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把以 “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贯穿于教学的主要环节;怎样开展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提前感知,互动共鸣”,让“授课”变成“学课”,这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我通过教学实践,对于备课、讲课、小结、练习等环节,就如何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发表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枯燥的备课和“有血有肉”的备课
一直以来,课前是教师的自留地,熟悉教材,领悟重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都由教师自己完成或集体备课完成.但是这种方式并没有融入学生主体,不了解学生的重难点,以学生为本成为一句空话,这种枯燥的备课模式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仍是被动的学习.若是教材不改变,教师的备课教案可能经久不变,永远是自以为是的好教案.备课这一功能几乎为零.
为了使得这种状况得到改善,我认为备课要备“有血有肉”的课.备课过程中,要调查学生,有针对性的备课,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备有活力的课.针对上述情况,我提出了“学生备课”的概念.整个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实现寻疑、释疑、交流三步作业.
在整个过程中,贯彻以下三个原则.
1.寻找疑问和解决疑问相结合的原则
先让学生感知到问题.根据他们所提出的疑问,结合教材的重难点,举一些他们熟悉、感兴趣的情境,鼓励他们去发现生活中有关的数学知识,化未知为已知,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2.个人与小组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求个体独立思考,又要求小组交流时,积极踊跃参与,达成共识.
3.教师与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要主动配合地参与备课,及时反馈,教师掌握情况,汲取信息,及即指导.
二、教师的讲课和学生的讲课
自古以来,一把戒尺,三尺讲台,是先生们发挥自身价值的地方.发展到现在变成了一支粉笔,三尺讲台.教师在这块自留地上,不为余力地释放着光和热.所以,会讲是你的本事,能讲是你追求的目标.结果,学生成为被动的听众,看着乎坐得端正,听得认真,但身在教室心已飞,让我有“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的尴尬感觉.于是教师苦讲,学生厌学.
为改变这种现象,我尝试着让“学生讲课”.让学生走上讲台来讲课,具体实施有推选代表、教师点名和总结归纳等做法.
在学生讲课的过程中,我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因循渐进,逐步放手;(2)突破重点,放弃一般 ;(3)师生轮流,携手并进.
以《菱形的判定》为例,我是这样点拨学生突破难点.上课后,我拿出了课前准备好的卡片,开始分组讨论一个四边形是菱形要具备哪些条件.甲说:“只要具备是平行四边形加一组邻边相等.”乙说:“只要具备四边相等的四边形即可.”我让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分别拿了纸片上黑板,把自己的想法通过讲课的形式呈献给大家,气氛活跃,发言踊跃,而后,教师各组织学生小组点评,归纳总结.
教师适当引导,给出结论.
对于一些难题,我也经常让学生上黑板进行分析、说理.若有的同学在讲课过程中遇到问题或是讲不下去时,其他同学又会踊跃的发言,其间还发现通过这种训练,学生不怯场了,有时一道题会出现六七种解法,下面仍有同学抢着上去.实践证明,让学生来讲课有利于智商的培养.讲课实际上是对知识强化的一种手段,它促使学生突破“望文生义”式的理解,当众讲解难点,要求融会贯通.
三、教师的测试和学生的测试
我们都知道,考试就是教师的法宝,分数是学生的命.这就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体现.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不外乎是:一是忽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二是混淆了选拔性与过关性测试之间的区别.
只追求分数的考试弊端大家都知道.应付考试的复习,产生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天敌.简单的机械式的重复,甚至于出现了背诵时的记忆性做题.看到学生如此死记硬背的念书,我常常叹为观止,又因为考试结果的无法预料,各种不定因素的存在,有的学生怕学习,更憎恨考试.
为减少这种弊端,我尝试了“学生测试”.引导学生自己出卷考试,具体做法如下:设计试卷,小组讨论、整合,测试三步.
我尽量做到三个原则.
1.理论实践相结合
出卷前我先指导学生设计试卷的基本要求,圈定试卷内容及能力要求,指引学生在题目中渗透数学思想,如数形结合、发散、探究等.
2.个人和小组相结合
测试既要求学生独立出好一份完整的试卷,又要求小组从各组员的试卷中选出几份优秀试卷,实现个人与小组合作.
3.设计试卷与使用试卷相结合
各小组整合试卷后,互相交换后测试,实现复习巩固与检测互补.
学生参与测试的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测试改变了喂养式的复习形式,增加了独立思考,集体评题等多种复习方式,巩固了知识与技能.
(责任编辑黄桂坚)
一、枯燥的备课和“有血有肉”的备课
一直以来,课前是教师的自留地,熟悉教材,领悟重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都由教师自己完成或集体备课完成.但是这种方式并没有融入学生主体,不了解学生的重难点,以学生为本成为一句空话,这种枯燥的备课模式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仍是被动的学习.若是教材不改变,教师的备课教案可能经久不变,永远是自以为是的好教案.备课这一功能几乎为零.
为了使得这种状况得到改善,我认为备课要备“有血有肉”的课.备课过程中,要调查学生,有针对性的备课,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备有活力的课.针对上述情况,我提出了“学生备课”的概念.整个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实现寻疑、释疑、交流三步作业.
在整个过程中,贯彻以下三个原则.
1.寻找疑问和解决疑问相结合的原则
先让学生感知到问题.根据他们所提出的疑问,结合教材的重难点,举一些他们熟悉、感兴趣的情境,鼓励他们去发现生活中有关的数学知识,化未知为已知,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2.个人与小组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求个体独立思考,又要求小组交流时,积极踊跃参与,达成共识.
3.教师与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要主动配合地参与备课,及时反馈,教师掌握情况,汲取信息,及即指导.
二、教师的讲课和学生的讲课
自古以来,一把戒尺,三尺讲台,是先生们发挥自身价值的地方.发展到现在变成了一支粉笔,三尺讲台.教师在这块自留地上,不为余力地释放着光和热.所以,会讲是你的本事,能讲是你追求的目标.结果,学生成为被动的听众,看着乎坐得端正,听得认真,但身在教室心已飞,让我有“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的尴尬感觉.于是教师苦讲,学生厌学.
为改变这种现象,我尝试着让“学生讲课”.让学生走上讲台来讲课,具体实施有推选代表、教师点名和总结归纳等做法.
在学生讲课的过程中,我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因循渐进,逐步放手;(2)突破重点,放弃一般 ;(3)师生轮流,携手并进.
以《菱形的判定》为例,我是这样点拨学生突破难点.上课后,我拿出了课前准备好的卡片,开始分组讨论一个四边形是菱形要具备哪些条件.甲说:“只要具备是平行四边形加一组邻边相等.”乙说:“只要具备四边相等的四边形即可.”我让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分别拿了纸片上黑板,把自己的想法通过讲课的形式呈献给大家,气氛活跃,发言踊跃,而后,教师各组织学生小组点评,归纳总结.
教师适当引导,给出结论.
对于一些难题,我也经常让学生上黑板进行分析、说理.若有的同学在讲课过程中遇到问题或是讲不下去时,其他同学又会踊跃的发言,其间还发现通过这种训练,学生不怯场了,有时一道题会出现六七种解法,下面仍有同学抢着上去.实践证明,让学生来讲课有利于智商的培养.讲课实际上是对知识强化的一种手段,它促使学生突破“望文生义”式的理解,当众讲解难点,要求融会贯通.
三、教师的测试和学生的测试
我们都知道,考试就是教师的法宝,分数是学生的命.这就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体现.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不外乎是:一是忽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二是混淆了选拔性与过关性测试之间的区别.
只追求分数的考试弊端大家都知道.应付考试的复习,产生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天敌.简单的机械式的重复,甚至于出现了背诵时的记忆性做题.看到学生如此死记硬背的念书,我常常叹为观止,又因为考试结果的无法预料,各种不定因素的存在,有的学生怕学习,更憎恨考试.
为减少这种弊端,我尝试了“学生测试”.引导学生自己出卷考试,具体做法如下:设计试卷,小组讨论、整合,测试三步.
我尽量做到三个原则.
1.理论实践相结合
出卷前我先指导学生设计试卷的基本要求,圈定试卷内容及能力要求,指引学生在题目中渗透数学思想,如数形结合、发散、探究等.
2.个人和小组相结合
测试既要求学生独立出好一份完整的试卷,又要求小组从各组员的试卷中选出几份优秀试卷,实现个人与小组合作.
3.设计试卷与使用试卷相结合
各小组整合试卷后,互相交换后测试,实现复习巩固与检测互补.
学生参与测试的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测试改变了喂养式的复习形式,增加了独立思考,集体评题等多种复习方式,巩固了知识与技能.
(责任编辑黄桂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