能拿着量角器到每位学生桌前去示范,这样课堂效率必将大大的降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件来显示量角器的各个部分,并用闪烁、变色等一些手段来帮助学生加深对量角器各部分名称及内外圈刻度的认识,同时利用课件演示如何使用内外圈刻度来量角的过程,这样学生对量角、画角等一些具体操作过程就能叫快的掌握,同时记得更加牢固。通过这样直观地展示形成过程,学生不仅牢固的掌握了知识,又能促使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了抽象思维,使难点不再难懂,重、难点部分得到分散。
三、沟通知识联系,拓展思维深度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知识间的联系非常密切。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方法,提高数学素养。例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等内容,教材的讲述非常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圆转化为长方形、圆柱转化为长方体的道理。利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切、拼过程,学生就会理解透彻,并能引发他们的积极思索。这时信息技术已不再是简单的“技术”了,而是化作一种理念和思想,把数学知识相互链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简单的提问和回答也好,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简单的交流也罢,这都只是学生表面参与,而缺少了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很多时候都是停留在鹦鹉学舌似的重复着老师或同学的意见,更多的是缺乏积极向上的学习文化。多媒体的介入,有效的改善了这一现象,课堂教学所能呈现的状态更加的立体,通过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有效地解决了教师仅凭语言不易讲透、学生只有视觉作用难以领悟的教学重难点,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学会怎样学习与怎样围绕问题展开有效思考,拓展了学生有效思维的深度,帮助学生进行深层水平的学习。例如:教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一课时中,“学校举行田径赛,老师为参加比赛的同学准备了10瓶汽水,同时用3个空汽水瓶又可以换一瓶汽水。问:参加田径比赛的同学最多可以喝多少瓶汽水?”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用9个空汽水瓶可换3瓶汽水,把这3瓶汽水喝了后可再用3个空瓶换得一瓶汽水。这一瓶汽水喝了以后,得到的一个空瓶和最初剩下的一个空瓶合起来是两只空瓶。问:到目前为止,参加田径比赛的同学已经喝到多少瓶汽水?答案是:10+3=13(瓶)。余下来的两只空瓶应该怎样处理呢?演示:可以向别人借一个空瓶便又可换得一瓶汽水,把汽水喝了以后再将空瓶还给别人。如此可得答案:10+3+1=14(瓶)。最终参加田径比赛的同学最多可以喝14瓶汽水。在这一解题过程中,课件演示空瓶换汽水的过程更加有利于将学生围绕问题进行的思维引向深一层次的思考。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不仅改善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单一性,同时也丰富了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教师如何有效利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成为了现如今数学课堂的首要任务。我们的数学课堂不应该是单一的、枯燥的,我们要使之更加形象化、多样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