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金融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的经营转型和结构调整在不断深化,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的三大支柱业务,中间业务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中间业务 持续发展
Abstract :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middle business of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1.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中间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可持续发展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生态问题三者相互影响的结合体。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发展与环境、现实需求与未来需求、量性发展与质性发展”三大基本关系为支撑,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三大关系才能真正解决发展的可持续问题。不过,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该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金融作为经济的重要部分。其可持续发展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何谓中间业务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中间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中间业务发展的可持久永续,以及中间业务赖以支撑的资源环境的可持久永续。其内涵在于:中间业务的发展应该包含质的发展和量的发展,二者不可或缺、偏废;中间业务的质和量的问题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1.1环境协调是中间业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中间业务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与内外部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这种协调包括多个层面,比如中间业务的发展计划应符合内外部环境两个方面的资源的承载能力,中间业务在发展过程中应该适应环境的变化并相应进行经营管理变革创新等。中间业务的内部环境包括:经营指导思想、产品营销战略、内部控制水平、资产负债规模、人力资源状况、科技开发能力、客户资源状况等方面。中间业务的外部环境包括:金融需求环境、法制调控环境、金融竞争环境。科技支撑环境、公民素质环境等。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必须做到使内外环境相互协调。
首先,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银行对中间业务的设计、开发、营销都要从客户的角度和市场需求来思考,研究和处理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要,为客户提供尽善尽美的服务。银行就好比一家百货公司,市场需要什么、客户需要什么,银行就卖什么产品,要不断地适应这种变化,不断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实际上这就是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相互协调运行的过程。
其次,要建立依法经营、规范经营、稳健经营的内部控制机制。银行在制定中间业务发展目标时,要结合本行内部及外部环境,协调内外部关系,既要实现中间业务的快速提升,又要兼顾中间业务的可持续发展,确定目标既不能过高,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也不能过低,使现有的环境要素不能充分发挥效用。
1.2现实需求与未来需求平衡是实现中间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引入了长期时间概念,即从动态的角度考虑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不仅仅是即期考虑。可持续发展理论特别强调对未来资源需求的预测,它把发展的资源条件分为现实需求和未来需求。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同样需要有一定的资源投入。
1.3量性发展与质性发展相统一是中间业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中间业务量的发展是指中间业务在数量上的增长和规模上的扩张。中间业务的质的发展是指中间业务在质的方面的演进。与量的发展相比较,质的发展具有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中间业务的发展必须包含一定程度的量性发展,并以量性发展为保证,中间业务把对业务品种、规模、收入大小作为中间业务量的发展要求,中间业务把结构、效率、稳定、协调作为中间业务质的发展。我们发展中间业务,如果只进行量的发展不进行质的演进,就不能将中间业务的发展推向新的更高阶段。为此我们必须在进行产品技术更新和管理制度创新的前提下实现中间业务可持续发展。
2.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措施
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我国商业银行要实现中间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建立六大体系。
处理好三个关系是:
(1)处理好资产、负债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关系。我国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几十年发展起来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资源。要改变过去偏重于资产、负债业务而忽略中间业务的经营思想,真正把中间业务放在与资产负债业务同等重要的位置。既要充分利用资产负债业务的资源优势拓展中间业务,又要通过开展中间业务扩大资产负债业务总量,优化资产负债业务结构,使资产负债业务与中间业务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2)处理好发展与结构调整的关系。发展中间业务既要上规模、上品种,提升中间业务在营业总收入中的比重,强化量的积累,同时也要注重中间业务结构调整。中间业务发展哪些产品?哪些区域?哪些行业?哪些客户?应该有个战略安排。实现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全面开展代理性业务和结算性中间业务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地区结合客户需求开办不同种类的中间业务,如信用证业务、担保业务、财务顾问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保理业务、保管箱业务、证券清算业务、网上银行业务等。
建立起支持中间业务可持续发展的五大体系:
(1)项目研发组织体系。由于中间业务具有分散性、多样化、非重复性的特点,要将千差万别的客户需求反映出来,向客户提供可用金融产品,则须建立一个贴近市场的项目研发组织体系,可以是专门的组织机构如产品开发部,也可以是新产品委员会,设立处理日常事务的办公室,吸收各部门的专业人员参加。其职能包括对中间业务市场调研、制订中间业务发展规划、进行产品可行性研究、调查评估论证、拟定开发方案并实施开发等方面。
(2)产品营销体系。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要建立起像负债业务那样的营销体系,要采取包括柜台营销、客户经理营销、媒体营销(包括报纸、电视、因特网等)等产品营销方式,将产品进行组合配套,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全方位立体化营销,采取上下联动、条线联动、渠道联动的多种营销模式,建立起强大的营销队伍。
(3)会计核算体系。建立中间业务会计核算体系是实现中间业务持续发展的基础。该体系应该包括收入核算、支出核算、内部转移核算、效益核算、目标考核等方面。要进一步细化会计科目设置,改进核算方法,推行责任会计,客观反映中间业务的真实情况。
(4)指标考核体系。中间业务的指标考核体系既要包括量性发展指标,也要包括质性发展指标。既要考核总收入又要考核净收入,应加大对中间业务净收入占营业收入以及中间业务集约度指标的考核力度,同时应进一步细化对资产中间业务收入率、负债中间业务收入率、中间业务收入同业市场占有率、主要客户中间业务产品渗透率、中间业务投入产出率等相对指标进行考核,通过对不同指标的考核,推动中间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5)风险控制体系。要保持中间业务的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中间业务的风险控制体系。该体系应该包括中间业务风险预测、风险监控、风险化解机制。人民银行颁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提出的对开办中间业务必须具备的条件,这些都是应该严格执行。开展中间业务一定要做到制度先行,既要有对操作风险管控,也要有对员工道德风险的管控,防患于未然。在化解中间业务风险方面,可以考虑建立中间业务风险金制度,按照中间业务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风险金,比照呆账准备金制度进行运作。
(作者单位:建设银行牡丹江分行)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中间业务 持续发展
Abstract :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middle business of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1.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中间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可持续发展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生态问题三者相互影响的结合体。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发展与环境、现实需求与未来需求、量性发展与质性发展”三大基本关系为支撑,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三大关系才能真正解决发展的可持续问题。不过,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该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金融作为经济的重要部分。其可持续发展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何谓中间业务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中间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中间业务发展的可持久永续,以及中间业务赖以支撑的资源环境的可持久永续。其内涵在于:中间业务的发展应该包含质的发展和量的发展,二者不可或缺、偏废;中间业务的质和量的问题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1.1环境协调是中间业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中间业务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与内外部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这种协调包括多个层面,比如中间业务的发展计划应符合内外部环境两个方面的资源的承载能力,中间业务在发展过程中应该适应环境的变化并相应进行经营管理变革创新等。中间业务的内部环境包括:经营指导思想、产品营销战略、内部控制水平、资产负债规模、人力资源状况、科技开发能力、客户资源状况等方面。中间业务的外部环境包括:金融需求环境、法制调控环境、金融竞争环境。科技支撑环境、公民素质环境等。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必须做到使内外环境相互协调。
首先,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银行对中间业务的设计、开发、营销都要从客户的角度和市场需求来思考,研究和处理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要,为客户提供尽善尽美的服务。银行就好比一家百货公司,市场需要什么、客户需要什么,银行就卖什么产品,要不断地适应这种变化,不断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实际上这就是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相互协调运行的过程。
其次,要建立依法经营、规范经营、稳健经营的内部控制机制。银行在制定中间业务发展目标时,要结合本行内部及外部环境,协调内外部关系,既要实现中间业务的快速提升,又要兼顾中间业务的可持续发展,确定目标既不能过高,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也不能过低,使现有的环境要素不能充分发挥效用。
1.2现实需求与未来需求平衡是实现中间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引入了长期时间概念,即从动态的角度考虑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不仅仅是即期考虑。可持续发展理论特别强调对未来资源需求的预测,它把发展的资源条件分为现实需求和未来需求。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同样需要有一定的资源投入。
1.3量性发展与质性发展相统一是中间业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中间业务量的发展是指中间业务在数量上的增长和规模上的扩张。中间业务的质的发展是指中间业务在质的方面的演进。与量的发展相比较,质的发展具有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中间业务的发展必须包含一定程度的量性发展,并以量性发展为保证,中间业务把对业务品种、规模、收入大小作为中间业务量的发展要求,中间业务把结构、效率、稳定、协调作为中间业务质的发展。我们发展中间业务,如果只进行量的发展不进行质的演进,就不能将中间业务的发展推向新的更高阶段。为此我们必须在进行产品技术更新和管理制度创新的前提下实现中间业务可持续发展。
2.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措施
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我国商业银行要实现中间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建立六大体系。
处理好三个关系是:
(1)处理好资产、负债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关系。我国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几十年发展起来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资源。要改变过去偏重于资产、负债业务而忽略中间业务的经营思想,真正把中间业务放在与资产负债业务同等重要的位置。既要充分利用资产负债业务的资源优势拓展中间业务,又要通过开展中间业务扩大资产负债业务总量,优化资产负债业务结构,使资产负债业务与中间业务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2)处理好发展与结构调整的关系。发展中间业务既要上规模、上品种,提升中间业务在营业总收入中的比重,强化量的积累,同时也要注重中间业务结构调整。中间业务发展哪些产品?哪些区域?哪些行业?哪些客户?应该有个战略安排。实现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全面开展代理性业务和结算性中间业务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地区结合客户需求开办不同种类的中间业务,如信用证业务、担保业务、财务顾问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保理业务、保管箱业务、证券清算业务、网上银行业务等。
建立起支持中间业务可持续发展的五大体系:
(1)项目研发组织体系。由于中间业务具有分散性、多样化、非重复性的特点,要将千差万别的客户需求反映出来,向客户提供可用金融产品,则须建立一个贴近市场的项目研发组织体系,可以是专门的组织机构如产品开发部,也可以是新产品委员会,设立处理日常事务的办公室,吸收各部门的专业人员参加。其职能包括对中间业务市场调研、制订中间业务发展规划、进行产品可行性研究、调查评估论证、拟定开发方案并实施开发等方面。
(2)产品营销体系。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要建立起像负债业务那样的营销体系,要采取包括柜台营销、客户经理营销、媒体营销(包括报纸、电视、因特网等)等产品营销方式,将产品进行组合配套,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全方位立体化营销,采取上下联动、条线联动、渠道联动的多种营销模式,建立起强大的营销队伍。
(3)会计核算体系。建立中间业务会计核算体系是实现中间业务持续发展的基础。该体系应该包括收入核算、支出核算、内部转移核算、效益核算、目标考核等方面。要进一步细化会计科目设置,改进核算方法,推行责任会计,客观反映中间业务的真实情况。
(4)指标考核体系。中间业务的指标考核体系既要包括量性发展指标,也要包括质性发展指标。既要考核总收入又要考核净收入,应加大对中间业务净收入占营业收入以及中间业务集约度指标的考核力度,同时应进一步细化对资产中间业务收入率、负债中间业务收入率、中间业务收入同业市场占有率、主要客户中间业务产品渗透率、中间业务投入产出率等相对指标进行考核,通过对不同指标的考核,推动中间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5)风险控制体系。要保持中间业务的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中间业务的风险控制体系。该体系应该包括中间业务风险预测、风险监控、风险化解机制。人民银行颁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提出的对开办中间业务必须具备的条件,这些都是应该严格执行。开展中间业务一定要做到制度先行,既要有对操作风险管控,也要有对员工道德风险的管控,防患于未然。在化解中间业务风险方面,可以考虑建立中间业务风险金制度,按照中间业务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风险金,比照呆账准备金制度进行运作。
(作者单位:建设银行牡丹江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