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分析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j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是一门较抽象的学科课程,近来我上课时发现了新的问题,学生反映迟钝,不愿意去思考所提出的问题,各自做自己的事,做与教学活动无关的事,如东张西望、玩笔、和同学说话、睡觉等,造成课堂气氛不热烈,教学效果呈明显下降趋势。
  面对这种现象,我的心里十分着急,可以说是夜不能寐,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能力,决不能这样下去,要不然就对不起自己的良心,更对不起学生的一片希望。
  着急是绝对不行的,人生病了就得去看医生,对症下药,彻底根除病因,学生也一样,出现了不良现象,开始的时候,可能会感觉不出来,可日子久了,定会感觉到了危害,甚至病入膏肤,就来不及了。经过冥思苦想,追根溯源,现对缺乏课堂气氛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
  一是老师方面的原因,备课方面没有兼顾学生的特殊性,对有困难的学生,着重讲什么,心里没底,只注重教学的进度,忽视了基础知识,从题目本身的难易程度看,难题应该具体化、形象化,做到能深入浅出。学习能力强的可能一遍就能心领神会啦;中等学习能力的学生可能要2-3遍;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学生可能就要5-6遍了,甚至更多。如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知识,学习能力强的就直接导入V长方体=abh,他们会理解、能听得懂;中等学习能力的就得出示具体的长方体实物(模型),来帮助他们理解V长方体的公式意义;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学生,就得复习以前的数学知识,如长方形的面积,进而区别面积和体积,同时他们还存在多方面的困难,如计算技术、解方程等。
  针对老师的原因,即使有较强的学科知识,能解决较困难的数学问题,那也是自己的,学生是无法可知的,还得注重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方法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无论何种方法,都可以拿来试用(试点),关键的一点,还是看教学效果,只要学生能够进步就行,如某个学生上一个单元的测验成绩是32分,通过改进或改变教学方法后,单元测验成绩上升到了33分,别小看这1分,对学生来讲,来得就不容易啦。经过我反复思考,急需改进的方法是:(1)例题讲解,宜采用错误问题分析法,通过认识错误,去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即问题学习法;(2)回答问题的处理,凡能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都给予鼓励,适当的时候,发点奖品,并将积极回答问题列入班规;(3)作业的布置,注重家庭作业的实效性,具体是老师讲解后的家庭作业,凡是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只要改正了就行了,不再重新做一遍了;(4)把《字母歌》作为班歌,活跃课堂(前)气氛,焕发学生的求知欲,把“永不放弃,挑战自我”作为班号。
  二是学生的原因,我相信那首歌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的奉献》,学生最主要的原因是不爱学习,从这一点出发,老师就要用一颗“爱心”去感化学生,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把时间花在学习上,改掉以前的坏习惯,从不爱学习的孩子变为热爱学习的孩子,把学习当作是自己的事,这个事绝非小事,而是关乎自己人生的头等大事。凡事欲立,不立则废,这个立指“学习目标”,其可分阶段完成,具体可分单元目标、期中目标、期末目标、正本作业目标,经过反复思考,急需改进的教学方法是:(1)榜样学习法(树立典型),一周公布好人好事,能上墙的必须上墙;(2)学习经验交流(典型学生);(3)主题班会活动(数学知识竞赛);(4)组长帮扶成员,为有学习困难的成员排忧解难,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奉献爱心,人人都能进步。
  总的来说,就要抓住学生有进步这个重点坚决不放手,注重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兼顾各方面能力的发挥,实现人人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苏联心理学家奥加涅相:“数学教学上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学生课的兴趣是否保持和发展。”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对数学教学的成功起着定向作用。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只有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使他“乐学---爱学---会学”。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
期刊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着重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突出了“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目标。用语文课程的视角审视当前的小语课堂,仍普遍存在“重教轻学,重文轻言,重形轻质”的课堂形态,教师注重教的过程而忽视学的活动;以
期刊
摘 要:阅读影响的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钱理群先生所说的“打下精神的底子”,亦是阅读之于人的最深层的意义所在。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吸收、再创造的过程,还可以增加间接体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他们的词汇以及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本文对如何引导学生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做了深入的剖析。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经典阅读;经常阅读  由于课内时
期刊
兴趣是个体对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相应的能力。  小学生的主要思维形式是直观形象思维,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按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会逐渐产生怨学情绪。 如果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方
期刊
“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兴趣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尤为突出。六七岁的孩子刚跨入学校不久,对于一切都存在着新奇感,感到一切活动都那么有趣。他们往往带着好奇心听每一堂数学课,总希望在每节课中,老师都能给自己带来一些有趣的东西,他们极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可以说,兴趣对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动力。那么怎样才能
期刊
摘 要:由于数学思维与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感知与发展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起重视。本文首先分析了数学思维的基本构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数学思维的有效措施,希望可以为同类的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教学分析  当前,数学思维与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感知与发展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因
期刊
摘 要: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因此,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师生互动是教与学的统一,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共同进行的过程. 如果互动得有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并能在此过程中获得丰富而有质量的学习经验。  关键词:新课程;创设;引导;合作  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项根本的内容。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对现在的小学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阶段,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
期刊
摘 要:无论从人类语言的发展过程来看,还是从儿童学习语言发展顺序来看,都是口头语言发展先于书面语言。只有把话说清楚,才能写通顺的文章;只有先做到“出口成章”,才能做到“下笔成文”。语文课程标准亦强调: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当前较多的语文教学只教“文”不教“语”,重读写、轻听说,重书面考查、轻能力评价,重视对“课文”的分析,却忽略了对“语言”特别是
期刊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为: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但是,我们却经常发现习作教学过程中“交际功能”的缺位,导致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甚至害怕作文。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发挥作文教学的“交际功能”,让学生喜欢作文、善于写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交际;亲近生活;内省;课堂交流  写作是一种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