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反导”系统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5405310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底,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旋风走访英国、以色列和波兰三国。在此期间,罗姆尼对奥巴马时期降温了的美英关系以及混乱的中东局势大加指责,认为奥巴马采取的错误政策导致美国在中东欧地区进退失据,凸显了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尴尬。波兰总统布罗尼斯劳·科莫罗夫斯基随后接过罗姆尼的观点表达了波兰的不满,他指责美国未兑现在波兰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承诺,之后他更在8月15日提出,波兰应该建立自己的导弹防御系统来保卫其领土,并以此作为更广泛的北约计划的一部分。波兰此时向外界传递的不满情绪,有可能预示着美国在中东欧地区的战略环境面临着新一轮的变化。
  美国蓝鹰的短剑:部署在波兰的导弹
  波兰与美国就在波领土上建立导弹防御基地问题的谈判始于2006年。美国政府于当年5月提议在欧洲建立一个导弹防御基地,以防对美国及其欧洲盟友的导弹袭击,候选国即包括波兰和捷克。当时,波兰政府希望获得美国提供“额外”安全保障的承诺,要求配套部署防范中短程导弹的“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但美国认为这一要求没有太大必要,并且有过分“刺激”俄罗斯的风险,于是暂时回绝了波方的部分请求。而波兰作出的回应则是:波兰必须弄清楚建立导弹防御基地能否增强自身的安全,如果美国的方案对波兰不利,波兰没有必要无条件接受。至此,波美会谈一度中断。
  2007年1月,美国要求与波兰和捷克重开就建立导弹防御基地问题的谈判,并希望于当年年初就此问题与有关方面达成一致,以确保该计划于2011年正式启动。波兰反应积极,时任波兰总理雅罗斯瓦夫·卡钦斯基表示,希望尽快与美国就在波建立导弹防御基地问题结束谈判,认为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有助于巩固波兰与美国的联盟关系。随后,卡钦斯基与捷克总理米雷克·托波拉内克举行会谈,确立了两国的基本立场。最终,在东欧部署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问题在小布什任期内得到落实,美国大大增强了在中东欧地区的军事存在,计划中的导弹防御基地将是它在海外建立的第一个战略导弹拦截基地。
  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一般应包括预警雷达、地面引导雷达、指挥控制中心和拦截武器等部分。其中,预警雷达和指挥控制中心可以设在美国本土,而另外两项因遵循快速反应的原则需要就近部署在“阵地前沿”。于是,北约当年便确定未来将导弹发射井装置建在波兰,雷达系统则设在捷克境内。美国更打算自2008年2月起开始帮助波兰加速建造导弹防御系统。
  然而“好景不长”,2008年的美国大选击碎了布什政府苦心经营的战略布局,早在美国与波兰和捷克两国就建立导弹防御基地的问题展开磋商时,俄罗斯即表明了“严正关切”的态度。在俄罗斯看来,冷战的结束、苏联帝国的消失就意味着取消了在东欧进行任何军备扩充的借口,同时任何在俄相邻地域部署军备的行为都将被视为挑衅之举。美国宣称,其帮助波兰建立反拦截机导弹系统和雷达设施的目的是保护美国和它的盟友不受伊朗的攻击,但这一说法显然不会得到俄罗斯领导层的认可。2007年8月,根据俄武装力量最高统帅普京的指示,俄罗斯远程航空兵更是恢复了自上世纪90年代便已中断的在世界偏远地区的巡逻飞行。俄空军的战略巡航一度给美俄关系带来了较大变数。
  经过国内制造业持续下滑与金融危机的双重打击,深感于自身相对实力的下降,新当选的奥巴马总统本着标志性的“变革”思维,决心“重启”美俄关系,将缓解两国间紧张的局势放在首位。美国与波兰的“蜜月”便这样被耽搁下来,同时被耽搁的还有那十个拦截导弹发射架。2009年9月17日,捷克总理扬·菲舍尔宣布,美国放弃在捷克和波兰建立导弹防御基地的计划。
  双头鹰的投影:俄罗斯因素
  沸沸扬扬的波兰反导系统的存废背后翻涌的实际是美俄在中东欧的角力。波兰自18世纪以来就“有幸”成为大国对抗的场所,而位处东临的俄罗斯则在波兰拥有无论如何也抹不去的强大影响,两国因数个世纪的战争而交恶,又因深刻的历史记忆而各自埋下了极度的互不信任感。
  2007年波兰总统卡钦斯基在参观美国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的一座地下导弹防御设施时,曾表示希望波兰能与美国就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系统顺利实现合作。他说:“这项(导弹)防御合作至关重要。虽然我真心希望这一设施和我刚刚目睹的事物永远不要派上用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应该改进这一系统。”波兰希望获得导弹防御系统的迫切心情始于其深深的不安全感,但波兰这种一味追求自身安全的努力又引起了俄罗斯的不安,因而形成了现实国际政治当中典型意义上的“安全困境”。美国以防范伊朗为由,计划在波兰部署十枚拦截导弹,在捷克建立一个雷达站。俄罗斯认为此举威胁到俄安全,由此引发了两国间自冷战以来最为严重的对抗,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俄罗斯副总理伊万诺夫同年7月发出警告说,如果欧洲拒绝俄方就相关问题提出的建议,俄罗斯有可能在欧洲后院——波兰和立陶宛之间的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部署导弹。
  很明显,如果美俄两国不能就上述地区军备部署的问题上达成谅解,便急于强力推行既定政策,无异于玩火。俄罗斯自身安全状况的感知自此成为缓和双边关系的重要风向标,因为一旦西方的战略挤压使俄罗斯认为自身安全面临危险,其安全边界的脆弱性此时便会暴露无遗,任何军事调整自然会被视为进攻性举动;反之亦然。北约承载着美国与整个西方世界在欧洲的军事战略布局,波兰亦同属北约组织,因此,俄罗斯格外关注与北约的关系。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与北约经历了一段极不平静的时光,几起几伏,也几度引起俄罗斯的高度警惕。在2010年确定的最新一版“战略概念”文件中,北约又提出自己不是俄罗斯的军事威胁,北约与俄罗斯存在广泛的利益联系,并且双方的安全“相互交织”,北约将在互信、透明的基础上寻求与俄建立互惠、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
  众所周知,北约和欧盟的“双东扩”对于俄罗斯来说是最敏感问题,为了照顾俄罗斯的情绪,奥巴马政府放慢了“东扩”的步调,以换取俄罗斯的好感和信任。在重中之重的反导系统的安排上,出于同样为了拉拢俄罗斯的目的,促成美俄在全球热点地区与金融议题上的合作,美国再次做出了让步,中止计划。在俄罗斯因素的影响之下,格鲁吉亚与乌克兰入盟北约遥遥无期,波兰的反导计划还未完成便匆匆下马。   骄傲的白鹰:愤怒的波兰
  8月15日是波兰的建军节,曾经拥有无限荣光的波兰军队总是能在这一天唤起全国上下的一片爱国热潮。总统科莫罗夫斯基在庆祝波兰建军节的活动仪式上发表讲话指出,波兰国防需要一支现代化的军队,首先要建立自己的防空系统,同时也可以强化北约的防护系统。
  自从北约确定无限期搁置在波兰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计划以后,波兰便产生了较为强烈的被“盟友”出卖的感觉。可以说,奥巴马政府优先处理美俄关系的做法,令先前希望通过积极参与“布什版”反导计划进而密切同美国关系的波兰、捷克等国产生遭到疏远的受挫感。而在大多数人看来,位处欧洲中心、经济利益诉求远超安全防务需要的捷克等国似乎也并不太在意美国军事力量的撤离,捷、匈等国既不担心也不存在被北约“边缘化”的风险,更可能于日后北约在东南欧的战略调整中分得一杯羹。因此,相比之下有关捷克与美国在“反导”问题上的双边谈判,显得格外顺利。而身处北约“前线”的波兰现在要做的正是建立自己的导弹防御系统以确保国家安全。科莫罗夫斯基总统已明确表示,接受美国建立导弹防御系统的建议是个错误。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米特·罗姆尼更是谴责奥巴马为了“重启”与俄罗斯关系而取消在波兰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称这意味着“放弃了波兰”。
  虽然美国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5月已正式推出了另外一套防御系统方案,虽然建立一套自主化的导弹防御体系价格不菲,但这次“受到伤害”了的波兰人下定决心去推进自己的事业。据估计,在未来十几年内建立波兰的防空系统计划需要130亿至150亿美元的投资。波兰国防部长托马什·谢莫尼亚克表示实施这一计划不存在资金困难,波兰军队有许多装备需要进行现代化改造。科莫罗夫斯基也认为,可以利用波兰军队撤出阿富汗后所节省的军费开支构建能保护自己以及北约成员国的安全系统,同时装备现代化的海军。
  尽管波兰是中东欧地区的第一大国,且近年来经济持续增长,自阿富汗撤军以来国家已经实现了结余,但要实现一套技术较为成熟的导弹防御系统的完全自主化仍很困难,这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还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和出色的人才管理队伍。以北约5月份推出的计划为例,该导弹防御系统由部署在土耳其的超级强大的雷达、驻扎在地中海的“宙斯盾”驱逐舰上的“标准-3”(SM-3)防空导弹和部署在波兰和罗马尼亚的拦截导弹组成。该防御系统将由设在德国拉姆施泰因的空军基地控制和指挥。如此严整的指挥链条的建立绝非旦夕间便能完成。
  可以预见的是,波兰此后将在自身防务问题上更加自主,既需要防备来自东方的双头鹰的利爪,也要时刻警惕美国蓝鹰的甜言蜜语,波兰白鹰要想在“雄鹰争霸”中有所斩获,需要的不只是利器,更要有强健的心和清醒的头脑。
其他文献
5月31日至6月2日,笔者有幸随解放军代表团一行参加了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举行的为期三天的第12届亚洲安全峰会(又称香格里拉对话会,简称“香会”)。此次“香会”共有来自3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350多名代表参加,其中有21位国防部长或副部长,10位三军司令或军种司令,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在“香会”历史上前所未有。  “香会”的性质是一轨半(既有官方背景,又有非官方的学者、专家参与),表现为二轨(非官
东盟的南海问题立场日趋统一和强硬,2015年4月东盟峰会发表的主席声明可以说是东盟集体立场的表达。图为2015年4月27日,马来西亚吉隆坡,第26届东盟峰会开幕式上的东盟国家领导人。  嘉 宾/魏 玲 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所长、教授  薛 力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刘 琳 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副研究员  苏庆义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
1994年4月6日至6月中旬,卢旺达胡图族与图西族之间爆发武装冲突和部族大屠杀,导致约100万人死于非命,200多万难民逃往国外,另有200多万人流离失所,酿成了令世界震惊的人间惨剧。今年4月7日是“反思卢旺达大屠杀国际日”,盧旺达政府从当日开始举行为期100天的官方纪念活动,以“铭记、团结、重生”为主题,纪念20年前发生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联合国秘书长表愧疚  卢旺达地处非洲中部,1992年
人类自从发生战争以来,就有了情报需求和专门从事这项工作的人,被对手称之为“间谍”。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已经有了近代情报意识,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情报准备。这是一个寂静的战场,却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这场战争的结果。  对华谍报战略布局  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成立之始,即以对外扩张为基本国策,逐步形成了以征服朝鲜、侵略中国并进一步染指周边亚洲国家的“大陆政策”。在整饬军备的同时,日本处心积虑地展开了对中
地狱客满,恶魔将重返人间。   5月26日下午,31岁的鲁迪·尤金全身赤裸,在迈阿密先驱报大楼旁用18分钟的时间袭击了流浪汉罗纳德·普普。监控录像显示,尤金从阴影里拖出普普,骑在他身上,不顾其蹬踢反抗,咬掉其大部分面孔。最后警方赶到现场将其击毙。  这仿佛是美国热播的“僵尸剧”《行尸走肉》的翻版。据《纽约时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尤金之所以出现“僵尸行为”,是因为他之前口服了一种被称为“浴盐”的新型毒
尼日利亚新总统布哈里上任后首访尼日尔、乍得,并于6月11日在首都阿布贾召开地区反恐峰会,接待了贝宁、乍得和尼日尔总统,此后又飞往南非的约翰内斯堡参加非盟峰会。如此频繁的出访却独独冷落了邻国喀麦隆。  1994年~2006年,尼喀两国曾因位于边境地区的巴卡西半岛爆发过多次边境冲突。尼日利亚前总统乔纳森不愿借助喀麦隆之力打击“博科圣地”,两国之间的猜忌与日俱增。此外,喀麦隆总统比亚和布哈里还有私人“恩
为了探寻郑和船队的遗迹,我误打误闯进入索马里,看到了完全不同的一片天地……    在当今世界,如果说哪个国家最“自由”,最无政府,位于“非洲之角”的索马里当之无愧在那里,陆地上土匪可以横行,海洋上强盗肆意猖獗    提起海盗,   肯尼亚船长大惊失色    我第一次听说索马里海盗是2002年3月初在肯尼亚海岛城市拉木那时为了踏寻郑和在非洲的足迹,我专程从南非去拉木群岛采访在拉木,当地人告诉我索马里
习近平主席对美国的国事访问取得了丰硕成果。如何落实此访成果,保持中美关系总体稳定发展的势头,防止再次出现大幅下滑,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全局外交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中美两国的基本国策都将保持内敛的主要特征。中国正着眼中共十九大以及2016年开始的第13个五年规划,布局下阶段改革发展,将稳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议程,而今后五到十年亦是中国克服“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至
今年4月,美国正式从加拿大手里接棒,担任为期两年的“北极理事会主席国”。8月31日~9月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出席“北极事务全球领导力大会”并视察阿拉斯加州北极地区,成为第一位访问该地区的美国总统。  动因  在美国的官方媒体中,奥巴马此行的主要目的是视察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并提出对策。笔者认为,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个目的:  第一,向外界传达美国重视北极事务的战略决心。近年来,美国接连颁布有关北极
我在本刊前一期《回首东南亚四十年》一文中提到,本人在东南亚国家曾有过四次常驻经历。这四次常驻对我而言,也是四个台阶。第一次(1978~1982,越南使馆)任科员、随员;第二次(1991~1993,越南使馆)任一秘、研究室主任;第三次(1993~1997,新加坡使馆)任一秘、研究室主任、公使衔参赞;第四次(2001~2004,马来西亚使馆)任特命全权大使。  不同时期,有不同历练;不同岗位,有不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