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治时代后半叶,日本陆军开始进行现代化改进,在增设各个兵种的同时,也陆续对其国产手枪进行制式化。自此,手枪成为日军广泛装备的制式武器,如南部式手枪、十四年式手枪等等。本文介绍的正是随这些手枪同时配发的手枪套(日本称为手枪囊)等附件。
日本陆军创设初期使用的手枪主要依赖进口。一战后,日军开始了大范围机械化进程,手枪也随之成为不可或缺的武器装备,于是对手枪进行国产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了应对这种需求,日本自行设计了二十六年式(明治二十六年,1893年)手枪,成为其国产第一支军用手枪。此后,日本在明治四十一年(1908年)开始试实施对国产手枪的制式化进程,但由于预算不足,该计划暂时被搁置。不过这一期间日本手枪的发展并未停滞,设计出了南部式8mm手枪。
大正十三年(1924年),日本开始小范围推行国产手枪制式化,于是日本海军陆战队将南部式8mm手枪选为制式用枪,而陆军并未制式装备,而是将其作为将校个人使用。因此,南部式8mm手枪无论是生产数量,还是装备数量都比较小。
到了大正十四年(1925年),日军国产手枪制式化进程继续推进,日本陆军也决定选用制式手枪,于是在南部式手枪基础上进行改进,改进后的产品命名为南部十四年式手枪,开始大范围装备日本陆军。
手枪套
南部式手枪套
由于南部式手枪生产数量较小,因此与之配套的手枪套产量亦不大。
南部式手枪包括甲型和乙型两种变型枪。甲型手枪没有配备手枪套,而是使用木盒携行,木盒上设有肩带,另外木盒还可装在枪尾作枪托使用。乙型手枪大概生产了1万支左右,并开始配用皮制手枪套,其生产数目与手枪数目相同,不过由于留存的数量不多,现已成为收藏家青睐的收藏品。
乙型手枪配用的皮制手枪套由枪套、肩带和腰带组成,可放置一支手枪、一根通条和一个备用弹匣。除此之外,枪套正面的口袋内还可装入16发备用枪弹,枪套背面设有挂附肩带的挂环和穿入腰带的皮带扣。该枪套长250mm,宽180mm。后来的十四年式手枪套就是以其为原型设计的。
南部式小型手枪套
南部式小型手枪是南部式手枪小型化的产品,口径改为7mm。该枪不是日本军用制式手枪,只是作为日军将校自购的私人用枪,另外,民间也有使用。该枪的生产数量大约为6500支,由于数量少,目前很受收藏家青睐,特别是配发给日本陆军大学优秀毕业生的刻有“御赐”字样的南部式小型手枪,当时仅生产了100支,现已是收藏家争相收藏的对象。
为与南部式小型手枪配套使用,对南部式手枪套也进行了小型化设计,其数量与南部式小型手枪的数量相匹配。该手枪套分为皮制的硬壳型和软壳型两种。该枪套长190mm,宽140mm,枪套正面的口袋内可装14发备用枪弹,枪套内部除可存放手枪之外,还可存放1个备用弹匣和1根通条。
这两种枪套的生产比例并不明确,似乎是软壳型比较多,这可能是因为将校和民间使用时更喜欢软壳型的缘故。
十四年式手枪套
南部十四年式手枪是日本陆军和海军装备的主力手枪,生产数量非常大。昭和十四年(公元1939年),在该枪的基础上对扳机护圈加以改进,并增加了防止弹匣脱落的弹匣保险,因此将改进前和改进后的十四年式手枪分别称为前期型和后期型。
与该枪配用的十四年式手枪套的设计参考了南部式手枪套的设计,长240mm,宽190mm,规格尺寸与南部式手枪套大体相同。二者在外形上差异也不大,只是放入备用枪弹的口袋设计不同,十四年式手枪套改为方形,右侧还附有一个放备用击针的小口袋。备用枪弹袋内不再像南部式手枪套那样分装单发枪弹,而是装入2包15发枪弹纸包,因此可以从这个特征对两种枪套进行分辨。
十四年式手枪套除包括皮质前期型和皮质后期型两种型号之外,还有一种加入橡胶的帆布型。皮质前期型十四年式手枪套与南部式手枪套大致相同,而皮质后期型的枪套盖上的金属卡子上使用了弹簧,并将肩带改为帆布制,肩带的装卸卡子也有两种不同类型。二战开始前,由于物资缺乏,开始采用加入橡胶的新型帆布替代牛皮制作手枪套,这种型式手枪套的设计与后期型相同,只是枪套、肩带和腰带全部采用这种帆布制成。
其他附件
日本手枪的附件除手枪套之外,还包括挂绳、通条等常用附件。
挂绳
手枪上使用的挂绳从明治二十六年式手枪开始采用,后来其他手枪继续延用,直到大正十四年式才有所改变。该挂绳全长1.8m,粗5mm,由卡其色的棉线制成,连接点处用皮革加强,可调节长短。
通条
通条放在手枪套内携带。南部式手枪、南部式小型手枪以及十四年式手枪开始使用的通条都采用镀镍处理,到了十四年式手枪后期处理成黑色。其中,十四年式手枪的通条不再只是用于枪械的维修保养,其折弯的一端还可以作为装弹器使用。
另外,日本手枪还配有一种枪弹包,但不是制式装备,是将校自购的私人物品,因此,其型式多种多样。
编辑/郑双雁
日本陆军创设初期使用的手枪主要依赖进口。一战后,日军开始了大范围机械化进程,手枪也随之成为不可或缺的武器装备,于是对手枪进行国产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了应对这种需求,日本自行设计了二十六年式(明治二十六年,1893年)手枪,成为其国产第一支军用手枪。此后,日本在明治四十一年(1908年)开始试实施对国产手枪的制式化进程,但由于预算不足,该计划暂时被搁置。不过这一期间日本手枪的发展并未停滞,设计出了南部式8mm手枪。
大正十三年(1924年),日本开始小范围推行国产手枪制式化,于是日本海军陆战队将南部式8mm手枪选为制式用枪,而陆军并未制式装备,而是将其作为将校个人使用。因此,南部式8mm手枪无论是生产数量,还是装备数量都比较小。
到了大正十四年(1925年),日军国产手枪制式化进程继续推进,日本陆军也决定选用制式手枪,于是在南部式手枪基础上进行改进,改进后的产品命名为南部十四年式手枪,开始大范围装备日本陆军。
手枪套
南部式手枪套
由于南部式手枪生产数量较小,因此与之配套的手枪套产量亦不大。
南部式手枪包括甲型和乙型两种变型枪。甲型手枪没有配备手枪套,而是使用木盒携行,木盒上设有肩带,另外木盒还可装在枪尾作枪托使用。乙型手枪大概生产了1万支左右,并开始配用皮制手枪套,其生产数目与手枪数目相同,不过由于留存的数量不多,现已成为收藏家青睐的收藏品。
乙型手枪配用的皮制手枪套由枪套、肩带和腰带组成,可放置一支手枪、一根通条和一个备用弹匣。除此之外,枪套正面的口袋内还可装入16发备用枪弹,枪套背面设有挂附肩带的挂环和穿入腰带的皮带扣。该枪套长250mm,宽180mm。后来的十四年式手枪套就是以其为原型设计的。
南部式小型手枪套
南部式小型手枪是南部式手枪小型化的产品,口径改为7mm。该枪不是日本军用制式手枪,只是作为日军将校自购的私人用枪,另外,民间也有使用。该枪的生产数量大约为6500支,由于数量少,目前很受收藏家青睐,特别是配发给日本陆军大学优秀毕业生的刻有“御赐”字样的南部式小型手枪,当时仅生产了100支,现已是收藏家争相收藏的对象。
为与南部式小型手枪配套使用,对南部式手枪套也进行了小型化设计,其数量与南部式小型手枪的数量相匹配。该手枪套分为皮制的硬壳型和软壳型两种。该枪套长190mm,宽140mm,枪套正面的口袋内可装14发备用枪弹,枪套内部除可存放手枪之外,还可存放1个备用弹匣和1根通条。
这两种枪套的生产比例并不明确,似乎是软壳型比较多,这可能是因为将校和民间使用时更喜欢软壳型的缘故。
十四年式手枪套
南部十四年式手枪是日本陆军和海军装备的主力手枪,生产数量非常大。昭和十四年(公元1939年),在该枪的基础上对扳机护圈加以改进,并增加了防止弹匣脱落的弹匣保险,因此将改进前和改进后的十四年式手枪分别称为前期型和后期型。
与该枪配用的十四年式手枪套的设计参考了南部式手枪套的设计,长240mm,宽190mm,规格尺寸与南部式手枪套大体相同。二者在外形上差异也不大,只是放入备用枪弹的口袋设计不同,十四年式手枪套改为方形,右侧还附有一个放备用击针的小口袋。备用枪弹袋内不再像南部式手枪套那样分装单发枪弹,而是装入2包15发枪弹纸包,因此可以从这个特征对两种枪套进行分辨。
十四年式手枪套除包括皮质前期型和皮质后期型两种型号之外,还有一种加入橡胶的帆布型。皮质前期型十四年式手枪套与南部式手枪套大致相同,而皮质后期型的枪套盖上的金属卡子上使用了弹簧,并将肩带改为帆布制,肩带的装卸卡子也有两种不同类型。二战开始前,由于物资缺乏,开始采用加入橡胶的新型帆布替代牛皮制作手枪套,这种型式手枪套的设计与后期型相同,只是枪套、肩带和腰带全部采用这种帆布制成。
其他附件
日本手枪的附件除手枪套之外,还包括挂绳、通条等常用附件。
挂绳
手枪上使用的挂绳从明治二十六年式手枪开始采用,后来其他手枪继续延用,直到大正十四年式才有所改变。该挂绳全长1.8m,粗5mm,由卡其色的棉线制成,连接点处用皮革加强,可调节长短。
通条
通条放在手枪套内携带。南部式手枪、南部式小型手枪以及十四年式手枪开始使用的通条都采用镀镍处理,到了十四年式手枪后期处理成黑色。其中,十四年式手枪的通条不再只是用于枪械的维修保养,其折弯的一端还可以作为装弹器使用。
另外,日本手枪还配有一种枪弹包,但不是制式装备,是将校自购的私人物品,因此,其型式多种多样。
编辑/郑双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