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名臣林则徐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同时还是一位知医识药、深通中医摄生之道的行家。他与名医何其伟合作研究的戒烟灵方“林文忠公戒烟方”风行各地,收获甚著,帮助很多吸大烟者摆脱了烟瘾。
心宽病自去 养生重在制怒
“怒”是历代养生家最忌讳的一种情绪,它是情志致病的魁首,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
都说林则徐的座右铭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其实,林则徐自少年起一生遵循的座右铭却是“制怒”。他幼时聪慧但脾气暴戾,其父林宾日亲笔写下“制怒”二字悬于林则徐书房之上,为其取名“则徐”也是克暴制怒之意。
林则徐年轻时脾气急躁,每次发过火后,又深感后悔。为此,他每到一处都会把座右铭“制怒”悬挂在他的公堂上,提醒自己克制急躁情绪,防止大脑发昏。一次,他在处理公务时,盛怒之下把一个茶杯摔得粉碎。当他抬起头,看到自己的座右铭“制怒”时,立刻意识到自己又犯了老毛病,于是,亲自将摔碎的杯子收拾干净,以示对自己的惩戒。
在历代养生家看来,在伤害人的七情之中,“怒”是危害最大的一种情绪。因为怒不仅伤肝脏,还伤心、伤胃、伤脑等,导致各种疾病。《老老恒言·戒怒》篇中这样说:“人借气以充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怒气一发,则气逆而不顺,窒而不舒,伤我气,即足以伤我身。”
现代科学的研究也证实了发怒对人体的不良影响,人生气时大脑会生成大量的激素,直接引起心室纤维颤动。反复出现伤害性情绪,就会逐渐损坏心肌纤维,以致造成心脏的循环紊乱。此外,愤怒会使肾上腺素激增,从而造成冠状动脉毛细血管收缩痉挛,迫使心脏补偿性地加压泵血,若反复、频繁地出现,可能导致高血压、偏头痛甚至冠心病和中风。
愤怒对肠胃也有刺激。人在情绪激愤时,胃部会大量充血,整个消化系统都处于紊乱状态。
亲手研制戒烟灵药
精通中医药学的林则徐善借医之理巧论为官之道,他认为官之理与医理相同,事关人命,责任重大。林则徐对中医学研究有素,深通中医的摄生之道。他在中医药学上的贡献,首推与名医何其伟合作研究戒烟灵方的“林文忠公戒烟方”。
在武汉禁毒期间,林则徐为使吸烟者戒绝烟瘾,断除孽根,亲自收集研究药方,“配制药料,于禁戒吸烟之时,即施药以疗之”。该方的主方名“忌酸丸”,由生洋参、白术、当归、黄柏、川连、炙甘草、陈皮、柴胡、沉香、天麻、附子、炙黄芪、木香、烟灰等15味中药组成;辅佐方名“补正丸”,即前面方子中减附子、炙黄芪、木香、烟灰4味药。两方的服法是递减递增法,即每减1粒忌酸丸,换加2粒补正丸,逐步减至不服忌酸丸,只服补正丸,就可停药。
林则徐先在湖广地区大力推广,结果大获成效,使得“湖广之人,有积瘾30年,月吸1两,而居然断去瘾,断后则颜面发胖,筋复强,屡试屡验”。此法后来风行各地,收效甚著。林则徐逝后出现的一种戒烟成药,是在原主方15味药中加上杜仲、甘杞子、炒枣仁这3味药,即世称“林十八”。
以禅学论书法,在书法中悟禅
“禅静”融入书法,在书法艺术上,达到了以“寂寞战胜寂寞”的境界。
林则徐青年时期,受佛法熏陶,把禅机融入书法技艺中,写一手颇有风骨的好字。他认为,书法和佛法同为一理,书法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字,而是禅悟。没有悟性是不可言禅的,同样没有悟性也没有书法。就像古代一位书法家说的:“夫书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
林则徐还把书法上升到灵魂的高度,即书法为心学。他认为书法是心灵的写照,“心不正则书不正”。就如唐李世民在论书法艺术时所说的:“夫字以神为精魄,神若不和,则字无态度也;以心为筋骨,心若不坚,则字无劲健也。”
对于书法的养生功效,林则徐借用了四句话总结:“洗笔调墨四体松,预想字形神思凝。神气贯注全息动,赏心悦目乐无穷。”所谓“洗笔调墨四体松”,是书法养生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通过洗笔、调墨等预备动作,达到四体放松,疏通全身气血经络。“预想字形神思凝”,是书法养生的第二阶段。这阶段要思想集中,把意识调节到最佳状态。这样才能进入形象思维,就会顿觉心旷神怡,气力强健。“神气贯注全息动”,是书法养生的第三阶段。把神、气贯注于书法运动的全过程,关键要做到神领笔毫、气运于手,以此带动全身心的活动。这个阶段可以说是书法运动的最实质性的阶段。“赏心悦目乐无穷”,是书法养生的第四阶段。好的作品可以赏心悦目,心境也随之得到一种超然与净化。
编辑/王翠萍
心宽病自去 养生重在制怒
“怒”是历代养生家最忌讳的一种情绪,它是情志致病的魁首,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
都说林则徐的座右铭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其实,林则徐自少年起一生遵循的座右铭却是“制怒”。他幼时聪慧但脾气暴戾,其父林宾日亲笔写下“制怒”二字悬于林则徐书房之上,为其取名“则徐”也是克暴制怒之意。
林则徐年轻时脾气急躁,每次发过火后,又深感后悔。为此,他每到一处都会把座右铭“制怒”悬挂在他的公堂上,提醒自己克制急躁情绪,防止大脑发昏。一次,他在处理公务时,盛怒之下把一个茶杯摔得粉碎。当他抬起头,看到自己的座右铭“制怒”时,立刻意识到自己又犯了老毛病,于是,亲自将摔碎的杯子收拾干净,以示对自己的惩戒。
在历代养生家看来,在伤害人的七情之中,“怒”是危害最大的一种情绪。因为怒不仅伤肝脏,还伤心、伤胃、伤脑等,导致各种疾病。《老老恒言·戒怒》篇中这样说:“人借气以充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怒气一发,则气逆而不顺,窒而不舒,伤我气,即足以伤我身。”
现代科学的研究也证实了发怒对人体的不良影响,人生气时大脑会生成大量的激素,直接引起心室纤维颤动。反复出现伤害性情绪,就会逐渐损坏心肌纤维,以致造成心脏的循环紊乱。此外,愤怒会使肾上腺素激增,从而造成冠状动脉毛细血管收缩痉挛,迫使心脏补偿性地加压泵血,若反复、频繁地出现,可能导致高血压、偏头痛甚至冠心病和中风。
愤怒对肠胃也有刺激。人在情绪激愤时,胃部会大量充血,整个消化系统都处于紊乱状态。
亲手研制戒烟灵药
精通中医药学的林则徐善借医之理巧论为官之道,他认为官之理与医理相同,事关人命,责任重大。林则徐对中医学研究有素,深通中医的摄生之道。他在中医药学上的贡献,首推与名医何其伟合作研究戒烟灵方的“林文忠公戒烟方”。
在武汉禁毒期间,林则徐为使吸烟者戒绝烟瘾,断除孽根,亲自收集研究药方,“配制药料,于禁戒吸烟之时,即施药以疗之”。该方的主方名“忌酸丸”,由生洋参、白术、当归、黄柏、川连、炙甘草、陈皮、柴胡、沉香、天麻、附子、炙黄芪、木香、烟灰等15味中药组成;辅佐方名“补正丸”,即前面方子中减附子、炙黄芪、木香、烟灰4味药。两方的服法是递减递增法,即每减1粒忌酸丸,换加2粒补正丸,逐步减至不服忌酸丸,只服补正丸,就可停药。
林则徐先在湖广地区大力推广,结果大获成效,使得“湖广之人,有积瘾30年,月吸1两,而居然断去瘾,断后则颜面发胖,筋复强,屡试屡验”。此法后来风行各地,收效甚著。林则徐逝后出现的一种戒烟成药,是在原主方15味药中加上杜仲、甘杞子、炒枣仁这3味药,即世称“林十八”。
以禅学论书法,在书法中悟禅
“禅静”融入书法,在书法艺术上,达到了以“寂寞战胜寂寞”的境界。
林则徐青年时期,受佛法熏陶,把禅机融入书法技艺中,写一手颇有风骨的好字。他认为,书法和佛法同为一理,书法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字,而是禅悟。没有悟性是不可言禅的,同样没有悟性也没有书法。就像古代一位书法家说的:“夫书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
林则徐还把书法上升到灵魂的高度,即书法为心学。他认为书法是心灵的写照,“心不正则书不正”。就如唐李世民在论书法艺术时所说的:“夫字以神为精魄,神若不和,则字无态度也;以心为筋骨,心若不坚,则字无劲健也。”
对于书法的养生功效,林则徐借用了四句话总结:“洗笔调墨四体松,预想字形神思凝。神气贯注全息动,赏心悦目乐无穷。”所谓“洗笔调墨四体松”,是书法养生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通过洗笔、调墨等预备动作,达到四体放松,疏通全身气血经络。“预想字形神思凝”,是书法养生的第二阶段。这阶段要思想集中,把意识调节到最佳状态。这样才能进入形象思维,就会顿觉心旷神怡,气力强健。“神气贯注全息动”,是书法养生的第三阶段。把神、气贯注于书法运动的全过程,关键要做到神领笔毫、气运于手,以此带动全身心的活动。这个阶段可以说是书法运动的最实质性的阶段。“赏心悦目乐无穷”,是书法养生的第四阶段。好的作品可以赏心悦目,心境也随之得到一种超然与净化。
编辑/王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