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哲人说:“人之所以长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要让我们听得比说得多。”对于领导干部而言,会听、善听、真听,不仅使人眼界开阔、增知益智,还有利于提高领导能力,提升领导威信,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可见,领导干部学会“听”话,既是必须掌握的领导艺术,更是做好领导工作的必修课。
《战国策》中记载一个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故事:邹忌远不如徐公长得帅,但那些有私、有畏、有求于邹忌的人,却众口一词夸他比徐公长得好看。故事警示人们,有些“好话”,不仅“水分”很大,更有私利驱动。
古人钱琦说:“听言不可不广,不广则庶几壅。择言不可不慎,审则庶几无误。”领导者会不会“听”话,是个大学问。“言能听,道乃进”。只有学会倾听,善于汲取群众中的智慧和力量,才能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倾听,说起来容易,其实不简单。《说文解字》中将“倾”字解释为“倾,头也”,即侧着头。《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倾听的解释为“侧着头听。形容很注意地听取”。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要有甘当小学生的雅量,敢于倾听不同方面意见的气度,带着问题去听,带着思考去听,善于从熟悉中发现陌生,善于从懈怠中捕捉新鲜,善于从表面中提取本质,达到思维常新、决策科学。
《古文辑要》上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初唐名臣裴矩在隋朝做官时,曾经阿谀逢迎,溜须拍马,想方设法满足隋炀帝的要求;可到了唐朝,他却一反故态,敢于当面跟唐太宗争论,成了忠直敢谏的诤臣。司马光就此评论说:“裴矩佞于隋而诤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诤化为佞;君乐闻其过,则佞化为诤。”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只有在那些愿意听真话、能够听真话的人面前,才敢于讲真话,愿意讲真话,乐于讲真话。语言的交流,必须是双向的互动。只有领导者虚心听言,诚心纳言,人们才会真心直言,吐露真言。
毋庸置疑,我们是说真话、实话、好话,还是说假话、空话、套话,往往取决于一个怎样的语境。习近平同志曾经指出,听真话是一种智慧。如何对待真话,是对一个领导干部非常重要的考验,领导干部距离真话有多远,就距离实际有多远,距离实事求是有多远。听真话、摸实情,就要密切联系群众,深刻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实际愿望和利益要求,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及时总结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和新鲜经验,使各项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听真话、摸实情,就要深入调查研究,用双脚丈量民情,用真心感知民意,用真诚求得民智,努力把客观存在的事实搞清楚,把事物的内外部联系弄明白,不断提高破解难题、化解矛盾、推动发展的本领。
真话虽然不一定都是真理,但假话肯定都不是真理。所以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学会识别真话、假话的本领,练就爱听真话、不听假话的功夫。宋人洪迈的《容斋随笔》里有个极好的例子:曹操自击乌桓,诸将皆谏,既破敌而还,科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操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侥幸,虽得之,天所佐也,顾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由此看来,曹操是懂得一点儿辩证法的。他知道,北征胜利虽可以证明击乌桓之举是正确的,但并不能证明那些主张缓征的谏言就一无是处、完全错误,因而他不但不揪别人的辫子,反而赞赏不已,奖掖有加。
领导者怎样听“话”,既是一个态度问题,也是一个方法问题。听真话才能摸实情,不听真话就摸不到实情,就不可能做好领导工作。毛泽东同志说:“不要只是昂首望天。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古人言:“朝无诤臣,则不知过;国无达士,则不闻善。”广开言路,事关国之兴衰、民之福祉,善纳人言,体现为政者的襟怀和品格。
要知道,一个听不到真话的地方是可怕的地方,一个不听真话的领导干部是危险的领导干部。一个城府很深的人,别人怎么会对他袒露心迹?一个言行虚伪的人,别人怎么敢对他无所保留?你要理解别人、了解别人的真实思想,你本身就要有比较高的透明度,讲真话、讲实话、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更不背后整人,不使人对你心存戒备。在一些地方,有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讲真话在私下场合,讲套话在公开场合;当面能把领导捧天上,背后能把领导贬脚下。如果宋仁宗不善于纳谏,哪会有包青天产生的政治环境?
领导也是人,是人就有人性的弱点:喜听奉承话,厌听逆耳言;爱看谄媚笑,恶见直腰板……善听“好话”之外,还要善待“坏话”。
春秋时代,齐威王为听真话,曾颁布命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结果齐国大治。
封建时代的政治家尚能如此,我们共产党人应该做得更好。那样,讲真话的人才会多起来。鲁迅曾把皇帝识破耳边的牛皮与“谗言”视为“得悟”,但真正能悟此道者实在寥寥。
领导者会“听”话则得福,不会“听”话则招祸。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其得失胜败,在一定程度上说,便是由双方统帅会不会“听”话决定的。战端将起时,面对兵少粮缺的窘境,曹操一度动摇决心,打算放弃官渡,退守许昌。在决定战守去留的关键时刻,谋士荀 、郭嘉先后帮他分析进退利弊,劝他坚定战意。雄才大略的曹操,耳朵确实好使,他不仅认真听取了,并且确实听进了、听懂了谋士的意见,经深思熟虑,很快变犹豫为坚定。这是他官渡取胜的重要前提。反观袁绍,并非帐中缺少谋士,怎奈他的耳朵像塞了驴毛,真话、实话,对他忠诚负责、有远见卓识的话,他愣是一律听不进。田丰劝他“宜静守以待天时”,他认为是掣肘捣乱,一怒之下,竟把田丰抓进监狱;许攸也给他出了好主意,他以为是别有用心,吓得许攸连夜逃奔曹营。人说“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袁绍那两只耳朵,喜听谗佞,有不如无,他的战略决策一误再误,与他拒谏饰非、不纳忠言有着直接关系。事实上,正是从袁营逃出的许攸,向曹操献出了奇袭乌巢之计,而曹操听了,用了,才出奇制胜,使袁军大败。曹操握发吐哺,兼听广纳,不愧是大英雄,单是从“耳朵的对比”上,曹操和袁绍便高下立见,胜负可预!
领导者要愿意听真话,勇于听真话,诚恳听真话。虽然领导者的个性品质不一,行业工作千差万别,风度各有千秋,但端正态度、摆正位置却是其中的脊梁。领导干部不论位高阶低皆是公仆,不论事大事小都是服务。在天花乱坠的“好话”和逆耳苦口的“坏话”面前,领导者需要一个清醒的头脑,一双锐利的眼睛,懂得与现实环境相和谐,懂得与时代精神相一致,扎住根,善“听”话,定下心,干实事,让人见了心里产生一份信服、一份敬重。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
(责编/朱艳秋)
《战国策》中记载一个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故事:邹忌远不如徐公长得帅,但那些有私、有畏、有求于邹忌的人,却众口一词夸他比徐公长得好看。故事警示人们,有些“好话”,不仅“水分”很大,更有私利驱动。
古人钱琦说:“听言不可不广,不广则庶几壅。择言不可不慎,审则庶几无误。”领导者会不会“听”话,是个大学问。“言能听,道乃进”。只有学会倾听,善于汲取群众中的智慧和力量,才能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倾听,说起来容易,其实不简单。《说文解字》中将“倾”字解释为“倾,头也”,即侧着头。《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倾听的解释为“侧着头听。形容很注意地听取”。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要有甘当小学生的雅量,敢于倾听不同方面意见的气度,带着问题去听,带着思考去听,善于从熟悉中发现陌生,善于从懈怠中捕捉新鲜,善于从表面中提取本质,达到思维常新、决策科学。
《古文辑要》上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初唐名臣裴矩在隋朝做官时,曾经阿谀逢迎,溜须拍马,想方设法满足隋炀帝的要求;可到了唐朝,他却一反故态,敢于当面跟唐太宗争论,成了忠直敢谏的诤臣。司马光就此评论说:“裴矩佞于隋而诤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诤化为佞;君乐闻其过,则佞化为诤。”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只有在那些愿意听真话、能够听真话的人面前,才敢于讲真话,愿意讲真话,乐于讲真话。语言的交流,必须是双向的互动。只有领导者虚心听言,诚心纳言,人们才会真心直言,吐露真言。
毋庸置疑,我们是说真话、实话、好话,还是说假话、空话、套话,往往取决于一个怎样的语境。习近平同志曾经指出,听真话是一种智慧。如何对待真话,是对一个领导干部非常重要的考验,领导干部距离真话有多远,就距离实际有多远,距离实事求是有多远。听真话、摸实情,就要密切联系群众,深刻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实际愿望和利益要求,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及时总结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和新鲜经验,使各项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听真话、摸实情,就要深入调查研究,用双脚丈量民情,用真心感知民意,用真诚求得民智,努力把客观存在的事实搞清楚,把事物的内外部联系弄明白,不断提高破解难题、化解矛盾、推动发展的本领。
真话虽然不一定都是真理,但假话肯定都不是真理。所以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学会识别真话、假话的本领,练就爱听真话、不听假话的功夫。宋人洪迈的《容斋随笔》里有个极好的例子:曹操自击乌桓,诸将皆谏,既破敌而还,科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操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侥幸,虽得之,天所佐也,顾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由此看来,曹操是懂得一点儿辩证法的。他知道,北征胜利虽可以证明击乌桓之举是正确的,但并不能证明那些主张缓征的谏言就一无是处、完全错误,因而他不但不揪别人的辫子,反而赞赏不已,奖掖有加。
领导者怎样听“话”,既是一个态度问题,也是一个方法问题。听真话才能摸实情,不听真话就摸不到实情,就不可能做好领导工作。毛泽东同志说:“不要只是昂首望天。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古人言:“朝无诤臣,则不知过;国无达士,则不闻善。”广开言路,事关国之兴衰、民之福祉,善纳人言,体现为政者的襟怀和品格。
要知道,一个听不到真话的地方是可怕的地方,一个不听真话的领导干部是危险的领导干部。一个城府很深的人,别人怎么会对他袒露心迹?一个言行虚伪的人,别人怎么敢对他无所保留?你要理解别人、了解别人的真实思想,你本身就要有比较高的透明度,讲真话、讲实话、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更不背后整人,不使人对你心存戒备。在一些地方,有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讲真话在私下场合,讲套话在公开场合;当面能把领导捧天上,背后能把领导贬脚下。如果宋仁宗不善于纳谏,哪会有包青天产生的政治环境?
领导也是人,是人就有人性的弱点:喜听奉承话,厌听逆耳言;爱看谄媚笑,恶见直腰板……善听“好话”之外,还要善待“坏话”。
春秋时代,齐威王为听真话,曾颁布命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结果齐国大治。
封建时代的政治家尚能如此,我们共产党人应该做得更好。那样,讲真话的人才会多起来。鲁迅曾把皇帝识破耳边的牛皮与“谗言”视为“得悟”,但真正能悟此道者实在寥寥。
领导者会“听”话则得福,不会“听”话则招祸。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其得失胜败,在一定程度上说,便是由双方统帅会不会“听”话决定的。战端将起时,面对兵少粮缺的窘境,曹操一度动摇决心,打算放弃官渡,退守许昌。在决定战守去留的关键时刻,谋士荀 、郭嘉先后帮他分析进退利弊,劝他坚定战意。雄才大略的曹操,耳朵确实好使,他不仅认真听取了,并且确实听进了、听懂了谋士的意见,经深思熟虑,很快变犹豫为坚定。这是他官渡取胜的重要前提。反观袁绍,并非帐中缺少谋士,怎奈他的耳朵像塞了驴毛,真话、实话,对他忠诚负责、有远见卓识的话,他愣是一律听不进。田丰劝他“宜静守以待天时”,他认为是掣肘捣乱,一怒之下,竟把田丰抓进监狱;许攸也给他出了好主意,他以为是别有用心,吓得许攸连夜逃奔曹营。人说“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袁绍那两只耳朵,喜听谗佞,有不如无,他的战略决策一误再误,与他拒谏饰非、不纳忠言有着直接关系。事实上,正是从袁营逃出的许攸,向曹操献出了奇袭乌巢之计,而曹操听了,用了,才出奇制胜,使袁军大败。曹操握发吐哺,兼听广纳,不愧是大英雄,单是从“耳朵的对比”上,曹操和袁绍便高下立见,胜负可预!
领导者要愿意听真话,勇于听真话,诚恳听真话。虽然领导者的个性品质不一,行业工作千差万别,风度各有千秋,但端正态度、摆正位置却是其中的脊梁。领导干部不论位高阶低皆是公仆,不论事大事小都是服务。在天花乱坠的“好话”和逆耳苦口的“坏话”面前,领导者需要一个清醒的头脑,一双锐利的眼睛,懂得与现实环境相和谐,懂得与时代精神相一致,扎住根,善“听”话,定下心,干实事,让人见了心里产生一份信服、一份敬重。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
(责编/朱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