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软件资产管理(SAM)作为一个概念在中国出现是在2004年中旬,而它作为一种管理方法在业界逐渐引起重视,则是最近几个月的事情。这种新型的思想与工具固然潜力非凡,但也任重道远,因为它走过的路太短,而在纷繁复杂的生态环境下成功普及,需要的也不仅仅是功能。
在软件资产上节省开支
信息产业部最新统计显示,到2006年底,我国软件业销售收入达4800亿元,同比增长23%。2006年12月25日,在杭州举行的全国软件工作会议上,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发布我国《软件与信息产业“十五”专项规划》时说,我国软件市场销售额将以30%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到2010年突破10000亿元大关,其中国产软件和信息服务占国内市场份额65%以上。与此同时,国产软件和信息服务的出口额将以28%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到2010年达到125亿美元。
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今天的软件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国内众多企业尤其是大企业主要资产和投资的一部分。但是,由于缺乏管理规范、措施和方法,很多企业无法有效地控制、管理并使用这些重要资产,在安全性、内部控制等方面引起诸多问题,从而并没有从这些资产中获得与它们相称的价值并给企业带来相应的回报。
“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企业对软件的购买成本会逐渐降低,但维护和支持的成本却在不断提高。根据我们的调查,2008年中国企业在软件方面的预算总额是2000亿元,其中维护和支持的成本占70%,购买的成本占30%。也就是说资产的管理成本非常大。软件资产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使我们的投入得到最大化的产出,实现我们资源的最优配置。”KPMG(毕马威)管理咨询公司咨询顾问Brace Yang说:“从这个角度上讲,SAM是有重大意义的。”
“有些人会觉得软件资产管理就是查一查自己现在还有多少软件,还缺多少,需要买多少。其实不是这么简单。”微软(中国)公司正版软件事业部总经理康如松表示:“我们在和客户沟通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浪费资源,一年算下来甚至有上百万元。没有做软件资产管理的公司,并不知道自身软件资产的状况,所有的费用都是按照需要软件的套数来确定,虽然说买10套和100套并没有多大区别,但是买10套和1000套是有区别的。这在服务上面分外明显。由于没有实行软件资产管理,软件都是分散管理,所以如果出现桌面端不是标准化的问题,或者打补丁的问题就很麻烦。如果没有实现桌面化的管理,就不可能降低成本,也不可能降低安全风险。”Brace Yang表示。
2006年5月,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和IEC(国际电工委员会)联合对外发布了第一个关于SAM的国际标准——ISO/IEC 19770-1。SAM在业界的地位就此确定。而萨班斯法案的出台更从某种意义上肯定了它的价值。按照法案要求,企业提供的所有信息都必须是准确和最新的,而这些信息的确认是由IT部门和信息系统负责生成、支持和维护,并且信息系统要保证这些数据的有效性和可用性。因此,为了帮助企业遵守萨班斯法案的标准,除了COSO及COBIT这些IT管理模型外,SAM的思路也被一些企业采用。
但是软件产品不同于其他物理资产,它无形的特性注定了管理的难度。如何让企业已拥有的软件充分发挥作用?如何采购合适数量的软件,杜绝浪费?如何提高软件的投资回报率?这些都是摆在企业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且,虽然目前它已经引起了政府、研究机构和部分企业的重视,SAM在经济学上仍然是一个很新的研究对象,在发展历程上也并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在肯定它潜力的同时,我们更多的,是对它的疑问。
几大问题拷问SAM
SAM可以为企业提高效率,但实施起来会有哪些问题?各行各业的专家领导都有很多疑问。
疑问一:SAM在现有土壤下能否顺利存活?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吴正宏表示:“环境很重要,再强的企业如果光靠自己也会有一定的难度。首先是政策法规的环境。我们现在的法规、法规环境是不是很健全?我认为在这方面,如果有更好的环境,对这个工作的推动会比较大。”
“中石化上世纪80年代曾经搞过条形码,现在大家在超市买东西交钱的时候服务员扫条形码很普遍,这也是一项很好的技术,但是我们当时却搞不下去。因为我们搞的时候一问,连条形码的打印机都买不到,还要现开发,而且费用很高。所以我觉得SAM也是一样的,现在刚刚开始发展,有一个好的外部环境很重要。”吴正宏说。
疑问二:管的是软件的价值,还是功能?
国资委信息中心副主任张铭认为:“谈到资产管理,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管它的价值,另一种是管它的功能。对于SAM来说,如果是管价值,那就是从保值、增值的角度作为资产去管理;如果是管功能,就是要研究怎样在企业当中发挥各个软件的作用。对于SAM来说,似乎两者都有涉及,但究竟更关注价值还是更关注功能?”
疑问三:是“秋后算账”还是事前调控?
“目前由于概念兴起不久的缘故,SAM在国内尚未出现什么成功的案例。这会让人产生一些担心。而且对于企业领导者来说,花钱买管理,买完了一定要衡量一下,SAM这个管理完了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是不是平衡,对企业的业绩评价是不是更好。这个我甚至认为和我们传统概念上的系统集成有一些共性,因为系统集成也是在讲优化。在我看来,业绩评价更多是“秋后算账”,也就是在事情告一段落的时候藏在后面给你评价评价。SAM是不是会更主动一些?不仅给予评价,甚至在过程当中告诉企业如何选择?”张铭表示。
疑问四:SAM需要的是集权管理还是分权管理?
北京京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信息管理中心总经理夏志胜认为:“SAM是一个整体工程,这会涉及到管理层面上的很多东西。如果是集权管理,对于大企业来说,下面的子公司若是采购了系统或者别的软件,都是独立运作的,上面的人也许很难插手,这会涉及企业内部权利分配的问题。如果是分权管理,又需要说服领导来投资。采用了SAM等于申请了一个额外的开支。而且,如果企业花钱实施了SAM,SAM对于IT部门来说会不会也成为一种资产了?”
疑问五:什么样的软件才能算作资产?
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沈懿表示:“软件能不能成为资产,这其实也是一个问题。只要掏钱买回来的软件就是资产吗?买来的软件能不能给企业带来真正的利益并且产生价值,它是资产还是成本,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研究和判断一下。软件产业发展到今天,众多企业都投入了大量的钱,但它能不能成变成一个资产,这是在我接触到的一些国有企业当中一个十分需要面对的问题。
软件是有价值的,软件也的确是资产。但愚公移山不是一天做成的,在SAM面前,还很需要一种叫做“持之以恒”的东西。“现在我国已经走了十年的信息化道路,中国的发展一向跟别的国家不一样,是跨越性发展。我觉得我们中国企业目前来做SAM这些事,完全是可能的。”康如松说。
在软件资产上节省开支
信息产业部最新统计显示,到2006年底,我国软件业销售收入达4800亿元,同比增长23%。2006年12月25日,在杭州举行的全国软件工作会议上,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发布我国《软件与信息产业“十五”专项规划》时说,我国软件市场销售额将以30%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到2010年突破10000亿元大关,其中国产软件和信息服务占国内市场份额65%以上。与此同时,国产软件和信息服务的出口额将以28%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到2010年达到125亿美元。
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今天的软件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国内众多企业尤其是大企业主要资产和投资的一部分。但是,由于缺乏管理规范、措施和方法,很多企业无法有效地控制、管理并使用这些重要资产,在安全性、内部控制等方面引起诸多问题,从而并没有从这些资产中获得与它们相称的价值并给企业带来相应的回报。
“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企业对软件的购买成本会逐渐降低,但维护和支持的成本却在不断提高。根据我们的调查,2008年中国企业在软件方面的预算总额是2000亿元,其中维护和支持的成本占70%,购买的成本占30%。也就是说资产的管理成本非常大。软件资产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使我们的投入得到最大化的产出,实现我们资源的最优配置。”KPMG(毕马威)管理咨询公司咨询顾问Brace Yang说:“从这个角度上讲,SAM是有重大意义的。”
“有些人会觉得软件资产管理就是查一查自己现在还有多少软件,还缺多少,需要买多少。其实不是这么简单。”微软(中国)公司正版软件事业部总经理康如松表示:“我们在和客户沟通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浪费资源,一年算下来甚至有上百万元。没有做软件资产管理的公司,并不知道自身软件资产的状况,所有的费用都是按照需要软件的套数来确定,虽然说买10套和100套并没有多大区别,但是买10套和1000套是有区别的。这在服务上面分外明显。由于没有实行软件资产管理,软件都是分散管理,所以如果出现桌面端不是标准化的问题,或者打补丁的问题就很麻烦。如果没有实现桌面化的管理,就不可能降低成本,也不可能降低安全风险。”Brace Yang表示。
2006年5月,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和IEC(国际电工委员会)联合对外发布了第一个关于SAM的国际标准——ISO/IEC 19770-1。SAM在业界的地位就此确定。而萨班斯法案的出台更从某种意义上肯定了它的价值。按照法案要求,企业提供的所有信息都必须是准确和最新的,而这些信息的确认是由IT部门和信息系统负责生成、支持和维护,并且信息系统要保证这些数据的有效性和可用性。因此,为了帮助企业遵守萨班斯法案的标准,除了COSO及COBIT这些IT管理模型外,SAM的思路也被一些企业采用。
但是软件产品不同于其他物理资产,它无形的特性注定了管理的难度。如何让企业已拥有的软件充分发挥作用?如何采购合适数量的软件,杜绝浪费?如何提高软件的投资回报率?这些都是摆在企业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且,虽然目前它已经引起了政府、研究机构和部分企业的重视,SAM在经济学上仍然是一个很新的研究对象,在发展历程上也并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在肯定它潜力的同时,我们更多的,是对它的疑问。
几大问题拷问SAM
SAM可以为企业提高效率,但实施起来会有哪些问题?各行各业的专家领导都有很多疑问。
疑问一:SAM在现有土壤下能否顺利存活?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吴正宏表示:“环境很重要,再强的企业如果光靠自己也会有一定的难度。首先是政策法规的环境。我们现在的法规、法规环境是不是很健全?我认为在这方面,如果有更好的环境,对这个工作的推动会比较大。”
“中石化上世纪80年代曾经搞过条形码,现在大家在超市买东西交钱的时候服务员扫条形码很普遍,这也是一项很好的技术,但是我们当时却搞不下去。因为我们搞的时候一问,连条形码的打印机都买不到,还要现开发,而且费用很高。所以我觉得SAM也是一样的,现在刚刚开始发展,有一个好的外部环境很重要。”吴正宏说。
疑问二:管的是软件的价值,还是功能?
国资委信息中心副主任张铭认为:“谈到资产管理,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管它的价值,另一种是管它的功能。对于SAM来说,如果是管价值,那就是从保值、增值的角度作为资产去管理;如果是管功能,就是要研究怎样在企业当中发挥各个软件的作用。对于SAM来说,似乎两者都有涉及,但究竟更关注价值还是更关注功能?”
疑问三:是“秋后算账”还是事前调控?
“目前由于概念兴起不久的缘故,SAM在国内尚未出现什么成功的案例。这会让人产生一些担心。而且对于企业领导者来说,花钱买管理,买完了一定要衡量一下,SAM这个管理完了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是不是平衡,对企业的业绩评价是不是更好。这个我甚至认为和我们传统概念上的系统集成有一些共性,因为系统集成也是在讲优化。在我看来,业绩评价更多是“秋后算账”,也就是在事情告一段落的时候藏在后面给你评价评价。SAM是不是会更主动一些?不仅给予评价,甚至在过程当中告诉企业如何选择?”张铭表示。
疑问四:SAM需要的是集权管理还是分权管理?
北京京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信息管理中心总经理夏志胜认为:“SAM是一个整体工程,这会涉及到管理层面上的很多东西。如果是集权管理,对于大企业来说,下面的子公司若是采购了系统或者别的软件,都是独立运作的,上面的人也许很难插手,这会涉及企业内部权利分配的问题。如果是分权管理,又需要说服领导来投资。采用了SAM等于申请了一个额外的开支。而且,如果企业花钱实施了SAM,SAM对于IT部门来说会不会也成为一种资产了?”
疑问五:什么样的软件才能算作资产?
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沈懿表示:“软件能不能成为资产,这其实也是一个问题。只要掏钱买回来的软件就是资产吗?买来的软件能不能给企业带来真正的利益并且产生价值,它是资产还是成本,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研究和判断一下。软件产业发展到今天,众多企业都投入了大量的钱,但它能不能成变成一个资产,这是在我接触到的一些国有企业当中一个十分需要面对的问题。
软件是有价值的,软件也的确是资产。但愚公移山不是一天做成的,在SAM面前,还很需要一种叫做“持之以恒”的东西。“现在我国已经走了十年的信息化道路,中国的发展一向跟别的国家不一样,是跨越性发展。我觉得我们中国企业目前来做SAM这些事,完全是可能的。”康如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