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公路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是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重要的一项评价内容。本文以某市某公路建设项目为案例,结合其余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探讨了公路建设项目中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要点和内容。
公路建设项目对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时段分为建设期和运营期两个时段,建设期主要是公路建设施工时车辆运输、挖填方、修筑路基、熬制和喷洒沥青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运营期主要是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公路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分析,通过模式预测等手段进行评价。所以本文通过某市某公路建设项目的案例,结合其它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初步探讨公路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要点和内容。
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包括大气污染源调查,污染气象调查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三方面内容。在污染源调查中,应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当地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对污染因子进行筛选。首先应选择建设项目等标排放量较大的污染物為主要污染因子;其次应选择特征污染物,同时还应考虑在评价区已造成来重污染的污染物。污染气象调查与分析主要包括:(1)气候区划分及其主要气候参数;(2)地面常规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3)大气扩散参数;(4)大气边界层风场和温度场特征。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的目的是查清评价区域的大气质量现状,主要包括:(1)监测布点;(2)监测因子筛选;(3)监测时间、频率和方法;(4)监测结果统计与分析;(5)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以下就以某市某公路建设项目为例叙述一下具体内容。
1.1大气污染源调查
公路建设项目对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的时段分为施工期和运营期两个时段。施工期主要为车辆运输、挖填方、修筑路基、熬制和喷洒沥青对沿线环境空气造成污染。运营期主要是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对沿线环境空气造成污染。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的特点,大气环境污染因子主要为施工期扬尘及营运期汽车尾气排放的 C0、NO2。
1.2污染气象调查与分析
主要收集评价路段近1~3年常规气象资料,包括年、季、月的气压、气温、降水、湿度、日照、主导风向、平均风速、稳定度出现频率等项内容。下面以某市某公路建设为例,简要介绍一下调查内容。
1.2.1气候概况
该地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受蒙古内陆冷空气和海洋暖流季风影响较大,冬季漫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暂而温湿多雨,春秋季风交替,气温变化大,冰封期长,无霜期短,冻土深达 2-2.2m。该区全年气压稳定,降水集中在六、七、八月,蒸发量冬季明显降低,春秋季相对湿度小。年降水量平均399.6mm。年平均气压:994.4hpa。降雪量:平均积雪158d,最大积雪深度220.0mm。蒸发量:年平均蒸发量1531.4mm,年最大蒸发量1711.0mm,年最小蒸发量1378.4mm。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6%。年平均气温5.0℃,月平均最低气温-19.6℃,极端最低气温-37.5℃,月平均最高气温23.6℃,极端最高气温36.2℃。
1.2.2地面风场
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NW),次主导风向为南风(S)。冬季主导风向西北风(NW),夏季南风(S)和西南风(SW)。
年平均风速3.0 m/s,年最大风速为23.7m/s。
1.2.3大气稳定度
根据P—T法,将稳定度分为A—F六类。分析该区气象资料可以看出,该区四季均以中性层结为主。白天以中性层结为主,夜晚以中性层结和稳定层结为主。
1.3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监测布点应以环境空气敏感点为主,兼顾全路均布性的原则布设点群。监测点应具有代表性,能反映路段内环境空气污染水平和浓度分布规律。监测一般取一期监测,第期监测至少5天并保证3天有效数据,每天至少4次。监测应与气象观测同步进行。现状评价应分析评价因子的一次最高值和日均浓度值变化范围、超标率及超标原因,并对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作出评价。下面以某市某公路建设为例,简要介绍一下现状监测与评价的内容。
1.3.1监测布点
评价区内设3个监测点,分别为让A小区、某办公楼、人民医院。监测点位置见表1-1。
1.3.2监测因子:
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的特点,选取的监测因子为CO、NO2、TSP。
1.3.3监测时间、频率和方法:
2003年06月16日至18日连续监测3天。NO2、CO、TSP连续24小时采样,日平均每日至少有18h的采样时间。采样时均观测并记录当时的风向、风速、气温等气象条件。
采样与分析方法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空气废气的监测方法》进行。
2 公路建设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分析
公路建设项目对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分两个时段,分别为施工期和建设期,下面就两个时段分别进行分析:
2.1施工期的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2.1.1施工期工艺流程
2.1.2施工期大气污染源分析
公路建设时对大气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修筑路基时由于挖土、填土、推土及搬运泥土和水泥、石灰等的装卸、运输、搅拌过程中有大量尘埃散逸到周围环境空气中;(2)道路施工时运送物料的汽车引起道路扬尘污染;(3)物料堆放期间由于风吹等引起扬尘污染;(4)在路面施工时由于熬制和喷洒沥青可能产生沥青烟污染。
2.2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运营期公路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要小于建设期,运营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汽车尾气污染;(2)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轮胎接触路面使路面积尘扬起,产生二次扬尘污染;(3)在运送散装含尘物料时,由于洒落、风吹等原因,使物料产生扬尘污染。 3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公路建设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分为施工期和运营期两个时段。施工期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扬尘和沥青烟污染。运营期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汽车尾气,经国内外的试验研究,已明确机动车辆排放物中,对人体健康有直接危害作用的为CO、NO2以及排放物的二次衍生物—光化学烟雾等。在汽车尾气中CO和NO2的排放量占较高的比例,因此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大的主要是CO和NO2。下面以某市某公路建设为例,介绍一下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内容。
3.1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3.1.1施工期沥青搅拌站沥青烟影响分析
本工程浇筑路面所需的沥青混凝土由沥青混凝土搅拌站集中制备,沥青混凝土采用封闭搅拌工艺,用无热源移动式高温容器送至铺浇工地。据有关资料介绍,沥青加热至180℃以上时会产生大量的沥青烟,本文就目前国内公路施工时采用的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的情况分析沥青烟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目前国内所采用的沥青搅拌机大多采用蒸气加热熔炼沥青,沥青温度为160℃左右,产生的沥青烟相对较少,并且搅拌站内的脱油池、化油池均为密闭结构,沥青与砂石搅拌均带有降尘装置,因此沥青烟的排放浓度很低,沥青熔炼、搅拌时沥青烟排放浓度低于75mg/m3,可以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沥青烟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3.1.2施工期扬尘影响评价
公路施工中,施工区的扬尘主要是修筑路基需要拌合大量的灰土而产生的,灰土拌合有两种形式: 路拌和站拌。路拌是指沿拟建公路进行路基施工时的现场拌合;站拌是指在灰土拌合站按道路施工规范对灰土进行集中拌合,拌合好的灰土由车辆直接运往施工路段。其特点分别是: 路拌尘污染随施工处移动而移动,但其影响范围小,在石灰与土按一定比例的拌合中,粉尘中所含的石灰成份可能将路旁的植物灼伤;而站拌尘污染集中在拌合站,其粉尘排放量大,影响范围更大。根据类比监测结果分析可知:路拌粉尘污染较轻,在150m处 TSP能够达到GB3095-1996 中二级标准日均浓度限值要求;站拌粉尘污染较重,其下风向200m 处TSP污染物浓度值仍高于标准浓度限值 , 若此区域有居民区,其生活环境将受污染。
3.2营运期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3.2.1污染源源强计算
(1)公路交通量的确定
在高等级公路上行驶的车辆经试验统计,大部分汽车的行驶工况可视为等速工况。根据沿线交通量OD调查资料分析,预测出公路各预测年的交通量见表3-1及表3-2,表中为折合成标准小客车数值。
(2)公路营运期源强的确定
源强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Qi 一j类气态污染物的排放源强,mg/(s·m);
Ai 一第i型车预测的小时交通量,辆 /h;
Eij 一汽车专用公路运行工况下i型车j类排放物在预测年的单车排放因子 ,(mg/ 辆· m)。
通过源强公式可计算出公路污染物排放源强 , 本评价所选取的评价因子为 CO 、 NO2 ,二项源强见表3-3
2)预测计算条件
预测因子为CO、NO2;预测计算该公路营运中期(2009年)和营运远期(2019年)在最为可能出现的气象条件下(D类稳定度、风速≥6.0 m/s)、不利气象条件下(E类稳定度、风速1.5 m/s),公路下风侧200m范围内的CO、NO2污染物的浓度分布;预测中、远期各敏感点(选取现状监测点)在D、E类稳定度,风向由平行于公路方向改变为垂直于公路方向条件下,其1小时浓度的范围,并与背景1小时浓度最大值叠加,得到各敏感点最大1小时浓度的变化范围。
3)预测结果及分析
利用上述预测模式,对本项目进行预测计算处理,分别得到2009年、2019 年在最大频率气象条件及不利气象条件下,下风侧200m以内CO、NO2污染物一次浓度分布预测结果和 敏感点一次浓度分布预测结果。
由预测结果可知,2009年该路段NO2一次浓度预测最大值为0.1242mg/Nm3,出现在该路段不利气象条件下次主导风向S风下风侧20m处,对照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24 mg/Nm3的要求,最大浓度占标准份额为51.75%。随着距离的增加,NO2浓度值迅速下降。2019年,该路段NO2一次浓度预测最大值为0.1907mg/Nm3,出现在该路段不利气象条件下次主导风向S风下风侧20m处,对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最大浓度已占标准份额的79.46%。随着距离的增加,NO2浓度贡献趋于降低。由此可见,拟建公路建成后,车辆尾气中NO2对公路沿线附近范围内的大气环境的影响较小,但随着交通量的增加,污染也将日趋增大。
该路段无论是营运中期还是营运远期CO一次浓度预测值均小于1 mg/Nm3,与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10 mg/Nm3要求相比,所占份额较小,故公路车辆尾气中CO仅对公路路边附近有轻微影響,对路边以远的大气环境不会造成影响。
4 结语
公路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是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重要的一项评价内容,在进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点进行评价:
(1)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建设项目污染源及污染物分析;
(3)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本文就是从这几个要点入手,以某市某公路建设项目为例,简要介绍了一下公路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内容,本文的内容还有很多不尽详实的地方,只是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公路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要点和内容,以便互相学习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监督管理司.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HJ/T 2.1-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3] (JTJ005-96)《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
公路建设项目对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时段分为建设期和运营期两个时段,建设期主要是公路建设施工时车辆运输、挖填方、修筑路基、熬制和喷洒沥青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运营期主要是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公路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分析,通过模式预测等手段进行评价。所以本文通过某市某公路建设项目的案例,结合其它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初步探讨公路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要点和内容。
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包括大气污染源调查,污染气象调查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三方面内容。在污染源调查中,应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当地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对污染因子进行筛选。首先应选择建设项目等标排放量较大的污染物為主要污染因子;其次应选择特征污染物,同时还应考虑在评价区已造成来重污染的污染物。污染气象调查与分析主要包括:(1)气候区划分及其主要气候参数;(2)地面常规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3)大气扩散参数;(4)大气边界层风场和温度场特征。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的目的是查清评价区域的大气质量现状,主要包括:(1)监测布点;(2)监测因子筛选;(3)监测时间、频率和方法;(4)监测结果统计与分析;(5)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以下就以某市某公路建设项目为例叙述一下具体内容。
1.1大气污染源调查
公路建设项目对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的时段分为施工期和运营期两个时段。施工期主要为车辆运输、挖填方、修筑路基、熬制和喷洒沥青对沿线环境空气造成污染。运营期主要是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对沿线环境空气造成污染。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的特点,大气环境污染因子主要为施工期扬尘及营运期汽车尾气排放的 C0、NO2。
1.2污染气象调查与分析
主要收集评价路段近1~3年常规气象资料,包括年、季、月的气压、气温、降水、湿度、日照、主导风向、平均风速、稳定度出现频率等项内容。下面以某市某公路建设为例,简要介绍一下调查内容。
1.2.1气候概况
该地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受蒙古内陆冷空气和海洋暖流季风影响较大,冬季漫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暂而温湿多雨,春秋季风交替,气温变化大,冰封期长,无霜期短,冻土深达 2-2.2m。该区全年气压稳定,降水集中在六、七、八月,蒸发量冬季明显降低,春秋季相对湿度小。年降水量平均399.6mm。年平均气压:994.4hpa。降雪量:平均积雪158d,最大积雪深度220.0mm。蒸发量:年平均蒸发量1531.4mm,年最大蒸发量1711.0mm,年最小蒸发量1378.4mm。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6%。年平均气温5.0℃,月平均最低气温-19.6℃,极端最低气温-37.5℃,月平均最高气温23.6℃,极端最高气温36.2℃。
1.2.2地面风场
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NW),次主导风向为南风(S)。冬季主导风向西北风(NW),夏季南风(S)和西南风(SW)。
年平均风速3.0 m/s,年最大风速为23.7m/s。
1.2.3大气稳定度
根据P—T法,将稳定度分为A—F六类。分析该区气象资料可以看出,该区四季均以中性层结为主。白天以中性层结为主,夜晚以中性层结和稳定层结为主。
1.3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监测布点应以环境空气敏感点为主,兼顾全路均布性的原则布设点群。监测点应具有代表性,能反映路段内环境空气污染水平和浓度分布规律。监测一般取一期监测,第期监测至少5天并保证3天有效数据,每天至少4次。监测应与气象观测同步进行。现状评价应分析评价因子的一次最高值和日均浓度值变化范围、超标率及超标原因,并对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作出评价。下面以某市某公路建设为例,简要介绍一下现状监测与评价的内容。
1.3.1监测布点
评价区内设3个监测点,分别为让A小区、某办公楼、人民医院。监测点位置见表1-1。
1.3.2监测因子:
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的特点,选取的监测因子为CO、NO2、TSP。
1.3.3监测时间、频率和方法:
2003年06月16日至18日连续监测3天。NO2、CO、TSP连续24小时采样,日平均每日至少有18h的采样时间。采样时均观测并记录当时的风向、风速、气温等气象条件。
采样与分析方法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空气废气的监测方法》进行。
2 公路建设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分析
公路建设项目对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分两个时段,分别为施工期和建设期,下面就两个时段分别进行分析:
2.1施工期的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2.1.1施工期工艺流程
2.1.2施工期大气污染源分析
公路建设时对大气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修筑路基时由于挖土、填土、推土及搬运泥土和水泥、石灰等的装卸、运输、搅拌过程中有大量尘埃散逸到周围环境空气中;(2)道路施工时运送物料的汽车引起道路扬尘污染;(3)物料堆放期间由于风吹等引起扬尘污染;(4)在路面施工时由于熬制和喷洒沥青可能产生沥青烟污染。
2.2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运营期公路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要小于建设期,运营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汽车尾气污染;(2)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轮胎接触路面使路面积尘扬起,产生二次扬尘污染;(3)在运送散装含尘物料时,由于洒落、风吹等原因,使物料产生扬尘污染。 3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公路建设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分为施工期和运营期两个时段。施工期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扬尘和沥青烟污染。运营期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汽车尾气,经国内外的试验研究,已明确机动车辆排放物中,对人体健康有直接危害作用的为CO、NO2以及排放物的二次衍生物—光化学烟雾等。在汽车尾气中CO和NO2的排放量占较高的比例,因此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大的主要是CO和NO2。下面以某市某公路建设为例,介绍一下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内容。
3.1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3.1.1施工期沥青搅拌站沥青烟影响分析
本工程浇筑路面所需的沥青混凝土由沥青混凝土搅拌站集中制备,沥青混凝土采用封闭搅拌工艺,用无热源移动式高温容器送至铺浇工地。据有关资料介绍,沥青加热至180℃以上时会产生大量的沥青烟,本文就目前国内公路施工时采用的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的情况分析沥青烟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目前国内所采用的沥青搅拌机大多采用蒸气加热熔炼沥青,沥青温度为160℃左右,产生的沥青烟相对较少,并且搅拌站内的脱油池、化油池均为密闭结构,沥青与砂石搅拌均带有降尘装置,因此沥青烟的排放浓度很低,沥青熔炼、搅拌时沥青烟排放浓度低于75mg/m3,可以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沥青烟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3.1.2施工期扬尘影响评价
公路施工中,施工区的扬尘主要是修筑路基需要拌合大量的灰土而产生的,灰土拌合有两种形式: 路拌和站拌。路拌是指沿拟建公路进行路基施工时的现场拌合;站拌是指在灰土拌合站按道路施工规范对灰土进行集中拌合,拌合好的灰土由车辆直接运往施工路段。其特点分别是: 路拌尘污染随施工处移动而移动,但其影响范围小,在石灰与土按一定比例的拌合中,粉尘中所含的石灰成份可能将路旁的植物灼伤;而站拌尘污染集中在拌合站,其粉尘排放量大,影响范围更大。根据类比监测结果分析可知:路拌粉尘污染较轻,在150m处 TSP能够达到GB3095-1996 中二级标准日均浓度限值要求;站拌粉尘污染较重,其下风向200m 处TSP污染物浓度值仍高于标准浓度限值 , 若此区域有居民区,其生活环境将受污染。
3.2营运期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3.2.1污染源源强计算
(1)公路交通量的确定
在高等级公路上行驶的车辆经试验统计,大部分汽车的行驶工况可视为等速工况。根据沿线交通量OD调查资料分析,预测出公路各预测年的交通量见表3-1及表3-2,表中为折合成标准小客车数值。
(2)公路营运期源强的确定
源强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Qi 一j类气态污染物的排放源强,mg/(s·m);
Ai 一第i型车预测的小时交通量,辆 /h;
Eij 一汽车专用公路运行工况下i型车j类排放物在预测年的单车排放因子 ,(mg/ 辆· m)。
通过源强公式可计算出公路污染物排放源强 , 本评价所选取的评价因子为 CO 、 NO2 ,二项源强见表3-3
2)预测计算条件
预测因子为CO、NO2;预测计算该公路营运中期(2009年)和营运远期(2019年)在最为可能出现的气象条件下(D类稳定度、风速≥6.0 m/s)、不利气象条件下(E类稳定度、风速1.5 m/s),公路下风侧200m范围内的CO、NO2污染物的浓度分布;预测中、远期各敏感点(选取现状监测点)在D、E类稳定度,风向由平行于公路方向改变为垂直于公路方向条件下,其1小时浓度的范围,并与背景1小时浓度最大值叠加,得到各敏感点最大1小时浓度的变化范围。
3)预测结果及分析
利用上述预测模式,对本项目进行预测计算处理,分别得到2009年、2019 年在最大频率气象条件及不利气象条件下,下风侧200m以内CO、NO2污染物一次浓度分布预测结果和 敏感点一次浓度分布预测结果。
由预测结果可知,2009年该路段NO2一次浓度预测最大值为0.1242mg/Nm3,出现在该路段不利气象条件下次主导风向S风下风侧20m处,对照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24 mg/Nm3的要求,最大浓度占标准份额为51.75%。随着距离的增加,NO2浓度值迅速下降。2019年,该路段NO2一次浓度预测最大值为0.1907mg/Nm3,出现在该路段不利气象条件下次主导风向S风下风侧20m处,对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最大浓度已占标准份额的79.46%。随着距离的增加,NO2浓度贡献趋于降低。由此可见,拟建公路建成后,车辆尾气中NO2对公路沿线附近范围内的大气环境的影响较小,但随着交通量的增加,污染也将日趋增大。
该路段无论是营运中期还是营运远期CO一次浓度预测值均小于1 mg/Nm3,与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10 mg/Nm3要求相比,所占份额较小,故公路车辆尾气中CO仅对公路路边附近有轻微影響,对路边以远的大气环境不会造成影响。
4 结语
公路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是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重要的一项评价内容,在进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点进行评价:
(1)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建设项目污染源及污染物分析;
(3)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本文就是从这几个要点入手,以某市某公路建设项目为例,简要介绍了一下公路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内容,本文的内容还有很多不尽详实的地方,只是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公路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要点和内容,以便互相学习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监督管理司.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HJ/T 2.1-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3] (JTJ005-96)《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