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听听他们心中的“匠心”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2676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在这组策划的尾声,我们特意邀请了几位来自不同行业领域的资深人士。“匠心”,不光只是从事艺术的人们才需要。只要你有一份职业,或者是忙于做某一件事,人人都应该将它置之心头,你说是吗?
  艺术家不能有“匠气”
  林明杰(《新民晚报》艺术评论主编):
  首先要厘清匠心的概念。如果匠心只是要求认认真真、呕心沥血、终其一生去传承、完善一种手艺,那么它与艺术家无关。因为对艺术家的要求要比此高得多!
  现在,艺术圈往往总是有那么些平庸的人,试图借“匠心”这个时髦的词来做自己的大旗。殊不知,真正的艺术家要突破社会的禁锢和习惯性思维的窠臼,去发现并表达真实的人性需求,去拓展前所未有的审美疆域。掌握表达的技巧这是最基本的事,对真正的艺术家来说不值一提。真正的难点在于:艺术家要有作为殉道者的勇气,发现者的才气……但绝不能有匠气!
  要从孩子开始培养
  赵鲁滨(李可染画院文物书画研究室主任):
  在我个人看来,当前国人对于匠心理解并不充分,单纯地把匠心作为一种工作时候的认真状态,这是不对的,这不是真正的匠心。
  我长期生活在日本,日本人的匠心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延续,是一种源自内心的喜爱,是一种把东西做好、做精、做细的执着,而不看是否迎合市场,是否有利可图。那么,这样的匠心就是最可贵的,是一种真正的精神。
  现在社会上开始提倡工匠精神。但这并不意味着你现在开始提倡工匠精神,让大家都开始去学、去做,就有效果,就能学到工匠精神,不是这么回事。如果缺乏了文化的传承在里面,再怎么努力,最终也是功利性太强的伪匠心。
  真正的工匠精神,我们需要从小来培养,让孩子们爱上艺术,喜欢自己动手,用心去体会,而不是去山寨、去抄袭别人的东西。工匠精神的核心是自己要动手,要手工手作。这绝不是说说而已的事,在手工上没有什么造诣的话,很难去诠释你的匠心。只有自己动手了,自己喜欢了,并且为此去拼命,这才有可能成就工匠精神。
  最近我参加了很多的手工手作的活动,发现有的人虽然是动手了,但从根本上说还是山寨了台湾和日本的东西。我希望这些年轻人在动手之前多想想,我们古代的匠心是一种什么东西,这其中的文化基因是什么?我们今天应该去怎么做?只有踏踏实实把这些分析好了,有了对文化理解的深度和对艺术的热爱,再加之有一定造诣的手作,你的作品才能被人们评为匠心之作。
  学学古人的治学态度
  张雅臣(职业艺术家):
  经常在展览上听到有人评论某件作品“匠气十足”,对于艺术家来说,工匠精神表面上看来似乎与艺术创作有违和之感。其实细究诸多大师的成才之路,就会发现他们很多都是匠人出身,如唐代吴道子被后世尊为“画圣”,但苏轼仍对其“犹以画工论”;另外,明代仇英曾为漆工、当代齐白石也出身木工,工匠的经历没有妨碍他们的成才之路。
  以我个人的体会,自问算是一个做事认真、投入的人,每天不拿毛笔,连睡觉都不踏实,几十年的艺术实践让我饱尝艺术之路的艰辛。每当我面对古人优秀的书画作品时,心情都会很激动和感慨,古人那种治学态度始终是我追求的目标。
  北京是全国文化和艺术中心,这里有太多优秀的艺术家,曾经一度觉得自己的水平还不够,来北京发展为时尚早。可是偶然一次机会来北京参加展览,发现这里的不少艺术家浮躁、功利,很少有人以一颗匠心对待艺术。坦白说,身边有一些具备经济实力的朋友一直想帮助我在北京立足,但看到这种环境,我觉得在这里不会得到快乐;还经常有朋友批评我的作品不迎合市场,没有卖相,这也让我疑惑:真实地表达,与市场何干呢?
  工匠精神是一种修为,也是为人为艺的法宝,更是一种敬业精神。相信这个圈子里有同行与我一样,也曾怀疑过自己的创作取向,但最后依然无法说服自己做出改变。一个安静的地方,一颗匠心,一个永远在追求的目标,这就够了。
  不只做事,更讲做人
  徐秀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最近一段时间“工匠精神”变成了报刊杂志及网络文章的时髦词。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陶工,我对“工匠精神”的思考并不成熟,在此谈些肤浅的理解。工匠就是从事实际操作并作出成果的人,如:铁匠、木匠、陶工等等。“工匠精神”的提出,正是因为社会风气的浮躁,欺世盗名、瞒上欺下、弄虚作假等不良现象泛滥成灾,而踏实进取、专注忘我、精益求精,在着力处着力,在实际中求实等良好社会风气所缺失,所以当今提出“工匠精神”很有现实意义。
  就紫砂陶艺而论,它有一个生产工艺的全过程:从选矿、制作(传统技艺、创作的艺术修养)干燥、烧成,在这个过程中,就是每个工匠的“工匠精神”在自身的体现。“工匠精神”的体现产生了其陶艺、壶艺作品的水平高低。为什么顾景舟能成为紫砂界的泰斗,任淦庭等老艺人都有很多很好的作品留存至今?像顾景舟做壶,每作一把壶都全心投入:从选泥到每个附件局部,都是通过精心设计,全心全意地为这件作品去思考、去劳作,精益求精,做到极致。并不是为了自己出名、马上能得到丰厚的利益,才一丝不苟地做壶。而我师傅任淦庭,一生认真对待手中出品的每件陶刻作品。临逝世前三天,还要我扶他到工场里去写几笔画几下,他觉得一天不劳作就一天对不起自己,这样才是活着的交待。我自己有一座右铭:山因积石自成高,泽以长流方及远。意思是只有一步步的积累而后才能拥有更大的成就,在老一辈的紫砂陶工身上都显现出了这个可贵的品质,这就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其实,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的一个方面,工匠精神不仅教人如何做工、做事,更是在教如何做人、怎么应对社会等等,所以它也绝不单单体现在木匠、铁匠、泥瓦匠等工匠或者工艺美术家等人身上,更可以应用到社会中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身上,比如领导干部、书画艺术家、科技工作者等等从事脑力劳动者,也要认真对待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每个环节,精工细作,在自己的位置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精力,把工作做到好;从而也就打牢了社会发展的各种基础,带动社会的方方面面,最终取得实实在在的进步。
  这样,工匠精神就变成了一种全社会都需要的指导精神,这就不简单了。
其他文献
近日,第二轮3.3亿枚的2016猴年贺岁普通纪念币(以下简称“猴币”)再次启动预约兑换。然而,随着兑换工作的进行,市场上的猴币价格也应声而落。这令不少人忍不住想问,总数5亿枚的发行量,对于收藏和投资者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那些囤货投资者真的还能赚到钱吗?它的市场走向又该如何判断?  全家上阵齐兑换  6月12日,随着第二轮猴币兑换工作的开始,北京的各大中国工商银行兑换网点又一次出现了队伍排成长龙、全
期刊
齐白石宗师有一方自篆自刻的大型印章“大匠之门”,源自他出身于木匠——从粗木匠晋升到“小器作”(读zuō,此称相当于木雕工艺师)。古来与木匠有关联的行业都敬奉“鲁班爷”为祖师,“大匠”即历来对鲁班爷的尊称。齐翁一生都以“大匠门下”为荣,亦有“木人”印章多枚,皆用于自己的书画作品。  先父李苦禅于1923年拜师于齐白石门下,成为齐翁第一位“入室弟子”(注:“入室”不同于一般名义上的弟子和私淑弟子)有诗
期刊
日前,“2016国际古玩展”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完美落幕。在四天的展期中,来自中国内地、港台及日本、欧美的古玩商纷纷携带自家的精品、珍品现身,涉及门类包括书画、瓷器、玉器、青铜器、佛造像等,风格上既有东方艺术品,也有西洋古董。而这样一场难得的古玩艺术品盛会,自然也吸引了众多藏家、投资者和艺术机构前来“淘宝”。  国际古玩展由翟氏投资有限公司主办,并由执行董事翟凯东负责古玩展的总体筹划。而主席翟健民及
期刊
采访杜鹏飞,是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正式开馆后的第三天。初见时,他稍显疲惫,可一旦走进这所崭新的博物馆,便立马来了精神。作为一位管理者,他的关注视角有些“特别”,会询问参观人次,会将咨询台错放的导览图归位,会轻轻擦拭玻璃展柜上的印渍……这里的一切,如同一个初生的婴孩,需要他细心地呵护。  出身环境工程专业的杜鹏飞,自诩为“非专业人士”。可说到艺术,聊到博物馆,怎么看他都不是“非专业”。从2014年进
期刊
入这行容易,想干好难。首先需要你够认真细心,更重要的是要能坚持住。严格要求,不偷工减料,才能保证多年不出问题。  人的生存离不开工作,但单调、枯燥和周而复始又总是容易令人心生厌倦。所以,如果一辈子只专注于做好一件事,不失职业素养与良心,这样的人其实很值得敬佩。匠心需要踏实。  我们都痛恨“豆腐渣”工程,家给我们最起码的保障,就是建筑质量的过硬。但是,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我们对于“豆腐渣”的“容忍程
期刊
瑞士巴塞尔艺术展,堪称众多现当代艺术博览会的始祖。在于近日落幕的第47届巴塞尔艺术展上,来自全球33个国家的286家画廊带来了逾4000位重量级国际现当代艺术大师及新晋艺术家的作品,整体来看,画廊主们都拿出了压箱底的宝贝,即便只是在艺术展里随便看看也能感受到这一点。而纵观为期不到一周的展会,观众与买家们的热情度与这一可观的参展规模十分相称,这也让画廊主从动荡的市场形势中拾得了可贵的信心。  Ska
期刊
这里,曾有帝王召对臣工、批阅章奏的勤政劳形,曾有丹青吟咏、潜心礼佛的风雅诚敬,曾有宴飨祈福的天伦之乐;曾见证两度垂帘听政的衰乱之象,曾听闻自强之路的戛然而止,更不幸地弹出了千年帝制的终止音符……  在紫禁城中,养心殿是清雍正朝以后的皇帝寝宫,也是皇帝日常政务活动的中心,对于今天来到故宫漫步的人而言,这里蕴藏着的帝王秘史独具诱惑力,令人浮想联翩。目前,养心殿正在进行大修,直到2020年,我们才能看到
期刊
赏画就像与人聊天,遇到高人的时候你尽管竖着耳朵去听,哪怕轮不上说一句话都是享受。王翚的《水村图》就是一幅令我仿佛聆听高人聊天的佳作。画作于康熙“己丑(1709年)春仲望后三日”,时年王翚七十八岁。78岁时的王翚身体很好,颐养故里,衣食无忧,画画无需像中青年时候那样常常是为名为利甚至为迎合达官贵人去作,而是一种近乎自娱自乐的随性表达,是“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而已”(苏东坡语)的心情抒发。早年缺啥,
期刊
上了点儿年纪的人都知道,曾几何时,那声熟悉的『磨剪子嘞,戗菜刀』已经很难听到;修钢笔、弹棉花、补碗、纳鞋底……多年前我们居家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事物和小物件,已经被岁月所洗刷。该留住的,该放手的,匠心需要『断舍离』。  当被都市的快节奏压迫得有点儿喘不过气来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希望回归一种“慢生活”。有人说,慢生活是一种闲适,比如睡到自然醒,或者是“一场想走就走的旅行”。笔者倒认为,这些只是表象
期刊
画像砖、画像石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装饰性墓室建筑构件,是古代为丧礼服务的一种独特艺术。四川盆地开发较早,秦统一巴蜀后、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得以在川传播。两汉时期,四川富庶而安定,画像砖在这里迅猛生长起来。它约始于西汉中后期,盛行于东汉,蜀汉时期仍存。清光绪三年(1877年),四川新繁出土的一批画像砖,是目前最早的画像砖发现记录。  两汉时期的四川社会安定、民生富庶,在“灵魂不死”、“事死如生”等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