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如今,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变得生动、形象,打破时间与空间对课堂教学的限制,极大程度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本文聚焦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探究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策略,以期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信息技术;应用
小学阶段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影响学生基础能力的形成,影响思想价值观的形象,对其日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化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应注重信息技术的融入,构建现代化课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个体全面发展。
一、创设直观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而且年龄小,思想单纯且幼稚,对于事物的认知比较简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促使深入理解生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随着多媒体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能够灵活运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创设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生命最宝贵》这一课时,笔者运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片科普生命的诞生相关知识,通过生命形成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小时候最常问的问题便是“我是从哪里来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需要从科学的角度认识生命,并对生命产生敬畏,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学生有机会从更加客观、科学的角度了解生命的诞生,知道自己从何而来,明白生命的来之不易。此外,动画片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讲解,鲜明的色彩,精简的原因以及形象的图画能对学生产生不一样的刺激,从而激发其探索欲望,增强学习积极性。
二、拓展教学内容,丰富知识积累
当前不仅是信息化时代,还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信息的传播,实现了知识的共享。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电子书等了解多种多样的内容,获得诸多的信息。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早已不能满足新时期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积极探寻丰富知识的有效路径,拓展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例如在学习《网络新世界》这一时,仅通过教材向学生介绍网络是远远不够的。新时代的学生在科技产品盛行、网络发达的环境中成长,大部人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可能比家长、教师还多。因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世界,还要引导正确运用网络,做网络世界的合法共鸣。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渗透遵守网络秩序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此外,教师还运用网络搜集了一些学习平台和有趣的电子书,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网络的理解,还有助于培养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全学生的品格。
三、组织实践活动,学生综合能力
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核心素养的提出强调了培养个体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基础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积极发挥实践活动的教育价值,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的融入提高了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加强了对学生发散思维、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变废为宝有妙招》这一课时,教师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变废为宝”活动,要求各个小组在网络上搜集材料,制定一定废物改造的方案,并制作出成品。整个活动中,信息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生一方面运用网络搜集资料,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讨论;一方面结合相应的改造视频进行废物改造,优化自己制作的物品。这一實践活动,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网络的应用为其制作该做提供了跟多新的思路,摩擦出了思维的火花,很多人提出了富有创意的点子。此外,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因为各个小组都搜集到了一些制作视频,所以降低了之多的难度,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增强了其创作的自信心,从而更加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实践活动中的运用,更大程度发挥了实践活动的教育作用,强化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应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其具备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的品格与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法律意识,使其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日后,广大教师应强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教学整合的研究,优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郭沫竹.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践研究[J].天津教育,2019(2).
[2] 梁青芳.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激发课堂教学活力——道德与法治学科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探索[J].新教师,2019(8).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信息技术;应用
小学阶段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影响学生基础能力的形成,影响思想价值观的形象,对其日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化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应注重信息技术的融入,构建现代化课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个体全面发展。
一、创设直观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而且年龄小,思想单纯且幼稚,对于事物的认知比较简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促使深入理解生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随着多媒体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能够灵活运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创设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生命最宝贵》这一课时,笔者运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片科普生命的诞生相关知识,通过生命形成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小时候最常问的问题便是“我是从哪里来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需要从科学的角度认识生命,并对生命产生敬畏,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学生有机会从更加客观、科学的角度了解生命的诞生,知道自己从何而来,明白生命的来之不易。此外,动画片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讲解,鲜明的色彩,精简的原因以及形象的图画能对学生产生不一样的刺激,从而激发其探索欲望,增强学习积极性。
二、拓展教学内容,丰富知识积累
当前不仅是信息化时代,还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信息的传播,实现了知识的共享。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电子书等了解多种多样的内容,获得诸多的信息。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早已不能满足新时期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积极探寻丰富知识的有效路径,拓展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例如在学习《网络新世界》这一时,仅通过教材向学生介绍网络是远远不够的。新时代的学生在科技产品盛行、网络发达的环境中成长,大部人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可能比家长、教师还多。因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世界,还要引导正确运用网络,做网络世界的合法共鸣。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渗透遵守网络秩序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此外,教师还运用网络搜集了一些学习平台和有趣的电子书,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网络的理解,还有助于培养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全学生的品格。
三、组织实践活动,学生综合能力
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核心素养的提出强调了培养个体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基础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积极发挥实践活动的教育价值,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的融入提高了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加强了对学生发散思维、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变废为宝有妙招》这一课时,教师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变废为宝”活动,要求各个小组在网络上搜集材料,制定一定废物改造的方案,并制作出成品。整个活动中,信息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生一方面运用网络搜集资料,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讨论;一方面结合相应的改造视频进行废物改造,优化自己制作的物品。这一實践活动,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网络的应用为其制作该做提供了跟多新的思路,摩擦出了思维的火花,很多人提出了富有创意的点子。此外,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因为各个小组都搜集到了一些制作视频,所以降低了之多的难度,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增强了其创作的自信心,从而更加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实践活动中的运用,更大程度发挥了实践活动的教育作用,强化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应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其具备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的品格与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法律意识,使其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日后,广大教师应强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教学整合的研究,优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郭沫竹.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践研究[J].天津教育,2019(2).
[2] 梁青芳.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激发课堂教学活力——道德与法治学科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探索[J].新教师,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