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日益成为信息社会公民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也成为每一个人今后学习、工作及生活的一种必需掌握的技能。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技术的必修学科,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众多信息技术教师努力思考和探索的一个新问题。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本文我将从课堂教学的整个环节,来阐述如何利用情景创设、任务驱动和有效评价来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并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组织 有效教学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2-0074-02
有效教学是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本人结合自身长期的教学积累和探索,就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应对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切实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益,谈谈对实施高效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课前的有效准备
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重要的教学基本功,需要教師提前进行深刻的思考。教师应敏锐地捕捉所有适用教学的元素,比如新闻中AlphaGo和李世石的围棋对决,便可以成为人工智能的典型素材,引发学生关于人类智慧和机器智慧的大讨论;亦或者我在听美术老师讲《西方美术史》中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便可以让学生在图像处理这个小节中利用Photoshop设计毕加索风格的作品;总之只要老师有心,便可结合教材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学生关注的、感兴趣的角度来备课。备课要兼顾知识与教学的科学性、计划性、系统性,每一节课都应有其独特的任务和要实现的目标,教师必须对教学目标有十分清晰地认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二、课堂的有效组织
课堂教学是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是实施有效教学成败的关键,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要把握好每一个教学进程及所需时间。灵活地进行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把学生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发挥系统的整体作用。
1.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我在讲解《信息及其特征》时,利用野外生存训练来引出信息的重要性;讲解word时组织一场关于展示班级风采的设计比赛。又比如讲解《远程登录》时,先通过学生电脑登录到教师机上,调用了教师机上的电子教室教师端程序,控制了全部学生电脑,学生在惊讶之余有了莫大的学习兴趣,于是课程在热切期盼下有趣开展。
2.任务驱动,有效指导
教师要想办法将学生的兴趣转移到较为系统全面的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上来,为学生在课程学习搭建一个有任务、有挑战的学习平台,让他们充分完成任务并展示学习成果,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师应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的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比如在讲解完Excel中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后,我会安排学生利用rank( )函数对成绩进行排名,学生在探究此函数过程中巩固了所讲知识。又比如在讲解Photoshop的快速选择工具、魔棒工具和文字工具时,我先展示了一幅环保作品,又把作品的生成过程做了动态演示,学生一下子就明确了需要用到的三个工具及相应作用,之后我安排了一个环保T恤/纸袋的设计任务,让学生用快速选择工具或魔棒工具选择图片素材中的元素,将选取的元素组合到T恤/纸袋素材上,并添加环保的文字标语。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拥有学习真正主动权。任务驱动方式可通过任务分析和成果评估等环节,帮助学生体验完成有意义的任务过程,达到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同时掌握的教育目标。
3.注重评价
采取积极性评价,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给学生真正的帮助,促进学生的进步。比如希望学生更换网页底色,可以用“灰色作为网页底色,更容易与其它颜色搭配”这样的建议,而不用“网页底色使用不当”“你的审美能力有待提高”,这种否定性评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具有公平性。在以往的课堂中,每节课结束前几分钟我都要展示几个学生的作品并进行点评,但当我宣布下课后,一些也想展示的同学会跑过来,要求我别着急下课,再把他的作品展示给大家,这部分同学的作品会有一些幽默的创意,经常会引起欢呼。所以我认为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很难快速准确地找到真正优秀的作品,这就意味着,展示评价对那些没有被发现、却拥有真正优秀作品的学生是不公平的。这种不公平的评价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努力,对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伤害极大。老师应该特别重视这一点,所以需要教师在课后静下心,认认真真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深思熟虑后再推出真正优秀的作品,在下节课上展示。
三、课后的深刻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学后的回顾和总结,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监控能力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反思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多样,但要围绕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两个方面来反思,对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寻求改进的对策。只有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勤于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将自己的教育教学与教育理论联系起来,不断提升实践智慧,进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总之,高效课堂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我们应从素质教育目标、从学生角度出发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根据自我教学风格,运用教学艺术和方法,为学生搭建更有意义和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实施标准》
[3]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作者简介:
刘广玲(1985年10月-),女,汉族,山东临沂人,学士,中学二级教师,工作单位:山东省临沂市第一中学,主要研究方向:信息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组织 有效教学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2-0074-02
有效教学是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本人结合自身长期的教学积累和探索,就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应对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切实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益,谈谈对实施高效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课前的有效准备
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重要的教学基本功,需要教師提前进行深刻的思考。教师应敏锐地捕捉所有适用教学的元素,比如新闻中AlphaGo和李世石的围棋对决,便可以成为人工智能的典型素材,引发学生关于人类智慧和机器智慧的大讨论;亦或者我在听美术老师讲《西方美术史》中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便可以让学生在图像处理这个小节中利用Photoshop设计毕加索风格的作品;总之只要老师有心,便可结合教材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学生关注的、感兴趣的角度来备课。备课要兼顾知识与教学的科学性、计划性、系统性,每一节课都应有其独特的任务和要实现的目标,教师必须对教学目标有十分清晰地认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二、课堂的有效组织
课堂教学是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是实施有效教学成败的关键,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要把握好每一个教学进程及所需时间。灵活地进行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把学生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发挥系统的整体作用。
1.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我在讲解《信息及其特征》时,利用野外生存训练来引出信息的重要性;讲解word时组织一场关于展示班级风采的设计比赛。又比如讲解《远程登录》时,先通过学生电脑登录到教师机上,调用了教师机上的电子教室教师端程序,控制了全部学生电脑,学生在惊讶之余有了莫大的学习兴趣,于是课程在热切期盼下有趣开展。
2.任务驱动,有效指导
教师要想办法将学生的兴趣转移到较为系统全面的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上来,为学生在课程学习搭建一个有任务、有挑战的学习平台,让他们充分完成任务并展示学习成果,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师应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的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比如在讲解完Excel中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后,我会安排学生利用rank( )函数对成绩进行排名,学生在探究此函数过程中巩固了所讲知识。又比如在讲解Photoshop的快速选择工具、魔棒工具和文字工具时,我先展示了一幅环保作品,又把作品的生成过程做了动态演示,学生一下子就明确了需要用到的三个工具及相应作用,之后我安排了一个环保T恤/纸袋的设计任务,让学生用快速选择工具或魔棒工具选择图片素材中的元素,将选取的元素组合到T恤/纸袋素材上,并添加环保的文字标语。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拥有学习真正主动权。任务驱动方式可通过任务分析和成果评估等环节,帮助学生体验完成有意义的任务过程,达到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同时掌握的教育目标。
3.注重评价
采取积极性评价,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给学生真正的帮助,促进学生的进步。比如希望学生更换网页底色,可以用“灰色作为网页底色,更容易与其它颜色搭配”这样的建议,而不用“网页底色使用不当”“你的审美能力有待提高”,这种否定性评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具有公平性。在以往的课堂中,每节课结束前几分钟我都要展示几个学生的作品并进行点评,但当我宣布下课后,一些也想展示的同学会跑过来,要求我别着急下课,再把他的作品展示给大家,这部分同学的作品会有一些幽默的创意,经常会引起欢呼。所以我认为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很难快速准确地找到真正优秀的作品,这就意味着,展示评价对那些没有被发现、却拥有真正优秀作品的学生是不公平的。这种不公平的评价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努力,对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伤害极大。老师应该特别重视这一点,所以需要教师在课后静下心,认认真真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深思熟虑后再推出真正优秀的作品,在下节课上展示。
三、课后的深刻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学后的回顾和总结,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监控能力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反思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多样,但要围绕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两个方面来反思,对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寻求改进的对策。只有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勤于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将自己的教育教学与教育理论联系起来,不断提升实践智慧,进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总之,高效课堂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我们应从素质教育目标、从学生角度出发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根据自我教学风格,运用教学艺术和方法,为学生搭建更有意义和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实施标准》
[3]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作者简介:
刘广玲(1985年10月-),女,汉族,山东临沂人,学士,中学二级教师,工作单位:山东省临沂市第一中学,主要研究方向:信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