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大促进运行质量及生产效率。PLC技术属于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核心部分,其综合了当下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传统控制技术中的诸多优势,从而推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基于PLC技术的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技术,各项操作更加的简便和流畅,工作效率也大幅提升,实现了生产和运行的自动化控制。
关键词:PLC技术;电气工程自动化;应用策略
引言
近年来,PLC技术在电气工程的应用范围实现了逐步的扩展,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与以往的电气控制系统在技术水平以及应用效果上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利用PLC技术对电气工程进行控制,不但可以保证整个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还能为系统的可靠性提供良好的保障。由此可以看出,将PLC技术应用到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控制中,可以使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水平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明显的提升,这对于电气工程行业未来稳定发展的实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PLC技术特征
1.1应用面广阔
PLC语言能够在通过翻译实现计算机编程语言的转化,这就保障了用户在使用PLC语言进行编程后,不需要进行计算机语言学习就可以在计算机中进行编程,这就降低了PLC编程语言的门槛。由于其具有开放性,故能够实现与计算机的完美融合,其连接和操作便能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大大的缩短了系统的运行周期,避免了程序的不兼容问题的出现,这些都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基础。
1.2集成程度高
PLC技术是基于集成电路开发的,是一种十分轻小的芯片,这就推动了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由于PLC具有低耗能、轻便、开源等优势,是机电一体化过程中,较为多见的编辑语言和芯片。因为集成程度高,在未来的发展中,其在微型设备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3可靠性能好
PLC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和国内端口对接,也可以结合国外端口对接,其端口适用性极强,同时其保密性较高,在进行信号传递的过程中,采用外界隔离的方式,大大的减少了电磁干扰,保障了信息传递的安全、准确。由于PLC自身具有很好的外壳保护,具有一定的抗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其因为具备屏蔽、监测、电路、稳压等效果,可以保证在极端环境下的正常使用。
2PLC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运用
2.1分析闭环控制的合理应用
首先,因为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包含了很多电机,所以要想有效解决电机的多元化问题,必须要合理分析电气自动化控制的过程,合理调整其收集方法。而积极应用PLC技术的闭环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地促进启动模式由传统的手动方式转变为自动控制。其次,PLC技术的闭环控制可以通过调节其单位与测速来对电气工程的转速进行有效调整,从而有效提高电气调节其的合理性,比如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中传统的控制手段通常都是利用手动来进行操作,而手动操作必须要通过模板才能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整体运行效率,而闭环控制的自动化板块,只需打开动力状态便可以利用控制器有效地提高采集工作的效率。
2.2开关量控制中的应用
在以往的电气工程自动控制应用过程中,在对机械继电器进行控制时,其中适应过程可能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所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作用很难实现充分的发挥,并且在以后的应用过程中,这种缺陷会逐渐地暴露出来,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所以在电气工程自动化过程中,应该实现对PLC技术的有效应用,将自动化控制系统与PLC技术之间实现有效的结合,通常情况下PLC技术可以通过可编程存储器在虚拟继电器中实现合理的运行。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将虚拟继电器与机械继电器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换,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反应的时间,甚至可以直接省略到反应的环节,从而在应用过程中将自身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由此可以看出,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工作中,PLC技术在开关量的控制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3顺序控制中PLC技术的应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中的顺序控制是比较重要的一类,其对于控制精确度的要求比较高,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运行稳定性,为了更好实现对于顺序控制的优化,借助于PLC技术是比较有效的手段。PLC技术在具体系统控制中可以实现顺序控制器的功能,进而对于整个系统运行过程中涉及到的多个工序和环节进行合理安排,最终保障整个系统的运行能够完全按照标准顺序执行,避免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明显偏差失误问题。具体到PLC技术在顺序控制中的有效应用,其涉及到的內容相对比较多,需要关注于系统自动化运行的多个因素,确保其能够运行更为适宜合理,其中需要首先把握好对于现场传感的合理布置,确保其能够较好实现对于信息的反馈,然后针对主站层进行合理设计,确保其能够形成较强的控制和协调,并且能够借助于远程控制进行调整,确保顺序控制更为高效稳定,能够为最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提供良好基础条件。
2.4维护自动化控制需求
为了有效提升PLC技术的实际价值和应用水平,要积极落实技术升级机制,整合技术运维体系的同时,将其发展进程和技术要点作为根本,有效升级自动化电气工程研究水平,无论是理论基础还是实践项目,都要积极整合PLC技术和自动化控制项目的融合。在PLC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有效适应应用环境和操作流程将成为PLC技术未来发展的关键,要对技术运行中亟待完善的问题进行综合管控,保证技术体系能更加有效。例如,若是将PLC技术应用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中,就会受到电磁波的干扰影响其稳定性,甚至会对最终的计算结果产生制约,这就需要相关技术部门对其抗干扰能力进行统筹管控和处理,完善运行过程中相关元件和技术体系的运行操作流程,优化应用PLC技术的优势,减少运行劣势造成的质量问题和技术管理问题。
2.5 PLC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
PLC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注重与计算机技术进行融合,在计算机中构建信息化的平台,PLC中运行的数据能够在计算机信息化平台中及时的显现出来。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中的信息平台数据实现电气工程的远程监控。在电气工程运行时,工作人员要对异常数据实时的观测,并且联系电气工程的负责人对异常数据发生区域进行检测。所以在PLC使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与计算机系统进行结合,提高电气工程的运行效率。
2.6加大研究力度
PLC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专业中的应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在这段时间中,是两种技术的一种融合和互动,现阶段,电气化工程在社会中的需求不断的被拓展,应用领域越发高深,为此必须针对PLC技术的应用理论进行研究,通过理论来更好的指导实践的进行。为了促成PLC技术的深入发展和研究,应该以大量的实践经验和案例进行指导,促成对基础资料的整理和收集,帮助PLC技术的突破和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工作中,PLC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其中发挥出非常明显的优势,不但可以对具体的操作流程进行不断地简化,并且还能起到非常强的可靠性。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PLC技术如今已经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实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为了可以使PLC技术水平实现进一步的提升,相关人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应的研究力度,从而将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这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蕴博.基于PLC技术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理论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28):11-11.
[2] 苏鹏.PLC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2):62-63.
[3] 王宇超.PLC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17(01):130-131.
(作者身份证号码:410703198602022515)
关键词:PLC技术;电气工程自动化;应用策略
引言
近年来,PLC技术在电气工程的应用范围实现了逐步的扩展,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与以往的电气控制系统在技术水平以及应用效果上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利用PLC技术对电气工程进行控制,不但可以保证整个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还能为系统的可靠性提供良好的保障。由此可以看出,将PLC技术应用到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控制中,可以使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水平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明显的提升,这对于电气工程行业未来稳定发展的实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PLC技术特征
1.1应用面广阔
PLC语言能够在通过翻译实现计算机编程语言的转化,这就保障了用户在使用PLC语言进行编程后,不需要进行计算机语言学习就可以在计算机中进行编程,这就降低了PLC编程语言的门槛。由于其具有开放性,故能够实现与计算机的完美融合,其连接和操作便能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大大的缩短了系统的运行周期,避免了程序的不兼容问题的出现,这些都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基础。
1.2集成程度高
PLC技术是基于集成电路开发的,是一种十分轻小的芯片,这就推动了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由于PLC具有低耗能、轻便、开源等优势,是机电一体化过程中,较为多见的编辑语言和芯片。因为集成程度高,在未来的发展中,其在微型设备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3可靠性能好
PLC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和国内端口对接,也可以结合国外端口对接,其端口适用性极强,同时其保密性较高,在进行信号传递的过程中,采用外界隔离的方式,大大的减少了电磁干扰,保障了信息传递的安全、准确。由于PLC自身具有很好的外壳保护,具有一定的抗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其因为具备屏蔽、监测、电路、稳压等效果,可以保证在极端环境下的正常使用。
2PLC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运用
2.1分析闭环控制的合理应用
首先,因为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包含了很多电机,所以要想有效解决电机的多元化问题,必须要合理分析电气自动化控制的过程,合理调整其收集方法。而积极应用PLC技术的闭环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地促进启动模式由传统的手动方式转变为自动控制。其次,PLC技术的闭环控制可以通过调节其单位与测速来对电气工程的转速进行有效调整,从而有效提高电气调节其的合理性,比如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中传统的控制手段通常都是利用手动来进行操作,而手动操作必须要通过模板才能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整体运行效率,而闭环控制的自动化板块,只需打开动力状态便可以利用控制器有效地提高采集工作的效率。
2.2开关量控制中的应用
在以往的电气工程自动控制应用过程中,在对机械继电器进行控制时,其中适应过程可能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所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作用很难实现充分的发挥,并且在以后的应用过程中,这种缺陷会逐渐地暴露出来,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所以在电气工程自动化过程中,应该实现对PLC技术的有效应用,将自动化控制系统与PLC技术之间实现有效的结合,通常情况下PLC技术可以通过可编程存储器在虚拟继电器中实现合理的运行。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将虚拟继电器与机械继电器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换,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反应的时间,甚至可以直接省略到反应的环节,从而在应用过程中将自身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由此可以看出,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工作中,PLC技术在开关量的控制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3顺序控制中PLC技术的应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中的顺序控制是比较重要的一类,其对于控制精确度的要求比较高,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运行稳定性,为了更好实现对于顺序控制的优化,借助于PLC技术是比较有效的手段。PLC技术在具体系统控制中可以实现顺序控制器的功能,进而对于整个系统运行过程中涉及到的多个工序和环节进行合理安排,最终保障整个系统的运行能够完全按照标准顺序执行,避免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明显偏差失误问题。具体到PLC技术在顺序控制中的有效应用,其涉及到的內容相对比较多,需要关注于系统自动化运行的多个因素,确保其能够运行更为适宜合理,其中需要首先把握好对于现场传感的合理布置,确保其能够较好实现对于信息的反馈,然后针对主站层进行合理设计,确保其能够形成较强的控制和协调,并且能够借助于远程控制进行调整,确保顺序控制更为高效稳定,能够为最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提供良好基础条件。
2.4维护自动化控制需求
为了有效提升PLC技术的实际价值和应用水平,要积极落实技术升级机制,整合技术运维体系的同时,将其发展进程和技术要点作为根本,有效升级自动化电气工程研究水平,无论是理论基础还是实践项目,都要积极整合PLC技术和自动化控制项目的融合。在PLC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有效适应应用环境和操作流程将成为PLC技术未来发展的关键,要对技术运行中亟待完善的问题进行综合管控,保证技术体系能更加有效。例如,若是将PLC技术应用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中,就会受到电磁波的干扰影响其稳定性,甚至会对最终的计算结果产生制约,这就需要相关技术部门对其抗干扰能力进行统筹管控和处理,完善运行过程中相关元件和技术体系的运行操作流程,优化应用PLC技术的优势,减少运行劣势造成的质量问题和技术管理问题。
2.5 PLC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
PLC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注重与计算机技术进行融合,在计算机中构建信息化的平台,PLC中运行的数据能够在计算机信息化平台中及时的显现出来。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中的信息平台数据实现电气工程的远程监控。在电气工程运行时,工作人员要对异常数据实时的观测,并且联系电气工程的负责人对异常数据发生区域进行检测。所以在PLC使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与计算机系统进行结合,提高电气工程的运行效率。
2.6加大研究力度
PLC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专业中的应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在这段时间中,是两种技术的一种融合和互动,现阶段,电气化工程在社会中的需求不断的被拓展,应用领域越发高深,为此必须针对PLC技术的应用理论进行研究,通过理论来更好的指导实践的进行。为了促成PLC技术的深入发展和研究,应该以大量的实践经验和案例进行指导,促成对基础资料的整理和收集,帮助PLC技术的突破和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工作中,PLC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其中发挥出非常明显的优势,不但可以对具体的操作流程进行不断地简化,并且还能起到非常强的可靠性。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PLC技术如今已经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实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为了可以使PLC技术水平实现进一步的提升,相关人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应的研究力度,从而将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这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蕴博.基于PLC技术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理论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28):11-11.
[2] 苏鹏.PLC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2):62-63.
[3] 王宇超.PLC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17(01):130-131.
(作者身份证号码:410703198602022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