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星级因子规划法的模型评估与实践范式

来源 :上海城市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hua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读: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正在进入关键时期,绿色生态城区已经成为各地城市转型发展的模式,其中绿色建筑集中发展是重中之重。基于对绿色建筑规划现存问题的分析,我国已提出了一种绿色建筑星级因子规划法,该规划法包括绿色建筑星级目标制定、星级潜力影响因子分析、星级潜力影响因子评估、区域绿色建筑星级规划,并在实际项目中进行应用,为我国绿色生态城区之绿色建筑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绿色生态;星级目标;潜力布局;科技创新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5.05.011
  一、绿色建筑星级因子规划法的意义与范畴
  为了推动绿色建筑集中规模化发展,中央政府层面及上海先后制定了系列政策予以支持,如《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财建﹝2012﹞16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1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的通知》(建科﹝2013﹞53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建设管理委等六部门制订的〈上海市绿色建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的通知》(沪府办发﹝2014﹞32号)等,这些政策都明确指出要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规模化发展绿色建筑,引导城镇化绿色生态低碳转型。同时,这些政策都明确要求需要编制绿色建筑专项规划,但目前我国的传统规划中,还没有相关的法规和规范来指导编制绿色建筑专项规划。因此,在我国绿色生态城区及绿色建筑集中化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如何兼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地进行绿色建筑专项规划,是需要重点攻克的难点之一。
  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绿色建筑星级因子规划法,本规划方法包括绿色建筑星际目标制定、星级潜力影响因子分析、星级潜力影响因子评估和区域绿色建筑星级规划四大部分内容,本方法可以较好地指导我国城区绿色建筑规划。
  二、绿色建筑规划发展实施的现状与问题
  (一)绿色建筑规划发展现状
  在全国大规模发展绿色建筑的背景下,为了加快贯彻落实国家及各省市绿色生态城区及绿色建筑集中化发展的目标,有必要编制绿色建筑发展规划,从建筑规划阶段开始严格落实绿色建筑理念,解决建筑产业发展中绿色建筑技术体系不成熟、落实不到位、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因此各个研究机构、技术咨询机构、学者等都需要开展绿色建筑规划方面的实践与研究。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财建﹝2012﹞167号)中明确要求编制绿色建筑专项规划;《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的通知》(建科﹝2013﹞53号)中明确了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如胡汝林介绍了光明新区绿色建筑示范区的绿色建筑专项规划,包括绿色建筑空间的布局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施工和绿色运营等内容;[1]孙桦、韩继红等总结了一套使用于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的“生态碳链”有机四步法,用于指导绿色建筑专项规划;[2]魏景姝、李琳等总结了常规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编制的框架思路,利用案例分析法对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编制方法进行探讨研究;[3]潘洪艳则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块星级潜力评估的绿色建筑群布局评价方法,用于指导绿色建筑群的空间规划。[4]
  (二)问题分析
  尽管我国政府及学者积极开展绿色建筑规划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但由于绿色建筑规划还是一个新兴事物,在具体项目实施中难免存在诸多问题,归总如下:
  1.绿色建筑星级标准定位具有随意性。在绿色建筑集中发展的现状下,某地块的绿色建筑星级标准的设定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个人意志性,并且由于绿色建筑属于新生事物,部分决策者难免存在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解读与应用实施的差异,从而导致绿色建筑星级标准确定的不合理性。
  2.城区绿色建筑呈现碎片化发展现象。由于招商引资、施工进度等不确定因素,城区绿色建筑发展呈现碎片化,从而不能有效发挥技术的协同作用和集成化效益,比如非传统水资源的利用问题、地下空间的集中开发问题、能源中心的集中贡献作用等。
  3.绿色建筑规划缺乏理论与方法支撑。我国常规规划的理论体系中缺失绿色建筑规划理论的研究及方法,阻碍了绿色建筑规划与城乡规划的融合,无法形成强化规划引导城区绿色生态建设的效益,绿色建筑发展目标无法在常规规划审批管理中予以落实。
  为使城区及建筑的建设在规划阶段就能合理采用绿色建筑技术,需要制定合理的绿色建筑专项规划,指导城区绿色建筑技术指标的合理落实,因地制宜、经济合理地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实现绿色建筑星级目标。因此,积极开展绿色建筑规划的理论及方法研究,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及绿色建筑集中化发展的重要措施。
  三、绿色建筑星级因子规划法的模型与评估
  (一)绿色建筑星级因子规划法模型
  绿色建筑专项规划是在既有规划成果基础上,梳理绿色建筑的规划理念及空间布局,进而形成约束性和指导性的技术文件和管理文件,以全寿命期的绿色生态建设模式为后续建设提供支撑。
  绿色建筑星级因子规划法模型如图1所示。结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相关上位规划、基地SWOT,筛选出包括生态基底、功能区位、建设方式、建筑类型、建筑环境、能源布局、绿地指标、地下空间、交通便捷、生活便利等在内的十个地块布局影响因子,形成对地块绿色建筑星级的创新规划方法,实现绿色建筑规划的区域协同目标。
  (二)绿色建筑星级目标制定
  1.政策导向分析
  通过对国家、省级、市级、生态城区等政策标准调查,各地方根据自身气候特征、经济发展状况和绿色生态建设发展情况,自上而下地制定绿色建筑规划的建设目标。
  2.区域SWOT分析   基于对区域的上位规划及基地现场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利于SWOT分析方法对区域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全面生态诊断,自下而上地制定场地的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的建设目标。
  总之,兼顾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目标制定的分析方法,制定具有适宜性、先进性和可行性的绿色建筑规划的预期目标。
  (三)星级潜力影响因子分析
  1.影响因子提取
  绿色建筑规划的星级潜力影响因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因子,一是主观因子。客观因子包括建筑环境、地下空间、生活便利、交通便捷、绿色指标、能源布局六大类因子;主观因子主要来自上位规划和开发建设模式,包括生态基底、功能区位、建筑类型、建设方式四大类因子。
  2.地块潜力分析
  需要根据项目的上位规划条件,综合分析项目生态基底和功能定位等主要因素,并对主要因素进行综合评价,按照地块星级影响因子的综合得分来评价地块的潜力,将地块定义为高星级绿色建筑潜力较大地块、高星级绿色建筑的潜力适中地块、低星级绿色建筑的适宜地块。
  (四)星级潜力影响因子评估
  1.影响因子潜力赋值
  影响因子潜力赋值法采用了三层级赋值法,对地块星级潜力影响大的因子赋值为10分;对地块星级潜力影响较高的因子赋值为6分;对地块星级潜力影响一般的因子赋值为2分。以能源布局因子为例,以场地与规划的绿色低碳能源站的距离Le的取值范围为评价标准,当某场地的Le小于等于1km时,该场地的能源布局被定为为高影响因子,该因子的得分为10分;当某场地的Le位于1km和2km之间时,该因子被定为为较高影响因子,该因子的得分为6分;当某场地的Le位于2.5km与3.5km之间时,该因子被定义为一般影响因子,该因子的得分为2分。
  2.影响因子权重分析
  影响因子的权重是评价地块星级潜力重要条件之一,本方法中的权重分析主要采用了调查问卷法、专家打分法和综合评估方法。其中建筑环境、能源布局、绿地指标、地下空间、交通便捷、生活便利六个因子主要来自《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其权重重点考虑了其在标准中所占分值的比重,同时参考了专家打分的意见,综合两种方法得出这六个因子的权重;生态基底、功能区位、建设方式、建筑类型四个因子的权重重点参考了专家的打分,同时参考了基于对参与绿色建筑认证的专业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的结果,综合两种方法得出这四个因子的权重。十大影响因子的权重如图2所示,各个因子的权重之和为1,其中建设方式的权重最大(0.15),生活便利指标的权重最小(0.07)。
  (五)区域绿色建筑星级规划
  1.地块星级综合评估
  地块星级潜力综合评估的总得分按下式进行计算,影响因子F1~F10的评分得分依据表1来取值,权重ω1~ω10按图2取值。地块的星级综合评估最高得分为100分,最低得分为20分。
  2.绿色建筑星级规划
  根据地块星级潜力综合评估得分,进行地块绿色建筑星级规划,当地块得分F位于80~100分(含80分)之间时,地块的星级宜定义为三星级;当地块得分F位于50~80分(含50分)之间时,地块的星级宜定义为二星级;当地块的得分位于20~50分(含20分)之间时,地块的星级宜定义为一星级。
  四、绿色建筑星级因子规划法的落地与保障
  利用星级因子规划法进行城区绿色建筑规划,后续需要通过系列措施保障规划的落地(见图3)。其中绿色生态城区之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和绿色建筑管理办法是落实绿色建筑规划和确保绿色建筑技术与区域空间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
  绿色建筑技术措施的应用效果与所在地的气候特点和资源现状密切相关,因地制宜是绿色建筑提倡的理念之一。不同的建筑功能对绿色建筑技术措施有不同的要求,在实施绿色建筑时的侧重点有差异,因此在绿色生态城区的规划建设过程中,政府管理部门有必要对适应当地的绿色建筑技术措施进行引导。编制绿色建筑适宜技术导则,以供城区内的项目设计选用,是保障城区内绿色建筑实施效果的重要措施。
  绿色生态城区及绿色建筑集中区建设周期一般都较长,当地政府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城市管理模式,制定绿色建筑管理办法,在土地拍卖和项目立项、设计、建设、运维全过程,明确各单位的责任和任务,确保生态城区绿色建筑建设顺利推进。同时,绿色生态城区建设主管部门应该建立绿色建筑后评估机制,每年对绿色建筑实践经验和问题进行总结,调整指导方案和技术管理措施,保证后期绿色建筑实践的效果。
  五、绿色建筑星级因子规划法的实践与方法
  南京某项目总规划面积约3.66平方公里,以居住、办公、商业用地为主,总建筑面积约为448万平方米。其规划定位为建设成为具有生态示范意义、绿色科技创新的生态新城。
  通过对基地相关上位相关规划和现状基础情况分析,利用星级因子规划法对本项目的地块绿色建筑星级潜力进行了评估。根据地块星级潜力评估计算方法,得出本项目建筑面积约43万平方米的地块的得分大于等于80分,这些地块被定义为绿色建筑三星级潜力区;建筑面积约228万平方米的地块的得分位于50分至80分之间,这些地块被定义为绿色建筑二星级潜力区;建筑面积约177万平方米的地块的得分位于20分至50分之间,这些地块被定义为绿色建筑一星级潜力区。本项目的绿色建筑星级潜力布局如图4所示,本规划结果有利于绿色建筑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投入最小化和绿色建筑星级潜力最大化的双赢目标。
  六、结语
  我国绿色生态城区之绿色建筑规划的理论及方法研究是新兴课题,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在综合考虑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传统规划体系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绿色建筑星级因子规划法,本规范法的星级影响因子主要包括建筑环境、地下空间、生活便利、交通便捷、绿色指标、能源布局、生态基底、功能区位、建筑类型、建设方式等十大因子,并通过专家打分法、问卷调查法和综合评价法给出了十个因子赋值原则和权重,通过加权法对地块的星级潜力进行评价。本规划法在实际项目中进行了示范应用,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可为我国绿色生态城区之绿色建筑规划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说明:本文系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关键技术体系研究与集成示范”(课题编号:2012BAJ09B02)。
  参考文献:
  [1]胡汝林.光明新区绿色建筑示范区建设专项规划[J].建设科技,2012(8).
  [2]孙桦,韩继红,汤鹏.绿色生态城区中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研究与实践[J].建设科技,2013(16).
  [3]魏景姝,李琳,张亮,等.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编制探讨[J].建筑科学,2014,6(30).
  [4]潘洪艳.生态城区之绿色建筑群星级布局评价方法[J].城市发展研究(增刊),2015(22).
  责任编辑:张 炜
其他文献
摘要:别墅产品的开发与建设在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及深远的意义,其作为居住的特殊和终极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发展。发展至现在,从广义上讲,那些具有独立院子和独立出入口的低层住宅,都属于别墅的范畴之内。但由于早期开发水平与经验的匮乏,整个别墅产业出现了许多乱象,如忽视环境质量和配套设施、建筑单体与庭院关系混乱、平面户型不人性化和建筑风格雷同等缺点,这也给中国的别墅建设开发带来了新的课题。通
期刊
摘要:伦敦出行年报是伦敦交通局(TfL)官网推出的系列年报,2009年开始伦敦出行年报进行内容改扩版,根据对新系列第六个年报(2013年)第七章的整理,将1971~2011年间每十年进行的大规模出行调查及相关数据库的分析,结合伦敦交通局所研究的40年来伦敦居民的个体出行特征的变化,如小汽车使用先增后减,及这些特征背后的若干社会-人口统计和结构或经济方面的趋势,以此得出提高TfL在预测未来年出行方面
期刊
摘要:“维稳”即是维持稳定,围绕当前的社会稳定大环境去展开各项工作,构建和谐稳定社会。没有稳定和谐的社会大环境,缺乏稳定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新理念,企业要想得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全面发展,就如履薄冰,难上加难。长期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证明,加强国有企业稳定工作,是实现企业又快又好发展的前提条件。通过对国有企业维稳工作实践的分析,有助于明晰国有企业维稳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新时期国有企业维稳面临
期刊
摘要:特色小镇作为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抓手,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增强薄弱地区发展后劲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上海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推进特色小镇的定位思考、总体思路和实施战略,并以破解土地瓶颈、强化规划统筹、优化顶层设计、创新开发机制、完善基础设施作为下一步特色小镇建设的五大突破口。  DOI:10.3969/j.issn.1674-77
期刊
摘要: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是自贸区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其他制度创新的基础保障。但就目前,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让企业有切实的便利感、居民群众有实在获得感的系统性改革事项还有更多可实践的空间。总结分析2013年至2015年上海自贸区运行两年来政府职能转变取得的重要成绩和存在问题,瞄准在重点领域取得关键性突破和标志性成果,以证照分离改革方案落实为核心,突出有获得感的改革,以事中事后监管
期刊
摘要:21世纪以来,我国旧城更新实践迈入了“保护”与“更新”融合平衡发展时期,而在当今倡导城市修补的新常态阶段,对城市传统文化资产的态度从“保留为主”逐渐转向“资本积累、良性经营”。以广州旧城为研究范本,探索地域文化资本在旧城更新背景下活化和经营的路径:从地域文化资本积累的角度,需搭建一个从中观统筹的地域文化资本挖掘与认定到微观实施的地域文化资本激活与复兴的经营框架,来对接现有保护规划及更新规划体
期刊
摘要:在当前产业面临转型升级、行业需求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形势下,做好人才的“供给侧”改革,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工程科技人才,显得越来越重要。为满足社会对较高层次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搭建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的“立交桥”,积极探索“高职与本科贯通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积极探索以“建筑工程现场工程师”为职业导向的培养规格模式、以“工程师素养”“工匠精神”为导向的培养过程模式、以“工作任务”为导
期刊
摘要:上海是个有较大国际影响的大都市,她举办的艺博会不仅要追求规模,更要注重其品质,一定要做到宁缺毋滥。在整个二十世纪,特别是二十世纪的前半叶,上海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都大大改变了我们国家的历史进程,比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端、中国金融业的崛起、中西文化的多元融会等。上海这座城市由这些事和人积累的人文资源,是中国大陆别的城市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任何一座城市,人们对千百年流传下来的
期刊
摘要:人口作为体育等公共资源的使用者和消费者,是公共体育资源有效配置的主要基点。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发展变化,人口和公共体育资源配置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显现,当前广场舞之争现象便是这种矛盾的集中体现。研究认为,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的不足只是广场舞之争的导火索,人口变动与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失衡才是这种矛盾产生的深层次根源,即人口规模增加导致公共体育资源供给数量不足,人口结构变化引发公共体育资源供需结构的不匹配
期刊
摘要:大数据技术为城市治理发展的改进提供了现实需求,立足中国当下城乡发展的基本国情,在马克思主义把自然科学与人文主义相结合的理论视角下,明确大数据时代下城市治理转型在价值观念上面临的全新挑战,从而初步探索在城市治理的过程中,实现大数据技术在城市治理中的价值升华,最终让大数据技术内化融合到城市治理之中,使大数据技术可以真正在城市治理中为人自身的发展服务,达到智慧城市与人文城市建设的完美融合。  DO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