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收入最高的工作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tianai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事和要事之间,怎么权衡呢?
  数学家的答案非常简单。你先估算一下每项任务的“重要程度”,然后算一算每项任务的“密度”。
  一项任务的密度=重要程度/完成时间,然后,你就按照任务的密度从高到低的顺序去做事。这就能让你总的心理负担最小化。
  一个衡量任务重要程度的简单办法就是看这项任务能给你带来多少收入。比如,你有两项任务:第一项任务你需要用1个小时完成,它能给你带来200元的收入;第二项任务你需要用3个小时完成,它能给你带来300元的收入。那么数学家说,你应该先做第一项任务,因为它的密度是200,而第二项任务的密度只有 100。
  方法非常简单,但是这个思想很重要——关键在于“量化”。你不能光说“要事优先”——到底多重要的事,才算要事?现在有了这个量化的方法,我们就知道,如果任务A的完成时间比任务B长一倍,那么A的重要程度必须也比B高一倍,这样我们才可能会优先考虑做A。
  我们把这个算法叫作“加权最短处理时间”算法。这种计量方法非常符合我們的直觉。用钱来打比方,其实就是说,肯定要优先考虑单位时间内收入最高的工作。
  (小林摘自《高手:精英的见识和我们的时代》电子工业出版社)
  【素材运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弄清楚,究竟什么事情对我们最重要,我们应该优先考虑做什么事情。做一个理性的人,要懂得轻重缓急,要有“量化”的思想,把工作安排有序,这样做事才会更有效率。
  【速用名言】
  1.务治事者,虽不免小弊,而利之所存,恒足以相掩。——中国近代思想家 梁启超
  2.一条道路从眼睛通向心灵,它并不经过理智。——英国作家 切斯特顿
  【适用话题】权衡;任务;量化;优先;理性
  (特约教师 江煜)
其他文献
“深山信使”王顺友因病去世:一人一马一辈子  1985年,走了一辈子“马班邮路”的父亲把骡馬的缰绳交给了王顺友,对他说:“父亲走不动了,这个班今后就交给你。”那年,王顺友不到20岁,自此开始了“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的生涯。刚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邮政局参加工作,年轻的王顺友就感受到了走这条邮路的艰辛。他每月走两班,一个班要走14天,一年有330天走在邮路上。他翻越的察尔瓦山海拔5
期刊
特定文化现象的出现往往根源于经济社会的转型。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面临高失业叠加高通胀的经济“滞胀”危机,朋克文化在承受巨大压力的社会底层中迅速兴起壮大,年轻人以简单的音乐结构、非主流的着装和无所顾忌的言语方式等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抗争。而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深度影响全球经济的背景下,不上学、不工作、不进修的“尼特族”日益发展壮大,逐步演变为当下世界性社会问题。  然而,“躺平族”显然对于经济
期刊
“躺平”或许与朝气蓬勃、积极上进的青年形象背道而驰。人们常说,如果没有梦想,那和咸鱼有什么两样?但是现在有更多年轻人深刻怀疑这一点——做条咸鱼,有什么不好?  的确,如今人们能够更加辩证地看待社会和他人设置的各种标准,对什么是成功、怎样的人生算是“赢家”有了更加多元包容的观点和宽泛的定义,也能够理性看待甚至排斥各种消费主义、成功学、励志鸡汤所灌输的价值观念,更加勇于选择自己认为舒适的生活方式。  
期刊
【观点速递·不看电视不上网不用微信】韦东奕年少成名,几乎拿遍了国内外的数学大奖,但对名利十分淡泊。他的堂弟韦晶洲介绍说:“他家里基本跟毛坯房差不多,因為讲究环保,所以生活很随意,也不讲究吃穿,采访视频里看到的矿泉水加馒头其实是他的常态。在北京,他一个月的生活费甚至不超过300块钱,其实他并不缺钱;平时他也几乎不看电视,也没有微信,除了查资料几乎不上网,但是爱听收音机,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做数学题,你要
期刊
“躺平”很“丧”,然而,“躺平”真的在年轻人中成为一种风气了吗?看一看夜晚的校园,图书馆自习室灯火明亮,多少学子埋头苦读;早晚高峰的地铁,多少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抓紧碎片时间看着在线课程;写字楼的格子间、创业大街的咖啡馆,多少年轻人独当一面,意气风发在拼在干;抗疫一线,多少逆行出征的白衣战士和志愿者成为中坚?“躺平”一词虽然火了,但绝大多数年轻人都在努力奋斗更是事实。行胜于言,某种程度上,“躺平”多是
期刊
【观点速递·理想与现实】让孩子从小胸怀大志,将来得以成为“人上人”,这自然无可厚非。只是我们都遗忘了,立大志未必可以成为“大人物”,成为“人上人”的心态倒有可能被激发。北京第一代“鸡娃”的自述里,自幼儿园开始学才艺,小学开始学奥数、英语,初中后全周末投身各种学习班……一路奋勇拼搏,在“鸡娃”中脱颖而出,步入社会才发现,他们竭尽全力其实也只是比周围的人好那么一点点而已。那些宏图大志,那些远大理想,最
期刊
袁隆平先生走后的长沙,下了一天一夜的雨。  冷雨中,湘雅医院的地下通道旁,挤满了前来送行的市民。噩耗传出后的短短三个小时,这里会集起数千人,站在最前面的,全是年轻人。  载着袁隆平遗体的灵车,从地下通道,缓缓驶出。大家追着灵车,边跑边喊“袁爷爷”“一路走好”,十字路口,所有的车辆集体鸣笛。  有主播,边追着灵车边哭;有20多岁的女孩,追着灵车,喊得声嘶力竭。有年轻人拿来了自家的盆栽,悼念袁先生。一
期刊
“不买,钱也没攒下;买了,也就买了!”  这是他近来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事情的起源,该从他手腕上的那只瑞士金表说起。半年前的一天,他下班归来,神情紧张地从皮夹里掏出一大叠钞票来。  “老张讲的那个会,无意中标来了。”  “标来打算怎么样呢?”我问他。  “你看缺什么就买吧!”  我不是见钱眼开的女人,对于物质的欲望,早就到达升华的地步了。说我们什么都缺,可以;什么都不缺,又何尝不可以!因此我漫不经
期刊
过年,女儿买了一小盒她心爱的蛋糕。因为这是她的“私房点心”,她很是珍惜,每天只切一小片来享用,但熬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也终于吃完了。  黄昏灯下,她看着空空的盒子,不舍地说:“这个盒子,怎么办呢?”  我走过去,跟她一起发愁,盒子依然漂亮,是闪烁生辉的金属薄片做成的。但这种东西不回收,而蛋糕又已经吃完了……  “丢了吧!”我狠下心说。  “丢东西”这件事,在我们家不常发生,因为总忍不住惜物之情。  
期刊
前一阵子,我听到一个很悲惨的说法:人怎么就一步一步活成了我们小时候所讨厌的样子。听完我大吃一惊、浑身冷汗。不光是因为我活成了我所讨厌的人,而且是因为我从未察觉这件事情,我甚至乐在其中。  小时候,我觉得写作一定要深刻,要揭示人性的悲惨阴暗,这种深刻文学作品最多卖两千本就够了,作者才能够愤世嫉俗,感到自己在世界上活得多么寂寞。我小时候进书店,看到一整墙畅销书就生气,这些教你怎么赚大钱、怎么变成功、怎
期刊